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是制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主要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职业倦怠 教师
  近些年来,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话题。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据有关跨文化研究资料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凡是需要长期与人密切接触、打交道的行业,如教师、医生、警察及其他助人职业等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教师不幸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9%!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
  我们有没有这种现象?应该也不例外。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没有评职称的年轻教师,还想办法搞几篇文章,职称到手,高级好象没有指望,也就算了,“怎一个混字了得”,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一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其表现不但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影响到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的影响,这种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关注,一些很有前途的教师很可能被误认为是工作态度有问题,不具备做教师的资格,在自身经历痛苦折磨的同时还要受到周围同事或校长的批评和冷遇,很可能会断送一些人的教师职业生涯,令其倍受挫折打击。
  
  1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影响,如工作量过大、学生难于管理、学校提供的支持匮乏等校园环境中的因素,又有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也是引发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1.1 教师职业的某些特点。
  1.1.1 教师工作过程上产生的角色冲突使很多教师感到压力、紧张乃至倦怠。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重化。有时教师还必须同时扮演两种截然相反的角色,如既要树立教师权威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如果教师不能妥善调和这种不和谐,压力就会随之产生。
  1.1.2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于是许多老师都认为教师必须在学生、家长甚至全社会的人们心中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一旦出现差错,内心的自我谴责往往强烈而持久。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社会地位之间存在较大反差,长期的心理负重和人格冲突,教师不仅身心疲惫,也很容易感到厌倦。
  1.1.3 现行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够完善。职业绩效评价的简单化使教师不容易得到成就感的满足。素质教育的实施依旧无法改变全社会对升学率的狂热追求,考学生实质上就是考教师。几年的心血、几年的付出,结果如何全在升学率上体现出来,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也是诱发倦怠感的一个因素。
  
  1.2 工作负荷过大。
  1.2.1 从工作的投入来看,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偏低,久而久之老师就会对教育工作失去兴趣和动力。
  1.2.2 从工作的内容上看,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重复性很强的工作,教学内容的不断重复,教学方法的不断熟练,容易使人产生“不新鲜”的感觉,逐步丧失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探求兴趣,诱发教师产生倦怠感。
  1.2.3 从教师实际完成的工作任务来看,与教师职业相关的任务有:①教书,要取得好成绩;②育人,要保证学生遵规守纪,不容闪失;③学历,要“再上新台阶”;④晋升,要电脑、英语双过关。教师本人的学历进修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评职称前的各种达标要求,使个别教师疲惫不堪。
  
  1.3 管教学生困难。不可否认,中职生的整体质量是出现了下滑,从学生的特点来看,现在中职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较差,依赖性较强,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部分单亲家庭学生还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这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很多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课堂和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角色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校园里学生的暴力、违规、顶撞师长等不良行为更是时有发生,教师必须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凡此种种持续不断,使教师精疲力竭,感到对工作的倦怠。
  
  1.4 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1.4.1 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全面更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涌现。所有这一切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要求下,教师感受到的压力有所提高,发生倦怠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
  1.4.2 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值过高。教师要充当“学者”、“教育者”、“爱的播撒者”和“家长的代理人”等多重角色。将教师看成是学者,就要求教师的知识要博大精深,既是专才,又是通才;将教师看成是教育者,则要求教师模范遵守公民道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将教师看成是爱的播撒者,则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有海纳百川之气量;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多重角色要求下,教师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1.4.3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也是教师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比较,认识上产生不平衡的结果。当全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风气,当教育投入与教师收入不能得到充分保证时,教师的社会比较就会出现不协调,并产生职业倦怠。
  
  1.5 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若具有某些不良人格特征,如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过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则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 教师职业倦怠的防治
  
  职业倦怠作为客观存在,已经成为许多人积极行为的障碍。如何让他们告别倦怠,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
  
  2.1 改变产生倦怠的应激源。在最近的南北人才网公布的首份宁波企业管理者痛苦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上级总是不信任我,授权不充分”和“预定的工作目标过高”是最痛苦的应激源。因此作为校长和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应尽可能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不是一味地施压,尽可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教师提供 人际交往的机会,使他们的郁闷和疑惑得到及时的排解;同时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教师的成就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冲教师的心理压力,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这需要全社会的关怀。
  
  2.2 积极寻求应付方式。应付是指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的能力。通常积极的应付方式可以使自己有效地面对心理应激、重新恢复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水平状态;消极的应付则往往会使人继续停留在充满压力的应激状态,继续消耗自身潜在的能量,产生倦怠,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2.2.1 要调整心态,克服自卑与自傲心理。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高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攀。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子改变得了。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别一味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能动性。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你要能细细体会自已感觉到的成功与欢乐。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为党为人民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哪一位教师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
  2.2.2 要有兴趣。不要把工作当作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我们是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把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进去,但不要成为那种所谓的“工作狂”,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项工作中,压力重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2.2.3 不要事事都争第一,都求完美无缺。我们的许多老师,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总是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强,自尊,自强,认真,总想当冠军,这种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优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却容易出现偏执心理或者完美主义倾向,应该清楚而聪明地意识到,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目标值越高,成就感越低,定的目标过高,非能力所及,工作非但不能带来愉快,反而会经常体验挫折,从而成就感低落。总抱着不现实的目标生活,苛求自己、责怪别人,其结果只能招来无休止的烦恼和自责,久而久之,要就是身体搞垮了,要就是心理搞虚了,也就是职业倦怠了。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我们教师干的是良心活,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的做人原则就行了,只要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就行了,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小得小失,要调整心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抱负水平,从而使自己激发出深厚、稳定的工作热情,远离职业倦怠。
其他文献
清楚地记得,那是孩子们刚入学的第二周。一天下午,我刚从教室走出来就遇到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她拉着我的衣角问:“老师,您是语文老师吧?”我笑了笑,蹲下身子问她:“你好聪明,你怎么知道?”她立刻得意的用小手指着我胸口的工作牌说:“那上面说的。”我好奇地又说:“那你读给老师听听。”小女孩一脸正经地用手指着读起来:“江山小学,语文教师,黄元……唔。”我看着她涨红的小脸,我便带着她继续读:“黄元珍,这是老
期刊
[摘要] 语文是最广阔的生活学习空间,最具思想性和人生观养成的工具性。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故必须将爱国主义激情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将课文的思想性、工具性与爱国情感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关键词] 语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极为广泛。它包含着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诸多因素,特别是思想素质的培养和世界观的形成更是至关重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没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在“如何用好教材”,“如何用好课堂”,“如何让思品课回归生活”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运用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物理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物理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物理教学目标,这种整合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含义:整合的主体是课程,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最根本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整合要让信息技术服务于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本人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结合自
期刊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获得,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现代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那么,如何实现立体化美术教学的目标呢?    1 情感输入法    情感,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也是最普通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教育首先应该是爱的教育。  初中学生情感丰富,做教师的应该通过自身行为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那份融融
期刊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他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相对小学生来说一星期一次的信息技术课是他们所期盼的,而作为教师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游,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1 教学设计
期刊
[摘要] 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声音等一系列媒体技术交互在一个整体中,具有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技术以及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介绍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教育教学 英语教学 职业院校    1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期刊
小班体育游戏《开火车》选自山东省统编教材小班上学期的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    1 说教材    1.1 情况分析。小班上学期的幼儿年龄小,活动经验较少,他们的行动带有明显的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游戏——特别是模仿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玩的。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视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由于入园时间短,幼儿对走、跑动作的掌握不够灵活,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发展还不完善,活动中经常发生摔跟头的现象。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关键、最活泼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的动力,因此,要从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那么。如何激发与培养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抓住其心理特点,延长学习兴奋的时间,是多年来各科教师一直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方法不尽相同,我结合20多年来在农村中学的教学实践,对农村学生在学习美术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面,谈谈个人
期刊
儿童时期的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早期阅读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的有效刺激物,它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给儿童以积极的刺激,从而加快大脑的发育和成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同时,有许多因素直接影响儿童的阅读能力的发展。那么,孩子的阅读究竟会受到哪些因素制约呢?①语言接受环节的落后:当人们面对语言材料时,第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接受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字、词和句子的辨认与理解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