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贵在“读”,诵读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培养语感,有助于理解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中学语文教学要在“多读”的总原则下,把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看作是语言课堂的基本任务,把听说读写思扎扎实实落到实处,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实现由知识水平向能力素质的积极转化。
关键词:诵读;中学;语文教学
未来社会需要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强的人才,需要再学习,而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有较高的语文素质。如果青少年时期不多读多记一些,就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沫若诗)。所以,我们要抓住中学生正处于语言习得的第二个黄金阶段的特点,通过诵读来“吸纳”,用多读来带动听、说、写,以实现语文教学省时高效的目的。本文分析了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力图通过诵读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朱熹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强调诵读,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古人如此,今人亦然。徐世荣说:“诵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全面教学息息相通。它不仅有利于教学口头语言(听、说)的提高,更是辅助阅读、写作的绝妙手段。”可见,诵读对于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人就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诵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语感是对作品的文字、语言敏锐而丰富的感知,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这话说的一点没错,中学生开始接触一段文字,不可能一年就能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诵读,能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在指导的过程中,教会学生:①要注重语音轻重。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要重读;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②要注意停顿。停顿是语句的间歇,停顿的位置和停顿的时间长短都要适当,停顿有语法停顿、强调停顿和心理停顿。③要注意语气,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中要有不同的语气,所以教师范读时要特别注意语气,借助的适宜的语气突出人物性格。④要把握好语速、语调。语速可以烘托气氛,渲染场景,教学时要根据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把握好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不紧不慢。
通过反复诵读,那种“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烦闷心情就会激起学生的共鸣,乃至为之而心潮起伏,深味“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无奈。可见,反复诵读,时间长了,学生的思想感情自然就会丰富起来,领会文章意思也就比较透彻。这样通过诵读才能把理解的东西化为自己的感悟。
二、诵读有助于理解课文
中学语文教学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是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美感意境、创作手法和特点。老师深入分析课文,的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无法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其作品。而通过不断地朗诵,就能很好的感受作品,从而让作品深入学生的心灵。这就如同一道好菜,只让学生看,是不够的,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尝,亲自咀嚼,才能真其味。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不断地朗诵,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的无穷魅力,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内涵。为此,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诵,或者是老师朗诵让学生听,也可以让部分语言表达好的学生朗诵,其它同学效仿和学习。当然,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听朗诵专家的朗诵,因为朗诵专家能够很好的把作品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从而将作品创作成一个更易理解的声音作品,加上自己亲自朗诵,这样就能把课文内容牢牢地记在心里,从而对作品的诸多内容有更深的了解。
三、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说语言教育的目的是增加文学知识,提高思想境界和个人修养,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好语文,能有效的从事文学创作、记者、文秘等工作,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的语言表达非常有帮助,人的一生不一定天天写、天天创作,但必须天天说、时时说。中小学的朗诵、朗读就是开发和训练一个人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不少人很有文采,但不善表达,也有的人天生拙嘴笨腮,原因就在于早期语言表达训练不够,从而导致成年后语言能力差,不自信。中小学语文课文有多种多样的文学题材,孩子从小就大量朗诵各种各样的文章,对其成人后的语言表达一定大有益处。我国很多朗诵家、主持人、播音员,就是从那些早期喜欢朗诵朗读中脱颖而出的人才。训练孩子语言表达的方法很多,有在课堂上朗读、朗诵,也可以专门举行语文课文朗诵会,或者语文朗诵欣赏讲座,请朗诵好的专家或老师来示范等都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国语文教育传统是在历代语文教育的演进中积淀并流传下来的教育文化成果。语文教学贵在“读”,我们要在“以读为本”的教学主线下,在“多读”的总原则下,把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看作是语文课堂的基本任务,把听说读写思扎扎实实落到实处,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实现由知识水平向能力素质的积极转化。
关键词:诵读;中学;语文教学
未来社会需要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强的人才,需要再学习,而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有较高的语文素质。如果青少年时期不多读多记一些,就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沫若诗)。所以,我们要抓住中学生正处于语言习得的第二个黄金阶段的特点,通过诵读来“吸纳”,用多读来带动听、说、写,以实现语文教学省时高效的目的。本文分析了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力图通过诵读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朱熹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强调诵读,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古人如此,今人亦然。徐世荣说:“诵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全面教学息息相通。它不仅有利于教学口头语言(听、说)的提高,更是辅助阅读、写作的绝妙手段。”可见,诵读对于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人就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诵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语感是对作品的文字、语言敏锐而丰富的感知,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这话说的一点没错,中学生开始接触一段文字,不可能一年就能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诵读,能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在指导的过程中,教会学生:①要注重语音轻重。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要重读;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②要注意停顿。停顿是语句的间歇,停顿的位置和停顿的时间长短都要适当,停顿有语法停顿、强调停顿和心理停顿。③要注意语气,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中要有不同的语气,所以教师范读时要特别注意语气,借助的适宜的语气突出人物性格。④要把握好语速、语调。语速可以烘托气氛,渲染场景,教学时要根据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把握好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不紧不慢。
通过反复诵读,那种“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烦闷心情就会激起学生的共鸣,乃至为之而心潮起伏,深味“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无奈。可见,反复诵读,时间长了,学生的思想感情自然就会丰富起来,领会文章意思也就比较透彻。这样通过诵读才能把理解的东西化为自己的感悟。
二、诵读有助于理解课文
中学语文教学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是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美感意境、创作手法和特点。老师深入分析课文,的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无法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其作品。而通过不断地朗诵,就能很好的感受作品,从而让作品深入学生的心灵。这就如同一道好菜,只让学生看,是不够的,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尝,亲自咀嚼,才能真其味。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不断地朗诵,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的无穷魅力,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内涵。为此,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诵,或者是老师朗诵让学生听,也可以让部分语言表达好的学生朗诵,其它同学效仿和学习。当然,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听朗诵专家的朗诵,因为朗诵专家能够很好的把作品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从而将作品创作成一个更易理解的声音作品,加上自己亲自朗诵,这样就能把课文内容牢牢地记在心里,从而对作品的诸多内容有更深的了解。
三、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说语言教育的目的是增加文学知识,提高思想境界和个人修养,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好语文,能有效的从事文学创作、记者、文秘等工作,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的语言表达非常有帮助,人的一生不一定天天写、天天创作,但必须天天说、时时说。中小学的朗诵、朗读就是开发和训练一个人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不少人很有文采,但不善表达,也有的人天生拙嘴笨腮,原因就在于早期语言表达训练不够,从而导致成年后语言能力差,不自信。中小学语文课文有多种多样的文学题材,孩子从小就大量朗诵各种各样的文章,对其成人后的语言表达一定大有益处。我国很多朗诵家、主持人、播音员,就是从那些早期喜欢朗诵朗读中脱颖而出的人才。训练孩子语言表达的方法很多,有在课堂上朗读、朗诵,也可以专门举行语文课文朗诵会,或者语文朗诵欣赏讲座,请朗诵好的专家或老师来示范等都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国语文教育传统是在历代语文教育的演进中积淀并流传下来的教育文化成果。语文教学贵在“读”,我们要在“以读为本”的教学主线下,在“多读”的总原则下,把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看作是语文课堂的基本任务,把听说读写思扎扎实实落到实处,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实现由知识水平向能力素质的积极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