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80后”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p2050z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一篇关于中日青少年的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教育的大讨论,也使人们的目光投向了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不知不觉中,当年被称作“小皇帝”、“小太阳”的孩子长大成人,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崭露头角。尽管他们依然饱受争议,但无法否认的是,站在青春最前沿的“80年代生人”(又称“80后青年”)开始起飞了。
  谁是“80后”的代表?
  2004年2月2日,一位被称为“80后”代表的中国女孩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她直视前方的冷峻面孔。春树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时代》周刊认为是“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并将其与美国60年代“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文章以“ling lei”(另类)来称呼他们,认为他们是中国的新激进分子。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春树和韩寒都表示对《时代》的说法颇不以为然。春树说:“我代表不了什么,也不想代表什么。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只能说我可以代表与自己类似的一部分人……而且我觉得自己和美国所谓‘垮掉的一代’根本不具有可比性。”而韩寒则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被贴标签是我最痛恨的事”。
  一位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表示,大多数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走的是一条建设与创业的成才之路。《时代》的说法有些以偏概全,也不合情理。叛逆、孤独、困惑、伤感之类的形容词,只是任何一代人都曾有过的“青春综合症”,而症状厉害的毕竟是少数。
  另一位80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则呼吁媒体,别光把目光盯在春树、韩寒等所谓“另类”的身上,别忘了千千万万在西部默默奉献青春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大多也是80年代生人中的一分子。
  或许,青春本应该有不一样的绚丽。而春树、韩寒的出现,也只能说明我们的社会更开放、更宽容了。
  “80后”是“垮掉的一代”吗?
  五颜六色的乱发,松松垮垮的多袋裤,片刻不离的随身听,喝星巴克,泡酒吧,谈恋爱,像谈论吃饭、喝水、听音乐一样谈论性,这是很多成年人眼中的“80后”的形象。无论春树、韩寒,还是冯艾、黄勇,他们都热切地追逐时尚和前卫,怪异的外表常常让年长者摇头叹息,这年轻的一代到底在干些什么?
  就如同“垮掉的一代”在美国备受争议一样,当代中国社会对“80年代后的青年”也有不同的看法:赞赏或谩骂,肯定或嘲讽,对“80后”的争论在媒体的炒作下愈演愈烈。
  2003年4月25日,网友“菜园子张清”在一个论坛发表了《为80年后出生的大学生感到羞耻》一文。在文章中,“菜园子张清”说:“80年后出生的大学生们终于要登上历史舞台了。而且历史确实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尽管是中国人的一场灾难,让他们展现自己的风采。然而——SARS来了。他们跑了。”“我真为他们感到羞耻。SARS病让他们现了原形,把这批新一代的大学生吓得抱头鼠窜。当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你们是我所知道的最无耻的一代。”“菜园子张清”的这篇文章迅速在各个论坛上被转载,对1980年后出生的这代人的“声讨”也由“出逃事件”延伸到对他们方方面面的批判,批判者把“80年代生人”定位为“自私、没有责任感”的一代。
  “80年代生人”果真如此吗?应该怎样看待这一代青年?他们究竟是“垮掉的一代”还是“充满希望的一代”?
  面对关于“80后”的种种批评,“80年代生人”纷纷回应,有抗议,有争辩,也有反思,但更多的是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与信任,并表达了担起社会重任的决心与自信。
  “80年代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挑起社会的重担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现在的我们正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我们会适应社会的改变,社会也会因我们而改变!”
  韩寒说:“外人或许会觉得我叛逆另类,可是我自己知道自己,我是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中国男人。……我只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比普通人执著一点,也更懒一点,要做的事情都是真正喜欢的不得不做的事情。”
  而透过春树的小说,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一个热爱摇滚、热爱诗歌、热爱小说的孩子。性爱、朋友、摇滚、逃学、出走、辍学……这混乱的人生并非春树的追求。通过写作,她毫不留情地剖析着自己的生活,表达着对无爱而盲目的人生的厌恶。她只是一个渴望爱,渴望理解,渴望交流和表达的青春少女。
  
  青春需要引导
  
  未来属于青年,这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改变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志,独特的价值世界和独特的行为方式。任何一代人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并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一概否定或者肯定都是不理智的。
  青春需要引导,需要关怀,更需要理解与信任。社会应该给予这代人更多的关心和尊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理解他们的快乐、痛苦、孤独与困惑。
  生活阅历简单,没有经历过太多的苦难,是“80后”一代的特征,也是所有在常态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的共同特点。对于“80后”青年来说,需要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本质,经历更多的磨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舞台的扩大,“80年代生人”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考验。他们将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在风雨中学会坚强,在挫折中体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学会共处与合作,在奋斗中体会人生的价值与责任。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那些经历过怀疑、探寻和思考的“80后”青年,将会最终走向成熟,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
  
  (韩 冰综合自《人民网》)
其他文献
我们到达菲利普岛的时候,天已经擦黑。导游告诉我们,时候还早,每天晚上企鹅登陆,都会是在八点零五分。原来企鹅是一种很“守时”的动物,每天出海和归来,都有定准,只是随着季节的变化作些微调。  我们来到海边,在看台上选个位子坐了。各种肤色的人们全神贯注地盯住海面,时辰一到,果然就有企鹅登岸。先是几只浮出水面,扑腾几下,站在岸边等齐同伴,一二十只为一队,迈动蹒跚的步履,踌躇满志地向岸上移动。我们没有看到电
期刊
前不久,大西洋上的一座名叫拉维斯的海岛,传出一则新闻:拉维斯电话总局正在登记用户的绰号,以便印在新版的电话簿上。这是因为该岛的同姓同名者颇多。据统计,全岛共有数百人叫做默雷·麦克唐纳和曼克利特,这给电话通讯带来诸多不便。然而,人们的绰号倒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于是,电话簿编辑灵机一动,决定在用户姓名后面加上其绰号,从而使电话通讯录准确无误,一目了然。  在瑞典,每人都有一个法定的绰号,夫妻间可以绰
期刊
一朵花盛开在黑夜。一棵树在风中醒来。一匹马驰骋过原野。一只鸟在林间飞翔。一条狗在乡间高低起伏的小路上神气十足的奔走,一只猫在城市里的大街小巷穿梭……   我素来喜欢一个人在这片拥有鲜花和美妙音乐的土地上慢慢地走路,一边走一边默默地感叹:这个世界很美。   这个世界很美,美得令我深陷其中,完全不能自拔。我惊喜地发现在这个世界里美丽的东西可以美丽到让人叹为观止,甚至,美丽的东西就连它的名字也是美丽的:
期刊
梭罗的名著《瓦尔登湖》影响了几代人。它呼唤着自然的、简单的、和谐的、精神自由的生活。他常说,自然教会我们如何从自己懒散的和传统的意识中清醒过来,与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始生命一起过活。他的著名随笔《漫步》最充分地表达了他对荒野的热爱。对他来说,最原始就是最有活力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发现自然本身的生命和创造性。   许多人都以为,梭罗是以孤独为伴的,他的生平简单而平静,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教书,而后又来
期刊
每每提起家,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家乡在外求学的他乡游子们,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那就是:我好想家,好想回家。    春雨蒙蒙、乳燕呢喃之际,常常对月垂泪,想自己的小屋,想那种“孤灯伴影,雨打窗棂”的意境;每当月圆的时候,如水的月光泻溢了整个窗前,我不忍开灯。怕破坏了这份静谧。于是遐思万里,神游无限,我的灵魂与每一朵花和每一株草对话,轻轻柔柔地。只因为这是在家里,一顶屋檐便支起了一个温馨的
期刊
其实,中年人心中也蕴藏着一蓬不肯熄灭的火种  人生如果好比一列列路线不同、但终点一样的火车,“中年”则是专门搭载五十岁以上年纪乘客的列车。  我喜欢搭乘这班列车。列车速度不徐不疾,两旁向后倒退的风景不再那般眨眼即过,也许不能再见七月薰衣草的靛紫激情,一大片十月秋稻的金黄,却叫人感到满心的舒坦与温暖。  迈入中年,有欢喜也有尷尬。欢喜只有自己知道,尷尬或许可以说说。  我常听见年纪较轻的人,理直气壮
期刊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叶落知秋”的道理。似乎那满树的葱绿,一到秋天就该自然地消失殆尽。于是,一直相信生命的自然消亡总是一种天意,譬如一棵树走进秋天后那树叶无可奈何地凋落。   偶然的一个夏日,独自一人去一片小树林散步。有一片树叶轻盈地落入我的发际,接过来,是好碧绿的一片,心头便掠过一丝惊惧:原来,一片葱郁的树叶居然会在夏天陨落,落叶不只在秋天啊!   原以为生命年轻的时候,就像散步时有一段很长的路可
期刊
这个夏天,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院正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CHANEL回顾展”。  这一次史无前例的“CHANEL回顾展”,除了展出多件由夏奈尔亲自设计的,异常珍贵的经典时尚外,也将让公众更了解这位传奇女子的一生。  她的过去  于1883年在法国出世的夏奈尔,有个非常不愉快的童年。她父亲在她年幼时弃家庭不顾,母亲在她12岁那年因肺痨去世,之后她和姐姐两人便在孤儿院度过了孤苦的7个年头。   “这就是
期刊
2001年广西南丹发生矿难后,当记者问及矿工“死了那么多人,你们恨不恨矿老板”时,他们竟然说:“不恨,其实矿老板是个不错的人。”那么,黎东明这个矿老板到底“不错”在哪里呢?矿工们认为:黎东明不喝酒、不抽烟、不搞女人,生活非常俭朴,他关心人,给家境特别贫困的民工发补助款,还为社会做了不少好事。谈到事故,矿工认为,井下冒水,这是天灾,黎东明又有什么办法?再说,出事后,矿老板按协议赔了款。一位贵州民工甚
期刊
人生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成了什么形状。社会,便是那形状各异的容器。人既要像水那样学会适应环境,同时又要积极地改造环境,但无论何时都要保持着至纯至洁的品质。   人之初,性善纯净如水。随着岁月长河的缓缓流淌,其中增添了许多其它物质,或沉淀或飘浮着种种元素。不同的物质元素,呈现出不同的人生,演绎着不同的生命旋律,加水调和红黄蓝三原色,便汇成五彩缤纷喜怒哀乐的喧嚣世界。   生命应该如水般灵动,若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