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不知道!
“这个城市与我无关。我是河南人,我是梁庄人。别人不带我们玩。”
关于故乡,有两个人的形象,梁鸿挥之不去。
一个人是小柱,梁鸿的堂弟,比她小半岁。两人相交甚好,儿时常一起玩游戏。16岁那年,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分了岔。梁鸿读书、工作,而后考取名牌大学的博士生,留在北京发展;小柱则从那年外出打工,10多年后,他回到家乡,昔日“活泼,健康”的小伙子已经奄奄一息,没过多久就离开人世。
另一个是黑女儿,同村的小姑娘。这个女娃刚出生不久,父母就外出打工,把她留给奶奶抚养。9岁这年,黑女儿被村里—个老头多次猥亵。但最后此事不了了之,因为奶奶怕影响孙女的声誉。
“这两个人就像两个隐喻,表明我的故乡、故乡的人正经受巨大的哀痛。”梁鸿说。
农民进城后,并没有“去农民化”
2011年元月,梁鸿回到故乡“梁庄”,她在父亲的陪同下,到西安采访调查。此后,她还陆续到郑州、呼和浩特、厦门、青岛、东莞等10多个城市寻坊。
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生在另一个城市的一则旧闻吸引了她的注意,说是“三轮车夫耍赖致交通瘫痪3小时,万余辆黑三轮成××市顽疾”。当梁鸿拿着这则旧闻,去和在西安蹬三轮车的梁庄人讨论时,她听到了另外—种声音。
“净胡扯。”一听到报纸这样评价三轮车夫,不少老乡抗议。
三轮车夫出入的地方,多是人流集中、货物运输_亡碌的繁华地段。早先,三轮车不用上牌照,也没有人向他们抽税。后来,三轮车多了,政府要求办执照,然而执照有限,很多三轮车夫只能当“黑户”。
针对‘黑户”,政府一直在治理。时间长了,逐渐衍生出—个产业链。按老乡的逻辑,这个产业链由“黑狗子”“抢劫”和“托儿”构成。
“托儿”的电话号码,几乎被每一个三轮车夫存在手机上。老乡打电话给“托儿”。不久,“托儿”回话,说他太犟了,对方不同意还车。后来,他联络了50多名老乡,站在交警队门口,高喊“还我车子”“还我天理”的口号。
“像这样的冲突很多很多。每听到一次,我就感觉深深的哀痛。”梁鸿缓缓地说道。
她还听到,为维护尊严,有些农民工会采用下跪等“耻辱”的方式。
他们生活在城市中,但又“与城市无关”
朝侠的女儿就在呼市出生,前几年解决了本地户口。她正在读高中,说着标准的普通话,但几乎能全部听懂老镓话,尽管她回老家的次数蓼蓼无几。
在呼市待了10天,出入朝侠家的,几乎没有本地人,多是梁庄的亲戚和老乡。朝侠丈夫的应酬,也多在同乡之间。正是在这个环境中,朝侠的女儿才练出了听懂家乡话的本领。
梁鸿问过朝侠,她是否有当地朋友,是否参加当地的—些活动。
“这个城市与我无关。我是河南人,我是梁庄人。别人不带我们玩。”朝侠的话,让梁鸿深有感触。
其实,无论在哪个城市,梁鸿都有一个感觉,她的这些老乡,很难融入他们所在的城市,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的陌生人。她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她在梁庄生活多年,28岁考取博士生,踏进北京读书时,陌生感“油然而生”。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闲暇时都和老乡们一起度过。
博士毕业后,梁鸿留在北京工作,结婚生子,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各种活动圈子,她的这种陌生感才稍有减缓。
但直到今天,如果有人问起梁鸿是什么地方的人,她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梁庄人,而不是北京人。
劳动的越多,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
梁庄外出打工者中,进入工厂的也有不少。
2012年元旦,梁鸿在郑州碰到—个同村人。他曾经在一家著名的台资工厂工作过。
这个年轻人叫梁平,话很少。
在那家工厂,梁平是生产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属于他的时间很少,除了吃饭时能和工友说几句话,别的时间,不是工作就是睡觉。工厂有篮球场等一些体育设施,工人也没时间玩。
年轻人告诉她,在这个工厂,先是3个月的实习期,实习期过后,是6个月的考核期。在这9个月中,如果不加班,一天工作10小时,一个月只能拿到1200元的工资。
“我实在熬不下去了,没干够9个月就跑了。都说这里工资高,那是加班加点千出来的。”年轻人告诉梁鸿,“你去试试,在机器跟前,一个动作就几秒钟,来回不停,完全和机器一样,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说到这里,梁鸿才明白,这个年轻人的沉默,是在机器前形成的。事实上,这个年轻人很健谈。
梁鸿在北京举办过一次工友座谈会。她发现,打工者,尤其是年轻工人,对自己的未来“相当迷茫”。
“将来结婚,把孩子留给家中的父母,两个人继续在不同的城市打工。”这是梁鸿听到农民工说得最多的对未来的打算。
离弃村落的人们,说不定死在半路卜
2011年10月下旬,梁鸿来到青岛。小住原来在这里的电镀厂打工,在老乡的帮助下,梁鸿走进一家电镀厂,进到车间深处后,“空气浓度似乎更高,有颗粒之感,像在河里游泳呛水时吸入满腔的沙粒,每一次呼吸都像呛到什么东西”。“干这个活儿就是慢性自杀,不是早死,就是晚死,早晚都是死。”梁庄老乡悲叹道。
梁鸿从老乡那里了解到,在这样的工厂里,有类似小柱这种死亡征兆的^还有不少。有的人像小柱一样,活着回到故乡,在家中死去,有的人甚至就没有活着回去。
对死亡的人,工厂通常是补偿几万块钱了事。
听到工人们这样说,梁鸿感到一阵阵悲哀。“记录的时候,我的手指都会发抖。可是我又是如此无力,只能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城市对他们不是‘奶与蜜流淌之地’,而是坟墓。”梁鸿说。
当然,梁庄也有回来的打工者。但回来的这些人,几乎全是受伤者或病患者。就像小柱—样,身体软下的那一刻,他回到了故乡,甚至都没有和工厂讨说法。
“这个城市与我无关。我是河南人,我是梁庄人。别人不带我们玩。”
关于故乡,有两个人的形象,梁鸿挥之不去。
一个人是小柱,梁鸿的堂弟,比她小半岁。两人相交甚好,儿时常一起玩游戏。16岁那年,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分了岔。梁鸿读书、工作,而后考取名牌大学的博士生,留在北京发展;小柱则从那年外出打工,10多年后,他回到家乡,昔日“活泼,健康”的小伙子已经奄奄一息,没过多久就离开人世。
另一个是黑女儿,同村的小姑娘。这个女娃刚出生不久,父母就外出打工,把她留给奶奶抚养。9岁这年,黑女儿被村里—个老头多次猥亵。但最后此事不了了之,因为奶奶怕影响孙女的声誉。
“这两个人就像两个隐喻,表明我的故乡、故乡的人正经受巨大的哀痛。”梁鸿说。
农民进城后,并没有“去农民化”
2011年元月,梁鸿回到故乡“梁庄”,她在父亲的陪同下,到西安采访调查。此后,她还陆续到郑州、呼和浩特、厦门、青岛、东莞等10多个城市寻坊。
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生在另一个城市的一则旧闻吸引了她的注意,说是“三轮车夫耍赖致交通瘫痪3小时,万余辆黑三轮成××市顽疾”。当梁鸿拿着这则旧闻,去和在西安蹬三轮车的梁庄人讨论时,她听到了另外—种声音。
“净胡扯。”一听到报纸这样评价三轮车夫,不少老乡抗议。
三轮车夫出入的地方,多是人流集中、货物运输_亡碌的繁华地段。早先,三轮车不用上牌照,也没有人向他们抽税。后来,三轮车多了,政府要求办执照,然而执照有限,很多三轮车夫只能当“黑户”。
针对‘黑户”,政府一直在治理。时间长了,逐渐衍生出—个产业链。按老乡的逻辑,这个产业链由“黑狗子”“抢劫”和“托儿”构成。
“托儿”的电话号码,几乎被每一个三轮车夫存在手机上。老乡打电话给“托儿”。不久,“托儿”回话,说他太犟了,对方不同意还车。后来,他联络了50多名老乡,站在交警队门口,高喊“还我车子”“还我天理”的口号。
“像这样的冲突很多很多。每听到一次,我就感觉深深的哀痛。”梁鸿缓缓地说道。
她还听到,为维护尊严,有些农民工会采用下跪等“耻辱”的方式。
他们生活在城市中,但又“与城市无关”
朝侠的女儿就在呼市出生,前几年解决了本地户口。她正在读高中,说着标准的普通话,但几乎能全部听懂老镓话,尽管她回老家的次数蓼蓼无几。
在呼市待了10天,出入朝侠家的,几乎没有本地人,多是梁庄的亲戚和老乡。朝侠丈夫的应酬,也多在同乡之间。正是在这个环境中,朝侠的女儿才练出了听懂家乡话的本领。
梁鸿问过朝侠,她是否有当地朋友,是否参加当地的—些活动。
“这个城市与我无关。我是河南人,我是梁庄人。别人不带我们玩。”朝侠的话,让梁鸿深有感触。
其实,无论在哪个城市,梁鸿都有一个感觉,她的这些老乡,很难融入他们所在的城市,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的陌生人。她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她在梁庄生活多年,28岁考取博士生,踏进北京读书时,陌生感“油然而生”。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闲暇时都和老乡们一起度过。
博士毕业后,梁鸿留在北京工作,结婚生子,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各种活动圈子,她的这种陌生感才稍有减缓。
但直到今天,如果有人问起梁鸿是什么地方的人,她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梁庄人,而不是北京人。
劳动的越多,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
梁庄外出打工者中,进入工厂的也有不少。
2012年元旦,梁鸿在郑州碰到—个同村人。他曾经在一家著名的台资工厂工作过。
这个年轻人叫梁平,话很少。
在那家工厂,梁平是生产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属于他的时间很少,除了吃饭时能和工友说几句话,别的时间,不是工作就是睡觉。工厂有篮球场等一些体育设施,工人也没时间玩。
年轻人告诉她,在这个工厂,先是3个月的实习期,实习期过后,是6个月的考核期。在这9个月中,如果不加班,一天工作10小时,一个月只能拿到1200元的工资。
“我实在熬不下去了,没干够9个月就跑了。都说这里工资高,那是加班加点千出来的。”年轻人告诉梁鸿,“你去试试,在机器跟前,一个动作就几秒钟,来回不停,完全和机器一样,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说到这里,梁鸿才明白,这个年轻人的沉默,是在机器前形成的。事实上,这个年轻人很健谈。
梁鸿在北京举办过一次工友座谈会。她发现,打工者,尤其是年轻工人,对自己的未来“相当迷茫”。
“将来结婚,把孩子留给家中的父母,两个人继续在不同的城市打工。”这是梁鸿听到农民工说得最多的对未来的打算。
离弃村落的人们,说不定死在半路卜
2011年10月下旬,梁鸿来到青岛。小住原来在这里的电镀厂打工,在老乡的帮助下,梁鸿走进一家电镀厂,进到车间深处后,“空气浓度似乎更高,有颗粒之感,像在河里游泳呛水时吸入满腔的沙粒,每一次呼吸都像呛到什么东西”。“干这个活儿就是慢性自杀,不是早死,就是晚死,早晚都是死。”梁庄老乡悲叹道。
梁鸿从老乡那里了解到,在这样的工厂里,有类似小柱这种死亡征兆的^还有不少。有的人像小柱一样,活着回到故乡,在家中死去,有的人甚至就没有活着回去。
对死亡的人,工厂通常是补偿几万块钱了事。
听到工人们这样说,梁鸿感到一阵阵悲哀。“记录的时候,我的手指都会发抖。可是我又是如此无力,只能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城市对他们不是‘奶与蜜流淌之地’,而是坟墓。”梁鸿说。
当然,梁庄也有回来的打工者。但回来的这些人,几乎全是受伤者或病患者。就像小柱—样,身体软下的那一刻,他回到了故乡,甚至都没有和工厂讨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