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窑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_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它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龙泉窑经历了发展的四个阶段:
  开创期(魏晋和五代十国)瓷窑少,生产时断时续,处于就地销售断断续续的生产阶段;
  发展期(北宋至南宋前期)瓷窑发展快,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
  鼎盛期(南末后期至元代)瓷窑迅速发展,青瓷质量大大提高,产品畅销国内外广大市场;
  衰落期(明代至清代末年)龙泉窑处境艰难,瓷窑不断地倒闭减少,至清代晚期结束。
  如果说这四个阶段勾勒出了龙泉窑发展历史的整个脉络,那么,龙泉窑发展史上的三次辉煌期则是连贯发展脉络的重点和要点。
  
  第一辉煌期——五代到北宋早期
  
  浙江龙泉境内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瓷土等矿藏资源极为丰富,不仅具备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还有便利的水路运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便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吸取瓯窑、婺州窑等周边窑场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但当时烧制的青瓷非常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这一状况到了五代和北宋早期,却出现了突然的变化,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龙泉窑青瓷的“迷惑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器物就是淡青釉瓷器。这种淡青釉瓷器,器形规整,釉面均匀光洁,透着淡淡的青色,有些还经过刻划修饰,与粗糙的早期龙泉青瓷相比似乎缺少过渡,与后来著名的梅子青、粉青相比似乎也不存在承启关系,这在整个龙泉青瓷发展史上未免显得有些突兀,因而也成了一个“迷惑”。
  据笔者实地考查证实,当时这类淡青釉的烧制地点主要是在龙泉金村一带,是龙泉窑的传统制瓷中心。但笔者认为是先有金村后有大窑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大窑到目前为上还尚未发现有烧制淡青釉瓷器的迹象,而淡青釉瓷片在金村则随处可见。从这一点来看,金村制瓷在当时是很辉煌的,金村地狭靠河,因此初期时运输十分方便。后来制瓷业规模扩大,金村狭窄的地势便不适应当时的发展。而地势开阔的刘田离金村仅五华里,于是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制瓷业的新中心。
  龙泉窑的突然兴起很可能和龙泉窑为宫廷烧造“贡品”有关。当时江南一带属于吴越国的钱氏王朝统治,钱氏王朝一直奉行与中原修好的策略,于是瓷器成了重要的“贡品”。担任贡器烧造任务的主要是越窑,其贡器也称“秘色瓷”。秘色瓷起于晚唐,因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使用,故曰“秘色”。
  公元978年,当时贡奉北宋太宗的秘色瓷器达10万多件,如此巨大数量的贡瓷应该不是在自愿条件下进行的,而这样庞大的生产量也是越州窑所无力承担的。另一方面,越窑因为各方面原因而逐渐衰落,导致南方的制瓷中心向龙泉窑转移。在这样的情况下,越窑先进的制瓷技术传入龙泉,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安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迅速提高。龙泉窑以担负“和平”的贡器使命,换来了它自身发展的契机,从北宋开始,龙泉窑逐渐取代越窑,一跃而为江南第一名窑。
  
  第二辉煌期——北宋后期到南宋
  
  龙泉窑在南宋的发展是跟大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北宋覆灭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北方的汝窑、定窑等名窑又被战火所破坏,其制瓷技术传入到南方。这时的龙泉窑结合南技北艺,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进而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不仅胎釉配方、造型设计、上釉方法、装饰艺术及装窑烧成等有了重大的改变和提高,器形种类更是大大丰富。由于熟练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术以及烧成气氛的控制,釉色纯正,釉层加厚,在南宋晚期烧制成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在中国瓷器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
  另一方面,对外贸易量的增加更刺激了瓷器的出口,龙泉青瓷在东亚及东非,阿拉伯诸国都是受欢迎的商品。据史料描述,当时“窑群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往返穿梭,日夜繁忙。”瓷器内销运往临安,外销经瓯江出海,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
  从13世纪开始,龙泉窑出现了两大系列的精美产品——黑胎厚釉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黑胎厚釉青瓷的产品数量比较少,迄今只在龙泉大窑、溪口两地近十处窑址中发现这类瓷器,而且都是与白胎青瓷同窑同烧的,其中溪口瓦窑垟窑以生产黑胎厚釉青瓷为主,其他瓷窑以烧白胎厚釉青瓷为主,兼烧一部分黑胎青瓷、黑胎青瓷的特点是薄胎厚釉,釉层开片,紫口铁足,有些器物还采用支钉垫烧。这些在龙泉窑青瓷的内部发展脉络中都找不到相应的发展轨迹,尤其裹足满釉支烧的工艺对于龙泉窑来说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工艺风格上的骤变显然是受到外界制瓷技术冲击的结果,最有可能的就是朝廷的干预。现在高科技测试也表明,龙泉窑的黑胎、开纹片青瓷、造型、纹片,以及化学组成和郊坛下官窑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此外,白胎厚釉青瓷的制作工艺也是承接南宋官窑的,但有创新,在胎釉配方上有些差异。与黑胎青瓷相比,白胎青瓷的釉层光滑细腻不开片,胎色洁白,釉色青翠有如碧玉,胜似翡翠。并且这两大系列瓷器还出现了一批仿南宋官窑器的器形,官窑器是不允许民间随意仿造的,仿宫窑的出现不能简单地诠释为“仿制”。另外考古发掘也证明,南宋龙泉窑青瓷在临安京城皇宫遗址和绍兴市攒宫宋六陵墓地都有大量出土。现在的大窑龙泉窑遗址还保留着南宋古道,遍布南宋窑址,在当地村民中还流传着种种关于南宋时的故事。这一切都似乎在述说着当时的龙泉窑与宫廷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南宋皇朝拥有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宫窑,为什么还要派遣技术人员和官员在龙泉等地监烧“供器”呢?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杭州本地的瓷土资源并不太理想,而古代制瓷业对地理环境和资源的依赖性是很强的,从现在来看,南宋官窑器的胎质比较疏松,易破碎,还有开片,所谓“无片不成官”,开片是南宋官窑瓷器的一大特点。但无论是冰裂纹也好,梅花片也好,美则美矣,却不实用。试想,将满是开片的瓷器当作日常生活用瓷不免存在卫生问题。相比之下,龙泉窑青瓷的胎质比较缜密坚硬,尤其是白胎厚釉青瓷,釉面光洁不开片,既美观又实用。
  
  第三辉煌期——元到明早期
  
  虽然龙泉窑熊熊的窑火曾一度遭受蒙古铁骑的践踏而熄灭,但八元后,龙泉青瓷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加上元代统治者继续奉行对外贸易政策,使龙泉青瓷生产规模在元代继续扩大,窑址和产品的数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产品品种增多,风格多样化,远销世界各地。
  元代产品除部分继承宋代传统以外,在器型和装饰上又有新创造,比如当时流行的露胎工艺。元代由于水陆交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瓷器大量出口,需求量激增。在这样的条件下,元代龙泉窑迅速向瓯江和松溪两岸扩展,这样,大批的龙泉窑瓷器便可顺流而下,转由当时重要的通商口岸——温州和泉州,将瓷器出口到世界各地,像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都有龙泉窑的瓷器。1975年,在韩国西南部的新安海底发现一艘元代沉船,打捞出1万多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占了9000多件,可见龙泉青瓷在元代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其实,元代的蒙古统治者不是单方面地被汉文化所同化,蒙古铁骑在征服一个王朝的同时也带来了草原的大气与粗犷,元代龙泉窑青瓷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一批大件器物的出现。这些大器胎质较厚,器形粗犷,釉色更加成熟凝重。元代龙泉窑的窑形仍沿用长条形斜坡式龙窑,但在长度上略有短缩,这一改变有利于提高窑内温度,并使热量分布更均匀、合理,对烧制大型器物很有利。
  明龙泉官窑器延续了元代的大器风范,将厚实雄浑的审美理念发挥到极致,之前往往将明初龙泉窑青瓷与元代龙泉青瓷混为一谈,或笼而统之断为“元末明初”,这也在一个层面上说明了两者的相承关系。从目前处州青瓷博物馆征集到的—批明初龙泉官窑青瓷碎片及结合传世完整器来看,明龙泉官窑青瓷在烧造工艺上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巅峰,无疑代表着龙泉窑瓷器烧造史上的最高水准。以刻花为例,明龙泉官窑青瓷主要以刻花为饰,精美绝伦,花纹与青如翡翠的釉色融为一体的刻花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刻花是龙泉窑青瓷的传统装饰工艺之一,北宋时期的刻划花装饰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南宋,由于石灰碱釉的运用和多次上釉技术的掌握,龙泉窑青瓷往往素面朝天,转向以釉色取胜。其实,釉色的玉质感固然是世之所好者,但釉层一加厚,原先的刻划花很容易被厚釉所覆盖。所以到了元代,又流行露胎、贴塑、模印等装饰手法,这样玉质感的釉色和花纹图案的装饰效果就可以兼得了。明龙泉官窑器将刻花与厚釉结合得恰到好处,从而使刻花装饰工艺取得了新的突破。
  笔者认为龙泉窑历史上的三次辉煌都是与宫廷密切相关的,无论是生产“贡器”,还是设立官窑,都是促成龙泉窑快速发展的最有力动因。因为,在封建社会,宫廷的指令往往就是最高的社会动力,这对于一个瓷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今年“保八”有望    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6月23日在韩国首都首尔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首先,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同时由于财政状况比较健康,外汇储备较充裕,政府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余地比较大;其次,中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还有很大空间;另外,中国的内需也有拓展空间,只要政府政策到位,内需还可进一步增长。  世界银行6月22日在首尔发表《2009年全球发展金融》报告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
期刊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下,今年以来股市上涨了1000多点,中国汽车销量连续4个月全球第一、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局部转暖迹象、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5个月回升,乐观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已率先回暖。但是,综合对比分析今年以来的各项经济指标,可以发现,中国经济仍然在底部运行,回暖尚存变数,现在轻言中国经济“率先回暖”或复苏为时尚早。    在金融危机依然肆虐全球大背景下,石油价格却从2008年1
期刊
产能过剩和制造业升级是所有制造业大国都迈不过去的一个“坎儿”。重要的是,重工业化的产业背景将延长中国制造产能过剩的存续时间;此次金融危机倒逼中国制造业格局需要做出重大调整;中国要选择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反危机的突破口,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突围。    全球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以汽车和住宅消费为核心市场需求结构的升级,重化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使中国工业化进程呈现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铁路史是铁路建设的历史,改革的历史,更是创造的历史。中国铁路用血汗书写中国铁路史的辉煌——无数个世界第一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的铁路上的空白——中国铁路用卓越的管理和优秀的工程质量,为世界铁路奉献一大批光耀史册的工程。    京津城际铁路高调亮相 运行速度为世界最快    京津城际铁路的建成和通车,标志着中国铁路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京津城铁使从北京到天津的时间缩短在半个小时左右。
期刊
今年4月1日,中法两国共同发布《中法新闻公报》,为双边关系从僵持到重新启动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贸易及海运领域则成为在新起点上打开的第一扇门。继4月中旬参与法国交通代表团亚洲之行后,6月1日,由法国敦刻尔克港港务局新任局长Martine Bonny女士率领的港口代表团再度专程来到上海,成为今年第一个单独组团访华的欧洲港口。  作为法国第三大港,敦刻尔克港一面推进港口体制改革,管理模式转型,一面积极应对
期刊
6月10日,为期5天的第17届昆交会成功闭幕。本届昆交会外经贸业务成交总额20.71亿美元,其中,进出口成交10.8亿美元:利用外资签约9.2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金额0.71亿美元。  本届昆交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昆交会与南亚展同期举办,其区域地位进一步凸显。今年与昆交会同时举办的还有第二届南亚国家商品展。由中国商务部、云南省政府和阿富汗商工部、巴基斯坦商务部、马尔代夫商工部,孟加拉
期刊
今年展会主要由展览展示、合作洽谈,开放论坛三大板块组成。  展览展示板块。会展中心1号馆大厅中间区域设置浙江省开发区形象展示区,周边设置浙江省11个市开发区宣传和洽谈区。二楼设置国际馆,邀请浙江省国际友好城市,外国(地区)政府或政府机构、境外投资促进机构、跨国公司,境外中介机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中标企业参展。第八届消博会共设家纺服装,家电电子,工艺品礼品,办公文具,家具、日用品,食品,体育与旅游
期刊
金融风暴,收藏市场冷了    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投资市场中多少有些人心惶惶的气味存在。自股市受到重创之后,股民对经济基本面的关注程度显著增强。一些收藏爱好者也提出问题,一旦经济出现下滑,收藏市场会不会受到影响?其实,金融风暴已经来临,收藏品市场也不能逃脱。最近这几个月本来是每年的销售旺季,但今年收藏品商家的日子却十分难熬。  一位古玩经营者讲,“在金融海啸影响之下。古玩的生意更是雪上加霜。”如今
期刊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2008年中国区域运行报告》。报告指出,2008年,全国各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努力克服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积极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区域经济平稳增长。全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加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1.1%,12.2%、12.5%和13.4%,比上年分别回落3.1个、2个、2个和0.7个百分点。   
期刊
日前,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行的荣宝第64期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卖方推出6瓶陈年茅台进行拍卖,其中一瓶1959年出厂的茅台酒拍出了25.5万元的天价,加上12%的手续费后这瓶50岁的茅台酒价格达到了28.56万元。    50岁茅台挥发大半瓶中白酒仅剩4两    这瓶1959年出厂的茅台酒在瓶身正面标签上印有“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出品”字样,而在瓶身背面标签上有“一九五九年壹月四日”的出厂日戳。  拍卖方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