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前几篇课文,对乡村生活已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体会,只是本课中的麦哨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早已远离了他们的生活,可能没见过,更甚没听过。课文中的乡村美景学生应该是期盼的,对“吹麦哨、拔草、吃茅针”是陌生的,但对于这些鲜活的乡村题材,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新鲜与兴趣。
二、教材分析
《麦哨》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是陈益先生的一篇散文,文词优美,意蕴悠长,借“麦哨”生动活泼地展示了乡村美景,展示儿童天真烂漫的生活,既有画的意境,也有音乐的韵律美。在教学上,散文要有散文的教学方式,要区别于记叙文和说明文,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语言文字的感染熏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生活的能力,让学生真切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与素养。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生字。
2.品读优美的句子,想象美好的乡村画面,感受语言文字是如何表现乡村生活的独特之美。
3.学会从景美、人美、味美、生活美选一角度学写乡村美。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的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
五、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语言的表达形式,探究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会从景美、人美、味美、生活美选一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写乡村美。
六、教学策略设想
通过“读、听、赏、抒”的教学步骤,让学生走进文本所描绘的乡村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遵循学生“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多角度地用个性的语言写出乡村的美。
七、教学准备
制作PPT、实物麦哨和茅茅草。
八、教学过程
(一)乡音浓浓
1.师(导入):谈到乡村,我就会想起一片片的蛙田,呱呱、呱呱;想起爷爷的鸭场,嘎嘎、嘎嘎。同学们,你们会想起什么?
2.师:在作家陈益的心里,家乡就是那欢快又柔美的麦哨,(板书课题)麦哨是怎样的?(出示文段、实物理解“麦哨”)
3.猜猜看,麦哨声是怎样的?(出示:呜卟,呜卟,呜……,播放麦哨声),好听吗?
4.指名模仿吹麦哨(麦哨声或短促、或悠长、或一应一和、或忽高忽低)
设计意图:作者以麦哨声铺开全文,课始通过回忆各种乡音及体验吹麦哨,引领学生走向乡村生活的情景中,体会乡村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又渗透了拟声词的运用和积累。
(二)乡景依依
师:乡村的孩子那一声声悠扬的麦哨声,吹开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哪个画面你觉得最美、最让你心动?找出有关句子,在句子旁写批注。
1.预设画面一:田野花果美
出示句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第4自然段)
(1)美在色彩:鹅黄嫩绿、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这么多的颜色可用什么词概括?(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2)美在姿态: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蓬蓬的种子。
师生合作读句子,问:在田野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农作物(出示相关农作物图片),请仿造这个排比句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一说:___谢了,___出了___。
(3)美在丰收:油菜花结嫩荚;蚕豆花长豆荚;萝卜花结种子、麦田换新装、麦秆擎穂儿。观察“擎”字,是怎样的丰收姿态?与举、拖相比,“擎”更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2.预设画面二:湖畔玩耍乐
(1)出示纯朴可爱的乡村孩子的句子: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师:(美在衣着)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读到这,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孩童的形象跃然纸上,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写人的时候,可以用这种方法。
(2)出示嬉戏玩耍的句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乐在嬉戏)假如你就是在草地上玩耍的孩童,你会做什么?是呀!任凭你怎样翻跟头,竖蜻蜓、摔跤都不怕,因为——(引读)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3.预设画面三:品尝“茅茅草”
(1)出示品尝“茅茅草”句子:剥开叶片,将麦穗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2)指名读句子,注意正音:剥、吮、沁;尝“茅茅草”有哪些动作?指名演一演;师生合作读演:老师读句子,学生一起演吃茅茅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自读自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乡村画面,感受乡村的快乐生活,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表达方法,如抓花果的色彩、姿态,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写田野的美;抓衣着特点写孩童,凸显乡村生活的快乐;品尝“茅茅草”抓吃茅草的动作描写突出野草的甘甜。
(三)乡情悠悠
1.师:听,麦哨声又响起来了。(音乐:欢快柔美的麦哨声响起)出示句子,读:“呜卟,呜卟,呜……”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如果你就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美丽的乡村里,你想说什么?
2.师:我们久居城市,看惯了车水马龙,高楼大厦,走在乡间,令人神清氣爽,心旷神怡,每个人心中,都曾因为家乡留下一幅画。 可能是依着时令开放的花——(出示、读)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sháo)药、风仙、鸡冠(guān)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是景美。
可能是不辞劳苦,开垦荒地的父亲——(出示、读)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父亲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一个星期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足有三四分翻过的黄土地。这是人美。
可能是又酸又甜的杨梅——(出示、读)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lán)地吮(shǔn)吸着春天的甘露。等杨梅渐渐长熟,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nì)而且柔软。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这是味美。
也可能是和小伙伴玩耍的快乐时光——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農家乐。这是生活美。
3.走进乡村,这里景美、人美、味美、生活美,最美的还是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村画面,快拿起你的笔写一写吧!
设计意图:建立以写为核心的阅读课堂,建构“乡村生活”为主题阅读,从景美、人美、味美、生活美多角度归纳乡村生活,先引读课文体会乡村景美、人美、味美,再联系乡村生活畅谈乡村生活美,最后写出乡村美,由读到说,最后写,由浅入深的梯度,让学生写得精彩。
九、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乡村生活”为主题,追寻“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在阅读中“言意兼得”
课始,以各种乡音导入课堂,再以“麦哨”声为线索,紧扣文题,让学生联系文中“欢快、柔美”等词展开想像,体验吹麦哨,感受麦哨声或短促、或悠长、或一应一和、或忽高忽低,理解“欢快、柔美”两词的意思,让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词语。
课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自主读悟,想像、领悟乡村“田野花果美、湖畔玩耍乐、品茅茅草乐”等画面,这是“得意”;发现作者是怎样把画面写生动的方法,如描写“田野花果美”,让学生发现作者抓花果的色彩、姿态,运用“___谢了,___出了___”这一排比句式写出田野的美,再要求学生运用这一句式仿造说话,这是“得言”。
(二)在读写结合中“言意兼得”
学生在学习中,对课文之“言”获得许多认知和感悟。而在这过程中,也水到渠成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意”,引入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拓展阅读,领悟乡村的景美、人美、味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畅谈乡村的生活美,多方面感受乡村的美好。尝试从不同角度写出乡村美,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
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前几篇课文,对乡村生活已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体会,只是本课中的麦哨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早已远离了他们的生活,可能没见过,更甚没听过。课文中的乡村美景学生应该是期盼的,对“吹麦哨、拔草、吃茅针”是陌生的,但对于这些鲜活的乡村题材,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新鲜与兴趣。
二、教材分析
《麦哨》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是陈益先生的一篇散文,文词优美,意蕴悠长,借“麦哨”生动活泼地展示了乡村美景,展示儿童天真烂漫的生活,既有画的意境,也有音乐的韵律美。在教学上,散文要有散文的教学方式,要区别于记叙文和说明文,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语言文字的感染熏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生活的能力,让学生真切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与素养。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生字。
2.品读优美的句子,想象美好的乡村画面,感受语言文字是如何表现乡村生活的独特之美。
3.学会从景美、人美、味美、生活美选一角度学写乡村美。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的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
五、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语言的表达形式,探究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会从景美、人美、味美、生活美选一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写乡村美。
六、教学策略设想
通过“读、听、赏、抒”的教学步骤,让学生走进文本所描绘的乡村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遵循学生“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多角度地用个性的语言写出乡村的美。
七、教学准备
制作PPT、实物麦哨和茅茅草。
八、教学过程
(一)乡音浓浓
1.师(导入):谈到乡村,我就会想起一片片的蛙田,呱呱、呱呱;想起爷爷的鸭场,嘎嘎、嘎嘎。同学们,你们会想起什么?
2.师:在作家陈益的心里,家乡就是那欢快又柔美的麦哨,(板书课题)麦哨是怎样的?(出示文段、实物理解“麦哨”)
3.猜猜看,麦哨声是怎样的?(出示:呜卟,呜卟,呜……,播放麦哨声),好听吗?
4.指名模仿吹麦哨(麦哨声或短促、或悠长、或一应一和、或忽高忽低)
设计意图:作者以麦哨声铺开全文,课始通过回忆各种乡音及体验吹麦哨,引领学生走向乡村生活的情景中,体会乡村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又渗透了拟声词的运用和积累。
(二)乡景依依
师:乡村的孩子那一声声悠扬的麦哨声,吹开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哪个画面你觉得最美、最让你心动?找出有关句子,在句子旁写批注。
1.预设画面一:田野花果美
出示句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第4自然段)
(1)美在色彩:鹅黄嫩绿、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这么多的颜色可用什么词概括?(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2)美在姿态: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蓬蓬的种子。
师生合作读句子,问:在田野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农作物(出示相关农作物图片),请仿造这个排比句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一说:___谢了,___出了___。
(3)美在丰收:油菜花结嫩荚;蚕豆花长豆荚;萝卜花结种子、麦田换新装、麦秆擎穂儿。观察“擎”字,是怎样的丰收姿态?与举、拖相比,“擎”更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2.预设画面二:湖畔玩耍乐
(1)出示纯朴可爱的乡村孩子的句子: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师:(美在衣着)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读到这,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孩童的形象跃然纸上,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写人的时候,可以用这种方法。
(2)出示嬉戏玩耍的句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乐在嬉戏)假如你就是在草地上玩耍的孩童,你会做什么?是呀!任凭你怎样翻跟头,竖蜻蜓、摔跤都不怕,因为——(引读)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3.预设画面三:品尝“茅茅草”
(1)出示品尝“茅茅草”句子:剥开叶片,将麦穗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2)指名读句子,注意正音:剥、吮、沁;尝“茅茅草”有哪些动作?指名演一演;师生合作读演:老师读句子,学生一起演吃茅茅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自读自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乡村画面,感受乡村的快乐生活,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表达方法,如抓花果的色彩、姿态,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写田野的美;抓衣着特点写孩童,凸显乡村生活的快乐;品尝“茅茅草”抓吃茅草的动作描写突出野草的甘甜。
(三)乡情悠悠
1.师:听,麦哨声又响起来了。(音乐:欢快柔美的麦哨声响起)出示句子,读:“呜卟,呜卟,呜……”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如果你就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美丽的乡村里,你想说什么?
2.师:我们久居城市,看惯了车水马龙,高楼大厦,走在乡间,令人神清氣爽,心旷神怡,每个人心中,都曾因为家乡留下一幅画。 可能是依着时令开放的花——(出示、读)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sháo)药、风仙、鸡冠(guān)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是景美。
可能是不辞劳苦,开垦荒地的父亲——(出示、读)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父亲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一个星期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足有三四分翻过的黄土地。这是人美。
可能是又酸又甜的杨梅——(出示、读)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lán)地吮(shǔn)吸着春天的甘露。等杨梅渐渐长熟,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nì)而且柔软。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这是味美。
也可能是和小伙伴玩耍的快乐时光——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農家乐。这是生活美。
3.走进乡村,这里景美、人美、味美、生活美,最美的还是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村画面,快拿起你的笔写一写吧!
设计意图:建立以写为核心的阅读课堂,建构“乡村生活”为主题阅读,从景美、人美、味美、生活美多角度归纳乡村生活,先引读课文体会乡村景美、人美、味美,再联系乡村生活畅谈乡村生活美,最后写出乡村美,由读到说,最后写,由浅入深的梯度,让学生写得精彩。
九、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乡村生活”为主题,追寻“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在阅读中“言意兼得”
课始,以各种乡音导入课堂,再以“麦哨”声为线索,紧扣文题,让学生联系文中“欢快、柔美”等词展开想像,体验吹麦哨,感受麦哨声或短促、或悠长、或一应一和、或忽高忽低,理解“欢快、柔美”两词的意思,让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词语。
课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自主读悟,想像、领悟乡村“田野花果美、湖畔玩耍乐、品茅茅草乐”等画面,这是“得意”;发现作者是怎样把画面写生动的方法,如描写“田野花果美”,让学生发现作者抓花果的色彩、姿态,运用“___谢了,___出了___”这一排比句式写出田野的美,再要求学生运用这一句式仿造说话,这是“得言”。
(二)在读写结合中“言意兼得”
学生在学习中,对课文之“言”获得许多认知和感悟。而在这过程中,也水到渠成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意”,引入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拓展阅读,领悟乡村的景美、人美、味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畅谈乡村的生活美,多方面感受乡村的美好。尝试从不同角度写出乡村美,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