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美金的价值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爸爸下班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问。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
  “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e美金。”
  “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选自《深圳青年》)
  
  [赏析]
  这个故事让人感到惊诧,一个五岁的孩予竟然会想到用20荚金的交易来换取父亲一个小时的陪伴——共进晚餐,孩子的要求其实很低很低,他只是希望父亲能有一点时间陪伴自己,渴望感受到爱,但这却被父亲忙碌的工作夺去了。孩子是多么的纯真可爱,最难能可贵的是,孩子能付诸行动,来唤醒父亲沉睡的爱。在现代生活中,很多家庭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父母各忙各的事,孩子就自然而然地被冷落了,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想到唤醒父母的爱,更多的是选择沉默,甚至反叛,这样无疑会摧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生活在世上,都缺少不了情感和沟通,我们都不希望做行尸走肉,所以我们就需要腾出时间来,营造心灵的一片绿洲。
  在写作手法上,本文综合运用巧设悬念法和误会兴波法,使文章产生感人至深的力量。
  (广东 徐彤曼)
  
  《师说》的一处败笔
  邵正堂
  
  读罢“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写的《师说》,获益匪浅。但对“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说,我却颇不以为然。试问,圣人高于众人,这到底是客观的事实,还是韩愈老夫子的谬见?这实在是很值得一议的。
  如若将圣人孔子与躬耕陇亩的农夫相比,你能一言以蔽之曰“圣人孔子比普通的农夫知道的东西要多”吗?显然不能。自然,谈“四书”论“五经”,孔子可以侃侃而谈;若说到耕田地种桑麻,那侃侃而谈的又该是谁?这不,《论语·予路第十三》讲到“樊迟请学稼”之事,子曰:“吾不如老农。”樊迟“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常言道:“十年易考文武举,十年难成田秀才。”孔子这方面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老人家不就曾被一老农提问后羞红了脸,自嘲道,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这里说的“三人”指的显然不是“圣人”,而是“众人”。普通人也可以做圣人的老师,那韩愈为什么在评论“众人”时会认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呢?联系到《师说》中他批判士大夫不肯从师而学时,竟说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的话,流露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态度,答案不就很清楚了吗?
  这样看来,韩愈的“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的说法是十分偏颇的。孔圣人并没有瞧不起“众人”,倒是韩愈是自己有点瞧不起“众人”了。
  (作者根据本班吉婷同学的质疑而写)
其他文献
雨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厚重的钢筋水泥楼房。大陆的瓦屋就不同了,雨滴在瓦片上,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居瓦屋的人也就有了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余光中却难得有这样的福气。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的感受也就各异。这从《听听那冷雨》中就可以看出。余光中21岁离开故土,长期羁旅海外。雨,也听多了。在美国丹佛他乡,却无法体验到“荡胸生
期刊
滕王阁因为“落霞与瓜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名惊四方,王勃似乎也就和滕王阁绑在了一起。  滕王阁依旧是那个滕王阁,但它却日日流泪,是为了那个与它相偎至永远的灵魂吗?  滕王阁依旧被斜阳拥抱着,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斜阳的温暖洗不净滕王阁的冷清。在滕王阁穿越时光的坚强里,站立的是清瘦忧郁的王勃,他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依偎在百年来谈不去的坚强里。  王勃终究不是滕王阁,觥筹交错,诗弦管乐。滕王阁
期刊
读了许多关于反映封建官府对农民敲骨吸髓的文章,今一读陆龟蒙的《新沙》,便觉眼前一亮。他没有像《诗经·硕鼠》一样写官府对普通人民的残酷压榨,也没写官府对良田膏沃之地的重赋苛敛。而是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揭露官府的横征暴敛无所不至。  初读《新沙》这首诗感觉很容易理解,除了角度新颖,其他则平淡无奇,可是经过反复诵读,便感觉到了其中无限的趣味。这也可能是苏轼所说的“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渤解声中
期刊
初看这篇文章,认为文中的“我”是个人物,因为他在面对日本人的侮辱时敢于还击,敢于展现千百年来国人都引以为傲但关键时刻却不知丢在哪儿的骨气。但再看这篇文章时,我的思想就发生了些变化,这变化,不是湖面上轻轻的波纹,而是像千古石碑上的那些凿痕,是深刻的思想,沉重的议论。  “我”无疑是正面形象,他在敌伪时期,在身边都是“狗”的时刻表现的像个“人”,但也仅如此而已。至少我要是他,我也会做出与他同样的“壮举
期刊
晴朗的夜晚凄凉悄然,但是还会有鲜花和星光,    凄凉的明月清辉下,叹息和希望,   世界早已入睡。和那大街上   浓密的树下情人的笑语。    我的躯体已不在那里,    而清凉的微风,还会响起钢琴的声音,   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就像这寂静的夜晚常有的情景,   探问我的魂魄何在。可在我住过的窗口,  不再会有人默默地倾听……   我久已不在此地,   不知是否有人还会把我记起,   也许在一
期刊
人的思想使人心变得复杂,人的七情六欲把这个世界搞得朦胧迷离,唯有时间还能那样从容流过,把一切沉淀,把一切澄清。然后,我们静下心来,学着直视,学着思考,心平气和地看那光阴,轻轻,流过。席慕蓉就是用那清灵而细腻的笔法,触摸着轻轻流过的时间,用那沉淀至平静的心成就了这篇至空至纯的美文。  《眠月站》字字空无却字字有情,极富诗情画意。开篇写自己面对寂静的山,回归“这样寂静这样无所欲求的心情”,感慨时光不再
期刊
母爱,这一永恒的话题,在《我只是想送个盒饭》中被演绎得凄婉哀怨、荡气回肠。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母亲的形象也由黯淡无光到光芒四射。  作品描写了一位身患癌症的母亲在生命的晚期为年幼的儿子送午饭的感人故事。她知道自己不久即将离开人世,因此,她不顾虚弱的病体,背着丈夫偷偷给儿子煮饭、送饭,既使受到老师的呵责也依然如故;当她躺在病床上时,她为以后无法给儿子送便当而深感痛苦;在弥留
期刊
漫画取材于社会生活,依靠变形、夸张、比喻等手法加以表现,或是评议,或是表达思想,或是传递信息,或是单纯的幽默。  漫画作文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具象材料作文。怎样读懂漫画,怎样介绍漫画,怎样根据漫画进行联想与想象,怎样挖掘漫画的寓意,怎样变换角度看漫画,怎样欣赏不同风格的漫画,这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首先,要学会观察,细心审阅画面,包括标题文字。比如上面的漫画,一个小狗在拼命地追前面的骨头,下面的司机
期刊
《一棵野豆秧》是一篇耐人咀嚼的文章,作品展现了野豆秧那令人敬畏的生—命力,作者在热情讴歌这一高原精灵的同时,也告戒人们热爱自然、关爱生命,更启发人们去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对野豆秧的美进行了多层次的观照。首先,作品极力渲染一个广阔壮观:的背景,展示了野豆秧的粗犷美。“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色地平线,没有树,没有人烟”,这一切既给人以辽阔和雄壮的美感,也拓宽了文章的境界;在这种背景的映衬下,孤零零的
期刊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书临皋亭》  岁行尽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荧。时于此间,得少佳趣。无由持献,独享为愧。想当一笑也。  ——《与毛维瞻》  晚明、清初,似张岱为主的文人以东坡为楷模师表,提倡写小品散文。其实,他们虽努力实践,但造诣火候是远不及苏轼的。苏轼被贬到黄州后所写的诗词、散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