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如今,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巨大的变化下,人们对于人文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今情感文明的探索更是在语文阅读的教學中频频“缺席”,学生们懒得去了解文章的细腻的情感,老师无法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景象已经见怪不怪。语文阅读教学亟待进行情感文明的构建,这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颁行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一个迫切要求,也是语文这门学科人文系的呼唤。
关键词: 情感文明;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111-01
引言:
情感是生活现象与人心的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作物,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在:人的大脑可以感受到这种情感,生活中也到处蕴含了情感。在主观方面:即使过着同样的生活,对生活抱有希望的人和对生活充满绝望的人对生活的感觉不同。第二,受到负面情感刺激而导致心情混乱时,感受情感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因此,情感是人心和生活现象、客观与主观共同决定的,而不能单独由某一方来决定。
一、活跃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选入课本中的皆是摛翰振藻的文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充分探索课文本身的所具有的情感因素,并从内心,用真情实感去撩动,震撼学生的内心深处。学生感受到你的情感流露,就会去认真融入课堂中,捕获到熔铸在文章中释放的情和意,并与作者获得情感上的共鸣[1]。
(一)用多媒体课件模拟课堂情景。
作为老师,不仅要依据教学目标,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此来创设特定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触景生情,在情感上获得共鸣。如今科技发达,即使教师本身没有足够的功底使学生入情入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不仅具有以假乱真的特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可以使学生更加专注地阅读文章,引发学生探究文章的情感世界的兴趣[2]。
(二)与学生互动,互联情感。
虽然作为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收集素材,用来制作PPT等课件,为学生呈现画面、音乐甚至是影片,但也要适可而止。因为学生本身除了学习外,还具有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弥足珍贵的教学资源之一。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激发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与文章的情境相沟通,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吸收,他们才会获得真正源于真情实感的知识。作为老师,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样便于他们与课文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也便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用在学生匮乏之处。
来自美国的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学习要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到抽象,缺乏具体经验而去学习抽象的知识,是注定要失败的。”学生们的年龄与心理决定了,他们现阶段的认知是非常匮乏的。而语文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又是所有学科中范围最广、内容最多的科目,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进行适当的预习,那么课上突兀的开始讲课,必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理解与情感代入,阅读效果也不会太好。黑板书以及单调的口语讲解在现代的课程讲解中充满了局限性,多媒体工具与其相比,更易于为学生提供更易于理解和更具体的经验。并且创设情感情境的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与文章的举例,自然也就能更好地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教师如果能用体态语言,尤其是面部表情,将其与言语相结合,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文章产生更好地情感共鸣。
二、角色转换、个性体验
阅读课文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时而会因为主人公的委屈失落而潸然泪下,也会因为文章的恢弘景象的描写所震撼而慷慨激昂。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我们阅读时把自己当做了主人公,从而读到某些特定的情节时,便真情实感的感受到了文中人物的感受[3]。基于这一点,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若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也走进课文的内容中,将自己当做文章的主人公,融入故事情节中,感受人物的真情实感,再经过自己的吸收和感悟,那必将对学生的情感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学生扮演角色,与课文产生共鸣。
让学生在可课堂上扮演书上的角色,体验文中的情感,不仅会激起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那种新奇感一般都会使他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而且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情感作用下,学生们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也无意中走进了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与主人公的情感互相碰撞,从而使学生由内而外的感受到埋藏在文字后面的真情实感[2]。
(二)引导学生创建新角色,延伸课堂。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者,莫先乎于情。”情感文明的沟通就是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将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连接起来,将两者的情感、观点融合在一起,一起慷慨激昂或潸然泪下,它使两者在文章的情境中相遇时融合为一个个体,创建出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实感,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我不禁想起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名言:“只有在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不应该是老师单方面讲解知识而学生单方面的吸收知识,而应该是师生情感流动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像一辆驶上公路的汽车,以情感为动力,它是流动的、变化的,是美好的生成图。
参考文献
[1]黄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蔡卓荣. 阅读教学与情感体验[J]. 文学教育(上),2008,(03):38-39.
[3]杨晋夫. 初中语文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设计[D].西南大学,2011.
关键词: 情感文明;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111-01
引言:
情感是生活现象与人心的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作物,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在:人的大脑可以感受到这种情感,生活中也到处蕴含了情感。在主观方面:即使过着同样的生活,对生活抱有希望的人和对生活充满绝望的人对生活的感觉不同。第二,受到负面情感刺激而导致心情混乱时,感受情感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因此,情感是人心和生活现象、客观与主观共同决定的,而不能单独由某一方来决定。
一、活跃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选入课本中的皆是摛翰振藻的文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充分探索课文本身的所具有的情感因素,并从内心,用真情实感去撩动,震撼学生的内心深处。学生感受到你的情感流露,就会去认真融入课堂中,捕获到熔铸在文章中释放的情和意,并与作者获得情感上的共鸣[1]。
(一)用多媒体课件模拟课堂情景。
作为老师,不仅要依据教学目标,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此来创设特定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触景生情,在情感上获得共鸣。如今科技发达,即使教师本身没有足够的功底使学生入情入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不仅具有以假乱真的特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可以使学生更加专注地阅读文章,引发学生探究文章的情感世界的兴趣[2]。
(二)与学生互动,互联情感。
虽然作为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收集素材,用来制作PPT等课件,为学生呈现画面、音乐甚至是影片,但也要适可而止。因为学生本身除了学习外,还具有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弥足珍贵的教学资源之一。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激发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与文章的情境相沟通,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吸收,他们才会获得真正源于真情实感的知识。作为老师,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样便于他们与课文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也便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用在学生匮乏之处。
来自美国的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学习要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到抽象,缺乏具体经验而去学习抽象的知识,是注定要失败的。”学生们的年龄与心理决定了,他们现阶段的认知是非常匮乏的。而语文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又是所有学科中范围最广、内容最多的科目,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进行适当的预习,那么课上突兀的开始讲课,必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理解与情感代入,阅读效果也不会太好。黑板书以及单调的口语讲解在现代的课程讲解中充满了局限性,多媒体工具与其相比,更易于为学生提供更易于理解和更具体的经验。并且创设情感情境的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与文章的举例,自然也就能更好地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教师如果能用体态语言,尤其是面部表情,将其与言语相结合,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文章产生更好地情感共鸣。
二、角色转换、个性体验
阅读课文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时而会因为主人公的委屈失落而潸然泪下,也会因为文章的恢弘景象的描写所震撼而慷慨激昂。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我们阅读时把自己当做了主人公,从而读到某些特定的情节时,便真情实感的感受到了文中人物的感受[3]。基于这一点,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若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也走进课文的内容中,将自己当做文章的主人公,融入故事情节中,感受人物的真情实感,再经过自己的吸收和感悟,那必将对学生的情感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学生扮演角色,与课文产生共鸣。
让学生在可课堂上扮演书上的角色,体验文中的情感,不仅会激起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那种新奇感一般都会使他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而且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情感作用下,学生们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也无意中走进了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与主人公的情感互相碰撞,从而使学生由内而外的感受到埋藏在文字后面的真情实感[2]。
(二)引导学生创建新角色,延伸课堂。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者,莫先乎于情。”情感文明的沟通就是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将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连接起来,将两者的情感、观点融合在一起,一起慷慨激昂或潸然泪下,它使两者在文章的情境中相遇时融合为一个个体,创建出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实感,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我不禁想起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名言:“只有在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不应该是老师单方面讲解知识而学生单方面的吸收知识,而应该是师生情感流动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像一辆驶上公路的汽车,以情感为动力,它是流动的、变化的,是美好的生成图。
参考文献
[1]黄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蔡卓荣. 阅读教学与情感体验[J]. 文学教育(上),2008,(03):38-39.
[3]杨晋夫. 初中语文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设计[D].西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