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来源 :教育前沿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hao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并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现代人健全素质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三个面向”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关键词】人文科学;课堂与生活;三个面向;信息技术教学
  
  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运动经历了三次高潮--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改革促使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五、六十年代的教育改革,70年代至今的改革既是上一次教育改革的发展又是对上一次教育改革的批判。创新教育是第三次高潮的重要课题,这就意味着21世纪将是创新的新世纪。江泽民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的国际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也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是以人才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创新是其灵魂,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A。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能否培养出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这便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1 回归人文科学,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失去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作文,什么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要紧扣教材观点和考点,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成了录音机,只有复制的功能,没有主动、自由的个性。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创造性被泯灭。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荣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1.1 以教为辅,以学为主。语文新教学大纲已明确规定教学的方法必须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这样,不论是采用暗示法、发现法,或者自学辅导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譬如,学《山中访友》一文时,老师作如下活动:让学生以水果为对象,把它们当作朋友,模仿第五段的句式向水果家族送出你们最真诚的问候。要求:以“你好!——”的句式开头,要体现出所问候的水果的特点。方法1、学生当堂进行对白;方法2、写作,字数50-100个,写完后当堂交流。
  1.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譬如以学生阅读课内外读物为主,并进行摘抄和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讨论、朗诵、办讲座等;依据教材、围绕如何利于学生掌握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表演、竞赛、绘画、歌唱、外出采访、参观等活动。通过不同渠道,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在无忧无虑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又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境下开展认知活动。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形成和发展。
  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美国当代教育家卡尔•罗杰斯指明学与做的关系时,提出这样的学习原则: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才会促进,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B。由此可以看出,知识和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产生并发展的。在创新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客体和主体的高度统一,才能发挥学生学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解决为何学语文、为谁学语文的问题;通过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透视现实社会生活,让学生明确学语文的实用性。
  
  2 着眼教育的“三个面向”,改革读写教学
  
  今时代,我们培养的学生一旦投身社会,能否立身行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的读写能力(不能排除听、说能力),因而,这对学校的语文读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一般是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材配套用书《教学参考书》的“参考”内容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方法、练习答案等。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照搬“参考”,用“生理解剖学”的方法和以获得“生理解剖”结果为认知目的的教学,违背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应该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让其始终处于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下,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旧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未来的教育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的“终身教育”,它使语文读写教学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备了更重要的意义,而中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3 开发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实现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
  
  化时代到来,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看,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当属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范围,这几种能力都与信息能力密切相关,因而,明确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是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应当作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证明,有了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学校的教学活动得到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大大超出课堂的时空,学校教育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这有利于学校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在语文教育处于由传统教育技术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情况下,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方面的转变。由此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探索面向现代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教学问题,为我国未来教学工作探讨和创造出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新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开拓性事业,是一项创造未来、保持教学体系生机和活力的事业”C。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讲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时,播放动画片《龟兔赛跑》,要求学生自我归纳故事的寓意(骄兵必败、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再用课件的形式学习课文。
  语文创造性课堂教学,适当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更能丰富教学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实施方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全国课题协作组)
  [2] 俞国良.《创造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第229页
  [3] 王本陆.《时代挑战与教学问题》,《中国教育报》,2000/10/7/4版
其他文献
数学概念是对众多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具体事物进行多次抽象概括的结果。由于数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小学生学生学习掌握概念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的心理过程。学生学习掌握概念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是通过“内化”达到“守恒”的过程。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级在,他们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的差异可分为: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基本形式。概念形成一般适用于低年级学生,他们形成概念的过程是:感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提高学生素质是新课程改革下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一些感受。    1 设计提问,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意识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切入点。在阅读课教学
期刊
1 案例起因    我们以往的概念教学只看重结果,忽略概念形成的过程。近年来,我着重研究概念的教学,突出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数学能力,我在概念教学中确立了这样的主题,即:概念的呈现体现层次性,在教学中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    2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冬天来了,春天已经不远了。”  师:对,冬天之后就是春天,所以春天不远了。春天之后呢?夏天之后呢?秋
期刊
1 教学过程的形式美    教学过程中和谐的课堂结构,即在动态中形成的美的组合形式,是教学过程的形式美。教师在课前进行艺术构思,本堂课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练习题、师生双边活动的安排、高潮的设置等等,所有这些内容,要作通盘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按照目标,有条理、节奏鲜明的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有序性、节奏性。形成艺术的教学,体现教学过程的形式美。    2 教学内容的内涵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  近几年来,我校的实验仪器设备基本完善,这为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保障。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呢?    1 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效益    物理教学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对于实验要求高,学生不易操作的实验,教师演示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期刊
推进新课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更新观念。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唯书”、“唯上”,缺乏创造性和进取精神;要使教育为社会建设服务,必须树立新课程理念,并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针对语文学科特点,致力于教学改革。    1 改变传统观念,大胆创新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应让教学过程走向开放。教师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
期刊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前苏联心理学家研究了很多在数学方面具有一定天赋的儿童,他们在报道中写道:“我们所研究的有天赋的儿童,他们对数学活动都倾注着浓厚的情感,这是他们的特征。”由此可知,数学课需要“情感教学”,运用积极有利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下面谈谈我的实践经历
期刊
合作学习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思想、知识、情感等各个方面交流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不只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体
期刊
1 鼓励学生猜想,培养创新    著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猜想是一种飞跃式的创新思维,它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对问题作出合理猜想的一种思维。  在六年级上册《ABC》中有这样一道题,(如下左图),已知正方形面积为10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严密的推理能力,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其中有位学生的解法令人耳目一新:首
期刊
笔者在近几年的高三教学中,经常对高考试题反复揣摩,学生也用近几年高考试题反复训练,但在做题过程中发现,有些高考题的题目及答案,存在一些争议,学生及教师都有一些不同的见解。现以几道试题为例看一下通常的解释,及笔者不同的见解,以便与同行们分享再探讨。  例题1:(2004上海24)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