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觉醒与彷徨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437556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伤逝》讲述了勇敢地冲出旧家庭束缚的青年男女涓生与子君,追求爱情的自由,不顾他人的目光,但眼光依然局限在小家庭的安宁中,无力抵御社会经济的压力,爱情渐渐失去依附,最终只能回到旧家庭中去的悲剧。本文着重分析涓生和子君看似一致实则不同的爱情观,两人的爱情看似平等实则不平等。以上矛盾也反映出在社会大环境下,爱情是“物化”的,物质是美满爱情的基础。
  关键词:伤逝;悲剧;爱情观
  《伤逝》是鲁迅创作于五四时期的一部反映男女爱情的小说,虽是描写爱情,但读起来并没有会心一笑的甜蜜和幸福,有的只是萦绕于心头的沉重和惋惜。小说是现实生活的艺术镜子,在《伤逝》中我们为爱情的逝去而感伤,也为涓生和子君的命运而感慨。
  鲁迅在文章结构设置上非常匠心独运:将一般作为情节最终目标——实现自主婚姻的美满结局,作为一出悲剧的出发点,以此开头,讲述涓生与子君由相爱到破灭、子君随爱一同逝去的悲剧故事,深刻地揭示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爱情问题的最终解决,不能仅仅依靠个性的解放。只有社会大环境改变了,个人的自由恋爱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伤逝》采用男主人公涓生的独白式叙述来展开。涓生以为子君和自己一样,可以为了爱情勇敢无畏,敢于与世俗作斗争。殊不知,其实涓生本身还是一个自我解放不彻底、掺杂着新思想与旧伦理的人。从他和子君生活在一起的细节不难看出,他希望子君一直按照他所设想的去做,稍有偏差,他便会产生不满和怨言。试问一个本身还带着浓浓的大男人主义,骨子里还残留着那么多的旧思想的人,如何倡导新思想中的婚姻平等呢?
  再看女主人公子君,她一开始确实是英勇无畏的:面对众人不怀好意的目光,她“目不斜视地骄傲地走了”;她高傲地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姿态在当时是多么独立无畏、这话语在当时是多么掷地有声啊!但她在与涓生一起生活后,便以为已经成功实现了两人共同的追求,于是把所有精力花费在建立小家庭上:伺候丈夫,饲养油鸡、阿随,由一个敢于为自己争取权利的女战士渐渐沦为平庸而忙碌的家庭附属品。
  涓生和子君都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由,认为爱情中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在这段爱情关系中两人并不平等——涓生处于支配者的地位,子君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子君虽高傲地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但她并不能掌控自己的身体、灵魂和命运,终究还是受涓生的影响。从涓生向她求婚时脸色由青变绯红,到涓生明确告诉她不爱她了脸色陡然变成灰黄,子君所有的变化都是围绕着涓生而变化的,她已慢慢沦为小家庭的附属品,不再是最初那位独立的觉醒者了。随着涓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灵魂,不过三星期,似乎于她已经更加了解,揭去了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真的隔膜了”,两人的感情随着涓生爱的一点点消逝而破裂,最终子君离去,这都是单方面由涓生主导的,子君只是被动地接受。当初子君从胞叔家走出,最后被涓生抛弃回到胞叔家;涓生从破屋走出,在爱情逝去后又回到了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两人兜兜转转走了一个圈仿佛又回到了原点,但早已物是人非。文章巧妙地设置循环往复,形成了对两人爱情追求的反讽。
  是他们个人的局限性还是社会的扼杀压迫导致这场爱情悲剧呢?曾经看到一句话,简短但却意味深长:生活的真谛是平淡。子君在组织起家庭后的做法其实无可厚非,她在尽家庭中作为一名妻子的责任,但却被涓生认为是庸俗。子君作为一个传统社会的妇女,追求爱情时是个勇敢的女战士,但骨子里是一个贤妻良母,渴望过安稳日子。也许涓生、子君两人的结合本身就是一起悲剧的开始:子君认为生活是柴米油盐,可涓生认为生活是诗情画意。两个对于婚姻生活价值观不一致的人,没有共识,无论是在那个年代还是高度平等开放的现代社会,经受多少磨难而走到一起,都会因为“性格不合”、“理想不同”而不能长久。
  我认同子君所理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是“物化”的。作者鲁迅也曾说“生活尚无着落,爱情便无所附丽。”没有较为长远的生活保障作为爱情的基础,无论多自由也只是幻化的“空中楼阁”。涓生的爱情观是虚构的浪漫爱情,他认为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读书、谈天、散步。他蔑视子君沉浸在家庭琐事上而不能和他高谈阔论,不能诗情画意地生活。这是不现实的,因为生活必须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并且终究会归为于平淡,这不是庸俗而是现实。他们的爱情悲剧恰恰发生在恋爱成功、婚姻自主之后不久。首先到来的打击便是涓生被局解聘。失去了经济支柱,不仅涓生开始担忧,就连无畏的子君也变了色,怯弱了。而失去物质基础的爱情,精神层面也发生了改变。
  导致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最大因素是物质基础的丧失,这让我想起了时下的一个婚姻爱情观——丈母娘要挑有房有车的女婿,收入要稳定,讲究门当户对等,以至于有人在相亲节目中大呼“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单车上笑”。这固然是病态的拜金心理,但相比于“裸婚”,我觉得前者更加现实。真实的爱情早已不是单纯的两情相悦,物质条件其实和它如影随形。爱情,已经浸染了现实生活的气息,与其说它是人类一种本能的情感渴求,倒不如说它是人类在现代社会更好更幸福生活的需要,是人生升华的台阶。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父母们作为过来人,他们的爱情观不再是罗曼蒂克式的浪漫理想——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爱情婚姻方能长长久久、幸福美满,彼此才有相互扶持、共同为家庭奋斗的动力。
  在《伤逝》中感伤爱情的逝去,也在伤逝中不断思考前行,寻找现实生活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谢廷秋.叹人生隔膜 伤爱情已逝—鲁迅《伤逝》新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2).
  [2]李今.析《伤逝》的反讽性质[J].文学评论,2010(2).
其他文献
摘 要:英国工业革命强有力地改造了自给自足的家庭经营传统,破坏了家庭成员间紧密合作的生产格局,妇女逐步接触社会,儿童过早进入工厂,早熟趋势明显,男权社会受到威胁。女性角色从“家庭天使”向“工厂能手”继而向“公平倡导者”转变。更具历史意义的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女性对公平意识和权利观念的不断苏醒。  关键词:工业革命;家庭;工厂;角色转变  工业革命发生前夕,女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被称为是“家庭
期刊
摘 要: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突出反映在孔子的《论语》中。中庸思想内涵丰富多面,主要体现在“仁”、“礼”、“孝悌”及“诚”等四个方面。中庸思想并没有过时,相反对当今社会、人与事等均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价值。  关键词:《论语》;“中庸”思想;当代启示  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集中反映在孔子的《论语》一书中。“中庸”一词便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从字面涵义上来看,中庸
期刊
摘 要: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诗歌创作贯穿了他整个的学生时代和教师生涯,体现出了学习、传授知识与诗歌创作的良好互动关系。本论文分析闻一多人生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实践与诗歌创作的互动关系,分析与教学生活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进而分析他创作的诸多爱国主义诗篇所形成的精神如何影响了他的教育工作。他将爱国情感通过《楚辞》等的研究与讲解向外传递,既传递给了他的学生,也传递
期刊
摘 要: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基石,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纪念碑。它们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兴衰,也见证了人类发展的轨迹,更能带给后人以无穷无尽的启示和灵感。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分布特点,以及文化遗产在申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申报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所拥有的遗产资源类型丰富且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又独具地域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作为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山西洪洞已经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重视和关注。笔者在对洪洞的走访和调查中发现,当地不仅有大槐树寻根祭祖的问题,同时当地还有流传数千年的缘故传说和与之相对应的民众信仰与庙会活动,他们都在洪洞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与丰富的传说。今天在大槐树园区还可以看到许多相关的建筑和雕塑作品。这些具有深刻传承性的民间信仰与习俗,不但是元古文明和历史的见证与载体,而且还在当地民
期刊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含着各类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地域文化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本文主要以江南文化中的浙江文化为例,探究地域文化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并从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实施方法三方面提出教学启示。  关键词:地域文化;浙江文化;汉语国际教育;作用;启示  汉语国际教育推广是一个发展较快且具备绝对开拓空间的年轻领域。从传统的母
期刊
我们的人生,是一段来不及整理行囊的旅程,即使我们曾经走远过,最终辗转回到最初我们开始的地方,因为我们始终保持初心,脚走的再远,心如匪石。  在记忆的远处,在那个只知道棒棒糖是世界上最甜蜜的礼物的时光里,我们曾经个个都是生活的梦想家,自由徜徉在天地间,无忧无虑,用垒起的石块填满突发的创想,用散着泥腥味的泥巴大变一场“泥人张”的绝活,世界在我们手中插上翅膀,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章法,明亮的月亮下,陪着的
期刊
摘 要:鲁迅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凝聚着鲁迅的诚与爱,它不仅蕴含着真挚的诚与深厚的爱,同时也批判了虚假的瞒和骗,在诚与爱的背后还隐藏着其不屈的战斗精神。  关键词:诚;爱;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叙事散文集,由10篇回忆性的散文组成。从时间上看,第一篇《狗·猫·鼠》作于1926年2月21日,最后一篇《范爱农》作于1926年11月18日,前后只有9个月,较为集中;从内容上看,虽说是
期刊
摘 要: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是新时期小说的潮头作品之一,也是作家莫言的代表作品,以其先锋性为读者带来新的阅读体验。与之前文艺政策倡导下的小说不同,这部小说中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一改之前的革命浪漫主义,注重个性与感性表达。本文力图从个性解放、情感自由和自然崇拜方面对这部小说中体现的浪漫主义做出阐释,使读者对这部小说有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浪漫主义;新历史主义;《红高粱家族》  莫言的以其小说创作
期刊
摘 要:“80”后作家郭敬明影响了一代青年读者的阅读及成长。而打动青年读者那根心弦的奥秘或许就在于其作品中的青春形象以及作品中的青春情感叙事。突出表现在作品中真挚友情的谱写、美好爱情的描绘与温馨亲情的感悟三个层面。郭敬明作品中的这种情感叙事表征了“小时代”年轻人的独特心绪,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与现实影响。  关键词:郭敬明作品;青春情感;叙事维度;“小时代”;心绪表征  青春成长是每个人所必然经历,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