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实践?鄢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97760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互联网 ”等发展战略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根据吴江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区域行业企业需要综合素养高,具有复合型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职生。据此,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确立了“素养 技术 特长”三维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多渠道培养综合素养、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开展特长培育活动等系列实践,形成区属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C-0003-0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科学阐释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他强调,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高等职业院校该如何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笔者与课题组成员一起研究了苏州市吴江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调研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吴江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构。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研与分析
  紧贴吴江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吴江的要求,为更好地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15年11月至12月,我们以吴江地区的中小企业为对象,开展了调研,有142位代表完成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得出以下结论。
  (一)高职学生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问卷中,84.5%(120人)认为高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是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71.8%(102人)认为高职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一个社会人的发展要求,这也是“互联网 ”战略对人才的迫切需要;67%(95人)认为高职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这是一个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由此可见,在“互联网 ”时代,企业要求员工在具有专业技术的同时,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包括职业素养、信息素养、人文素养等,其中,职业素养是关键素养。
  (二)高职学生应具有“复合型”的技术技能。问卷中,70.4%(100人)认为现代企业需要人才具有“复合型”的技能,既需要适应岗位的专业技术,也需要“互联网 ”战略背景下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网络技术,更需要适应岗位工作任务不断综合化对职业人多种技术的要求,同时需要满足职业人个性发展的需求。这表明,经济新常态下,现代企业需要的是“网络 专业 拓展”的多面手,是一种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问卷中,78.2%(111人)认为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具有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创新驱动经济的发展;71.8%(102人)认为高职学生应具备某项专长,才能发挥人的潜力,促进人的个性成长;48.6%(69人)认为高职学生应具备创业能力,才能适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培养“有专长、会创新、懂创业”的人,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要求。
  二、经济新常态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相互独立、相互平等的8种或更多种智力,即语言智力、数理智力、音乐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空间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以及自然观察者智力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1]多元智能强调多元性、差异性、创造性和开发性,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每个学生个体往往在某一、两个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因此,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重视学生突出智能的发展。
  2.国家政策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强调要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学生创业教育搭建平台。依据以上文件精神,学院在开展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复合发展、个性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
  3.区域经济发展。吴江区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围绕“先进制造业强区、现代服务业兴区”目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规模供给向价值创造转型。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新常态呈现出智能化、小型化、在线化的特征。作为区属高职院校,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顺应吴江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积极主动探索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学院发展定位。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地方发展,立足信息产业,培养合格人才”为办学宗旨,立足吴江,面向苏州,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坚持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办学定位要求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要结合自身优势,紧贴吴江经济新形势,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二)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型的构建
  基于多元智力理论、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学院发展定位,结合调研数据分析,学院确定了“素养 技术 特长”的多元化发展人才培养目标。
  1.素养高。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以人文素养为基本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大学生;根据企业对职业人的要求,以职业素养为重点培养目标,使學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根据信息时代的基本素养要求,结合学院为信息学院的办学定位,以信息素养为拓展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2.技术精。根据“互联网 ”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学院每个专业都要将网络基础技术作为基本技术进行学习;根据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每个专业都要学习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使学生具备某一领域的精湛岗位技术;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每个专业都要学习拓展专业模块的知识与技能。   3.特长优。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学院鼓励学生发展创新、艺术、语言表达、组织等方面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业实践,真正做到有专长、懂创新、会创业。
  三、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
  (一)多渠道培养综合素养
  1.职业素养课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职业素养课程,每学期由班主任从规范执行、职业礼仪、5S活动等方面进行教育与考核,将职业素养贯穿于日常学生管理中。通过制定详细的职业素养考核细则,以课程考核为抓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2.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学院根据信息时代的要求与学生信息基础知识的现状,改革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实现“选修 必修”相结合的模式。在公共基础课中开设网络基础知识必修课程,重点学习互联网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工作时所必备的网络技术。同时,普及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互联网 ”时代的职业发展需要。
  3.加强人文类课程的教学。学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开设文化基础课程、思想教育课程、哲学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心理健康等课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另外,学院积极开展系列讲座,增加了“学说苏州话”“诗词欣赏”“古筝”等传承传统文化的课程。
  (二)深化专业课程改革
  1.实施专业群建设。学院实施专业群建设,将课程分为平台课、分立课、互选课三类。平台课注重群内各专业基础课程的资源共享,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分立课注重培养专业技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个专业方向的技术技能;互选课拓展专业宽度和学生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
  2.推行项目教学改革。大力实施项目教学改革,通过项目导向,引领课程的学习;在课程中,引进企业的真实案例和工作项目,以案例、任务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项目与课程的学习相互促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开展特长培育活动
  1.开设系列公选课,培养学生专项特长。学院加强公选课的建设,以加强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学院还鼓励学生参加超星课程、爱课程、慕课的网络学习,构建结构合理的公选课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特长学习需求。
  2.推进创新创业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特长。学院改革传统的单一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以竞赛为抓手,全面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学院开展学期项目、组织技能比赛、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实训方面的扶持。
  3.开展系列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各项特长。学院着力探索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展示特长,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与潜能。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区属高职院校只有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養的目标,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区属高职院校独特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黄河.融合多元智力理论,创新高职课堂教学[J].职教论坛,2015(27).
  (责任编辑:方健华)
其他文献
摘要: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内涵建设未为抓手,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77-04  20载筚路蓝缕,她高擎“以人为本,生动发展”的旗帜,呼应社会发展的
杨孝如 教育科研: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支撑  李润洲 作为儿童的儿童  刘黎明 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经验教育理   论及其现实价值  杨金林 “上教若水”:我的教育观  陆莉玲 “启智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瞿 燕 走向高品质的课题研究  金虹霞 校本科学课程的系统化开发与实施  王九红 教学机智从哪儿来?  梁 莉 教师写作要建立新的文本方式  曹 慧 变中有守 守中求变  张 娜 学前
对眼前两份娄老师时隔9年的《分分合合》同课教学设计和实录,脑海里不由冒出一连串问题:这两次教学不变的是什么?改变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变呢?带着一系列问题,我沉浸到娄老师的文字中,试图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通过反复阅读,再三比照,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一、不变:游戏是儿童美术教学方式的永恒基调  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儿童的生活状态具有很强的游戏倾向。就美术的本身来看,无论席勒·斯宾塞的“游戏说”,还
摘要:言语主体凭借语感与言语世界发生联系,通过语感培育言语生命的言语智慧,以此实现“立人”的目的。语感具有直觉性和整体性,以《天上的街市》教学为例,探究培育学生语感的路径,找寻语感教学形式化、线性化外部操作有效方式。朗读文本,培育听觉语感;感受文本,培育视觉语感;品味文本,提升语理能力;仿写文本,内化语用能力。  关键词:语感;文本教学;教学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摘要:在探索“乌托邦”式的学校过程中,历史上曾出现了高尔基工学团、夏山学校、公正团体学校的理想模型。通过对“乌托邦”式学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三所学校在招收“问题”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生活等方面表现趋同性,但在制度安排、机构设置、内部倾向等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可为我国中小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乌托邦式学校;高尔基工学团;夏山学校;公正团体
长久以来,关于教师的发展问题,人们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教师发展的外部的现实困境,而缺少对教师发展内在境遇的分析。固然,外部的现实因素在很多时候是可见的,而教师的内在境遇则是隐蔽的,但是,我以为后者则是能够从本质上改变教师生存现状的力量。对教师内在境遇的分析和审视可以是一种哲学的视角,即从关注教师本身回到关注生命存在,从关注职业发展回到关注生命成长,从关注外部世界回到关注内在精神。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才
摘要:近年来,“人本”理念与“体验式德育”成为职业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词,如何将“人本”理念与“体验式德育”恰当地运用到职业教育德育实践中,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以“体验式德育”为切入口,在“人本”理念引领下,明晰“体验式德育”内涵并为此创设环境、培养团队、规范程序、丰富内容,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德育活动的品质和效能。  关键词:“人本”理念;“体验式德育”;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
【编者综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涵与意义,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也编入了26个“综合与实践”的课例。由于对该课程的内容与特征、实施要点与策略的不同理解与把握,在具体的实践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数学“综合与实践”不像数学课,只是各门学科的杂糅,缺少了数学味;流于活动的表层,追求活动的热闹开展,缺少深入的数学思考;教学内容方式单一,缺少数学内
摘要:对单元教学中强化“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理念”的必要性,高中数学教师群体一般具有较高的认可度,认为整体把握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与应用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有教材、教师、学校和课程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整体把握;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
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使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改革纷纷进入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为培养高技能技能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目的之一是获取专职教师对学校《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理解与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旨在矫正课程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置,着重在教学中讲授企业经常发生的经济业务的操作,做到学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