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意中从学生的笔记本里看到了一段顺口溜:
“职校生活,枯燥乏味。起早睡晚,又困又累。铃声一响,起床叠被。跑步下楼,出操列队。一日三餐,令人反胃。一二节课,埋头大睡。蜂拥而上,厕所排队。跑得再快,还是没位。白日做梦,时光荒废。老师提问,啥也不会。三四节课,肠胃开会。伸伸懒腰,倒头再睡。课间十分,精神百倍。男女搭配,聊天不累。上课之后,情书准备。眼神一飞,如痴如醉。一到周末,情侣约会。三年下来,啥也不会。头也不回,走向社会。”
尽管这不能够代表职业学校全部学生的状况和学生生活的全部,但也不可否认,这在很大程度上映射了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真实的学习、生活、交往、志趣等状态,是他们的基本生存写照。
职校生走到这一步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也是他们很长时间以来某种生活、精神状态累积而成的。他们日积月累遭受着厌学以及因厌学成绩差而带来的多方的歧视,精神上承受着与成绩优秀的学生性质不同却同样沉重的压力,与其说是压力不如说是打击和歧视更为准确。他们与孤单、无助相拌;他们与赞美、鼓励绝缘;他们得不到重视,没有人为他们喝彩。
社会对职业学校和职校生的歧视几乎无孔不入,这加剧了职校生情感的麻木和漠然。
我们应该深刻反思的是:为什么会有人把职业学校降低到教育的最低层?为什么人们对职校生是如此的冷眼以视?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品味:每到周末,普通高中学校的门口挤满了家长的各种车辆,家长提着大包小包焦急地等在门口;反之,职业学校的门口冷冷清请,门可罗雀,难觅家长的身影。
职校生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可以这样说,职校生的生存环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是惨淡而令人同情的,相对而言,职校生更需要亲情之暖、亲情以挂。
情感是职校生最渴望又求之不得的,培养职校生良好的情商是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建立自信、走向未来、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有关研究表明:智商更多是天生的,而情商更多是靠后天培养的。这就意味着无论天赋如何,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创造成功的人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着学生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们仅仅将情感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认识(理性)发展的手段与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实现理想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而未能使教育起到以真情来陶治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通过情感教育,应当使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对生活产生热烈的情感。
情感教育在老师工作中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能增强人格魅力。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老师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提高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老师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老师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严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这样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也能从老师的身上得到情感的洗礼和熏陶,夯厚自己浓浓的情感人格色彩。
二、能增强权威和可信。面对不听话的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的心灵上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老师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是,班集体岂不成了一盘散沙?遇到这样的班级,只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老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老师当做可以依赖的人,就乐意和老师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心就会往一块儿想,劲就会往一处使,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四、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只晓得,不动情,干巴巴地说教,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毫无兴趣,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学生的情绪往往是被动的、不稳定的,这时老师表现出冷静沉着、坚定自信,就能稳定学生的情绪,并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力量。情感感染的力量是巨大的。
总之,老师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用真情真感去温暖职校生有些冰冷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拥有积极、热烈的情商,让他们带着火热和饱满的情感去快乐地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成功的工作业绩享受美好的生活。
“职校生活,枯燥乏味。起早睡晚,又困又累。铃声一响,起床叠被。跑步下楼,出操列队。一日三餐,令人反胃。一二节课,埋头大睡。蜂拥而上,厕所排队。跑得再快,还是没位。白日做梦,时光荒废。老师提问,啥也不会。三四节课,肠胃开会。伸伸懒腰,倒头再睡。课间十分,精神百倍。男女搭配,聊天不累。上课之后,情书准备。眼神一飞,如痴如醉。一到周末,情侣约会。三年下来,啥也不会。头也不回,走向社会。”
尽管这不能够代表职业学校全部学生的状况和学生生活的全部,但也不可否认,这在很大程度上映射了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真实的学习、生活、交往、志趣等状态,是他们的基本生存写照。
职校生走到这一步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也是他们很长时间以来某种生活、精神状态累积而成的。他们日积月累遭受着厌学以及因厌学成绩差而带来的多方的歧视,精神上承受着与成绩优秀的学生性质不同却同样沉重的压力,与其说是压力不如说是打击和歧视更为准确。他们与孤单、无助相拌;他们与赞美、鼓励绝缘;他们得不到重视,没有人为他们喝彩。
社会对职业学校和职校生的歧视几乎无孔不入,这加剧了职校生情感的麻木和漠然。
我们应该深刻反思的是:为什么会有人把职业学校降低到教育的最低层?为什么人们对职校生是如此的冷眼以视?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品味:每到周末,普通高中学校的门口挤满了家长的各种车辆,家长提着大包小包焦急地等在门口;反之,职业学校的门口冷冷清请,门可罗雀,难觅家长的身影。
职校生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可以这样说,职校生的生存环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是惨淡而令人同情的,相对而言,职校生更需要亲情之暖、亲情以挂。
情感是职校生最渴望又求之不得的,培养职校生良好的情商是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建立自信、走向未来、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有关研究表明:智商更多是天生的,而情商更多是靠后天培养的。这就意味着无论天赋如何,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创造成功的人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着学生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们仅仅将情感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认识(理性)发展的手段与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实现理想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而未能使教育起到以真情来陶治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通过情感教育,应当使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对生活产生热烈的情感。
情感教育在老师工作中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能增强人格魅力。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老师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提高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老师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老师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严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这样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也能从老师的身上得到情感的洗礼和熏陶,夯厚自己浓浓的情感人格色彩。
二、能增强权威和可信。面对不听话的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的心灵上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老师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是,班集体岂不成了一盘散沙?遇到这样的班级,只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老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老师当做可以依赖的人,就乐意和老师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心就会往一块儿想,劲就会往一处使,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四、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只晓得,不动情,干巴巴地说教,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毫无兴趣,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学生的情绪往往是被动的、不稳定的,这时老师表现出冷静沉着、坚定自信,就能稳定学生的情绪,并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力量。情感感染的力量是巨大的。
总之,老师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用真情真感去温暖职校生有些冰冷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拥有积极、热烈的情商,让他们带着火热和饱满的情感去快乐地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成功的工作业绩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