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战警》的前世今生

来源 :爱尚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m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老两版电影大比较
  为什么时代进步了,技术进步了,很多翻拍的电影并不能超越前作,甚至连旗鼓相当都很难做到?1987版的《机械战警》珠玉在前,也曾被引进国内电影市场。影片当时在录像时代被翻译为《铁甲威龙》,公映时的正式片名叫《威龙争雄》。新版的《机械战警》由《精英部队1、2》的导演若泽·帕迪里亚执导,看似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也的确为影片注入了不少新元素,并且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甚至他还把《精英部队》里那套警察腐败带入进来。不过看过原版的朋友依旧觉得翻拍是费力不讨好。
  1.精神内核
  1987年版:在讽刺美国文化的同时,又呈现出一种坚忍不拔的超暴力的未来科幻元素。
  2014年版:淡化了暴力和讽刺(适当有所保留),更多是专注于现代哲学问题。(例如:机器取代情感,还是情感操控机器?)新版想要承载的内容太多,没有原版纯粹。
  2.文化评论
  1987年版:无论是幽默性还是剧情,讽刺美国的电视媒体、消费文化是原版的一个关键因素。导演保罗·范霍文对新闻媒体和虚假电视广告的描绘非常辛辣。他还触及了底特律的城市安全,对底特律的城市基调(犯罪之城)把握精准。
  2014年版:变得更适用于现代,原版用电视节目讽刺新闻媒体,新版进化成新闻导向的政治骚动。城市犯罪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新高度。
  3.电影分级
  1987年版:R级(限制级,主要是一些暴力场面),包括肢解、爆头、穿破脖子等暴力镜头。
  2014年版:PG-13级(普通级),淡化了暴力场面,有一场夜视镜头直接将最大规模的枪战变成了电脑游戏一般。其他方面,只有呈现出墨菲的血管、内脏和大脑的镜头,让观众感觉有点儿恶心。
  4.家庭
  1987年版:墨菲家人并没有发挥重要作用,他的妻子、儿子、母亲只是出现在机械战警的闪回记忆中。直到第二集,才真正有涉及家庭方面的短暂情节。
  2014年版:家庭的概念被放大并且成为关键情节。墨菲希望有一天能再次回到家人怀抱。妻儿也成为他在机器人和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展现其人性面的关键因素。
  5.最佳拍档
  1987年版:墨菲在底特律警署和坚强又富有同情心的女警察安妮·刘易斯搭档。墨菲被枪杀时,也是两人在共同执行任务。几个月后,安妮才发现墨菲还“活着”(成为机器人)。安妮则成为帮助机械战警恢复记忆、维修仪器的重要拍档。
  2014年版:安妮·刘易斯直接换了性别,成了杰克·刘易斯,也是墨菲的老朋友和搭档,两人在与毒贩交火后,刘易斯受伤,并在医院疗养。与此同时,毒贩派人除掉了墨菲。
  6.墨菲的死因
  1987年版:墨菲和搭档刘易斯调查抢劫案,导致他们去老钢厂巡逻,并与一个武装团伙发生枪战。BOSS用枪打爆了墨菲的手臂、身体并爆头,墨菲当场毙命。墨菲死后才被改造为机械战警。
  2014年版:前文说到的那些毒贩将墨菲和刘易斯锁定为报复目标。并在墨菲家门口,用汽车炸弹炸伤墨菲。墨菲仅剩部分器官得以存活,直到OmniCorp公司的介入。
  7.造物主
  1987年版:大型机器人ED-209失败后,鲍勃·莫尔顿根据自己的想法为OmniCorp公司制造了机械战警。莫尔顿是一个无情的机会主义者,而不是一个实际的科学家,他认为机械战警无非是一件产品和赚钱的手段,以至最后死于非命。
  2014年版:丹尼特·诺顿博士是某基金的首席科学家,致力于用机械零件改造截肢患者,让他们重获新生。直到他被塞拉斯拉入伙设计机械战警。在OmniCorp公司的压力下,诺顿对机械战警的身体和心理上的适应也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8.设计和功能
  1987年版:机械战警完全是基于一个“机器人”的方式来设计的:银盔色铁甲、步调缓慢、面部僵硬。枪战和近距离搏斗是他的主要战斗功能。
  2014年版:他的表情和人类相差无异。传统的银盔色铁甲也曾出现在电影中,但之后被改为类似忍者的黑色喷漆配色。新的改装利用现代机器人技术,机械战警也变得更加敏捷——甚至能够空中跳跃。
  9.交通工具
  1987年版:机械战警驾驶的是一辆标准的底特律警用巡逻城车。有趣的是,扮演机械战警的彼得·维勒因为穿着机械盔甲太笨重,并不能穿着整套盔甲进入车身——实际上,车内戏是维勒穿着上半身戏服拍摄的。
  2014年版:机械战警有时会驾驶OmniCorp公司的一辆SUV,体积较大。但它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一辆黑漆的C-1,(“C-1”是介于摩托车和汽车之间的机动车,就像只有两个轮子的汽车。)
  10.限制能力
  1987年版:OmniCorp公司消除了机械战警的记忆,抹除了他以前生活的影子,避免他保有人类情感。此外,公司还防止机械战警逮捕或杀死OmniCorp的员工。
  2014年版:记忆成为墨菲留下的最完整的“财富”;不过丹尼特·诺顿博士迫于压力,还是定期调整了机械战警的多巴胺百分比(自动化的计算机系统覆盖大脑的记忆),让机械战警曾一度失忆。OmniCorp公司让机械战警可以识别公司首脑为红色目标(机械战警无法伤害他)。而OmniCorp公司的必杀技是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无线关闭机械战警的电源。
其他文献
段晓羚在舞台上的扮相挺拔秀丽,表演端庄稳重,演唱幽咽婉转,在程派唱腔上有较深厚的艺术造诣。而生活中,她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川妹子”,活得率性真挚、自在洒脱。在她看来,艺术和生活道路上的所有苦与累都不值一提,做让自己开心快乐的事,哪怕过程很艰辛也值得。  段晓羚,四川攀枝花人。现为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宗程派,师从著名京剧艺术教育家孟宪容先生。1991年应文化部的邀请晋京到中南海演出《锁麟
期刊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元谋是个遥远又神秘、甚至带着点原始和蛮荒色彩的异域之地。在美如天堂的云南,在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这些耀眼的光环之下,元谋似乎被遗忘了……而我却不想走寻常路,自昆明一路向北,前往那片被人忽略的角落,探寻那块原始而神秘的元谋土地——土林。  西南边陲小镇的异域风光  元谋县隶属云南楚雄市,距昆明不到200公里,与四川省攀枝花市接壤。元谋的名气,都要归功于“元谋人”,这个存在于17
期刊
一把锋利的刻刀,满载着手艺人的匠心独运,在厚实的原木上雕刻出丝丝纹理,细致如画,生动似真。雕刻,是一门时间的艺术,中国木雕刻工艺艺术可上溯至久远的原始社会时期。它不仅是艺术的见证,更反映人们的审美感受和生活态度。  雕刻,给人以硬朗与坚强之感。一双双孔武有力而又张弛有度的大手造就了精细的花纹图饰,诉说着悠悠的时光;家居,给人以柔和与温馨之感。不论是卧室的浪漫、宁静,还是客厅的友好、雅致,都散发着家
期刊
不论是欧阳修嗟叹“庭院深深深几许”还是李清照感伤“晚风庭院落梅初”,庭院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自我织就的大自然之梦。汲万物灵长之气,吸日月光华之髓,院落成就的是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隐居之乐”。在当下水泥高楼林立的都市中,无论你是拥有一座私家别墅或是一方小型后院,何不用它营造一个自己与家人专属的别院,在光怪陆离的生活中去寻得一份优雅静谧?  庭院风格由你选  中式庭院在构图上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则以木质材
期刊
沿街而设,却能让你躲得了闹市嘈杂;百年老屋,却能让你体味得到意式风味。在这里,没有小资的矫情,只有放缓的时光。点一杯散发着浓浓香味儿的意式咖啡,听两曲悠扬舒缓的音乐,看三只慵懒的小猫,任凭时光在指尖肆意流淌……  “分子车间”这四个字听起来怪怪的,哪怕它是一间咖啡馆的名字。招牌上镜像反写的字体加之可以用“破旧不堪”来形容的门面,总会让路人禁不住琢磨“这家店到底是干啥的?”  怀着探险的心情迈进大门
期刊
有人说,微信懂得人有多寂寞;也有人说,微信懂得人有多自恋——人们愿意在朋友圈中活跃的最大原因就是找存在感。  事实上,从最初宣扬的私密社交,到如今媒体属性的无意识加强,朋友圈早已不是单纯的联络工具,一时间变成了无所不有的“杂货铺”:信息爆棚,乌烟瘴气,令人被困其中又无所适从。  朋友圈,那个让你先成瘾、后脱敏、被“变异”和“从俗”了的神奇社交工具,是否已被自身乱象“圈”住了?  有个段子是这样的—
期刊
它是优雅与可靠的代名词,它展现的是隽永典雅的气质与显赫的风度,它享誉全球之恒久价值,它象征对生活的品位与态度。它已经在这世上存活了一个世纪之久,并且将继续延续它的永恒——它就是ROLEX。这支将手腕上的荣耀无限彰显、为佩戴它的人增添贵族品格的腕表,必以其精良品质闪耀时间之光芒。  ROLEX历史:打造多功能的手表王国  ROLEX中文名为劳力士,是瑞士著名的钟表品牌,总部设在日内瓦。出生于1881
期刊
作者:朱磊 著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定价:278.00元  推荐理由:  《汉字文化新视角丛书》为山东省宣传文化专项基金项目,主要研究了中国语言文化的汉字转向问题。本丛书立足于汉字本身固有的特点,综合利用语言学、解释学和文化学的最新成果,梳理、提炼并构建汉字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字的固化和语言的泛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与保存,进而探究民族心理与特质形成的文化路径。丛书力求穿透语言与文化
期刊
旅行,实乃心头之好。  心若一动,便是足下千里。  在途中的心情,就像喝了一口黄油味浓郁的霞多丽葡萄酒,会像个小孩子一样欢欣雀跃。在这样的日子里,可以边走边唱。  旅行中,可以玩转镜头,镜头里有美好的生活;镜头中,可以玩转生活,生活里有美好的印象。在山川日月里,你会很自如地打开自己,激发出少有的镜头感。任何可以曝光的场景下,你都可以随性地转动花裙子、摇曳生活,同行的人则以站着、蹲着、跪着、趴着的各
期刊
我常常怀念那个冬天的夜晚。刚下晚自习,自己骑着车走在每天都经过的那条回家的路上,走着走着忽然觉得这条道太无趣了,于是脑袋一热,掉转方向,上了一条新路。不巧,路是新了,可我也糊涂了。街边的景物变得如此陌生,所到之处和记忆完全对接不上,北是哪儿,确实找不到了。  我放慢车速,耐心寻找着熟悉的路标,一种奇妙的感觉漫涌而来,我能分辨出自己心中在忐忑之余竟然还有一种小小的兴奋和幸福。回家从来没有像此时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