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补偿心理对儿童过度社会化的影响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emon8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家长;补偿心理;儿童;过度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力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正是这一心理机制的作用,自卑感成了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动力,成了他们超越自我的“涡轮增压”。而缺陷愈大的人,他们的自卑感也愈强,寻求补偿的愿望就愈大。在本文中产生补偿心理适应机制的主体是家长,心理补偿对象指的是儿童,如果家长无法正确地调整这种本可以给儿童成长带来一定促进发展的心理机制,反而会给在正处于社会化初级阶段的儿童带来不利的影响,造成儿童的过度社会化。

一、造成家长补偿心理的原因


  1.自身生成长过程中的遗憾
  从造成家长补偿心理的内外在因素来分析,家长自身成长过程中的遗憾是属于内在因素,这一部分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作分析。一方面是因为在家长自身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当时家庭因素的原因,如父母忙于工作缺少对孩子的关爱、物质条件的匮乏,等等,导致父母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既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发生,这就导致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一种补偿的心理,不管自身条件是否宽裕,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最好的环境,从吃穿这些小事到教育问题这些大事都会给自己孩子最大的补偿,但一旦这种补偿过度就会给儿童带来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可能由于自身的不努力,导致现在没能取得比较好的成就,随之也没能够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由这一点原因产生的家长的补偿心理可能就会导致家长把自己头脑中想象或梦寐以前的人生强行“迁移”到孩子的身上,让孩子走向自己理想中的人生,以此来补偿家长心中的遗憾。这种补偿心理容易导致家长不顾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各方面给孩子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伤害,导致儿童无法进行正常的身心发展,从而引发出儿童过度社会化的问题。
  2.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
  从1978年独生子女政策写入我国宪法,到2015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来,我国实行了长达37年之久的独生子女政策。据相关调查现实,我国城市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占比达到90%,农村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的占比为20%,有数量高达1.5亿的独生子女,这一人口结构会导致在一个家庭中不仅父母会产生补偿心理,祖父祖母和外祖父、外祖母也会产生补偿心理,把当年没能给自己子女提供的良好条件现在加倍地去补偿自己的孙辈,形成了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局面,对儿童做到有求必应,这种情况一旦长时间产生,家长不去做任何相对应的改变的话,也必然会对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儿童的过度社会化。

二、家长补偿心理造成儿童过度社会化的表现


  1.知识掌握的过度化
  家长在自身没有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或者自身没有珍惜教育机会的背景下,最容易产生的补偿心理就是对儿童在教育方面进行相对应补偿。这一补偿心理表现出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会导致儿童知识掌握的过度化。儿童知识掌握的过度化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达到知识学习目标的过度化。这主要表现为家长给孩子定下的学习目标过高,比如孩子明明还在读一年级,只会进行一些简单加减法法则的运算,家长却给孩子定下学会乘除法法则运算的目标,这显然大大超过了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一定难度的学习目标无疑有助于强化儿童学习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的学习能力的发展。但如果家长定下难度过高的目标,对儿童抱有太大的期待,这反而不利于儿童动机的强化,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儿童对学习这种行为活动感到排斥。
  第二,知识学习内容范围的过度化。这主要表现为家长让儿童学习的内容的范围超出儿童所能承受的范围。首先,这一点表现在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完全不顾孩子是否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些学习。其次,家长给孩子学习的内容的种类相互之间的作用可能会对儿童的学习产生影响,例如,家长让一年级还在学习母语儿童去学习英语,这两种语言的学习可能会相互产生负迁移,最后导致两种语言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家长想让孩子多方的能力得到发展是好事,但一定要对学习的内容有适度的把握,不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第三,使用学习知识方法的过度化。这主要表现在家长强行用自己认为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儿童去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儿童坐在書桌面前安安静静地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其实儿童大多都天性比较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在活动中进行学习,而且相对来说也会更喜欢直观性、演示性的学习方法。家长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也可以用电影、模型等来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而不仅仅只是进行安静的阅读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能适合成年人,但未必适合儿童。我们不应该过度地让儿童超前使用这种学习方法,应该让儿童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学习,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2.消费心理的物质化
  在家长自身成长物质条件匮乏,不能享受较好的物质生活的背景下,这时容易产生的补偿心理就是对儿童在消费问题上出现有求必应的心理。这就会导致儿童出现消费心理的物质化,儿童消费心理的物质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消费种类的多样化。由于家长现在能给儿童提供的物质条件比自己当年的情况要好上很多,就造成了家长一个劲给孩子花钱的情况,这就会导致儿童消费类型的多样化。这表现为儿童不仅仅要求家长给自己买一些生活的必需品,而且会要求家长去买一些性价比相对来说比较低,不一定能够起到作用的东西,比如说去购买许多种学习机,即便这些学习机的性能差不多,儿童也不一定用得上,但是由于儿童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很容易受到广告的吸引。再加上儿童抓住了父母的这种补偿心理,认定父母一定会给自己购买,向父母提出要求,盲目地去追求买东西的快感,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儿童不合理的消费习惯。   第二,消费取向的单一化。这主要是由于家长为了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物质环境,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会给孩子选择品质最好的,相对来说也就是价格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商品,慢慢地会使儿童产生一种单一的消费价值取向,就是他们不会去考虑商品的性价比,也不会去想这个商品的品质是否真正的好,而一味去追求价格最高的商品。尤其是儿童自己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不知道财富并非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如果家长的补偿心理过于严重,什么东西都去买价格最高的,很容易就会导致儿童盲目地追求价格更高的商品,这甚至会在儿童成年以后也一直对他们造成影响,容易加重儿童虚荣的心理状态。
  3.审美方式的成人化
  引起儿童审美方式成人化的原因同样也是家长曾经成长的环境物质条件比较匮乏,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家长的服装和穿着这一方面。那个年代,家长在服装穿着这一点基本上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情况,对穿着根本没有过多的要求。这种补偿心理就会表现在幼儿的穿着打扮上,会导致家长在给幼儿选择服装的时候过度地去在意款式方面的问题,只考虑服装是否时尚,而不去考虑服装的款式、面料等是否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这种趋势就会导致家长更加容易把幼儿打扮成所谓的“小大人”的模样,使幼儿的服装特点完全和成年人的服装一致。而在当前社会的大环境下这种“小大人”似的打扮往往还能获得周围人群的赞赏,这就会导致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不仅仅会在服装的选择使儿童趋近于成年人,更加会限制了儿童自身审美的发展,导致儿童不能去很好地发展自己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这就容易导致儿童对美的追求只是流于外表,而不去建构自己内心真正的美,造成儿童审美能力的缺失,导致儿童形成畸形的审美观。

三、结语


  在社会大环境和家长自身成长背景的双重影响下,家长对孩子产生补偿心理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是如果家长不能适度地把握这种补偿的心理,让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而只是想通过对儿童进行补偿来去促进儿童的身心的良好发展,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反而还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情况出现,即会影响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所以家长一定要摆正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儿童适当的心理补偿,这样才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紫杨.让儿童拥抱自己的世界——基于“儿童过度社会化”现实的反思[J].教育导刊(下半月刊),2015(4).
  [2]明庆华,许紫薇.儿童过度社会化的教育社会学分析[J].新课程研究(教育管理),2007(4).
  [3]王志玲.家长的补偿心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10).
  [4]孙清立.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畸形”问题探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魏莺娟.当前小学生过度社会化问题的成因分析——基于自我概念形成的视角[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5).
  [6]贾丽娜.由儿童社会化的心理規律谈学龄儿童教育[J].中外企业家, 2007(7).
  [7]刘文静,任顺元.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教育社会学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
  [8]续雪梅.探究家长素质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J].读写算(教研版),2012(3).
  [9]张良驯.少年宫教育中的家长心理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1).
  [10]林俊玲.探析父母过于强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0(28).
  [1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课题组,胡育,黄娟娟,等.上海市幼儿园幼儿参加兴趣班情况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
  [12]刘丽玲.家长送幼儿上艺术兴趣班的心理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3).
  [13]华  炜.透视学校德育中的儿童“过度社会化”现象[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1(2).
其他文献
【正】 为了科学地界定“现代化”这一概念,有必要先辨析几种比较典型的有关“现代化”概念界定的得失。第一种是认为现代化就是工业化,现代社会就是发达社会。这种界定在一
MES是铝工业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效益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对铝工业MES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铝工业MES特点和MES效益评估的重要性,提
【正】 《中国经济改革·特区发展》是方晓丘同志的一本论文集,1988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收入作者“三中全会”以来所写的部分论文和考察报告。“方晓丘同志在主持福
【正】 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作为法律人格者,其全部生命却直接源于法律的赋予,公司法规范着公司组织结构及管理、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公司发展
【正】 一、林业政策研究的内容林业政策研究的内容很广泛,重点放在各个时期政府对林业工作的中心任务。今后一个时期着重应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如何把造林推向全社会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国家中高考考试制度的改革,各省市的中高考试卷和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都增设了听力考项,这样就把“听”的能力的考察摆到重要位置上,是中学英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体现。这就给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此,本文试图对英语听力的本质特征和影响听力反应及理解困难的主要因素作粗略的分析论述,并结
【正】 一坚持国营商业主导作用,实际上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主导作用的方向,二是主导作用的效益。对此,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 (一) 国营商业主导作用与公有制。现实生活
【正】 一、缓慢回升: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90年,福建省零售市场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疲软后,开始缓慢回升,但回升速度慢,势头仍显微弱,具体表现如下: ——从各个月社会商品零售额
行走在校园中,总能看见身着制服的"学生军人"。同大家一样,他们背着书包往教学楼赶,不同的是他们的着装。有时也能看到他们在学生活动大楼外的擒拿和格斗训练。我的批判写作课
摘 要: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当代大学校园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流方式带来了颠覆式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思维轨迹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呈现出时代性的崭新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积极地做出应对,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工作对象、工作平台和工作内容的新特点,对现有的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理清下一步工作的新思路,找到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口,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