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诗词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传承这些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子孙应尽的义务。初中阶段是开始深入学习中国古诗词的重要阶段,同时,初中也是学生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兴趣爱好等都比较容易培养。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起学生对中国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成为了传承中国古诗词文化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兴趣
古诗是传承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古诗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通过古诗中传递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应试教学的大背景下,当前的古诗教学注重学生对古诗的背诵、默写,而忽视了古诗带给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熏陶的作用,从而弱化了古诗教学的功能。新课改的提出为古诗教学打开了一条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感启发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育。
一、利用诗词吟诵,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應用吟诵教学法引领学生体验诗词内蕴情感,品评诗词意象,感悟和掌握一系列写作技巧,包括情景交融、融情人景等,同时,在不断朗诵和阅读中,对诗词韵律深入探讨,合理利用个人想象与联想对诗词情境进行描摹,培养吟诵诗词的兴趣,并在感悟、体验诗词情感的过程中获得各种体验,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诗词吟诵的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把握正确发音与诗词韵律、韵脚、平仄等,让学生感受到乐趣,并且在诗词意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抒发自身情感。例如,教学《木兰诗》这首朗朗上口的民歌,教师在学生了解文章大意、纠正字词读音的基础上,先播放一些相关朗读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做好文章朗读节奏的划分,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这首民歌中思想与情感的过渡与变化。如在“木兰归家”这一段,要着重表现亲人归来家人激动万分的感情,朗读时语调上扬,语速稍快,语气欢欣;在“木兰换红妆”这一段,则要重点表现木兰急于恢复女儿身的害羞与渴望之情,朗读时语速要缓慢,语调微微下放,语流悠长一些,语气是激动中夹杂着几分羞涩;至于“木兰红妆归来”这一段,要着重表现木兰出门看伙伴的羞涩及伙伴们的目瞪口呆,这时的朗读语调则又要发生变化。教师要通过这种融情人景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诗词文海寻情趣这一目标。
二、利用诗歌意境,帮助学生感悟
情趣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是一种利用语言的合理搭配营造巧妙意境的题材,无论是含蓄精练还是优美动人的语言,都蕴含着不同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意趣。教师要善于应用诗歌意境带领学生真切感悟不同作品的内蕴情趣,调动自身联想、想象等能力完成对诗歌意象的赏析、情境的解析,深刻感悟作者笔下传达的情趣。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全身感官融入诗词情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发掘诗词中的亮点,在融情人景的过程中调动自身积极性,达到培养、锻炼个人语文思维能力等目的,打造新时期高效课堂。比如,赏析苏轼的千古名作《水调歌头》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无论是联系著名歌手王菲的音乐作品《把酒问青天》,还是联系一些相关经典影视作品,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多种视角去赏析这篇词,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进行意象与意境赏析,感悟苏轼笔下的浪漫主义色彩,体会词立意高远与构思新颖,赏析清新如画的意境,体会这首经典佳作的情韵兼胜与境界。
三、古诗词能够表达更深层的寓意
中国的古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要么是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名利的淡薄、对朋友的祝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情境都可以借助古诗词进行表达,如当朋友要各自分别时,可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对朋友的祝福;在爬山累时,可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相互鼓励;遇到挫折时,可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共勉等。由此可见,在生活中的古诗词可以更形象、更直接的表达出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愿,这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四、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感受古诗中的情感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流传下了大量宝贵的古诗。中学生有传承、发扬的使命;此外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具有熏陶作用的古诗也能促进学生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初中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少,对于古诗中的感情通常较难理解。此外,古诗中传递的感情通常较为艰涩、抽象,学生很难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情感启发。如在《钱塘湖春行》,诗人通过对“湖水”、“莺”、“新燕”以及“乱花”等景物进行描写表达诗人内心的欣喜、喜悦之情。简单的说明学生难以理解诗人看到早春景色之后的欣喜,可指导学生联系学校组织春游时的景象,当学生摆脱作业的束缚,奔跑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嬉戏、玩耍时的情形,联系学生春游时愉悦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如《送灵澈上人》中诗人的离愁别绪,可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送别同学、家人时的情形,将心比心,感受诗人送别时内心的不舍、哀伤之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够对古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同深受,提高自身的领悟能力,促进自身古诗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何将在古诗教学中应用情感启发成为当前众多中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所要考虑的问题。老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生古诗学习状态中;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古诗诵读方法,从诵读中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指导学生找出古诗中的意象,以意象为基础感受古诗中的感情内涵。此外,还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情感启发,增强学生对古诗的情感认同。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兴趣
古诗是传承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古诗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通过古诗中传递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应试教学的大背景下,当前的古诗教学注重学生对古诗的背诵、默写,而忽视了古诗带给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熏陶的作用,从而弱化了古诗教学的功能。新课改的提出为古诗教学打开了一条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感启发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育。
一、利用诗词吟诵,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應用吟诵教学法引领学生体验诗词内蕴情感,品评诗词意象,感悟和掌握一系列写作技巧,包括情景交融、融情人景等,同时,在不断朗诵和阅读中,对诗词韵律深入探讨,合理利用个人想象与联想对诗词情境进行描摹,培养吟诵诗词的兴趣,并在感悟、体验诗词情感的过程中获得各种体验,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诗词吟诵的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把握正确发音与诗词韵律、韵脚、平仄等,让学生感受到乐趣,并且在诗词意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抒发自身情感。例如,教学《木兰诗》这首朗朗上口的民歌,教师在学生了解文章大意、纠正字词读音的基础上,先播放一些相关朗读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做好文章朗读节奏的划分,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这首民歌中思想与情感的过渡与变化。如在“木兰归家”这一段,要着重表现亲人归来家人激动万分的感情,朗读时语调上扬,语速稍快,语气欢欣;在“木兰换红妆”这一段,则要重点表现木兰急于恢复女儿身的害羞与渴望之情,朗读时语速要缓慢,语调微微下放,语流悠长一些,语气是激动中夹杂着几分羞涩;至于“木兰红妆归来”这一段,要着重表现木兰出门看伙伴的羞涩及伙伴们的目瞪口呆,这时的朗读语调则又要发生变化。教师要通过这种融情人景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诗词文海寻情趣这一目标。
二、利用诗歌意境,帮助学生感悟
情趣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是一种利用语言的合理搭配营造巧妙意境的题材,无论是含蓄精练还是优美动人的语言,都蕴含着不同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意趣。教师要善于应用诗歌意境带领学生真切感悟不同作品的内蕴情趣,调动自身联想、想象等能力完成对诗歌意象的赏析、情境的解析,深刻感悟作者笔下传达的情趣。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全身感官融入诗词情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发掘诗词中的亮点,在融情人景的过程中调动自身积极性,达到培养、锻炼个人语文思维能力等目的,打造新时期高效课堂。比如,赏析苏轼的千古名作《水调歌头》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无论是联系著名歌手王菲的音乐作品《把酒问青天》,还是联系一些相关经典影视作品,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多种视角去赏析这篇词,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进行意象与意境赏析,感悟苏轼笔下的浪漫主义色彩,体会词立意高远与构思新颖,赏析清新如画的意境,体会这首经典佳作的情韵兼胜与境界。
三、古诗词能够表达更深层的寓意
中国的古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要么是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名利的淡薄、对朋友的祝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情境都可以借助古诗词进行表达,如当朋友要各自分别时,可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对朋友的祝福;在爬山累时,可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相互鼓励;遇到挫折时,可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共勉等。由此可见,在生活中的古诗词可以更形象、更直接的表达出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愿,这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四、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感受古诗中的情感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流传下了大量宝贵的古诗。中学生有传承、发扬的使命;此外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具有熏陶作用的古诗也能促进学生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初中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少,对于古诗中的感情通常较难理解。此外,古诗中传递的感情通常较为艰涩、抽象,学生很难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情感启发。如在《钱塘湖春行》,诗人通过对“湖水”、“莺”、“新燕”以及“乱花”等景物进行描写表达诗人内心的欣喜、喜悦之情。简单的说明学生难以理解诗人看到早春景色之后的欣喜,可指导学生联系学校组织春游时的景象,当学生摆脱作业的束缚,奔跑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嬉戏、玩耍时的情形,联系学生春游时愉悦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如《送灵澈上人》中诗人的离愁别绪,可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送别同学、家人时的情形,将心比心,感受诗人送别时内心的不舍、哀伤之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够对古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同深受,提高自身的领悟能力,促进自身古诗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何将在古诗教学中应用情感启发成为当前众多中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所要考虑的问题。老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生古诗学习状态中;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古诗诵读方法,从诵读中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指导学生找出古诗中的意象,以意象为基础感受古诗中的感情内涵。此外,还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情感启发,增强学生对古诗的情感认同。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