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曾在现场见证了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三次选举,这次的选举,在他看来,尤为冷静。
台湾3·22选举,终于产生了多数人事先预期的结果。但马英九的得票率之高,仍让很多观察家感到意外。200多万票的大比数优势,奠定了国民党的胜利,对于这个曾经沧桑、在野八年的“百年老店”,这次胜利将会是一个战略性拐点。
海外舆论对于2008年5月20日之后的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多半给了积极乐观的期许。
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的对台政策讲话内容,已集中反映了北京对台湾内部局势以及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互动的态度和立场。而对于台湾民众在90年代以降,在历次重大政治选举过程,展示了自己的民主权利,祖国大陆有关方面在多次的政策发言中,均给予正面的肯定和尊重。
从1988年至今,台湾经历了二十年的政治社会转型,其中的跌宕起伏,风起云涌,构成中国当代政治发展史的一幅错综复杂、难于一言蔽之的画卷。
2000年3月,在台湾执政五十多年的中国国民党,在那次战略对决中,失去了执政地位,台湾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政党轮替。当时,我在台北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前面,亲眼目睹了国民党的忠贞党员那种失去政权之后的无助、愤怒、恐惧、绝望,追打徐立德的,都是国民党员,向马英九当众扔鸡蛋的,也都是国民党员。国民党最终分裂,李登辉和宋楚瑜最终各自自立门户,而民进党如履薄冰走上执政之路。
2004年的3月19日,我在台北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基金会和其他港澳媒体同行一起,听取国民党智库负责人员作有关选情简报时,突然听到台南市发生枪击案的消息。3·19枪击案的当天,我和同事一起,赶往南部台南市金华路现场。3月20日当天下午,我正是在高雄市民进党竞选总部前的广场上,见证了那一次选举开票的全过程。两颗子弹改变了连宋配迈向执政之路的轨迹,也让陈水扁获得了再度执政的四年时间。
那一段时间在台北凯达格兰大道上的静坐抗争,我也是亲眼目睹和见证者。同样的愤怒、绝望,但缺少了无助和恐惧,各色政治人物的表现,其中包括时任台北市长马英九的一丝不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就是红衫军,满城的“红花雨”透射出台湾都市中产阶级的政治性格。我们在叹息他们的无力感和软弱的同时,也对他们在政治参与过程的节制,理性和守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衫军运动的无果而终,并不意味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失去了教训贪污腐败,施政无能的陈水扁政权的机会和权利。他们在2005年县市长选举之后,继而在2006年的台北、高雄市长选举中,用手中的选票结结实实教训了陈水扁以及民进党政府。
对于一向擅长政治选举操作的民进党人来说,他们或许认为,只要不断占据政治选举操作的高地,就可以轻易获得下一场选举的胜利。侥幸的心理,骄横的心态,恶意炒作省籍矛盾、族群对立后越来越感到的屡试不爽,让他们丧失了最起码的政治嗅觉,也同样失去了执政之初的战战兢兢。
2008年3月,同样是一场战略决战,在此之前的立法委员选举,国民党获得了大比数的胜利,议会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全部换成蓝色。所谓的绿色执政,已经岌岌可危。
而这一次选举的结果,台湾选民用自己的选票,对陈水扁八年执政做出了最后的判决。
我在高雄市,先是在3月21日国民党的造势晚会现场感受到了民众希望改变的热切。那一段“我们准备好了”的广告,展示了国民党势在必夺的决心和意志。
3月22日一整天,我又在谢长廷高雄的竞选总部面前的广场,连续十多个小时进行现场报道和评论。和之前几次现场报道的情形有些不同,这一次没有太多的口号喧嚣,没有太多的情绪亢奋,也没有太多现场的民粹鼓动。人群开始聚集是在下午四点之后的开票时间。高雄谢长廷总部广场,聚集最多人的地方,是一旁卖烤玉米、肉包子和绿豆汤的小摊。选票尚未开出,选情尚未明朗时,人们还簇拥在卖肉包子的摊档前,依次排队。当人们越来越感到情势紧绷,谢长廷和马英九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开之后,这边厢门庭冷落,那边厢在大型的电视屏幕前挤满了人群。
结果和谢长廷的支持者预期显然有巨大的落差,人群中开始出现骚动,有人愤怒,有人沮丧。谢长廷的“青年军”们围坐在一起,呼喊着口号,自己给自己打气。但大势已定,败局已现。竞选总部的工作人员站在台上鞠躬谢票,但人群还不愿意散去。
搭建庆功舞台的工作人员很务实地提前拆卸舞台,场上的灯光一盏一盏地黯淡了,工作人员忙着打扫垃圾。
高雄竞选总部广场前,伫立高达两三层楼的代表入联公投的英文字母UN,和UN顶上代表谢长廷、苏贞昌、陈菊和象征谢长廷的长颈鹿的“公仔灯饰”,更显得落寞孤寂………
原以为会有群体骚动的场面,未曾发生。原以为会有激进的暴力事件,未曾出现。唯有南台湾凉爽的晚风习习吹过,邻近晚间十一点,天上还飘落一些雨点。
台湾3·22选举,终于产生了多数人事先预期的结果。但马英九的得票率之高,仍让很多观察家感到意外。200多万票的大比数优势,奠定了国民党的胜利,对于这个曾经沧桑、在野八年的“百年老店”,这次胜利将会是一个战略性拐点。
海外舆论对于2008年5月20日之后的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多半给了积极乐观的期许。
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的对台政策讲话内容,已集中反映了北京对台湾内部局势以及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互动的态度和立场。而对于台湾民众在90年代以降,在历次重大政治选举过程,展示了自己的民主权利,祖国大陆有关方面在多次的政策发言中,均给予正面的肯定和尊重。
从1988年至今,台湾经历了二十年的政治社会转型,其中的跌宕起伏,风起云涌,构成中国当代政治发展史的一幅错综复杂、难于一言蔽之的画卷。
2000年3月,在台湾执政五十多年的中国国民党,在那次战略对决中,失去了执政地位,台湾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政党轮替。当时,我在台北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前面,亲眼目睹了国民党的忠贞党员那种失去政权之后的无助、愤怒、恐惧、绝望,追打徐立德的,都是国民党员,向马英九当众扔鸡蛋的,也都是国民党员。国民党最终分裂,李登辉和宋楚瑜最终各自自立门户,而民进党如履薄冰走上执政之路。
2004年的3月19日,我在台北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基金会和其他港澳媒体同行一起,听取国民党智库负责人员作有关选情简报时,突然听到台南市发生枪击案的消息。3·19枪击案的当天,我和同事一起,赶往南部台南市金华路现场。3月20日当天下午,我正是在高雄市民进党竞选总部前的广场上,见证了那一次选举开票的全过程。两颗子弹改变了连宋配迈向执政之路的轨迹,也让陈水扁获得了再度执政的四年时间。
那一段时间在台北凯达格兰大道上的静坐抗争,我也是亲眼目睹和见证者。同样的愤怒、绝望,但缺少了无助和恐惧,各色政治人物的表现,其中包括时任台北市长马英九的一丝不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就是红衫军,满城的“红花雨”透射出台湾都市中产阶级的政治性格。我们在叹息他们的无力感和软弱的同时,也对他们在政治参与过程的节制,理性和守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衫军运动的无果而终,并不意味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失去了教训贪污腐败,施政无能的陈水扁政权的机会和权利。他们在2005年县市长选举之后,继而在2006年的台北、高雄市长选举中,用手中的选票结结实实教训了陈水扁以及民进党政府。
对于一向擅长政治选举操作的民进党人来说,他们或许认为,只要不断占据政治选举操作的高地,就可以轻易获得下一场选举的胜利。侥幸的心理,骄横的心态,恶意炒作省籍矛盾、族群对立后越来越感到的屡试不爽,让他们丧失了最起码的政治嗅觉,也同样失去了执政之初的战战兢兢。
2008年3月,同样是一场战略决战,在此之前的立法委员选举,国民党获得了大比数的胜利,议会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全部换成蓝色。所谓的绿色执政,已经岌岌可危。
而这一次选举的结果,台湾选民用自己的选票,对陈水扁八年执政做出了最后的判决。
我在高雄市,先是在3月21日国民党的造势晚会现场感受到了民众希望改变的热切。那一段“我们准备好了”的广告,展示了国民党势在必夺的决心和意志。
3月22日一整天,我又在谢长廷高雄的竞选总部面前的广场,连续十多个小时进行现场报道和评论。和之前几次现场报道的情形有些不同,这一次没有太多的口号喧嚣,没有太多的情绪亢奋,也没有太多现场的民粹鼓动。人群开始聚集是在下午四点之后的开票时间。高雄谢长廷总部广场,聚集最多人的地方,是一旁卖烤玉米、肉包子和绿豆汤的小摊。选票尚未开出,选情尚未明朗时,人们还簇拥在卖肉包子的摊档前,依次排队。当人们越来越感到情势紧绷,谢长廷和马英九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开之后,这边厢门庭冷落,那边厢在大型的电视屏幕前挤满了人群。
结果和谢长廷的支持者预期显然有巨大的落差,人群中开始出现骚动,有人愤怒,有人沮丧。谢长廷的“青年军”们围坐在一起,呼喊着口号,自己给自己打气。但大势已定,败局已现。竞选总部的工作人员站在台上鞠躬谢票,但人群还不愿意散去。
搭建庆功舞台的工作人员很务实地提前拆卸舞台,场上的灯光一盏一盏地黯淡了,工作人员忙着打扫垃圾。
高雄竞选总部广场前,伫立高达两三层楼的代表入联公投的英文字母UN,和UN顶上代表谢长廷、苏贞昌、陈菊和象征谢长廷的长颈鹿的“公仔灯饰”,更显得落寞孤寂………
原以为会有群体骚动的场面,未曾发生。原以为会有激进的暴力事件,未曾出现。唯有南台湾凉爽的晚风习习吹过,邻近晚间十一点,天上还飘落一些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