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摆脱“提笔忘句”的悲剧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生语文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也开始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学习一直是教育界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教育界一直将母语语文学科视作教育的第一大主科,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却将理科性质学科作为练习的重点。这也是语文学科的自身条件决定的,语文学科的提高需要靠日积月累,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作文水平,在常年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作文难度的提升和要求的提高已经让许多教师和学生束手无策。本文针对小学高段语文学习中的作文问题展开讨论,对如何让小学生摆脱“提笔忘句”的悲剧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育;提笔忘句;作文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当代小学生作文中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提笔忘句”,无从下手。这是长期的古板教学模式下形成的,课堂上老师对作文的讲解分为三个方面:教方法、练习写、赏析课。目前国内对于作文水平提高的方法见解层出不穷,例如吴钦认为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应该改变现在陈旧的教学制度,作文水平的提高应该摒弃对应试教育的过度重视,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修美歆认为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应该打破模式化,模式化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数据进行讨论,认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确应该改进教育模式,但是应该从学生的基本诉求出发,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提笔忘句”的悲剧发生。
  一、语文全周期教育为作文服务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个人品行的修养与其文章水平息息相关,这也是“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的体现。语文教学将作文水平的提升作为重点,在考核过程中,作文分数也占据了语文总分数的30%以上,作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在语文的全周期教学中,无论是基础的音形义还是基础之上的组词、扩写、仿写、修改病句、阅读理解,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读文章、理解文章、写文章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指导作文写作的机会。
  在学到生僻字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作文引导。例如当学到成语“一语成谶”时,教师除讲授成语的音形义之外,还应介绍这个成语应用的语境,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不好的事情被一句话言中了,可以应用在预测的情境中,表达失落和悲伤的情绪。然后可以带领学生对这个成语进行扩写语句或段落作为写作文的基础。在讲解阅读部分时,遇到精彩的修辞手法或者描写方式,如“比喻”“拟人”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该处进行仿写,让学生自行体会这种描写方式的巧妙之处,对学生的修辞理解程度和作文的运用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帮助。对于小学生学习的古诗词,深入挖掘过后对小学生的帮助同样重要。古诗词语言精练、辞藻优美,并且不乏“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等描写手法的运用,如果引导学生将古诗词翻译出来,其翻译文本大都是优美的文段,这个过程对于小学生的语言锤炼作用大有裨益。
  在语文的全周期教学中,利用好各部分教学对语文写作的推动作用是当下语文教育应该攻坚克难的巨大任务。教师不应该对语文教学中简单的部分一带而过,而应该具有大局观、全局观,语文的学习并不可以简单地分割教育,各个部分都存在内在联系,应该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为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二、引导学生注重素材的积累和运用
  小学老师在教授写作方法时,对作文框架讲解得清晰透彻;写作练习时限时、限字数,按时上交;赏析课时,针对优美文段进行交流品味。看似合理、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实际中却不起作用。这是因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根本诉求。其实,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早就熟练掌握了语文作文的框架,在各式各样的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中,他们也不缺乏限时、限字数的训练,作为小学高段学生,最基本的审美也是具备的。他们缺乏的只有两点:一是作文素材,二是运用作文素材的能力。这也是他们“提笔忘句”的根本原因。
  没有素材的写作就是“无米之炊”,不会运用素材的写作就是烧饭材料具备而不会“下锅”,无论哪种原因都会对小学生语文作文的写作产生巨大阻力。小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对积累素材并没有主观意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注重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是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天》一文时,就可将描写景物的文段进行积累,作为写作的素材;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时,可以将其优美的文段、高超的写作技巧进行背诵积累;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可以仿写一部分段落,进行记叙文素材的积累;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时,可以将他勇敢、独立、坚强、睿智等特点作为人物素材积累;在学习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时,可以将其作为道理的积累,甚至可以延伸孔子的其他事迹作为素材的扩充。
  教育不断发展,新课标教材的版本不断改变,选取的文章不断更新,但唯一不变的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无论是哪一篇文章,都一定有其可以借鉴的地方,老师应该善于挖掘,将其作为作文素材传授给小学生,并引导其自主积累和运用。素材是文章的基础,没有素材的积累,文字大厦就永远只是“空中楼阁”。积累要学会勤思考、多读书、巧摘录。课内外要兼顾,在日积月累中集腋成裘。
  三、正确运用“八股文”格式
  语文教育的现阶段,许多中学生在作文中都形成了写“八股文”的习惯,陷入了“逢题三大段,用例司馬迁”的困境,“乱、糟、编”成为小学生应付作文的常见情况。作文的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它需要学生拥有足够的作文素材和灵活的作文方法,更需要在特定情境下对整个作文过程进行反馈与监控。而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不同于中学生,适当运用“八股文”的形式能够让他们提前了解语文技巧。
  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无底线的“放养式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并非好事,小学生缺乏对中心主题的把握能力,对其写作不加以限制而跑题的案例比比皆是。适度的格式化写作对其日后的发展也有一定帮助,比如目前重要的托福考试就需要运用模板写作。从一定程度上讲,一种模板就是一种写作逻辑,模板是文章整篇结构的体现,并不意味着用固定的语言去行文,更大程度上相当于语言的仿写。
  但是对于小学生的培养应该避免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中学生的“八股文”依赖现象不能成为小学教育的方向,应该引导小学生仿写与创新结合。万事开头难,仿写可以解决写作中开头难的问题,提升小学生行文的信心,但仿写不是作文的最终目的,而只能作为作文写作的“拐杖”。要引导学生从有意模仿到无意模仿,逐步甩掉模仿这一拐杖,完全用自己的构思和语言去写作。奥苏贝尔在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中指出,结构越好的知识表征,越容易迁移。因此,在学生经过作文实践后,要引导学生概括总结经验以备“举一反三”。
  四、结语
  “提笔忘句”的现象不仅在小学语文的作文中较为常见,它已经上升为语文教育整个阶段的问题。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师更加肩负着为小学生与中学生打好衔接基础的重任。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应该从语文教学的全周期出发,注重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在仿写和创新中领悟写作的方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语文教育更是这样,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学习特点。作为小学高段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好小学生的特点,做好当前教育工作落实的同时,也要避免小学生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6(33).
  [2]修美歆.中学生作文中的模式化现象研究[J].现代交际,2017(8).
  [3]郭召军.小学作文怎么教——建国后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历史的回顾与反思[J].学周刊,2014(22).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诗歌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手法独特,是一种抒写自我内心独特感受的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对于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现代诗歌更符合他们强烈情感的表达、独特个性的张扬、自由性情的抒发。是很符合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文学艺术形式。  【关键词】课外语文;现代诗歌;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标的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
【摘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幼儿园教育应适合中国国情,以家园为中心,充分利用大自然教育儿童。本土文化是学前儿童生活中的一笔财富,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本土文化也是学前儿童接触最多的文化,学前儿童浸润于本土文化土壤中并一直得到本土文化的滋养。  【关键词】 本土文化;幼儿教育;家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周庄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是中国第一水乡。她就像一颗夜明珠,散发着亮丽的
【摘要】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学习中,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生活化的需求。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并提出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旨在全面提升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让中职语文更好地服务生活。  【关键词】中职;语文;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是教师向学生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当前新的教学形式下,急需转变以往单向性的教学方法。在本文中,作者探讨了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出发点的课堂教学,创设与学生现有知识相关的情境或联系,以启发、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发展创新思维。  【关键词】以生为本;建构主义;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理念 
【摘要】“主问题”是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欣赏的重要提问。运用“主问题”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有效思考,激发学生情感。本文浅析了《詹天佑》第二课时中“主问题”的设计与分析。  【关键词】主问题;詹天佑;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詹天佑》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六上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提示要求围
【摘要】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教育的能动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培养方式,诵读则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对文章深入理解的基础。本文就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诵读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诵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诵读是小学
【摘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语文语感构成了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时的关键与核心要素。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语文朗读来增强语  感。因此在语文课上,针对语文阅读有必要全面体现以读悟情的教学目标,以此来点亮整个语文课堂。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语文语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目前看来,较多低年级学生并没能拥有优良的语文语感,因而显著阻碍了学生自身获得更优的语文运用能力。教
【摘要】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课外阅读存在的阅读量少、种类单一,阅读动机不正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正确的阅读方法等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充分利用校内校外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等,旨在有效地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课外阅读能
【摘要】项羽一生叱咤风云,一方霸主,不曾受过半点屈辱,也从不委曲求全,却最终乌江自刎,结束一生。他的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是“宁肯站着死,不愿躺着生”的豪放和悲壮。项羽之死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我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项羽;英雄;悲剧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安排了《项羽之死》这篇散文,记叙的是项羽人生的
【摘要】随文练笔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它与作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它来助推作文学习很有效果,但要想使其发挥更大价值,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法,让学生在随文练笔中快乐地进行表达。  【关键词】随文练笔;快乐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学习中,写作让许多学生苦恼不已,尤其是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如果他们在写作中不能找到快乐,那么慢慢他们也会有这些苦恼,写作质量也不会太高。随文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