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古文之“立体的懂”(一)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o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人读书,为什么六七岁、七八岁的孩子,就会读懂古文,不仅读懂,还会写古文,就因为他们小时,比方把《论语》全部读熟背出,对《论语》中的字有个立体的懂,所以他们在六七岁或七八岁时就会读懂古文了。
  怎样学习古文?我们翻开《唐才子传》,在《王勃》传里,说:“六岁善辞章。”他六岁已经会写诗文了。当时的诗,就是古诗、律诗、绝诗,当时的文,即古文、骈文。六岁怎么就会写这样的诗文呢?再看《骆宾王》传,称“七岁能赋诗”;《李百药》传,称“七岁能文”;《刘慎虚》传,“八岁属文上书”,类似的记载还有不少。换言之,在唐朝,七八岁的孩子不仅会读懂古文,骈文、旧体诗,还会写古文、骈文和旧体诗。是不是当时的人特别聪明呢?不是的。我们再看近代人,如康有为,“七岁能属文”。梁启超“六岁毕业嚷《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日缀千言”(见钱基博先生《现代中国文学史》)。可见古今人的聪明是相似的。那么,不论是唐代人或近代人,他们从小就能读懂古文,不仅会读,还会写古文和旧体诗。为什么现在人读懂古文会成问题呢?这当跟读法有关。
  我曾经听开明书店的创办人章锡琛先生讲他小时的读书。开始读《四书》时,小孩子根本不懂,所以老师是不讲的。每天上一课,只教孩子读,读会了就要读熟背出。第二天再上一课,再教会孩子读,读熟背出。到了节日,如阴历五月初五的端阳节,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年终的大节,都不教书了,要温书,要背书。如在端阳节要把以前读的书全部温习一下,再全部背出。到年终,要温习一年读的书,全部背出。到第二年年终,除了要背出第二年所读的书外,还要背带书,即把第一年读的书也要连带背出。
  因此,像梁启超的“六岁毕业嚷《五经》”,即六岁时已把《五经》全部背出了;所以他“九岁能日缀千言”。因此,《唐才子传》里讲的“六岁善辞章”“七岁能赋诗”,按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他们在六七岁时,熟读的诗和唐诗一定远远超过三百首,那他们的会吟诗也就不奇怪了。
  我向政协委员张元善老先生请教,问他小时怎样读书的。他讲的跟章锡琛先生讲的差不多,他说开始读时,对读的书完全不懂。读了若干年,一旦豁然贯通,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假如不是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记住的生字是点,记住的句子是线。点线的懂是不够的。因為一个字的解释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因上下文的关系而有变化,一个字在不同的结构里会具有不同的用法,记住了一个字的一个解释和一种用法,碰到了这个字的解释和用法有变化时就不好懂了。读一课书,记住了这课书中的生字,记住了这课书中的句子,这叫平面的懂。平面的懂只懂得这课书中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字,在别课书中,它的意义和用法假如有了变化,就看不懂了。因此,平面的懂还不够,不够解决一个字的解释和用法的多种变化。把一部书全部读熟就不同了,开始读时不懂,读多了渐渐懂了。比方读《论语》,开始碰到“仁”字不懂,“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4次,当读到十几次的“仁”字时,对“仁”字的意义渐渐懂了,当读到几十次、上百次的“仁”字时,对“仁”的意义懂得更多了。因为熟读背诵,对书中有“仁”字的句子全部记住,对有“仁”字的句子的上下文也全部记住,对于“仁”因上下文的关系而解释有变化也罢,对有“仁”字的词组因结构不同而用法有变化也罢,全都懂了,这才叫“立体的懂”。
  一 词的具体解释
  这个“立体的懂”有三方面,一方面是词的具体解释;一方面是一个词作为术语时,了解术语的理论意义;一方面是要读懂文章的用意。就词的具体解释说,如《论语》中的“仁”字,在《学而》篇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个“仁”字是指一种很高的道德标准,即仁德,认为孝弟是仁德的根本。在同一篇里,说:“泛爱众,而亲仁。”这个“仁”不指仁德,是指具有仁德的人,“仁”的解释稍有变化了。在《里仁》篇,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指居住,这两个“仁”指有仁德的地方,相当于好的环境,“仁”的解释又有些变了。在《子路》篇里,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假使有王者兴起,一定要经过三十年才能推行仁政。这个“仁”字指推行仁政,解释又有些变了。这个“仁”解释成推行仁政,成了动词,用法也变了。在这些句子里,“仁”字作为仁德的意义没有变,只是由于上下文的不同,由于用法的不同,在具体解释上有了变化。不懂得这种具体解释上的变化,光懂得“仁”指仁德,碰到具体解释上有变化的句子就看不懂了。要是把以上举的句子都读熟了,懂得了这些具体解释上的变化,这就是对“仁”字在解释上的立体的懂。
  从前人读《论语》,就要把《论语》全书读熟背出,把《论语》全书读熟背出了,才会懂得“仁”字在不同上下文中具体解释的变化。用“仁”字作例,把《论语》全书读熟背出了,《论语》中别的不少的字,它们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具体解释的变化和用法,也都懂了。有了这个基础,再去读别的古文,比方读唐宋以来的古文,不论唐宋以来的古文中的字,它们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具体解释有多少变化,它们的用法有多少变化,都可以理解了,这就是立体的懂在读懂古文上的好处。从前人读书,为什么六七岁、七八岁的孩子,就会读懂古文,不仅读懂,还会写古文,就因为他们小时,比方把《论语》全部读熟背出,对《论语》中的字有个立体的懂,所以他们在六七岁或七八岁时就会读懂古文了。再说,到了清末新政以后,废科举,兴学校,学校里不读《论语》,改读教科书了,那时从学校里毕业出来的学生,他们会读古文,又是怎样来的呢?原来当时的学校里,也教文言文,一到中学,就教传诵的古文,不但教古文,也要熟读背诵,当时的中学毕业生,读四年中学,在四年中读了不少篇的古文,读熟背出了不少篇的古文,有了这个基础,他们对读熟背出的不少篇古文中的宇,也就有了立体的懂。在这个基础上,就能读懂唐宋以来的古文了;即使有些字不认识,查一下字典也就懂了。因此要会读古文,不一定像私塾中的教法,一定要把“四书”“五经”都熟读背出才行,像辛亥革命后的学校里,教学生熟读背出多少篇古文也行。   学会读古文跟学会读外文相似。我向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先生请教,他小时候怎样学外文的。吕先生说,他小时读外文,老师要背,不是整课书背,是就读的书,老师挑出其中精彩的段落来要学生背,背精彩的段落不长,可以背出。这次背出一段,下次再背出另一段,积少成多,就背出不少段落了。这是吕先生他们所以对英文有立体的懂的原因。《朱子语类》卷十一:“人读史书,节目处须要背得,始得。”如读《汉书》,高祖辞沛公处,义帝遣沛公人关处,韩信初说汉王处,与史赞《过秦论》之类,皆用背得,方是。若只是略绰看过,心下似有似无,济得甚事厂(中华书局本,197页)朱熹讲读史书,挑重要节目处来读,跟吕先生的讲法相似。吕先生讲就一篇中挑精彩的段落来背,更为灵活可行。不论读古文或白话文,这方法都可行。吕先生小时学英语的方法,可以参考来使我们达到对古文或外语的立体的懂。
  再说张元善先生结合熟读背诵来讲“立体的懂”,还有一个意思,即培养语感。学习古文也是学习语言。《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诸。’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喧嚷)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齐街里名)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把方言区的孩子送到北京来念书,不用教他北方话,过几年,他的北方话就讲得好了,从发音到用词都北方话化了。他回到家里,听到家里的大人讲话不合北方话的标准,还会起来纠正,他已有了北方话的语感了。学习古文也这样,熟读背诵了多少篇古文,培养了对古文的语感,对于古文的用词造句,尤其是虚词的运用都熟悉了,也就会理解了。再像读旧体诗,按照旧体诗的平仄格律来读,读熟了,再读人家写的旧体诗,一读下去,不合律的字句立刻就显出来了。好比懂北方话的孩子,听人家说不合北方话的字音和词汇,一听就可以指出来一样。对古文有了这样的语感,读起古文来就容易理解了。
  在这里,“立体的懂”又牵涉到读的问题。读近体诗一定得按照近体诗的平仄格律来读,按照近体诗的节拍来读。近体诗的节拍分平仄,称平音步和仄音步,如“仄仄——平平——仄仄——”,是三个节拍,两个仄音步,一个平音步。读时,仄音步的延长时短,平音步的延长时长,大概是二与一之比。这样,读人家写的诗,凡有不合平仄格律的,一读就显出来了。不按照平仄格律读,那么读人家的诗,即使有不合平仄格律的,读起来还恐不易分别。读古文也有讲究。《现代中国文学史》的《陳衍》篇,讲他五岁读《四书》:“一日,读《孟子·不仁者可与言哉》章,一日,读《小弁小人之诗也汐》章,喜其音节苍凉,抗声往复。父自外归,闻之色喜,曰:‘此儿于书理,殆有神会。’”说明小孩子读书时,到了读熟时也会有体会,从体会中会读出音节的疾徐抑扬来。这样熟读了,更有助丁立体的懂。
  对于立体的懂也不专靠聪明。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章实斋》篇,称他:“幼多病,十四岁,《四子书》尚未卒业。十,五六时,读书绝呆滞,日不过二三百言,犹不能久识。为文,虚字多不当理。廿一二岁以后,缦缦向长,纵览群书,尤好史部。”章学诚因从小多病,书读得少,记性也不行。正因为书读得少,记得少,所以到十五六岁时虚字还用不好。不过,到二十一二岁后,读了很多书,才通了。他的通,还是从读很多书来的。《现代中国文学史·王闾运》篇,称:“顾天性愚鲁,幼读书,日诵不及百言,又不能尽解。同垫者皆嗤之。师曰:‘学而嗤于人,是可羞也。嗤于人而不奋,无宁已。’阊运闻而泣,退益刻励,所习者,不成诵不食;夕所诵者,不得解不寝。年十五,始明训诂。”那他是靠刻苦用功来读通古书的。不论靠多读或刻苦用功,都可到达“立体的懂”。
  立体的懂还可用电子计算机来做说明,把两种不同的语文的词汇和语法等用软件放到电子计算机里,可以使它做两种语文的翻译工作。那么把几种古籍或多少篇古文熟读记在脑子里,或看了很多书,构成立体的懂,帮助阅读古文,应该是可信的。
  问题是现在的学生要学许多门功课,参加工作的人工作很忙,都没有时间来熟读很多书,怎么办?现在我们不要求像从前人那样读很多古书,只要求能读懂一般的古文。解放前的旧制中学只有四年,四年中学毕业时,对一般古文也可以读懂。因丸在旧制中小学内,对教的一些古文和古诗词是要背的,背了多少篇古文和诗词,有了这点基础,他们就可以阅读一般的古文了。因此不要求像古人那样要熟读很多的古书,只要仿照旧制中学那样,规定在中学六年里要背出多少篇古文和诗词作基础,或者要求熟读古文中精而是想为“死记硬背”多少争一点儿地位。现在常听说学生的语文、外语程度提不高,我总觉得要学习就必须背记一些东西,而且记得多了,才能触类旁通。不一味地搞死记硬背是对的;但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不记也不背。
  这里提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才能记得更牢”。照这样说,我们读一篇古文,只要对这篇古文的内容理解了,只要记住这篇古文的内容也就够了,不必费力去熟读背出了。这里还引了《实践论》说的:“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到它。”《实践论》的话应该怎样去理解它呢?《实践论》说: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毛泽东选集》)
  张元善先生提出“点线的懂、平面的懂、立体的懂”,正符合《实践论》的说法,“点线的懂、平面的懂”,即“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懂,“立体的懂”才属于“事物的全体的”懂。要达到“全体的懂”,读一篇古文,光记住这篇古文的内容,不熟读背诵,对于这篇古文中的字的意义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对于这篇古文中的字的意义,在别的古文中由于上下文的不同而具体解释有变化,更无法掌握。这样,还是读不懂别的古文的,还是对古文中的字不能有全面的懂,还达不到立体的懂,照《实践论》的说法,对古文中的字,要有全面的懂,还是非熟读背诵不可。
其他文献
一  小时候的付豪虎头虎脑的,特别可爱。邻居说我们是“青梅竹马”。  付豪整日里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很开心,有个忠实的跟班,那些跑腿的事,吱一声就有人行动了。就连付豪妈妈都曾说:“我们家小豪只听杨洋的,我讲一箩筐的话也抵不过小洋洋一句话,我这老妈当得够失败。”  大人们爱逗乐我俩,我俩也配合,总让气氛欢快而美好。那时候,我们是在两家轮流放养的,谁家大人没空,我们就到另一家,吃饭、睡觉。  付豪小时
期刊
目的:探讨基于优质护理方案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室患者,分为: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两组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优势已经非常明显.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和效果,更加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神奇的化学反应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成绩.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积極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首要条件就是对学习感兴趣,只有产生感兴趣才能够主动、认真地去学习.初中学生首次接触化学,开始
期刊
摘要: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地前进的同时,我国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也愈来愈显著,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健全完善,对我国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管理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一些事业单位的内控控制管理相对不健全,致使事业单位不能稳步发展。本文就国家水利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浅谈一下如何构建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艾哈迈迪·内贾德自从2005年6月当选伊朗总统以来,以其坚毅激进的政治态度、语出惊人的雄辩口才和直言不讳的外交风格,在伊朗核危机中频频亮相于媒体,从而成为国际政坛上令人
摘要:本文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实施的重要意义,重点就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使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能更好地发挥对企业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实施的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组织内部各
当前,“公众”一词在各种媒体上频繁出现,多数媒体从受众角度把“公众”理解为社会大众,少数媒体对“公众”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不同的解读,但似乎都没有把“公众”的完整意义表
一  刚上初中不久,就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摸底考试。  我没想到,和我并列第一的是一个从农民工子弟学校升上来的女生——杨溪施。这个顶着“西施”之名,却貌不出众,皮肤黝黑的女生,在开学第一堂课的自我介绍中就语出惊人,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不过,我很反感她的高调张扬,一点农村孩子的朴实都没有。  “我叫杨溪施,虽无羞花闭月之容,也没沉鱼落雁之貌,但我热爱学习,积极上进,性格开朗,大家说我,人见人爱,花见花
期刊
目的:研究和分析原发性癫痫患者中应用护理结局分类对自我管理影响情况.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科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80例原发性癫痫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