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舫 学海无涯 天道酬勤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l9970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永舫,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8月生于重庆,河南省睢县人。他是文革中的高中“老三届”、文革后恢复高考的“七七级”、复旦大学化学系第一批博士生、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第一位博士后。他是我国光电功能高分子领域的专家,更是一位为人谦逊、处事低调、勤奋治学、诲人不倦的化学家。

《河南日报》三次报道他的勤学事迹


  “父亲曾是国民党军官,1949年随所在兵团起义,后加入华东野战军,1952年春从部队复员。”当年,四岁的李永舫随父亲回到河南雎县农村老家,6岁进入村里的小学读书,12岁考上离家30多里的县重点初中睢县二中。
  1960年至1963年读初中期间,李永舫平时住校,周六下午花半天时间步行36里回家,周日下午再花半天时间步行回校,早早练就一双“铁脚板”。当时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生活非常困难,李永舫的同学中有三分之二因家庭生活困难中途退学,但他在父母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读到初中毕业。196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当时的商丘地区重点高中商丘一高。
  读高中时,李永舫在班级内学习一直名列前茅。“我一直觉得自己上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当时还梦想着上清华。”但1966年高中毕业时遇到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大学停招,1968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回乡务农,他的大学梦就此暂停。
  “那时候的农民和现在不一样,没有机械化生产,全靠体力劳动。我什么重体力活儿都干过,啥苦都能吃!”李永舫一直乐观向上,他说自己对农村很熟悉,很有感情,在他看来,就因为经常干农活,自己才有了强健的体魄。即便是后来上大学后,每年放假回家他也会和在家务农的妻子一起下地干活。
  197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永舫到雎县微生物农药厂当了工人,从事生物治虫的实验工作。他勤学好问、努力钻研,很快成为一名业务精通的骨干实验员。
  “在县里工厂上班的时候,看到有大学生来实习,不管是来自哪个学校都非常羡慕。所以1977年得知恢复高考、并且‘老三届’的学生还允许参加的消息,我特别兴奋,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高考。”
  回乡务农11年,李永舫没有想到自己快30岁了还有机会实现大学梦。虽然仅有两个月的备考时间,好在他已读完高中的全部课程,复习起来相对轻松。除了白天到工厂上班外,他起早贪黑认真复习,加上中学读书时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李永舫一举中的,以350多分的优异成绩被第一志愿华东化工学院(现为华东理工大学)抗菌素专业录取。
  1978年2月的某天,29岁的李永舫辞退在河南省睢县微生物农药厂的工作,告别父母、在农村家里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怀揣录取通知书,满心欢喜地前往上海,开始第二次求学之路。



  “李永舫来到化工学院,几乎把一切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不论严寒酷暑,他坚持每天四时起床,十时就寝,一年半来他从没到市区玩过一次……” 1978年3月25日,老家的《河南日报》曾以《向人民永交红卷》为题,对李永舫的高考事迹进行了报道。后来李永舫1979年考上研究生,以及2013年当选院士后,《河南日报》又分别以《他又为人民交红卷》和《李永舫:永不懈怠书写人生红卷》为题进行了报道。

勤奋努力相信“天道酬勤”


  上大学后,李永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卯足学习劲头,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跑步和学习英语,就连平时走路、吃饭排队都要掏出单词本来记英语单词。除课堂学习外,他还自学了很多数学、物理知识。1979年,李永舫在大学二年级时就以全校考研总分第三的成绩提前考取了本校物理化学专业的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物质结构和化学热力学”。
  硕士毕业后,李永舫报考了复旦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1983年春进入复旦大学跟随吴浩青院士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电极过程动力学。他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的“电化学嵌入反应的研究”,是国际上最早开展锂离子电化学嵌入反应的研究者之一。他在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锂电池电极反应机理——电化学嵌入反应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李永舫排名第二,导师吴浩青先生排名第一)。
  “读博士生期间,吴先生给我安排的研究方向是锂电池正极上电化学嵌入反应的研究,这在当时是电化学领域国际上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記得当时吴先生亲自带我们做实验,并给我们讲授电化学动力学课程,使我学习到了电化学的基础知识并掌握了开展锂电池研究的实验技能,培养和增强了我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李永舫协助导师吴浩青院士在授课讲义的基础上编写了《电化学动力学》一书,199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施普林格出版社联合出版,并于2001年,由台湾科技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购买版权在台湾出版中文繁体版。如今该书已成为国内不少高校和研究单位的研究生教材。
  1986年,作为学化学系第一批博士生,李永舫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导师吴浩青院士希望他留校,但当时留校不能将他在河南农村妻子的户口迁至上海。于是他决定到中科院化学所跟随钱人元院士进行博士后研究,他又成为中科院化学所的第一位博士后。
  博士后期间,李永舫主要开展导电聚吡咯的电化学制备和电化学性质的研究工作,在吡咯的电化学聚合反应机理和电化学聚合反应动力学、以及导电聚吡咯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等反面取得了一些列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1988年博士后出站后,他留在中科院化学所工作,继续开展导电聚合物电化学的研究。李永舫做出主要贡献的“导电聚吡咯的研究”1993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排名第二、他的博士后导师钱人元先生排名第一)。他主持的“导电聚合物电化学和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的研究”获200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他排名第一)。   李永舫1988年曾应邀前往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开展了为期两年半的访问研究,在井口洋夫教授的研究组进行有机导体和生物导体的研究。1997年,他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在Alan J.Heeger教授的研究组进行共轭聚合物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
  从当年读大学到现在,李永舫对科研的热情有增无减,对自己的要求始终没有降低过。这也让他时刻站在研究领域的最前沿。“我的导师吴浩青、钱人元两位先生做学问非常认真,钱先生看文献、复印资料、撰写论文都是自己亲自做。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做科研受到多位名师的指导,除吴浩青先生和钱人元先生之外,还有日本学士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井口洋夫先生和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奖获得者、中科院外籍院士Alan J. Heeger教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李永舫相信“天道酬勤”,“不论你做什么工作,只要努力了,好运就会向你倾斜”。

“光能转化的探索者”


  从做博士后开始,李永舫一直在光电功能高分子领域开展研究工作。2000年,他进入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SC)研究领域,是国际上最早开展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研究的研究者之一。与传统无机半导体太阳电池相比,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具有器件结构简单、重量轻、可以制备成柔性和半透明器件等突出优点,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聚合物太阳电池(PSC)通常由共轭聚合物给体和富勒烯衍生物或者是非富勒烯n-型有机半导体受体的共混活性层夹在ITO透明导电正极和低功函数金属负极之间所组成。PSC研究的核心是提高光电能量转换效率,提高效率的关键是高效给体和受体光伏材料。”
  李永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通过共轭支链来拓展聚合物共轭程度、从而拓宽其吸收光谱和提高其空穴迁移率的分子设计思想。他的研究组从2004年开始,设计和合成了一些列带共轭支链的二维共轭聚噻吩衍生物,提高了聚噻吩给体材料的光伏性能。后来他与自己的学生合作又将这种二维共轭聚合物的设计思想拓展到了含苯并二噻吩(BDT)结构单元的共聚物体系,合成了一系列基予带噻吩共轭支链BDT单元的二维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这类材料已发展成為一类有代表性的高效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
  在富勒烯衍生物受体方面,李永舫针对传统富勒烯衍生物受体PCBM的LUMO能级太低、导致最具代表性的聚合物给体材料P3HT开路电压(Voc)低(只有0.6 V左右)和最高效率只有4%左右的问题,提出通过使用富电子的茚双加成来提高富勒烯衍生物的LUMO能级的分子设计思想,设计合成了茚双加成C60衍生物ICBA和C70衍生物IC70BA。以ICBA为受体、P3HT为给体的光伏电池Voc提高到0.84V,效率达到5.44%,通过器件的进一步优化,效率提高到6.48%。基于P3HT:IC70BA的光伏器件通过使用氯萘添加剂,效率提高到7.4%。ICBA成为继PCBM之后又一个有代表性的高效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
  近几年非富勒烯n-型有机半导体受体的出现使聚合物太阳电池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能量转换效率不断攀升,最近实验室小面积器件的效率已经超过了13%, 达到了可以向实际应用发展的地步。李永舫在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阳电池高效给体和受体光伏材料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最近设计和合成的一种低成果高效光伏材料PTQ10,成本较其它高效光伏材料显著降低,效率超过13%,有希望成为将来实际应用的光伏材料。
  李永舫是聚合物太阳电池领域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研究者之一,按“polymer solar cells”主题词在“ISI Web of Science”检索,他是该领域全球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2012年他入选Thomson Reuters公布的“Hottest Scientific Researchers” 21人名单,并分别入选2014年材料科学领域、2015-2017年连年入选材料科学与化学两个领域“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名单。他在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光电功能高分子方面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100多次,其中在2012年世界高分子大会上有关二维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的邀请报告获美国化学会2012高分子学术报告奖。他已发表研究论文600多篇,已被SCI他人引用3万余次,h-因子90。
  由于在科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李永舫201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2014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和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2016年起任《高分子通报》主编,2018年起任《中国科学化学》副主编和北京市能源与环境学会会长。
  值得一提的是,李永舫在科研一线耕耘大半生之后,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招收本科生和中科院开展科教融合的大背景下,2015年,他响应号召又走上讲台给国科大大一学生上《化学原理》课。“做了一辈子科研,在给本科生授课时最大的优势就是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特别深的体会,在讲授书本知识的时候,可以从研究者的角度指出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下一步该往哪个方向努力等,可以从本科开始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
  因此,李永舫在授课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什么是化学研究的前沿和重点,什么问题值得学生将来献身去研究。他希望在不远的未来,他培养的学生能有人为中国和世界的科学研究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期待他们获取诺贝尔奖项的桂冠。
  李永舫说,他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是降低光伏材料和器件制备的成本,开展大面积柔性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制备和稳定性研究。他的人生梦想是实现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商品化和实际应用,为人类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期刊
THE children of deceased police and army officers in North Kivu Province,east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DRC),have found themselves forced into the army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大众对电力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在给电力企业带来难题的同时,也为电力通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另外,在电力通信活跃的氛围下,智能
中考复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它不像上新课,有固定的教材,上复习课的原则是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然而由于复习时间短、任务重,通常是教师反复地讲,学生反复地练,采用课堂上增加例
期刊
2014年6月9~11日,以“核能--能源稳定的先决性条件”为主题的俄罗斯国际核工展在莫斯科举办。尽管俄罗斯周边时局不稳,但展会仍聚集了来自全球42个国家的3500多名业内人士参加,
为了避免解体,欧洲领导人必须开始设计并实施旨在让欧元区向财政联盟靠拢的战略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警告货币联盟无法在没有财政联盟的情况下维持。但是欧元区领导人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基础建设项目不断加大对资金的投入,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随着电力工程项目的工期不断变长,费用成本不断增加.工程
【摘要】新形势下,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对乡村地区的规划建设,在政策方面也出台和执行了更加多样化的有效措施,这些政策能够有效实现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地区化的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地域文化在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展开研究分析。  【关键词】地域文化;美丽乡村;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日益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深入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促使电力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行业竞争也随之日趋激烈.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能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