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营销意义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的确有很多企业利用互联网做了一些漂亮的营销战役(campaign),所谓漂亮,就是指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包括品牌意义上的和销量意义上的)。但总体来说,互联网的出现,并非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反而是在抬高。
  利用网络进行营销,本质上是将网络视为一个媒体。但就媒体而言,它的经济学和一般商品的经济规律是不同的:大量的供给不会降低价格,却抬高了价格。随着网站越来越多—按照CNNIC在2009年7月发布的调研报告出具的数字,中国境内有306万个网站在运营,此外还有数以亿计的非独立域名的Blog站点—媒体大量供给后,商业组织接触受众的渠道也变得眼花缭乱,这使得它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引起注意,于是,全球意义上的广告价格每年都在上升,有数据说,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每年增加6个百分点。
  绞尽脑汁的营销策划者拼命想出一些创意来降低“接触的成本”,这些创意的核心本质就是让受众去传播。这里不乏一些经典案例,比如“大堡礁招聘”,但套用一句网络流行用语,这些案例只是江湖中的传说—我不是说它们不存在,而是说它们是不可复制的。
  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其实是一个不断复制的行为,投入一点钱做一个广告片,接下来就是在不同的媒体上不断地进行复制。复制得越多,效果越好。但如果把网络视频也加进来的话,企业赫然发现以前只要投10个视频媒体就能达到的效果,现在要投20个,而且,它们的价格并没有成倍下降。但创意不同,你不可能为大堡礁招聘后又去为少林寺招聘,去年为大堡礁招聘了一次,今年不能再招聘一次(当然,你可以再招聘一次,但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它的不可复制性,结果就是优秀的创意实现后,便离开了江湖,江湖上,只有它们的传说。
  所以,互联网对于企业来说,的确让它们增加了很多投入,无论是金钱还是人力。通过一个好的创意使得互联网让自己的推广变得“价廉物美”是有可能性的,但,并不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
  那么,互联网对于企业的意义是负面的吗?答案当然不是这样的。我前面说的是,互联网抬高了企业的推广成本,并不是说互联网抬高了企业的成本。
  即时的(比如MSN之类的软件)和异步的(比如电子邮件)通信工具,是借助互联网的,而且,它们真的是彻底的免费的。即使你想要一个以自己企业域名为后缀的邮箱地址,如果规模不大的话,也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这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一个典型应用。
  让消费者知道自己的存在,可能需要更多的投入,但获取消费者对自己的态度,并不需要花大把银子去订阅各种大众报刊杂志了。网络上的信息也的确是免费的。现在做舆论环境扫描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了,当然,这仍然是一件很费劳动力的事,不过在今天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现实点说,并非需要为此投入巨资。
  互联网还可以使得一些古老的冷僻的商品得以卖出,但对于企业而言,未必需要长期备货。这就是所谓的长尾理论,但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按需求组织货源予以供给”。库存这个现金流的杀手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是无法躲避的噩梦:存货,不敢不备,不敢多备。互联网帮助组织去获取相应的需求,提高周转率,从而减少资金积压。
  互联网更明显的优势在于方便组织随时更改页面布局,以更好地进行商业运作,特别对于一些卖货的B2C而言。依据免费的网页数据统计系统,组织可以清晰地比较出哪种页面布局更适合卖货—行话叫做“转化率”。有一个卖化妆品的网站,将商品单页的评论区从通常的页面下方提到了中部位置(也就是在商品照片之下),他们原来只是一种想象中的推论:消费者应该很在意别的消费者的评价。几天之后,数字清晰地告诉了他们,这个推论是正确的—转化率提高了好几个千分点。
  今天的大众已经开始数字化生存,对于需要大众买单才能发展下去的企业来说,理所当然地也要数字化生存。但是,数字化生存并非是将数字当成一种工具,因为生存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一种全方位的新陈代谢。
其他文献
中国大豆产业危机    大豆,我国古称“菽”,为五谷之一,包括黄豆、青豆、黑豆等,原产于我国,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播出去的。1936年中国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1.2%,但如今仅位居世界第四,前三名美国、巴西、阿根廷2008年的产量分别为8050万吨、5760万吨、3220万吨,而我国2008年的大豆产量为1610万吨。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年消费大豆约5000万吨。海关发布的数
期刊
2009年6月15日,为了救助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大爱无疆,中国帝豪”第五届“大河爱心行”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这个活动由河南中烟工业公司和大河健康报社联合举办,郑州市中心医院独家承办,面向全国城市低保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征寻10个全免费名额、50个“4000元全国最低价”名额、100个“免2550元手术费”名额。在此之前,“大河爱心行”活动已经举办了四届,共为285名
期刊
1月27日,上海,天空飘着雨。傍晚时分,Oton(胡伟权)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正在处理一封从悉尼发来的电子邮件。这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旅游局(以下简称澳大利亚新州旅游局)北亚区的局长,远离大本营,在上海井井有条地安排着各项工作。  Orton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书卷气十足,说话简捷明快,言谈间会不经意地笑起来,双眼放光,让周围的空气活跃起来。  年轻时,Oton曾经只身一人带领一个香港旅行团赴欧洲旅
期刊
红岁,是深圳市彩云红集团旗下的茶品牌,而彩云红集团,则是由中国研成顾问机构创始人姚研成在从事多年品牌策划、项目设计等顾问工作后,转向实业发展而创立的公司。作为营销模式设计专家,姚研成在打造红岁品牌的过程中,坚持了他一贯独特的策划风格。  首先,在产品的包装上,红岁高举高打。据姚研成透露,除了采用与世界品质接轨的优质贵金属作为产品的包装材料,他还以高薪聘请了来自欧洲、日本等地的世界级设计师为红岁茶设
期刊
“在当今世界的三大饮料中,茶叶品牌首推英国立顿。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却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叶品牌。由于缺乏品牌效应,7万家中国茶厂在总体实力上竟难敌一家立顿,立顿茶业年产值相当于中国茶业年产值的七成。”2008年年底新华社的一则报道,披露了国内茶产业多年来有品类、有名茶、无名牌的尴尬现状。  将中国茶叶企业和立顿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双方的差别非常明显:前者仍然按照农产品的方式生产、销售茶叶,在蒸
期刊
“7万家中国茶厂敌不过英国一家立顿”的报道出现在报端,让拥有几千年品饮历史的中国茶叶颜面扫地,一时间,争创世界级茶叶品牌成为众多中国茶叶企业的首要追求。很快,中国茶品牌走向世界的消息扑面而来,似乎在一夜之间,中国茶扬眉吐气了。彩云红·红岁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代表。殊不知,这种极端的运作方式不仅不利于茶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反而是有害的。  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彩云红·红岁算是商业上的成功吗?彩云红·红岁的营
期刊
“巴黎警钟长鸣,人民又起义了。”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描述19世纪法国革命时的这句经典语,如果除去其间鲜明的阶级仇恨因素,仅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用作对红星美凯龙(以下简称红星)营销模式的叙事起点,似乎很恰当。  红星起步于江苏常州,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在全国32个城市开办了50多家商场,2008年销售额为235亿元。根据规划,到2010年,红星店面数要突破80家,并于A股上市;到2020年,红星在全
期刊
中国茶叶企业如何打造品牌?或许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茶业营销的特殊性    客观上讲,相较于一般快速消费品,茶业营销确实有一些特殊性。比如,与集体土地所有制相联系的规模化生产难题;原茶生产的标准化问题(甚至基本的商品化问题都没有解决,比如品种、质量等级标注);茶叶消费不方便和储存的问题(连带的依赖传统渠道销售的问题);几千年形成的基于产地和茶叶品种消费习惯与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茶叶诸侯经济
期刊
从地球暖化、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碳足迹到低碳经济,这一连串对人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就反反复复地被全世界的人们讨论着。不管你喜不喜欢,想不想费神去理解,这个攸关人类环境的议题在2009年12月18日召开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上被推向了高潮。关于此次为期12天、以拯救地球为名义召开的会议,我们通过媒体更多地看到了各国的政治角力与经济利益的博弈,但不可忽略的是,在沸沸扬扬
期刊
市场上有多少种力量,就有多少种变量,影响着市场竞争格局。比如,竞争者的多少、政府的产业政策,以及消费者力量的变迁(年轻消费者取代上一代成为市场主力)等。  2007年12月,中国政府启动“家电下乡”工程。在第一轮和第二轮“彩电下乡”招标中,由于实行最高限价,在内地市场销售的9个外资彩电品牌均作壁上观。然而,在2009年的第三轮“彩电下乡”招标中,除了日立和松下置身事外,夏普、索尼、三星、东芝、L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