我国医学类高等院校学生德育教育浅析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his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德育思想具有崭新的理论意义。我国医学类高等院校对于未来医护人员的道德教育缺失,不擅长发挥自身培养特色,德育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基于杜威的德育思想,本文探讨针对医学生德育的不同视角的德育实施路径。
  关键词:医学院校;德育;杜威
  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思想史上影响力巨大的人物,时至今日,其实用主义学说仍指导世界各国的教育机构。道德教育思想为杜威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一贯的实用主义色彩。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医学类院校是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机构。医学类院校的专业性非常显著,其培养目标指向性更加明显——未来的医护人员。社会对医护人员的道德要求比较高。近年来,由于社会上少部分医护人员负面新闻较多,“医闹”现象愈演愈烈,医患双方由于信任感匮乏,社会大众对于医疗事故的零容忍以及医护人员的沟通工作不到位等原因,社会对医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质疑。因而,在培养医护人员的过程中,医学类院校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学院校德育教育现状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医学院校具有一般高等院校的普遍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其医学专业性非常强,其未来职业要求具有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因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医德教育缺失
  总体而言,医学院校的“大医精诚”等中国传统医学道德精神基本上停留在纸质和口号层面,没有相应的教育措施。医学生对于医术与医德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纸质层面,道德内化标准极低。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社会整体大环境对道德教育持消极态度,商品经济的负面效应凸显;另一方面,医学院校没有从医学生实际出发,制订相应的德育教育内容与计划,医学生的道德教育出现缺失,形成社会、家庭、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合力任重而道远。
  2.只教书不育人
  医学院校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德育教育忽略不计,导致出现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不可否认的现实情况是,相较于其他专业和高校,医学院校的培养任务极其繁重,医学专业在校期间所学课程为其他专业的二到三倍。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医师资格认定考试”以及“医师专业规范化培训”等政策法规,再次对医学生培养加码,学校、学生对学业不堪重负。
  3.德育工作人员“岗不对责”
  由于我国高校特殊的行政体制,无论高校教师还是教育教辅人员除去职称之外还有行政级别的区分。高校教师教辅人员面对德育课题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部分思想政治类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理论诠释不全面,学生上课热情较低,甚至出现反感此类课程的情况,学生认为其无用并且占用大量的专业学习时间。专业思政德育工作人员,诸如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辅人员,所处岗位本应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工作中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应该放在学生的德育工作方面,但是很多医学高校则出现辅导员岗位为行政岗位,工作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烦琐的行政工作当中,学生德育工作则放在次要位置,无法实现国家对于医学生的德育教育目标。
  二、杜威德育思想的可鉴之处
  作为20世纪伟大的教育学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其中,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教育的认识,杜威更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和重组”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理论。
  1.品德培养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
  杜威认为,传统学校的德育始终局限于简单的说教,且较为狭隘,形式化重于实质,因而,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应该局限在品德课程上,而是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道德教育应该走出传统的品德教育课程,从整个民主社会的大环境进行考虑,无论在何种课堂上都应该贯穿品德培养。
  知识、情感和能力是评判道德品质的主要标杆。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杜威给出的定义要大大超过前人将德育理解为单纯的仅有的道德,而是将德育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杜威看来,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内化,能力的提升等都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注重德育与社会相联系
  基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认为,德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有道德的社会人,是否适合于民主社会的良好公民。杜威的“社会人”德育思想,具有一定的新颖性。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思想,很少真正与社会相联系,将学校视作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但是教育系统本身的特性使人们认为,包括德育在内的学校教育是独立的,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杜威的德育思想认为,社会性的德育,应该与社会挂钩,学生通过道德教育之后,是否具有与民主社会相应的社会认知、社会道德情感和社会道德行为。学生对于民主社会的认知如何?是否真正地理解何为民主社会以及其中的要求和含义?学生是否会将这种认知转化成自身的价值评定标准,并且根据这一标准,履行良好公民的道德和义务。这些问题在杜威看来,是民主社会道德教育的终极目的。
  3.“做中学”的道德教育途径
  杜威教育思想的实施路径最大的特点是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在“做”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在实际中加以检验。具体到德育方面,“做中学”显得更加新颖独特。按照杜威的观点,学校应该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应该是“仿真”的社会系统,学生在这样的社会系统中,可以真实地体验社会上所能遇到的问题,并且在“社会”中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得到德育的相关知识,自身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才能符合良好社会人的要求。
  杜威认为,“做中学”即通过各门课程、各种实践活动学习,无论是在学校开展的学习还是在社会开展的实践活动都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自身的知识,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三、探索医学生德育教育新路径
  相较于其他专业大学生,对医学生德育培养要求更高。由于目前的医学高等院校针对医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待改进,杜威的德育教育思想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1.内部、外部视角的德育实施路径
  杜威认为,道德与行为有关是二元论命题,故而提出学生内部和学生外部的道德实施路径。心灵与行为相对应,学生的内部认知情感和外部的学校、社会环境同样应该互相对应。具体到医学院校,学生内部的德育实施包括学生的医学知识、技能,外部则与学校、社会环境尤其是医院环境相对应。
  按照杜威的德育理论,医学生的内部德育应该包括医学基本知识、医学基本操作技能和医学相关的人文关怀。医学院校目前实行的德育内容与其他专业高等院校的德育内容大致相同。从这个角度上讲,医学生的德育工作包括并且应该包括医学的相应专业知识。针对此类德育的实施路径,主要的实施者反而不是我国高校中传统的辅导员或者思政教学人员,而应该是医学专业教师。
  我国医学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还是综合类医药事业的发展,其共同精神内核是大医精诚,广植杏林。具体到医学类的高等院校,绝大多数医学专业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这一群体不仅在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而且也在医院从事医疗工作。应该说,绝大多数的专业医学教师具有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这就可以解释,专业性较强的医学生,在面对专业德育人员的说教时往往出现反感情绪,而对某一医学领域颇有建树的专业课教师崇敬信服。积极发挥专业教师的德育作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医学生的外部德育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尤其是医疗机构的环境。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医学教育基本上是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程并行,这种培养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扎实地学好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实验和实践课程中可以检验自身所学。这固然是由于医学专业特需的动手能力的要求,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医学生在实验、实践中对自我的提升。这与杜威“做中学”的思想不谋而合。
  我国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于收治的病人绝大多数是非常负责的,学生家庭和社会整体上是认可医护人员这一职业的。之所以出现医患关系紧张,少数是因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也有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繁重的医疗任务、医患双方沟通不到位等原因。而医学生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所看所感恰恰是最好的德育。如果医学生切身体会到医护人员的繁重工作,并且情感上认同,思想上自我批判学习,行为上改进,那么,医学生的德育定是成功的。
  2.义务、兴趣视角的德育实施路径
  杜威认为,良好的民主社会公民,不仅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同时应该处理好义务与兴趣之间的关系。这其中,矛盾是否可以调和?杜威认为,义务和兴趣表面上对立,但是自我意识调整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节点。
  具体到医学院校而言,任何医学专业的教育教辅人员都应该清楚,很多学生选择学习医学,并不是基于自身的兴趣,而是由于家长或者其他关系亲近人的建议和影响,这有可能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促使其承担相应的义务;也有可能是发挥反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自身兴趣并不是医学,这就导致矛盾的产生。医学院校意识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不愿意学习医学的,但是往往束手无策。
  某医学院校的一名同学,高考填报志愿接受了家人的建议,学习医学。但是入学后教师发现其兴趣在于文学,不在于人体解剖等课程。尽管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竭力劝说,家长苦口婆心地说明医学职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但是这学生最终退学。与之相反的事例是,某医学院校新设的医学专业,学生入学后对于该专业以后的发展持悲观态度,对专业学习也消极对待。该校的相关领导协同相关专业教师、实习医院、家长等多项德育资源,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参观实习医院,请同一专业的临校毕业生现身说法等形式,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度。最终,学生积极学习,成功就业。
  上述两个事例说明,兴趣与义务相对立,但是可以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将兴趣和义务相统一,这时,学生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成效。基于兴趣和义务的角度来探讨医学生的德育工作,相较于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政课或者辅导员、班主任谈话更有作用。
  3.智力、性格视角的德育实施路径
  杜威认为,“学校中的道德教育问题就是获得知识的问题——这种知识与冲动和习惯的系统有关系”。杜威的观点认为,学校中的德育问题归根到底是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的获取问题。学生和学校教育教辅人员应该认识到,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或者周围人是具有一定联系的,而这种联系是需要学习者和周围的人物、事物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于协调个人与周围人和事的关系。换言之,学生的德育归根到底是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杜威还认为,当学生获取知识,意识到知识背后的价值,尤其是社会价值之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从智力和性格的视角来看,学生的智力不仅仅包括自身的智商水平,还应该包括学生的情商水平,这种情商发展更多依赖于学生本身的性格。性格是情商的展示形式,问题的关键在于,智商与情商是否可以通过知识的获取和关系的协调达到统一,如果达到统一,那么其德育教育的实施就是成功的。
  4.社会、道德视角的德育实施路径
  杜威认为,学生的行为意义上的道德特性与整体社会的道德特性相统一,学生乃至学校各项事业的开展有赖于社会道德精神的鼓舞。学校应该被视作社会的缩影,学生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社会生活的含义,教育者也应该明白,只有将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互相联系起来,德育工作开展才算有意义。杜威的德育思想将社会道德与学校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以社会普遍价值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其思想对当代医学院校的德育工作有哪些意义呢?
  中国当下的社会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我们不能笼统地对其进行批判。应该说,总体上社会价值趋向于理性,中华传统美德开始复苏,国学开始在社会群体中广泛传播,年轻一代的学生对于多元文化持包容开放的态度。
  医学院校的学生,由于本身课业压力较大,在面对学校的德育过程中,往往采取避而不答的态度。我们的教育者应该反思,为什么思政课或者辅导员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简言之,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工作的脱节是主因。当我们告诉学生,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但是学生内心的想法却是,为什么要奉献?社会上需要奉献的仅仅是医护这一个行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联系社会实际进行教育,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不接受、不认可。
  具体到医学院校来说,德育工作的开展任务非常艰巨,但是,也有其特殊的情况。社会的普遍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医学院学生的道德水平,医学大学生已经不是一张白纸,可以由医学院任意书写,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与社会道德相联系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者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注意事项:首先,调查和掌握学生道德水平,认识到学生思想道德与社会道德的普遍联系;其次,社会道德与学校生活的紧密联系,尤其是医疗行业的普遍道德与未来医护人员的联系;最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德育培养。“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故而医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广泛联合医疗机构、社会其他相关机构及学校、家庭等各方组成合力,切实可行地开展。
  四、小结
  医学类院校的未来医护人员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杜威的德育思想,我们认为,采用新思路新方法开展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内部、外部视角,智力、性格视角,义务、兴趣视角,社会、道德视角等德育途径实施对医学生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B. Edward McClellan. Moral Education in America: schools and the shaping of character from colonial times to the present[M]. New York:Teacher College Press, 1999.
  [2]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 李石.浅谈中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3(1).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虽然在实际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行为花样百出、难以预料,但教师的处理方式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老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方式带给我们很多思考与启发。  关键词:问题行为;班级管理;教学启示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经典的教育影片,每一次观看总能收获很多。当看到一群原本经常捉弄马修老师的学生慢慢地喜欢上他;一群原本整天偷窃
期刊
摘 要:本文依据霍夫施泰德的文化价值维度理论对德国文化价值观在某德国家族企业中的体现进行分析,以便加深我们对德国文化价值观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霍夫施泰德;文化价值维度;德国文化  随着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和中国改革开放程度愈加深入,中国与德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合作在不断地扩大,我们在跨文化交流方面不断面临新的要求与挑战,这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文化视角,对他国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文化
期刊
摘 要:关于亲情的讨论一直广受关注。《我们仨》这本书写得最多的是对一家三口在一起日子的回忆,每一个个故事都是生活中随处可寻的琐事,可是串联起来带给人的却是不平凡的感动。  关键词:亲情;《我们仨》;杨绛  我一直认为像钱锺书先生这样气度不凡的民国文士身边定会有一位漂亮的太太。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他的全家福,我着实吃了一惊,他的这位太太与我心目中的形象大相径庭,样貌算不上好看,很普通的一名女子
期刊
摘 要:学风建设是目前我国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学生的素质教育及成才、成长息息相关。学风建设工作主要是通过运用包括文化理念、行为管理、制度建设等在内的各项载体实现。本文通过对目前各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所运用的载体进行分类,对高校在学风建设中运用合适、有效的载体提供一些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不同年级;不同类别;学风建设;载体  大学是培养具备科学文化知识与优秀品德的人才的教育基地,良好的学风对提高教
期刊
摘 要:同为戏剧大师,汤显祖的戏剧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广泛度远不及莎士比亚的作品,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因此本文另辟蹊径,探讨在副文本上还有哪些值得做的工作。  关键词:副文本;汤显祖;典籍英译;《邯郸记》  一个翻译文本的接受度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把目光聚焦在文本翻译上,还要重视文本之外的副文本,因为两者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翻译文本。副文本提供了一些关于译文本身的隐含信息,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高中升本”“中职升本” 和“专升本”三种学历层次起点的学生培养目标定位问题进行了探索,根据目标定位和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了培养相应的岗位能力和专业能力,并探讨了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  关键词:网络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课程设置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海洋信息工程学院自2013年建立以来,逐步形成了“高中升本”“中职升本” 和“专升本”的职业教育“多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中,地域文化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培育大学独特的文化特色时,应整合、吸收所处地域的优秀文化资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育人风格的大学文化,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地域文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影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时间较晚,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大多受
期刊
摘 要:“一学一练”的传统教学方式早已不能适应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的发展。本文以“金犊奖”为例,将学科竞赛引入教学过程中,形成以竞赛内容为教学主线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科竞赛;PHOTOSHOP图像处理;时报金犊奖  一、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的现状  PHOTOSHOP是设计专业中的一款重要软件,一直具有广
期刊
摘 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社会伦理规范,是做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诚信考试是开展诚信教育的有益尝试。本文在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组织5次诚信考试基础上,试图探索出高职院校“无人监考、诚信考试”的科学组织流程。  关键词:高职;诚信考试;学生组织;流程  诚信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诚信教育依靠枯燥单一理论灌输远远不够,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财金系以“无人监考、诚信考试”为切
期刊
摘 要:根据学校建设发展实际,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评价指标、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智慧校园建设自评、达标所需时间、发展目标、实施、保障等方面探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关键词:智慧校园;评价指标;建设规划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展开。按照学校发展要求和江苏教育厅《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细则,对照各项指标与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对比、自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