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3D打印应用型人才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2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3D打印技术是制造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在制造产业的各个领域,3D打印技术的开展亟待大量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3D打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地方院校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培养人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实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笔者学校与3D打印知名企业进行合作,践行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创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3D打印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3D打印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6(b)-0073-04
  随着互联网+、云制造、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迅速风靡全球,并推动了工业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底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重磅发布[1],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层面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布局和制度安排。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学教育改革及社会经济发展[2],有利于向社会输送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前,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和环保观的不断深入,我国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许多应用型高等院校也开始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既是地方政府的要求,也是学校生存发展之道,已成为绝大多数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4]。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实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5]。宁波财经学院(以下称“该校”)是一所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该文以该校3D打印学院(以下称“该院”)为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与实践。
  1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3D Printing),又称为增材制造技术,它是以经过智能化设计的3D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不同的打印技术、方式使特定的可粘合材料(如塑料丝或粉末、陶瓷粉末、金属粉末、石膏粉末、树脂、碳纤维等),通过分层制造,逐层堆积叠加的方式来构造与数据模型一致的任意复杂的3D实体形状的技术[6],如图1所示。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将虚拟的、数字的模型快速还原到实体世界,得到个性化的产品或样机。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打印材料的研究进展,3D打印在科研、教育、工程机械、汽车制造、装备制造、轻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医学及艺术设计等各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及应用。
  3D打印机是3D打印的硬件设备,其涵盖了机械、控制、材料、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技术,内部又包含着高精度机械系统、数控系统、喷射系统和成型环境等。当前科學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紧密,多学科交叉成为发展趋势,这不但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知识储备要求。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D打印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市场规模呈几何级增长态势,对很多行业和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推动了制造、生产的颠覆性变革。基于这种社会发展需求,该校成立3D打印学院,实施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一个新局面。
  2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高校教育双向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和互动融合的过程,其实质内涵是“产”“教”共同参与,实现协同育人、合作共赢。同时,又是在双方师资指导下进行的有规划、有目标、有要求的教学活动。因此,产教融合促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带着问题学习、实践、思考,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技能的掌握、素质的培养。协同育人是合作双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目的,在合作系统内共享资源、共建平台的协同效应,实现“产”与“教”的实质、深度融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缓解人才供需的结构矛盾。
  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应用型人才的供需结构矛盾依旧存在。企业用工难,高校毕业生短期内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产教融合、协同培养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接触企业的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具备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从而缓解应用型人才的供需矛盾[3]。
  (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企业项目的进入,让学生有了真题真做的机会,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另一方面,企业有形资源融入,既能保持高校实验室技术与设备的先进性,使学生随时了解前沿技术,也能有效改善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现象。如3D打印综合实践课程,掌握3D打印正向设计、逆向建模及打印类型选择特别需要企业的真实案例做支撑。
  (3)提高教师知识和能力水平。
  高等学校具备行业背景与实践经历的教师不足一直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特别是在3D打印技术这样的高新技术行业。在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中,教师可以下企业,积累实践经验,熟悉3D打印行业的前沿知识,了解新工艺、掌握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巧妙融合,使教学水平得以较快提升。同时,企业师资的加入可有效缓解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足,带动学校教师参与产业(行业)一线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教师科研整体水平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3D打印行业应用型人才需求,该院与产业界知名代表企业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南京3D打印技术研究院深度合作,捕捉产业创新发展中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从知识、能力、素质的角度进行研究,以“协同创新、共享资源、探索合作、促进共赢”的理念共建特色学院——3D打印学院,以科学的态度、方法、思想和精神,进行了系统的设计、探索和实践,构建基于3D打印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1 校企双方共创产教融合平台,构建产教协同机制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更应在企业实际项目中得到实践锻炼,集合多种先进技术的3D打印行业更是如此。为了把3D打印技术前沿的技术要点和企业的用人标准融入教学实践中,使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提升教学效果,该院已多人次派遣老师到知名院校企业——南京3D打印研究院、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进行考察、培训、实践及学习,从而把握最新的3D打印前沿技术及市场信息,为提高育人效果奠定基础。
  对于企业而言,不仅接收合作院校的学生来公司实习,而且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相关课程的设置及教材的编写,共建实习基地,设计实践项目,合作开发专业资源库等信息化教学资源,从而有效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结合该校培养计划和企业人才需求,该院同南京3D打印研究院、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3D打印人才的培养方案,系统设置专业课程、岗位课程,科学安排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训练与岗位实习,合作共建专业实验室等实践平台(见图2),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以“资源共享、互利合作”为原则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
  3.2 教学实践与生产实践相融合
  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主要是“学”会的,而学生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练”。教育活动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照应用型人才成长和知识认知规律,将专业理论教学融入实践工作环节中。在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下开展各种实践教学项目,通过创设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模仿实际的工作过程,有目的地设定相关实践课程、实验项目、实践活动环节及内容等,通过协同研发中心、校企共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企业培训中心等各种形式的“多元化”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做中学”“做中练”,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衔接,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该院校内实践、实验设备配置齐全,将3D打印实验室及逆向扫描仪(见图3a)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对开放内容、运行模式进行了合理规划,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逆向工程与新兴3D打印技术相结合的开放实验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运用三维造型软件,如UG NX、Pro/E等进行逆向建模及设计,将创意变成个性化作品,并完成数字模型的3D打印制作(见图3b)。开放实验室的设立,丰富了学生工程实践的原有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为学生认识、熟悉和掌握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实践训练平台,培养了综合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开放实验室经过两个学期的运行,效果良好。
  为进一步练就学生能力,以企业真实产品研发为基础,开发毕业设计课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项目等,鼓励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提升項目实践能力。例如,对机电产品的内部结构及外形进行建模分析(见图4)、机床外形及机构再设计、生活用品的设计开发、汽车外形设计等,并通过3D打印快速得到产品的样机,以提供设计验证与功能验证,检验产品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等。教学、科研实践与生产实践相融合不仅帮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同时促进了学科平台建设,提高了学科建设水平[5]。
  3.3 发挥驻校工作室优势
  该院建立设计创客中心,提供一定面积的空间,欢迎有一定资质的3D打印企业入驻(见图5)。在运行过程中,主要的建设思路是如何发挥工作室的优势,实现校企共建共赢、协同育人的目标。对于该校而言,“引企入教”有以下优势:(1)使企业真实、多元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促进人才培养思路的创新和优化;(2)充分利用企业的师资和项目资源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节省了企业师资的资源建设及聘任费用;(3)得到了实际运行项目,为学生营造真实的3D打印工作环境,使学生得到切实的项目实践锻炼。企业配备优秀工程师,提供正在运行的真实项目;学生参与学习项目的前期调研洽谈、方案设计、三维建模、3D样机打印等各个环节,在实践中学生得到校企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逐步提升,从而强化了3D打印理论知识成果,全方面提高项目实操能力,为就业做好了准备。
  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入驻学校工作室,也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可以借助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区位优势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软实力,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在工作室中可以逐年发现和选用人才,有助于企业人才的储备,为企业发展奠定人力基础。因此,该院建立的驻校工作室模式实现了校企共创、共赢,提高了双方的互动融合,促进了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衔接,为3D打印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4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要素,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保障。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还需要熟悉该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方式,及时了解企业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为此,该院注重3D打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制订并实施青年教师到3D打印行业或企业的实践计划,鼓励教师在学习3D打印前沿知识的同时,下企业锻炼或者承担企业委托的相关项目研究,了解3D行业生产运作的各个环节,增强项目实践能力,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见图6)。此外,该院还邀请3D打印行业中高层技术人员来学校担任专业课程、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校企双方导师明确分工、互助合作,配合指导,共同做好3D打印课程建设与学生培养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几乎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商、外卖等软件已成为时下最流行的软件,这些服务能为人们节约很多的时间去进行工作和学习,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外出时间变少,运动量也随之减小,肥胖人群变得越来越多,人们的健康也令人担忧。该文以天津市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的高校——主要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通过文献归纳、问卷调查、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汇总和管理。从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不是教生词,不是简单的英译。教师在解构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重构文本内容是阅读教学设计的关键。建筑英语阅读类文章,专业词汇较多,专业性强,对高职学生而言晦涩难懂。教师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二次建构,并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该文以Building Components(《建筑构造》)单元为例,探讨基于文本解构的建筑英语阅读课堂设计。  关键词:建
期刊
摘 要:科技日益发展,在信息化和知识爆炸的21世纪的今天,自主学习显得愈发重要,人们越发重视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家庭作业作为连接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重要桥梁,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作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将从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分析视角出发,探究其能够提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关键能力的条件,对其今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家
期刊
摘 要:该文针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三条,从实践角度出发对旧唯物主义进行批判,在详细分析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理论基础上,指出该关系理论对现代高校实验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并提出几点实践教学启示。  关键词:人与环境 教育 实践 实验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095-02  Abstract: Aimi
期刊
摘 要:在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按照新课程标准倡导项目学习的教学建议,实施以项目学习为模式,着力通过引导学生在完成不同项目的情境中,让学生亲历计算思维的全过程,来实现高中生计算思维的培养。该文在对计算思维以及项目学习的概念解释后,设计了基于项目学习培养高中生计算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并结合教学案例来说明项目学习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思维 项目学习 高中信息
期刊
摘 要:生态环境监测是通过各种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原理等技术手段,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测试,为评价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生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依据。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一个分支,监测的对象是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包括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两部分。该文结合国内外案例,就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的作用
期刊
摘 要:響应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以及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引导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康复治疗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内容,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品德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认真分析了传统思政课程教学现状,然后根据思政教学课堂教学情况以及大学生政治思想现况,对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在传统教学基础之上提出了知识传授和
期刊
摘 要:私人定制旅游是根据游客的意愿与需求,以游客为主体进行设计的新兴旅游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更贴切游客的内心需求。该文首先探讨了定制旅游与自助游、大众旅游的联系与区别,之后从市场背景等挖掘出私人定制旅游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突破点,提出发展对策:培养专业的服务队伍;定制规模化,降低成本,扩大产量;深入开发,突出特色;建立成熟隐私保护体系。同时,还以辽宁大连地区为例,对该地区私人定制旅游资源及相关路线进
期刊
摘 要:采煤沉陷区涉及我国多个省市,长期以来一直是资源型地区的重要社会民生问题。该文中通过国内外采煤沉陷区治理模式总结,结合山西省产煤第一县区平鲁发展实际,探讨了“多规合一”指导采煤沉陷区县域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 治理 多规合一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b)-0073-02  采煤沉陷区作为我国煤矿开采活动伴生
期刊
摘 要:通过以四川某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切入点,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进一步做好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践行“健康中国”发展理念,以及高职医学生人才培养方向和就业工作提供参考,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卫生需求,推进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良性发展。  关键词:基层就业 医学类毕业生 高职院校 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