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进入推广复制期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如果找准了定位,武汉设立自贸区的意义一点都不会亚于上海自贸区的开创和示范意义。
  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又添三试点。
  2014年12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
  自此,自贸区第一梯队正式“浮出水面”。与此同时,包括武汉、成都、重庆、大连等城市在内的第二梯队也加快了自贸区的申报速度。与上海自贸区成立时的“一枝独秀”不同,这一次自贸区扩容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趋势。
  近日,大武汉杂志、种菜社及本刊主办的“新一轮全球化背景下,武汉自贸区的机遇与挑战”论坛召开。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教授陈波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上海自贸区涉及的只是28.7平方公里的范围,更多的试点需要尽快推开,很多地方可以做上海不能做的改革内容。
  用开放“倒逼”改革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枝率先探出头的“红杏”就是上海。紧随其后的是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各地争先恐后建设自贸区的浩大声势。据统计,全国共有26个省份申报自贸区。
  “现在各地加快申报自贸区是有必要的。”陈波告诉记者,真正着急的不是地方,而是中央。之所以急着在全国铺开自贸区,是因为“中等收入陷阱”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迫切需要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来迈过这一道坎。
  另一个原因则是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对中国的压力。
  TPP最初由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在2002年发起,随后美国、澳大利亚等七国陆续加入,再到去年日本的加入,TPP谈判国已扩大到12个。根据IMF的数据,这些国家2013年的经济总量占全球40%,贸易额占全球三成以上。TPP也因此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做的是尽快适应新的贸易形势,先修改贸易政策、管制措施等,在适当的时候开启加入TPP谈判,这一点与当年加入WTO如出一辙。
  因此,上海自贸区改革主要基于六个方面:政府职能转变;关于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管理;放松对大服务业的管制;在发展在岸贸易、转口贸易的基础上拓展期货贸易、离岸贸易;尝试金融放开和创新;探索实行适应国际竞争环境下的新法律法规,同时实现政府在竞争中的中立。
  不难看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从一开始就不是简单的贸易自由化,而是以建立开放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尝试,即李克强提出的改革开放2.0版本。
  从1978年算起,中国改革已进行了36年。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历次经济浪潮的共同特征。从1979年设立深圳特区,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再到2001年加入WTO,最后到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无一例外不是在用开放“倒逼”改革。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自贸区就是保税区。但中央赋予上海的改革目标显然超出了这个层面。”陈波说,根据他的观察和调研,上海自贸区的学习对象是新加坡。
  自贸区重点不在“贸易”
  在陈波看来,自贸区虽然看起来像是一次单方面的对外开放,但开放绝不应成为最终目的,而只是推进改革的手段。正因于此,中央对上海自贸区提出了三年建设期的要求,并强调“可复制可推广”。
  尽管自贸区的经验已经进入到复制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综合性的自贸区只会有上海自贸区这一家,新的自贸区一定会突出自己的特色。
  “武汉如果只在贸易上做文章,那就是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陈波还担任着武汉自贸区规划研究课题主持专家一职。他指出,武汉自贸区能否在第二梯队中脱颖而出,规模是前提,特点是保障。如果找准了定位,武汉设立自贸区的意义一点都不会亚于上海自贸区的开创和示范意义。
  有一个很生动的实例。有一家非常著名的外媒做了一个全球价值链的追踪,它发现上海的制造厂商把产品通过外贸卖到了美国,该产品从上海起一直到洛杉矶卸货,整个成本竟然低于从上海运到重庆的成本。
  “这说明内贸成本实在太高了,需要改革去打破。”陈波表示,作为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心,武汉自贸区未来最大的改革看点是打破过去长期存在的内部贸易壁垒。
  陈波认为,武汉不能只盯着“贸易”二字,而应该看中央给武汉的改革空间。因为上海自贸区涉及的只有28.7平方公里的范围,更多的试点需要尽快推开,身处内陆腹地的武汉完全可以做上海不能做的改革内容。
  他强调,自由贸易区的重点不在于“投资和贸易便利化”,而是负面清单和金融改革。负面清单是指凡是外商的投资没有触及清单条款的,将被给予准入前国民待遇。从这种意义上看,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显然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2014年9月18日,李克强在考察上海自贸区建设时强调要形成国资、民资和外资在一条起跑线公平竞争的局面。
  相较于负面清单,金融改革的争议更多。一边是媒体、业界乐此不疲的聚焦自贸区金融改革;一边是自贸区业者普遍反映金融改革已落地的政策低于预期。而另一边,自贸区金融类企业的注册和投资非常踊跃。
  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生动地诠释了一个经济学名词——“水桶原理”。金融改革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所以它是辅助性的;但是它的改革远落后于实体经济改革,成了所有改革的短板,所以对短板的改革,哪怕只是一小步,都吸足了市场眼球。(支点杂志2015年1月刊)
其他文献
核心提示:基础概念已争议不断,整个体系则更需定调。如果要较真新型城镇化内涵,不如理解成产业发展驱动下,城市公共服务普及化、均等化的过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后称国研中心)位于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225号,从这里往西,在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的地方,就是中国最高决策层所在地——中南海。  在这条街道上,国研中心灰色的办公楼不算突出,但一点也不妨碍它的地位:自1981年成立以来,国研中心已与国家发改委宏
期刊
核心提示:当前关键是解决投资主体、资金来源、投资运营方式的单一问题,使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更加优化、注重效率并进行有效配套的发展。  蜀道难,自古有“难于上青天”之说。但一千多年后的2014年7月1日,搭乘正式开通的宜万铁路动车,从武汉出发不到7小时就能抵达山城重庆。  宜万铁路全长377公里,是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之一,也是贯通中国东、中、西部的重要交通纽带。宜万铁路工程总投资约166.6亿元,
期刊
核心提示:中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海平面”的高位,只有提高空间“经济产能密度”、进行品质竞争、创新思维,才能够继续前进。  二战之后,全球有两个“海平面”:一个是发达国家组成的高海平面,一个是发展中国家形成的低海平面。  高海平面的国家间互相投资、互相贸易,创造了高度现代化的生活和生产水平。但这个海平面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来往。当时的发展中国家相信进口替代的理论,即不引进
期刊
核心提示:芝加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从综合交通枢纽向物流中心升级,经历过产业转型与发展平衡阶段,与目前武汉的现状很相似。武汉可借鉴芝加哥经验,打造具有国际水准、国内领先的现代国家物流中心。  “建设长江经济带,要注重发挥水运运量大、成本低、节能节地的优势,抓好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近期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讨论通过《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几乎同一时
期刊
初到京城,参加书画界聚会,有位大家听闻我来自长江汉水之滨,热情洋溢地介绍:“李相国,你见过没有,和你是老乡,他的书法一流,那是真的好。”经其引见,我与李相国先生相识了,也便领略到了“真的好”。  李相国率真、坦诚、好友、乐善,不知是书法陶冶了他的性情,还是他的性情影响了书法创作,与其交往、赏其书法,皆有清风徐来、清新自然之感。而这种境界的背后,是他数十年来孜孜不倦的追逐与探索。  受祖父熏陶,李相
期刊
核心提示:在“新平庸”状态下的全球发展,需要建立新型多边主义合作关系,共同协作,保障全球利益。  1944年,IMF的创立者们见证了近半世纪的全球经济大萧条。为了避免噩梦再次发生,他们打破了孤独的经济外交政策。在这个崭新的世界里,曾经互相独立的经济体开始合作谋求共赢,经济不稳定也被经济繁荣所代替。在这种环境下,更多的经济学家加入了推动转变传统外交政策的队伍中来。就这样,多边主义诞生了。  从195
期刊
核心提示:在内地实行和推广PPP模式的过程中,香港可以直接参与PPP投资,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和管理经验。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自去年成为社会热点以来,先是各部委纷纷发文推动,接着中央和地方又先后推出PPP基建示范项目。PPP对加快城镇化建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PPP则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
期刊
核心提示:增加股市总市值、摆脱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提高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几大法宝。  由于技术的追赶与突破、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和贸易占GDP的比例正在逐渐增高,中国经济在经过了近20年高速增长之后逐渐放缓。在本世纪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十年,中国将面临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将存在于金融市场和金融全球化、跨国公司、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可持续发展和宏观经济政策合作这些方面。  根据
期刊
核心提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股价飞涨,安倍经济学似乎取得了预期的政策效果,却没能从根本挽救日本经济。  根据日本内阁发表的数据,2014年,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在二季度、三季度出现连续的负增长。这让日本的在野各党纷纷对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加大了攻击力度。  作为实施安倍经济学着力点的“无限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在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不断升温。  时至今日,一直以来困扰日本的通货紧缩已
期刊
现在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都建起了网站,但公众为什么要上政府网站,这是一个问题,需要政府认真研究。人们上政府网站,目的是了解政策和办事。发达国家从这种实际出发,将政府网站定位为“政府数字服务”。  但自政府网站兴起以来,世人对政府网站的定位并非一直像今天这样明确。在中国,很多地方把政府网站视为一个自我宣传的平台,突出领导人讲了什么话、出席了什么活动,而服务与办事功能被淹没在类似庞杂信息中。  既然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