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歷史教学任务愈来愈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及良好记忆方法的掌握便成为历史教学的当务之急。好的记忆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而且对发展学生思维起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记忆方法 训练思维
高中阶段学生有意识的记忆能力和无意识的记忆能力都在发展,理解性的记忆成分显著增多,但在大多数学生脑中学习历史的机构性记忆仍占主导地位。很多学生怕记史实、怕记年代,把学习历史看做死记硬背,甚至对历史学习产生厌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1]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无意识记忆的效果,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教给学生记忆历史的基本方法。此外,因为历史知识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时间长,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教会学生如何记忆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2]通常历史的记忆法有两种:一是理解记忆,二是机械记忆。
一、理解性记忆法
记忆的基础是理解,只有理解了记忆的内容,才能记得牢、记得全。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3]高中历史学习中的理解性记忆方法是依据特定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本质及他们的发展趋势,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合理推断、判断,从而去识记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理解性记忆方法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理解历史事件,认识历史规律。
一切历史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发展规律,并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特定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与它们所发生的时间顺序是一致的,在记忆这些历史知识时可以从历史现象的“前因”或“后果”的任意一端入手,增强记忆的灵活性。例如对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的记忆,可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入手,推广到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紧接着的是1935年的一系列活动:“八一宣言”、“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1936年的“西安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及第二次国共合作。这些重要的事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这些时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讲解清楚,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事件,从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过程便条理清晰。此问题还可以从问题的结论入手去记忆,用合理推导的方法去分析理解逐个事件的相互关联,同样会收到记忆许多历史知识的好效果。
2.理解史实,弄清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把逻辑的时间概念与年代的时间概念统一为一体。[3]例如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只有学生理解了历史的真相,才能够将具体事件和基本概念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牢固的记忆。只要提起其中的一件大事,就会立刻联想到其他相应的几件大事。经过多次反复,对所记得历史知识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3.抓住历史的标志性时间。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通常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年代就是标志性的时间,以这一时间为轴,向前向后都可以推导出一定的历史事件。例如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频布。1776年就是一个标志性的时间,向前可以推导出莱克星顿枪声、第一届大陆会议、波士顿倾茶事件;向后可以推出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战役、英国承认美利坚共众国的独立、美国宪法颁布、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组建成联邦政府。
二、机械性记忆法
历史的机械记忆法是建立在对事物外部联系基础上的一种强化记忆。机械性记忆虽然枯燥单调,但只要努力去探寻记忆的特点和方法,还是有迹可循的。通常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有联想记忆法、特征记忆法。
1.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就是把同一年代发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以横向联系想象的方法去对照记忆。例如1861年:中国近代史上有清朝在中央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还有那拉氏发动的辛酉政变;世界近代史上则有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等等。
2.特征记忆法。
特征记忆法是借助于历史知识所显示的特征,去识记历史事件。例如:646年日本大化改新;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等。历史年代数字所具有的特征,能够让学生具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容易记得一清二楚。
以上几种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要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比较哪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就用哪种。不要拘泥于某种记忆方法,方法的灌输,其目的主要在于把知识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必要的整理、组合、储存,再根据需要随时输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历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依据这两类记忆方法的原理和学生记忆活动的主要特点来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记忆方法。历史课上常用的记忆方法主要有分类记忆法、反复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规律记忆法、归纳记忆法等。[5]教师要在课堂上依据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选择适合学生记忆的方法,帮助和指导学生识记历史知识,只有这样的历史教学,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积深.高考历史高效复习策略浅探[J].历史教学,2009(08):70-71.
[2]吴昌飞.浅谈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及讲授技巧[J].科技创新导报,2011(26):173.
[3]杨成菊,刘端民.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J].历史教学,2012(09):75-79.
[4]李丽萍.高中历史课堂深化记忆三部曲[J].中等教育研究,2009(08):107-108.
[5]牛显晨.小议高中历史学习中的记忆法[J].教法研究,2010(02):82.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记忆方法 训练思维
高中阶段学生有意识的记忆能力和无意识的记忆能力都在发展,理解性的记忆成分显著增多,但在大多数学生脑中学习历史的机构性记忆仍占主导地位。很多学生怕记史实、怕记年代,把学习历史看做死记硬背,甚至对历史学习产生厌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1]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无意识记忆的效果,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教给学生记忆历史的基本方法。此外,因为历史知识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时间长,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教会学生如何记忆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2]通常历史的记忆法有两种:一是理解记忆,二是机械记忆。
一、理解性记忆法
记忆的基础是理解,只有理解了记忆的内容,才能记得牢、记得全。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3]高中历史学习中的理解性记忆方法是依据特定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本质及他们的发展趋势,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合理推断、判断,从而去识记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理解性记忆方法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理解历史事件,认识历史规律。
一切历史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发展规律,并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特定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与它们所发生的时间顺序是一致的,在记忆这些历史知识时可以从历史现象的“前因”或“后果”的任意一端入手,增强记忆的灵活性。例如对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的记忆,可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入手,推广到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紧接着的是1935年的一系列活动:“八一宣言”、“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1936年的“西安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及第二次国共合作。这些重要的事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这些时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讲解清楚,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事件,从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过程便条理清晰。此问题还可以从问题的结论入手去记忆,用合理推导的方法去分析理解逐个事件的相互关联,同样会收到记忆许多历史知识的好效果。
2.理解史实,弄清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把逻辑的时间概念与年代的时间概念统一为一体。[3]例如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只有学生理解了历史的真相,才能够将具体事件和基本概念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牢固的记忆。只要提起其中的一件大事,就会立刻联想到其他相应的几件大事。经过多次反复,对所记得历史知识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3.抓住历史的标志性时间。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通常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年代就是标志性的时间,以这一时间为轴,向前向后都可以推导出一定的历史事件。例如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频布。1776年就是一个标志性的时间,向前可以推导出莱克星顿枪声、第一届大陆会议、波士顿倾茶事件;向后可以推出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战役、英国承认美利坚共众国的独立、美国宪法颁布、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组建成联邦政府。
二、机械性记忆法
历史的机械记忆法是建立在对事物外部联系基础上的一种强化记忆。机械性记忆虽然枯燥单调,但只要努力去探寻记忆的特点和方法,还是有迹可循的。通常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有联想记忆法、特征记忆法。
1.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就是把同一年代发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以横向联系想象的方法去对照记忆。例如1861年:中国近代史上有清朝在中央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还有那拉氏发动的辛酉政变;世界近代史上则有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等等。
2.特征记忆法。
特征记忆法是借助于历史知识所显示的特征,去识记历史事件。例如:646年日本大化改新;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等。历史年代数字所具有的特征,能够让学生具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容易记得一清二楚。
以上几种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要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比较哪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就用哪种。不要拘泥于某种记忆方法,方法的灌输,其目的主要在于把知识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必要的整理、组合、储存,再根据需要随时输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历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依据这两类记忆方法的原理和学生记忆活动的主要特点来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记忆方法。历史课上常用的记忆方法主要有分类记忆法、反复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规律记忆法、归纳记忆法等。[5]教师要在课堂上依据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选择适合学生记忆的方法,帮助和指导学生识记历史知识,只有这样的历史教学,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积深.高考历史高效复习策略浅探[J].历史教学,2009(08):70-71.
[2]吴昌飞.浅谈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及讲授技巧[J].科技创新导报,2011(26):173.
[3]杨成菊,刘端民.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J].历史教学,2012(09):75-79.
[4]李丽萍.高中历史课堂深化记忆三部曲[J].中等教育研究,2009(08):107-108.
[5]牛显晨.小议高中历史学习中的记忆法[J].教法研究,2010(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