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的蓝筹股行情将如何演绎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股指期货的临近,A股市场的大盘蓝筹股出现了较大的涨幅。有市场观点认为,股指期货加强了大盘股的稀缺性,推升机构买进成分股的意愿。那么,该观点能否在海外市场得到证实?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又会如何演变呢?我们以中国台湾市场的经验进行分析参考。
  
  上市前涨,上市后跌,长期趋势不改变
  
  中国台湾于1998年7月21日推出第一个股指期货——台湾加权指数期货,1999年7月21日又推出分盘指数期货——电子股指数期货与金融股指数期货。从长期趋势看,加权指数期货是熊市时推出,电子股指数期货和金融股指数期货是牛市时推出。不论推出时机如何,三个指数都表现出“上市前涨、上市后跌、长期趋势不改变”的特征(图1)。但是,深入分析,我们需要回答:第一,指数是否确实上市前溢价、上市后折价?第二,如果第一项成立,那么行情主要出现在哪些股票,蓝筹股还是所有股票?第三,这种现象是谁推动的,机构还是所有的投资人?
  


  首先,我们将上市的指数与参照系进行对比,判断上市指数本身的估值水平是否改变。将台湾加权指数对比日经225指数可以看到,1998年1月以前,二者的走势接近。但是从股指期货上市前半年开始,台湾加权指数出现一段大幅溢价,上市后二者又回归相近的水平,台湾加权指数“上市前涨、上市后跌”的看法得到印证。电子股指数方面,中国台湾作为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一环,电子股指数长期与纳斯达克指数联动,二者走势接近。但是从台湾电子股指数期货上市前两个月开始,台湾电子股指数的溢价越来越高,而上市后溢价又逐渐收敛。台湾的金融股指数方面,与所有非金融股市值指数相比,在金融股指数期货上市前半年开始溢价,上市后又转为折价,也就是说,市场倾向于上市前买金融股,上市后卖金融股。
  其次,股指期货对市场买卖意愿的改变可以从市盈率得到客观的回答。台湾加权指数的市盈率受金融风暴影响,从1998年初就一路下跌,但是在股指期货上市前一个月,估值水平逆势上扬,从当年6月12日的28.75倍上升到7月20日的最高点32.67倍,之后又恢复下跌格局。可见熊市中上市的股指期货还是引发了股市的买气。有趣的是,市盈率的中期高点出现在台湾加权指数期货上市前一天,时间点非常巧合(图2)。台湾电子股和金融股的市盈率变化也都说明,股指期货上市前估值水平上升,上市后下降。
  


  
  蓝筹股是折溢价的主角,QFll是蓝筹股行情的推手
  
  指数是由许多股票的表现组成的,那么股指期货行情是反映在所有的成分股上吗?答案是否定的,行情主要出现在蓝筹股。考察代表台湾蓝筹股的摩台指(MSCI台湾指数)与台湾加权指数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摩台指的市盈率原本低于台湾加权指数,在股指期货上市前三个月,摩台指的估值水平高出台湾加权指数,但在上市后,摩台指的估值水平再次低于台湾加权指数。所以,“上市前涨、上市后跌”的特性,在具有指数话语权的蓝筹股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以台湾市值最大的股票台积电(2330.TW)为例,在加权指数期货上市前的半年,其涨幅高于指数20%以上,而在期货上市后,又转变为小幅折价。
  台湾股市的三大机构分别是QFII、基金、证券自营商。考察最具代表性的OFII持仓不难发现,在电子股指数期货上市前,QFII一直增持台湾的电子股,上市后又快速调减。对电子股中市值最大的台积电,QFII也是在指数期货上市前增持,上市后减持。金融股期货上市也有类似的现象。
  作者为东方证券研究所分析师
其他文献
双重因素引发农产品价格上涨    近期中国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玉米、大豆均出现了上涨,并由此带动面粉、豆油等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12月以来,更是出现了加速上场态势。由于此前一轮粮价上涨(2003-2004年)发生在中国粮食连续多年减产、供求格局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而此轮上涨则是在中国粮食连续三年丰收、供求趋于平衡的市场环境下,因此引起了市场的格外关注。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分析师赵金厚对《新财富》
期刊
通过整合跨境贸易中翻译、支付、物流等关键流程,敦煌网打造在线交易服务平台,并摒弃传统上卖家付费模式,推出买家按交易金额付费的动态佣金模式。模式上的创新,降低了跨境贸易的交易成本,满足了中小买家的需求,从而开辟出一片蓝海。不过,随着小额外贸业务日渐成熟,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B2B巨头已经高调布局,蓝海正面临向红海转化的挑战,敦煌网精细化运营面临考验。    从事数码产品生意的潮州商人陈昌发,在深圳华强
期刊
2007资金流向股市和地产    中国经济维持高位运行、人民币持续升值趋势、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带来国内充盈的资金流动性。2007年,资金增量规模和流向成为投资人主要关心的问题。从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中信证券研究部、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光大证券研究所、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等主流投资研究机构对2007年的研判中,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可窥一斑。      股市将成为资金吸纳器 
期刊
我们对2007年GDP增长预测仍保持在9.5%,比2006年的10.5%的预测值仅减少1个百分点。我们认为这个GDP的增速预测仍面临上行风险,其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可能比我们的预计超出21%。我们预计零售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但2007年出口增长将从2006年的25%回落至17%。这个宏观前景仍将支持中国和全球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并且预示着,中国由内需驱动的大多数行业的业绩将继续向好。    2
期刊
艺术品与房地产,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投资领域,是梅建平近来的两大研究方向。作为纽约大学史登商学院金融系的副教授,新兴市场一直是他研究的重点,而房地产正是这一市场中的重要资产之一。作为梅摩高级艺术品价格指数(Mei/MOsesAnnuaIAIIArtlndex)的出版人,梅建平对于艺术品投资也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当代艺术品正成为一项值得投资人重视的美丽资产。因此,在梅建平看来,对
期刊
过去十年,中国债务资本市场的发展并不能适应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如果扣除中央银行的冲销票据,国内债券市场从1997年占GDP5%增加到2006年占约27%,但是,这一市场几乎完全集中于国债或政策性银行所发行的证券,而占中国GDP近60%的迅速增长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图1)。另一方面,中国的债务资本市场无法为国内的高储蓄提供投资渠道,使大部分储蓄停留于银行存款。  阻碍中国债务资本市
期刊
我们预期2007年中国GDP增长9.8%,2008年GDP增长将达到10%。GDP增长的再次提速:主要得益于内需的持续强劲增长,全球的需求增长也起到一定作用。我们预计,伴随着经济的强劲增长,通货膨胀也存在一定的上升压力。  如果我们的预测正确,目前中国正处于1978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最稳定的经济增长周期。首先,经济的中期增长主要是由产出的显著提高所推动,最大增幅很可能达到1.0%。自中国加入WT
期刊
全球股市从2003年起已连升了4年。2006年,在我们观察的20个全球主要股市中,印尼股市的升幅最大,MSCI中国指数紧随其后,而2005年年底表现十分出色的日股则严重跑输其他股市(图1)。如果2006年投资于5个表现最好地区的股市,平均可获得45%的回报;就算选错地区,只要没有投资日股,回报也可高于10%。可见2006年在全球股市范围内获利并不难。    2007年不会出现股灾,三大原因使全球股
期刊
目前中国H股市场有一种倾向,就是夸大中国进行长期投资的势头,而低估投资放缓对资产价格的冲击。我们认为,这是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错误判断,是市场进入新一轮调整期的开始,因为在H股市场的盈利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资产价格为基础的。需要指出,在1980年以后的一半时间里,中国的固定资产年复合增长率都不到20%。虽然有些人认为,在中国上一次投资热潮中(1990.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了50%,此次
期刊
我们选用租金回报率与银行按揭贷款利率差值这一指标,来观测房价泡沫。历史数据显示,当租金回报率与第一套住房贷款利率差值在0.2%附近,房价接近底部;当租金回报率与第二套住房贷款利率差值至4%左右时,房价接近顶部。房价就在这两个差值之间波动,目前,在房价下跌和租金上涨的双重拉力下,几大主要城市的租金回报率与第二套住房贷款利率差值正由4%的警戒线向下修复,而要让这一差值回落到安全范围,房价下跌和租金上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