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模式研究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bir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旅特色小镇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内需增长空间的创新模式,也是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本文分析我国文旅特色小镇的演进历程,分析文旅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江苏徐州市徐州汉王镇为实践案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旅特色小镇;建设模式;汉王镇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都市边缘文旅特色小镇建设研究”(编号:201910320018Z)。

引言


  2016年,国家决定将“特色小镇”创建列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以及保障区域脱贫攻坚的重点工程之一,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理论和实践领域得到全面关注。位于大都市边缘地带的小镇,依托优越的区位、相对低廉的土地和可持续开发的市场,成为城乡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区域,各类建设活动集聚、功能更替活跃,是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表现最为复杂、最富变化的区域。

一、文旅特色小镇的演进历程


  从国外文旅特色小镇的发展来看,以当地独特的资源、名人的影响力、产业的集聚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催生文旅特色小镇是最为常见的发展路径,历史建筑、地域信仰、生活方式、传统工艺、文化名人等各种有形、无形的文化资源都是催生发展的动力。如瑞士格拉斯香水小镇(Grasse)、户外运动天堂新西兰皇后镇、英国巴斯温泉休闲特色小镇、澳洲谢菲尔德壁画小镇等。
  中国文旅特色小镇的最初形态是以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古城、平遥古城以及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的江南六大古镇(碧玉周庄、富土同里、风情甪直、梦里西塘、水阁乌镇、富甲南浔)等为代表的古城古镇。游客早期的需求就是对这些古城古镇的游览、观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者精神感知需求的增加,游客对文旅小镇的需求升级为休闲度假游和参与体验游,原有的古城古镇向休闲度假小镇和特色产业小镇转型升级,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陕西袁家村、浙江乌镇、云南彝人古镇等新建文旅小镇。2014年浙江省首次提出“特色小镇”,由此产生“产业特色小镇”和“文旅特色小镇”的两种概念类型的小镇;2015年以后,以北京古北水镇、无锡拈花湾为代表的文旅小镇建成运营,标志着文旅特色小镇买入成熟阶段。2016年开始,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公布“特色小镇”的培育规划或创建目标,其中文旅特色小镇占比最多,文旅特色小镇逐步迈向全面发展阶段[1]。
  笔者探析国内近年来的文旅特色小镇建设模式,主要表现出两种趋势,一是依托丰厚的历史遗存,针对古镇、古村、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产品整合,统一包装,业态升级改造;二是依托一定的历史遗迹、自然景观、故事传说或民风民俗,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将文化产品转化为文旅产业项目,平地起新镇新城。特色小镇的创建也形成“国家模式”和“浙江模式”。国家部委倡导的特色小镇主要是利用特色产业、特色旅游来促进乡村城镇化,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景观和传统文化保护、乡村振兴和社会民生等,如北京古北水镇、上海泰晤士小镇、浙江乌镇等(表1);浙江模式倡导的特色小镇主要是聚焦区域经济转型,对传统产业的创新和升级,促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系统,如南浔善琏湖笔小镇、西龙坞茶镇、绍兴黄酒小镇等。按产业融合类别不同可以分为运动休闲类、文化创意类、特色产业类、健康养生类、休闲农业类、现代制造类、商贸物流类等。其中,浙江定海远洋渔业小镇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以渔文化为主题,以海洋健康产业为核心,集海洋科研、渔业生产、综合物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探索。综合来看,国内的特色小镇创设类型多样,地域文化和地域产业特色明显,文旅融合发展主要以“地域文化+旅游产品”为主,“主题产业园”的建设模式得到彰显。再者,文旅特色小镇的推进动力,也有初期的“政府主导”或“企业主导”,发展为“政企合作”,呈现出文化为基础,与“旅游驱动”“旅游+产业双驱动”“产业引领+旅游从属”三种发展类型多元发展。

二、文旅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模式与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家三部委设定培育特色小镇目标和住建部公布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录,以及各省各地的特色小镇建设实践可以发现,文旅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不同于传统旅游风景区的建设模式,也与一般城市产业小镇建设有所區别,是以旅游产业为核心,以地方文化为灵魂,发展特色旅游业为根本目标,以“特色小镇”为载体,通过核心资源保护、文化活化和特色包装等方式挖掘小镇所在区域文化、传统故事、物化资源,整合地方的商业文化,凸显旅游价值和文化商业价值,实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及相关土地利用、房产开发等产业链整合与城镇建设一体化的综合创新模式。

  目前,我国的文旅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特色彰显不足。特色小镇的建设重点在于特色的发掘与彰显,建设内容包括产业定位、空间形态、功能组织、建设内容、运行方式、投资总量与建设进度等,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市场环境与现有文旅资源的平衡。规划超越发展阶段以及资源能力难以与区域文化特质相结合的低质规划导致特色的彰显不足。二是产业优势不足。部分特色小镇缺乏产业基础或特色产业规模较小,无法形成产业优势和特色,产值预期有限,甚至部分政府主导下的特色小镇仅仅基于曾经的辉煌历史或传说,建设缺乏必要的产业基础,引致特色小镇缺乏生命力。三是功能融合不足。特色小镇应该包括产业发展、社区建设、环境提升、文旅休闲等多种功能的高度融合[2]。部分特色小镇在政府主导下更关注产业效益,忽视文化传承和人文环境营造,造成小镇产业发展与社区建设之间的割裂[3-4]。四是体制制约。政府主导的特色小镇建设依托管委会进行规划管理和招商引资,活力不足,普遍面临资金、人才等要素短缺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市场化投融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和配套政策成为制约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原因。   文旅特色小镇尤其是位于大都市边缘型的小镇,核心在于“‘依靠特色文旅资源’+‘大都市边缘区位’”,形成“旅游+体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康养产业、观光农业等文旅融合产业,成为一种模式。其中,在商业地产配套方面,將吃、住、游、购等基本功能与文化展示、文化体验、互动交流、游览体验等功能相结合;在居住地产配套方面,紧密结合都市居住消费者的需求拓展,为居民和游客提供轻松、休闲的旅游服务,营造出小镇独特的文旅商业氛围。

三、汉王镇文旅特色小镇规划与实践


  (一)汉王镇现状和建设理念
  汉王镇,位于江苏北部徐州市铜山区,素有“汉文化之乡”“民间石刻艺术之乡”“花果之乡”,是江苏省百家名镇之一,荣获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称号。既有徐州都市区边缘的区位优势和刘邦拔剑泉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毗邻云龙湖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和徐州乐园(国家4A级景区),是建设文旅特色小镇的理想之地。
  当地应充分挖掘小镇汉源文化特色的潜在价值,聚力大都市边缘区休闲康养产业价值开发,拓展地域“文化+旅游产业”的价值链,按照“文化、生态、康养”三位一体理念,打造产业、文化、旅游、社区于一体的“文化休闲+康养旅游”文旅风情特色小镇,展现徐州汉源文化之美。
  (二)汉王镇文旅特色小镇实践策略
  汉王镇作为文旅特色小镇的发展要充分彰显汉源文化,把握大都市游客辐射的区位优势,通过产业重塑、社区重塑、空间重塑来实现。
  1.产业重塑策略
  产业重塑策略采取“文化旅游+产业驱动”模式。依托高标准景区,打造全域文化旅游产业链,重点挖掘徐州汉源文化和传统民间石刻文化,以整饰文化景点、举办文化节会、融合美食为重点,兼顾都市康养产业发展需求。推出汉文化体验,让游客体验汉文化起源、发展、演变以及与现代融合的整个过程,在实现多领域的跨界合作之下,通过汉服、汉音、体育、汉书、汉篆、康养等方面将汉风和国风传递给每一个人。要构建集康养休闲服务、商贸会展服务、教育培训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2.社区重塑策略
  社区重塑策略,建设具有高度复合功能的发展单元。汉王镇现有9个行政村,可分为文化博览、文化创意、休闲体验、健康养生、医养结合五大活力社群,实现文化、产业、社区和旅游功能的叠加。
  3.空间重塑策略
  空间重塑策略,构建“核心-边缘”旅游空间格局。以中心城市徐州为核心,采取“近位发展”战略。善用、用好、用足外部因素,创建“文化休闲+康养旅游”板块优势,打造为都市核心区的休闲康养胜地。要重点创建小镇共享空间,集休闲、文化、康养、餐饮等多元功能于一体。

四、结语


  文旅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是产业,通过产业集聚和产业重构提升小镇的内生发展动力,同时需要文化的创新与再造,而产业、文化、社区和旅游功能的融合创新,是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5]。

参考文献


  [1]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培育千个特色小镇 实现首个百年目标[J].城建档案,2016(8):8.
  [2] 张鸿雁.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中国名城,2017(1):4-10.
  [3] 苏斯彬,张旭亮.浙江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实践模式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6(10):73-75,80.
  [4] 郁建兴,张蔚文,高翔,等.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未来[J].浙江社会科学,2017(6):143-150,154,160.
  [5] 周晓虹.产业转型与文化再造: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7(4):12-19.
其他文献
最近,《旅游学刊》组织了“科教兴国与旅游业”的专题讨论,各界人士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综合看来,大家对于旅游产业和科教相互关系的认识不仅很有见地,同时又有些差异,这也反映出了企业、院校和政府的不同诉求。对此,我想谈点个人的想法,就教于国内同仁。
期刊
[摘 要]策划摄影节、摄影赛事已成为众多旅游接待地感兴趣的营销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尚没有针对“赛事主办方(发起人)、协办方与参赛人、普通游客之间的诉求是否一致?实际结果如何?举办此类赛事是否真正有助于目的地形象建立和营销?”等问题进行节事旅游产品策划方面的相关研究‘作。实际上,在旅游地摄影比赛中,摄影者(游客)、信息(图片)、传播媒介(广播、电视、互联网、私人社交圈)、公众(潜在游客)等各元素间的
期刊
摘 要:信阳市作为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从建党初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处于革命前线,红色资源不仅密度高,分布广泛,而且类型多,范围大,潜力足。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大好形势下也给信阳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由于区域壁垒,基础设施不够,市场促销意识缺乏,创新意识不足等原因,信阳市红色旅游发展欠佳。在红色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下,信阳市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创新思路,深层次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内容,创新开发形式,树立
期刊
[摘 要]为深入理解中外旅游研究的异同,文章对2000年以来《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旅游学刊》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外旅游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前者侧重于旅游影响、旅游人类学、旅游社会学与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研究,而后者涉猎面更广泛,如对旅游经济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偏实用领域的关注;此外,前者研究方法以数理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湖南省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产业融合这一全新角度,从“旅游+地质”产业融合的角度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当前湖南省在“旅游+地质”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对湖南省“旅游+地质”产业融合提出地质观赏旅游模式、地质研学旅游模式、地质养生旅游模式、地质鉴购旅游模式等4种发展模式,开发旅游资源本身的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为游客提供鉴赏与购买平台,丰富了游客旅
期刊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智慧旅游成为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作为智慧旅游的终端服务,景区数字化服务质量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尚未深入。本文把洛阳明堂天堂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样本数据,并利用SPSS21.0对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明堂天堂景区数字化服务对游客满意度影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完善数字化服务质量、改进景区解说系统等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景区数字
期刊
摘 要:互联网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新平台,助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科学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加强企业合作伙伴关系、提升经营发展绩效,而渠道协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选择7天连锁酒店和携程旅行网作为案例代表,依托所获取的在线评论分析酒店互联网分销过程中形成的网络口碑,梳理基于线上平台的7天酒店服务评价体系,包含总体评价、设施设备、基础服务三大方面,12个二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线咨询与预定对传统消费方式的冲
期刊
摘 要:与市政公园相比,主题公园具有明确的主题性和故事情景,配套的植物景觀环境也较为丰富,具有相对的独特性和唯一性。除部分自然环境基底外,主题公园植物景观多结合区域主题,为人工化创造配置的植物场景。植物景观作为环境设计至关重要的设定条件,是主题乐园的环境基础,也是和建筑物、构筑物衔接的配套需求。基于此,本文对主题乐园的植物景观设计要素进行研究,并以上海迪士尼乐园探险岛区域为例,阐述植物景观设计要素
期刊
摘 要:地方型人文景点在开发上因其资源的特殊性、管理的多重性等在开发建设上一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导致在地方人文旅游产品市场化的过程中效果欠佳。本文选取曾国藩故居作为典型个案,梳理其发展脉络与整体开发现状,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网络分析等调查方法分析游客在曾国藩故居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感知度与满意度,了解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以及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曾国藩故居的文化旅游发展提出相应的开发途径,为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中国的旅游需求逐步提升,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长途旅行,在短暂的周末时光,城市周边游和乡村旅游也日益兴盛。目前,乡村旅游业是国家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其作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在乡村旅游中增添了对文化艺术振兴的要求,以体现出乡村文化的核心价值。如何突出乡村旅游的艺术特色,打造个性鲜明的文化品牌,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