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学的思考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曾多次引用杨振宁先生的观点:中美传统教育方法的区别之一是中国教育按部就班、严谨认真,而美国的教育是渗透式的,允许跳跃。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等基本功的训练,永远是物理课程的核心,也是我国物理教学的优良传统。在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渗透式的教学方法,作一定程度的跳跃,可使学生不过分地依赖教师,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一、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是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其实,当学生对教师介绍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身高体壮的大人从你身旁走过,不当心碰了你一下,可能使你打个趔趄,甚至摔倒。但是,如果碰你的是个瘦小的小孩,尽管他走得跟那个大人一样快,打趔趄甚至摔倒的可能不是你,却是他。学生便会产生“这究竟为什么?这到底是什么?”的探究心理,这种探究心理,这种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正是学生学习概念掌握规律的内部动机。可见,当我们考虑一个物体的运动效果时,只考虑运动速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物体的质量考虑进去。物理学上把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物体的动量。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
  
  二、对物理实验的改革
  
  物理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因此,物理实验的改革也就成了物理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物理实验内容滞后教师的演示实验不是以“趣”、“疑”、“新”为诱导,而只是教师在台上讲和做,学生在台下看,诚然这样做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根本无法替代学生的自身活动,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形同一个幌子。教学模式陈旧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教师往往都要花一定的时间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都给学生交代的清清楚楚,然后学生依照现成的实验步骤进行试验,测量记录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
  新课改应让学生多做开放性实验。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是以物理学为知识背景,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实践方式,在学科课程以外,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提供实验室和实验所需器材,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后在教师指导下,自由独立或合作完成想做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它是一种既把学生课堂的学习活动同课后的学习相结合又把学生主观需要和兴趣密切统一的整体学习过程。物理开放性实验以创新、综合、实践、发展为主线,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目标构建知识模块,使学生通过知识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的人格发展与素质优化。
  
  三、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标准件,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单纯的认知体。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课堂教学对于这种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不难预料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这种置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于不顾,只管把既定的知识甚至仅限于与应试有关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一刀切”式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严重地损害了许多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为任何一位学生都潜藏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教师的职责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启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促进他们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其他文献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有很多,老师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方法很多,但不一定适合每个教师、每个学生。我认为提高课堂效率应该从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提高学生上课注意力两方面入手。    一、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1、讲课抓重点、仔细解析难点。语文教学要做到: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
期刊
我以往采用的讲评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以教师为主,逐题讲解,整节课由教师包下来;其二是将正确答案贴在墙壁上,让学生自行对照订正,不懂的问老师。实践证明,第一种方法,固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受到影响。所以即使考过、讲评过,再考类似这样的基础题,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会。其症结不能不与满堂灌讲评法有一定的关系。第二种方法,是想从满堂灌中解脱出来,结果发现只有中上部分学生会提出问
期刊
内容摘要: 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能否切实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为突破学生记忆单词这一难关,本文依据教材特点和英语语言功能需要阐明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提供了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笔者所采用的方法,教学生应用词汇特点以及记忆特点,在一定的情境中去学会记忆词汇,使学生自主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记忆、扩大和掌握词汇,从而提高他们词汇记忆和学习能力,为进入高校后
期刊
今年是河北省高中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的第一年,如何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改的主要任务。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教育体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明确新课改改革的目标任务、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课程管理,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要真正参与到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在参与过程中转变与更
期刊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之下如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形成,本文从基础知识教学和物理思维方法及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实验的探究体验等方面做出探索。  关键词:课改 物理 能力培养    今年是河北省高中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的第一年,新课改不只是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打破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期刊
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我们要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整体把握。教材变了,改变以前教师占用大量时间,以空洞的过多过细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语言实践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 转变教师的课堂观念,拓宽学生的求知空间是首当其冲
期刊
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在中考总复习中更新观念,大胆应用新课改理念,取得较好复习效果。    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政治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将知识点网络化,学生复习时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抓住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主线:一般要依次经历
期刊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下面我就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对策、注意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    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目前,课堂上教师积极尝试构建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大致有三种形式:即同桌合作、前
期刊
如今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了,他们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来适应学生求知的需要。那么,在新形势下应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呢?这没有一个固定模式,需要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去实践。下面就把我的几点收获写下来,与大家共同研究。    一、放下戒尺,去收获平等的快乐    鲁迅笔下的“先生”的形象另人捧腹,然而又有多少老师何尝不是
期刊
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所感悟到研究我们的学生,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这正如教育家舍吉宁所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教师。”为此我们在新课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