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作歌语还休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wd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厚重的钢筋水泥楼房。大陆的瓦屋就不同了,雨滴在瓦片上,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居瓦屋的人也就有了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余光中却难得有这样的福气。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的感受也就各异。这从《听听那冷雨》中就可以看出。余光中21岁离开故土,长期羁旅海外。雨,也听多了。在美国丹佛他乡,却无法体验到“荡胸生层云”的意趣;在台湾溪头,他“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籁都歇的岑寂”,却还真少了在大陆“疏雨滴梧桐”的凄凉;最终落叶归根,但“古屋”不再,等待他的是“一座无瓦的公寓”。迷蒙中,雨声透出一种古怪的情调,是久未沟通的那种。它拒余光中于千里之外,向他表明它对他的陌生。物非人亦非,这怎能不让他怅然了。
  余光中又善于抓住自然中的一切音乐美。“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彼端敲起。瓦是最低沉的乐器”,那冷雨“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就像是“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余光中让瓦片衬雨声,甚是独特,让人真实感到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无尽的情意。
  《听听那冷雨》情意浓浓。余光中既是散文家,又是诗人。他的散文充满诗意,诗化的语言满处皆是。“杏花、春雨”让人产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疏雨滴梧桐”让人仿佛亲感“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的相思……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足见作者渊博的学识及语言修养的高深。
  冷雨仍旧在下。那雨声所敲打出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在的感叹与游子那欲语还休的惆怅。
  (指导教师 常文会)
其他文献
“高贵”这个词在今天各种浮躁喧嚣的媒体上几乎已被用滥。我的心灵日益麻木,面对一些所谓的高贵却怎么感觉也高贵不起来。刘醒龙先生的文章终于让我从麻木中彻底复苏,重新找回了这个词鲜活的生命力。而高贵,也正如刘先生所说,必须有一种滋养它的墒情,但这种墒情在工业化进程上了快车道的今天,更是像金子一样缺乏。  作者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叙述中没有高潮,然而处处透出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哲理。作者用一条桃花鱼的夭亡忏悔了
期刊
设题者宋宝锁言:我们生活在一个智者设计的世界,倾听智慧的声音是一个人一生都不能终止的姿势,这是我们不用花费一分钱就能够享受到的最为奢侈的盛宴。但是,你必须拥有一个虔诚的姿势,像庄重仪式上的谛听者那样,否则,你将永远被文明放逐,成为灵魂最为野蛮的一员。
期刊
设题者王来宁言:叶圣陶先生是知名的“三大家”:编辑家、作家、教育家。对于自己的成就,他曾经说:“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这是先生的自谦。然而文学大师们却毫无讳饰,郁达夫曾经说过:“我以为一般的高中学生,要取作散文的模范,当以叶绍钧的作品最为适当。”作家阿英也认为,“叶圣陶的散文,真不啻是一首非常成功的、优美的、人生的诗” 。叶老任职商务印书馆期间,迁居于虹口横浜
期刊
理解篇    破解文言实词的对策: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再根据所列选项找到实词所在的文句,然后联系上下文,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解释词语的基本方法(比如,借助字形、字音来判断词义,借助对文、互文来推断词义,利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借助成语来推敲词义,通过分析语法关系来确定词义,通过分析修辞方法来把握词义,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来确定词义,等等),以此来确定选项。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实
期刊
一、考题回放与点评    1.全国卷Ⅰ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大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
期刊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商隐    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楚善于锴,奖誉甚力,遂擢进士。又中拔萃①,楚又奏为集贤校理。楚出,王茂元镇兴元,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除侍御史。茂元为李德裕党②,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归穷于宰相绹③
期刊
一、以“谈‘补钙’”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点拨] 1.近几年来,无论老人还是小孩,“补钙”很是盛行,什么药物补钙啊,食物补钙啊,学生对此应该非常熟悉,因此可以从生活中补钙的点点滴滴联想到社会上的大事,写成以小见大的杂文。  2.把“补钙”作为喻体理解,指补充对人和对社会有益并且人和社会所缺乏的东西,这个意义上的内涵是很多的:如针对社会上有些人没知识没头脑,谈“补知识之钙”;如针对
期刊
一、锦囊妙计    1.写好三种文体的文章。  这里谈的三种文体,指记叙文、议论文和“另类文”。要写好记叙文,得在“叙”上下工夫,在高考作文中如果能写出小小说,你便显得技高一筹,令阅卷者叫绝;对于不善写文章的考生来说,可以在“一事一议”上下一番工夫,扣住话题,借用故事,阐发哲理,这样的文章不会落入三等。要写好议论文,得在“深刻”上下工夫,要跳开人云亦云,必须要写出两个以上的层面,要让阅卷老师能感觉
期刊
诗歌是文学的源头,是人类精神家园永远不灭的童心梦幻。今天的中学生正处在激情澎湃、意气风发的“诗一般的年华”,最需要的是富于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现当代诗歌的滋养。可喜可贺的是,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我们的新教材有意识地选编了一些优秀的现当代新诗,为同学们学习阅读和欣赏现当代诗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诗是最精炼的语言,不管是传统诗或现代诗,都是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丰富的内涵。新诗是相对于旧
期刊
物是人非,人去楼空。一缕清风生硬地轻击着阁的一隅,阁影躺在江面荡漾。那是王勃的心,冷了。  他徘徊于阁楼,眺望阁外水云间,忧心忡忡,心事重重,一脸的无奈与落寞。  于是他试图去敲一扇未知之门。不幸,误入官场,只好落寞地看着身后早已死死紧掩的门庭。  然而,回顾初唐,站在历史长河中间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你,王勃。你手中诗味醇厚,洋洋洒洒的诗文,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都是抹灭不掉的文化遗迹;你那“海内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