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语文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ver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时代,新形势、新问题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需要,人们更加注重教育的品质与质量,关注个性和智慧的发展,培养“有智慧的人”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将以《趣味正音字》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借助电子书包,实现教师“智慧地教”与学生“智慧地学”,构建小学语文“减负高效,智慧发展”的智慧课堂。
  关于《趣味正音字》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字音易读错的客观原因
  一是汉字中有许多多音字,即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音。例如,“夹”在“夹住”中读jiā,在“夹被”“夹袄”中读jiá;“载”在“下载”中读“zài”,在“转载”中读“zǎi”。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中声调不同,所以多音是导致学生易读错音的原因之一。
  二是汉字中形声字的声、韵、调本来是由声符表示的,但由于古今的发展变化,很多声符的表音功能逐渐丧失或减弱了,如果依据声符的读音去读,很容易读错。声符表音功能丧失或减弱这种情况占现代形声字的60%以上。例如,“沙、秒、炒”的声旁同是“少”,但读音完全不同,这里的声旁已完全失去了表音作用,只是区别字形的一个符号。
  2.字音易读错的主观原因
  (1)教师原因
  从教学方法上来讲,在小学低年段,教师是非常重视字词教学的,讲解、复习、测评一丝不苟。但到了中高年段,由于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对生字的要求通常是比较关注学生是不是写得对,而并不十分关注是不是能读得准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能写对,却读不对的情况发生。
  从教材编排上来讲,语文知识并不像数理化那样有知识点、公式、定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它大部分是随着课文的内容被切割、碎化后出现的,所以无法达到知识联通的目的。教师往往只是拿着教材教,缺乏对易错字音内容的系统梳理和归纳,及对记忆方法的总结和提升。
  (2)学生原因
  学生自己读错字音,往往是因为他们凭感觉认为这个字该读什么音,而这种感觉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误导:
  一是声符的误导。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很多人遇到不会读的汉字时,大多遵循“秀才识字识半边”的原则,自以为是地把一些字给读错了,如“友谊”因“宜”表聲而读成“yí”、“纤细”因“千”表声而读成qiān等。
  二是字形的误导。汉字中有很多字的字形比较相似,导致有些人把这个字读成那个字。例如,“如火如荼”因“荼”与“茶”相近而误读成“如火如chá”、“谄媚”因“谄”与“陷”相近而误读为“xiàn媚”等。
  三是熟悉读音的误导。中国地大物博,地域的不同导致语言存在差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会教给学生标准的普通话读音,但在生活及日常交际中,学生接触到的读音往往并不标准,久而久之,他们会习惯性地将字音读错。例如,“因为”读成“因wéi”、“惩罚”读成“chěnɡ罚”、“骨髓”读成“骨suí”等。
  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在小学阶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高质高效的“正音字”智慧课堂。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关注学生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及日常交流中,学生经常会发生读错音的状况,但这并没有影响交谈及理解,所以他们对这一现象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读准字音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读错音的小故事汇编成一个相声,在课前让两位学生表演出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让大家在捧腹大笑之余,认识到读准字音的重要性。学生唯有从心底认同,才能更加专注、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引入竞争机制,增进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对于正音字的复习与巩固,传统的做法是反复地印卷子做练习,特别枯燥、乏味。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本节课中采取了能激起学生期待感及竞争意识的比拼模式,设计了“通关赛、计时赛、擂台赛”三个关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乐趣及成就感。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枯燥的正音字练习变成丰富有趣、立体直观的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改变教学方式,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智能化学习终端和平台,是有效支撑学生个性化学习、师生及时互通、数据实时统计的一大利器。在比赛的过程中,每位学生自行答题,系统自动判断,对每位学生的不同错误的知识点能及时给予正确答案及标准读音,并针对不同的汉字给出趣味性的记忆方法,从三个方面提供多维度的支持,以便学生从多角度记忆正确读音。同时,电子书包的错题本可以及时记录学生的个性化错题,自动汇总,以便学生进行回顾、复习和巩固。电子书包的交互、统计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实时观测到学生的答题进度和答题内容,使其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及时发现。根据这些统计数据,教师可以适时调控课堂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实现真正的“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4.丰富评价类型,增强学习检测的激励性
  电子书包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快速及时地反馈出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在通关赛中,数据的统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反映答题速度的通关数量,另一方面是反映答题正确率的金币数量。通过大屏幕,学生可以直观看到每一次参与游戏的排名,不仅有了对自我学习内容衡量的标准,还可以看到同一内容中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在计时赛中,为了鼓励学生提高答题的正确率,排在排行榜前三名的同学,还可以分别获得金牌、银牌、铜牌。擂台赛中采用的是淘汰机制。本环节不仅能考查每位学生是不是掌握了知识,还能考查每个小组排兵布阵的技巧,只有小组全员通力合作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多向互动的激励性评价,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学习状态,从而引起学生的竞争动力,使其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其他文献
叶以群同志离世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他与傅雷一样,当年是以死来抗争的勇敢者。不知何故,后来文艺界很少有悼念他的文章。他的事,也渐渐为人所淡忘。不过,当年的文学青年见面时,还常常会怀念起他。记起他的许多好。  以群同志比我年长一辈,照现在的叫法,应该称他为先生或老师。但当时无论长幼,彼此习惯于称同志,而他发表文章的署名是“以群”二字,所以大家都称他为以群同志。  当年的文学青年,现在都已徐徐老矣。他们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与选修三类课程组成。“数据与计算”是必修课程两个模块之一,为保证教材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研究标准、分析教材、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具体教学对象制订教学策略是教师必须修炼的基本功。  课程标准模块要求梳理  “数据与计算”模块在内容上有八点要求。其中第一点要求是,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知道数据编
范伯群兄是复旦大学中文系1951级学生,我在1953年入学时,他们是三年级生,高我两班。因为当时国家建设急需人才,高他们一班的1950级提前一年毕业了,于是他们就成为系里的老大哥,而且做了两年,从三年级到四年级。他们很乐意于做老大哥,但老大哥是不好当的,按照中国传统习俗,他们有着照顾小兄弟的责任,所以五一级这班人对我们五三级新生就特别关照,有些人还常到我们宿舍来聊天,帮助我们熟悉大学学习规律。伯群
项目驱动式教学的理念一经提出便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关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纷纷根据本地的教育现状对项目驱动式教学进行本土化尝试。项目驱动式教学重视从真实情境中提取驱动型问题,将学科内容与真实问题解决情境有机整合,旨在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这与我国新课改理念不谋而合。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信息技术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等多
● 分析  Open a restaurant是一节定位在五年级下册(或六年级上册)的英语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改编自JA(Junior Achievement)教材系列之《我们的城市》活动三:开一家餐馆。本课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语言知识为基础,围绕Marketing Secret 5P,本着“语法为语用服务”的理念,落实英语课的语言;从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体验与实践、合作与
在世界的另一端  在时间的彼岸  撒旦目不旁视地背对着世界站在那儿  最后一颗卫星  最后一个弧  只有撒旦的尾巴还挂在被遗弃的世界里  他的尾巴挂在了被遗弃的世界里  他不顾一切用它搅动世界  他的尾巴掛在了被遗弃的世界里  他不顾一切用它搅动世界  在世界这一头的花园里  在篱笆墙的墙脚下  一个穿着绿色锅炉服的小女孩在废弃物里翻找东西  她两年前才来到这个被遗弃的世界  她的眼里只有那两株雪
大多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体会:本以为学生会知道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高一学生大多停留在Windows、Office、上网的基础操作层面,对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根本就不明白,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对信息系统的理解了。这些情况导致教师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感觉无处下手。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计算机组装”这个项目的剖析,梳理课程标准
现实中有两种人值得思考。为了区分,我们就分别用甲和乙表示。  甲倾其一生做好事,从不做坏事。乙几乎没做什么好事,人们所能记起他的,除了坏事就是坏事。  甲差不多就是完美的好人了。在人们需要帮助、需要献爱心、需要见义勇为时,只要他在场,只要他知道,总能出现他的身影,总能得到他无私的援助和真诚的关怀。而乙小时候就是不良少年,然后又成长为不良青年。许多坏事都与他沾边,又有许多坏事尽管不是他干的,人们首先
(1)  在一千数百年日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松尾芭蕉是一个闪亮的定律,他超越文学范畴成为了一个普遍的文化符号,更成为一段清晰可辨的历史和时代记忆。  在世界各国、各民族、各语种的文化、文学和艺术史中,像芭蕉这样里程碑式的时代人物毫无疑问都是寥若星辰的存在。  1644年前,也就是中国的明末清初时期,松尾芭蕉出生在关西地区三重县一个在当地略有权势的农民家庭。芭蕉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一位哥哥和姐姐,下
香菱是《红楼梦》中一个丫头,有点“一根筋”,众姐妹都笑她呆。然而,就是这个呆人在黛玉和宝钗的调教下,很快写出了一首好诗。这虽属小说情节,却很有几分值得人思考的东西。  香菱一心要向众姐妹学习写诗,黛玉为她开列了一长串应读书目,要她先读名家诗,待腹中有了一定的诗词底子再写。她“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及至夜半,不思安寝。  不久,黛玉以月为题要她写一首试试看。香菱既忙着读又急着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