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nhard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话题。本文试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施互动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这几个方面对初中化学有效教学进行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兴趣 互动教学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进行有效教学,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所谓有效性教学即教师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不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或教课的认真程度,而是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多少、能力与方法的掌握程度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就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求知欲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具体说来,我认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人们才能产生主动探索的意愿,才能取得成功。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的成功事迹都充分说明了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因此,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化学教学中来。在教学中我注重将化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化学教学找准切入点,这样学生会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并且在老师的诱导与启发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与科学方法的养成,为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探究铁生锈条件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铁,学生会发现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在空气中会生锈,但涂了油漆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猜想,并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推论正确与否,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得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但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逐渐爱上了化学,将化学学习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自觉行为。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往的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教师严格控制着教学活動的进程,学生只是作为听众来参与课堂教学,整节课下来,看似教学任务完成得很好,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知识点,其实教学效果甚微,学生不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而且知识的获取与掌握需要学生经过动脑才能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这样的直接灌输学生没有消化的时间,是无法真正掌握的。现代教育理念提倡要转变师生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的彻底变革。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和解惑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指导者与合作者,是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进行铺路搭桥。首先教师要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只有对学生倾注爱心,在学习上、生活上真诚地关心爱护他们,才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其次,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平等对待。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因学习成绩的好坏对学生区别对待,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了良好的情感沟通与心灵对话,课堂教学气氛才能轻松活跃,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互动教学,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即在互动中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优化教与学,实现教学相长。互动是一种主体间进行的真诚沟通与有效交往的过程,这个主体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
  1.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不是独角戏,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成为师生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观念,通过教师的教来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如在教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这样在师生良性互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整节课洋溢着互动的气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而且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可以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创新的火花,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拓宽视野,在互动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如在教学“塑料的利与弊”这一内容时,将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在课下收集相关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然后选定时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异常高涨,通过课本、课外书、上网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并在组内展开交流,不断完善自身观点。这其中既有知识的内化与延伸,又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以说是一堂相当成功的教学。
  四、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为初中化学教学助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微观为宏观,化枯燥为生动,可以突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的障碍,从而有效化解重点,突出难点,增强了课堂活力,优化了教学过程,是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的认知活动以感知为主,是从大量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发现规律,形成正确的概念。化学中的微观概念,如分子、原子等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学生理解起来也颇有难度,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把这些微观粒子变成实体,进行宏观模拟,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并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素材。如“物质的微观构成”中关于氯化钠的微观解释,我课前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微观粒子变成实体,进行宏观模拟与再现,本来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瞬间化解,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动画中掌握并理解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理解更充分,运用更灵活,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取得的。
  总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也是推进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我们为之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就是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素质教育·教师教育版,2011(1).
  [2] 龚秋晨.浅谈如何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学文摘,2010(11).
  [3] 关余耿.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策略.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2).
  [4] 石庭荣.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学习兴趣.课外阅读·中旬刊,2010(8).
  (责编 闫祥)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学生的参与和学生的活动,教师应该为学生活动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时间,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学生主体 语文教学 主体意识    新课程教育理论中关于主体教育思想,是建立在科学人生观基础上的,要求教育教学中确立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和发挥学生的巨大能动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并主动地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育过程、自我发展中对未来
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充足的材料之后,写出具有思想穿透力的议论文来,叙议定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只有聚焦论点,调整叙议重心,有的放矢,才能使论证精辟。本文从注意叙议方向的
摘要:鼓励应该更有针对性,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而且更要讲究策略,否则,就会事倍功半。那么,教师该如何鼓励学生呢?本文将做重点介绍。  关键词:鼓励 策略 激励  美国心理学之父,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学生往往把班主任的评价看得很重,尤其是一个青春期的中学生“遭到”表扬时,他往往都会产生一种动力,因为他在大众面前自信心得到了提升。  那么,教师该如
学贵有疑,古代先贤们让我们在读书求学时要讲究"疑"。本文就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去引导学生向文本发问的,希望能引起同仁的更多感悟。
劳动争议处理协商处理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具有许多优点,但却较少被研究。劳动争议中的协商是指劳动争议发生之后,由争议双方当事人直接接触,进行磋商对话,达成谅解,从而自
<正>类比法是我们初中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数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法,这种"教"与"学"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高效,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得更容易,在很大
当下,探讨"庄子同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会通"问题,仍是值得探讨的课题。确实的,就外在特征言,庄子与后现代哲学存在着某种"形似",如二者皆含有非理性、反基础、反中心(非中心)等外在特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其中,心理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新旧观念冲突、社会竞争激
导叶轴一般均匀布置于转轮外围,作用在于引导水流均匀地流入转轮,并通过调节导叶开度,来改变水轮机的过流量以适应发电机负荷调整变化的要求,全部关闭时也可起到封水的作用。
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阐述对联故事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用五个教学实例证明:将对联故事运用到教学中,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既可以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