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愈来愈多的老年人已经开始明白增加钙的摄取与防治骨质疏松病之间的紧密关系。然而在当今市场上,要想选出物美价廉的钙制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去药店买补钙产品总有种茫然不知所选的感觉,是买“活性”的,还是选“一片顶五片”的呢?是选某某名人强烈推荐的,还是挑由8位医学博士花了6年时间研制出来的钙剂呢?人人都试着想从这些不乏鼓动力的广告中辨别出哪一个品牌是自己的最佳选择。一番眼花缭乱之后,究竟哪个是当今屹立潮头的“钙”世英雄呢?
其实,最科学和经济的补钙方法应该是通过每天的饮食来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钙,比如对于素食者、经常旅行者、饮食不规律者、消化系统有问题的人,或者已经确诊体内缺钙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补钙。这就回到广告给消费者出的“难题”上来了。
实际情况是消费者选择钙剂,最关心的应该是:元素钙的含量、制剂中钙的吸收率、制剂的纯度、单位元素钙的价格、有没有副作用。钙制品广告中如果涉及这方面的信息,对消费者才有参考价值,而许多钙产品广告仅仅片面强调该剂型在体内的表现优于其他产品,这对消费者正确选择补钙产品几乎没什么意义。因为,钙在骨骼系统的沉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整体运作才能实现。不同钙制剂吸收到体内后都是以同样的钙离子形式分布到身体不同部位,并且参与局部的生化过程,与钙制剂本身的组成没有多大关系。更不是价钱卖得越高,科技含量就越高,或者效果就一定越好。广告中提到“排列好、沉积好”等诸多药理作用方面的优势在没有直接的临床实验做基础的情况下,这些说法都是不够严谨的。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钙制剂可分为三大类:
(1)化学合成钙。包括碳酸钙、乳酸钙、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在化学上它们都属于钙盐,理想状态下水解后形成钙离子和酸根离子。其中钙离子是需要补的矿物质,而酸根离子只是钙的载体。因此,在计算重量上应该注意元素钙重量与不同钙盐重量的区别。例如:葡萄糖酸钙中含钙(元素)量为9%,乳酸钙含钙量为2%,碳酸钙含钙量为40%,枸橼酸钙含钙量为21%。其中葡萄糖酸钙因为含钙比例较低,目前已很少用作补钙剂。广告中提到的“一片顶五片”所强调的是商品名为“新钙中钙”的优点。新钙中钙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因为碳酸钙的分子量小,钙含量相对就多。碳酸钙是化学合成钙中生产历史较长、销售量最大的制剂。一般认为它比较适合用于胃酸水平正常的人。如果老年人有胃酸减少的情况时,碳酸钙就应该和正餐一起吃,或者选择枸橼酸钙,都会使身体更加容易吸收。
化学合成钙的吸收率除了和胃酸水平有关外,还与各种制剂的溶解度有直接联系。化学合成钙中溶解度高的有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等,相对来说,乳酸钙的溶解度较低。检测溶解性的简单方法是将药片放入半杯白醋中,半小时后稍加搅拌,观察是否仍有顽固不化的大颗粒。由于化学合成钙生产历史较长,原料稳定,因此出自有良好信誉厂家的制剂一般纯度较高,且不含有害元素。
(2)海产钙。取自海洋生物,多为软体动物的壳或分泌物,包括贝、螓、珊瑚等,最早产于日本。有些产品被称为活性钙,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这类产品源于海洋生物,经高温研磨制成。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由于分子量较小,其中钙的含量可达50%以上。选择这类钙剂时应注意产品的化学成分检验证书上是否提到微量有害元素的含量。因为天然海产品易受环境污染因素的影响,近海生物体内通常会含有砷、汞、铅、镉等有害元素,长期服用含有这些有杂质的产品会造成慢性中毒。
(3)龙骨钙。主要来源是动物骨骼、蛋壳等。这类产品中钙的含量变动较大,溶解度也不是非常理想,因此,目前国际市场上已经不流行了。
选择钙制剂应该根据国家卫生、药物和食品部门的审查证书,以及有效的化学成分分析证书来确定钙的含量和纯度,再结合厂家信誉估计产品质量。补钙是长期的事,因此保证每天进食富含钙的食品应该是第一选择。服用性能价格比较合理的钙制剂是饮食补钙的辅助方式。如果成人每天需要1000~1500毫克元素钙,则服用钙制剂的限量等于需钙量减去食物中的含钙量。
关于服钙制剂究竟是一次补足,还是少量多次的问题,目前认为以500毫克为一次口服元素钙剂量的上限。如果服钙剂超过500毫克,最好分次服用。补钙的目的在于保证骨骼系统的健康,健康的骨骼除了需要足够的钙以外,还需要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工作,以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共同参与。例如,由甲状旁腺分泌的激素甲状旁腺素,就与骨骼系统健康与否关系密切。如果甲状旁腺素偏低,则至少钙的吸收率就会大受影响,即使吃进去足量的钙也难以达到补钙的目的。因此,如果身体有病,特别是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应该及时就医,综合治疗。钙片并不是太上老君的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
值得注意的是,补钙还需要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其他营养成分,如镁、锌等微量矿物质以及维生素C、B6和叶酸等。维生素D有助于提高钙从肠道吸收到血液中的效率。缺乏维生素D,补钙的目的就很难实现。人体每天需要大约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而维生素D最经济的补充方法是每天晒15~20分钟的太阳。晒太阳的过程中,人体皮肤就开始合成维生素D了。如果不能经常接受阳光,则应该适当吃鱼肝油、牛奶、蛋黄之类含维生素D的食品,也可以服用含维生素D的钙制剂。
除此以外,适当运动也是保证补钙效果所不可缺少的。另外,补钙也要注意“适量”。补多了会适得其反。每天食入钙的总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如果补多了,不利的方面首先是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长期超量补钙,还可能造成毒性反应。
如果补钙同时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应该向医生咨询。因为钙制剂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并且,许多药物中也含有钙,比如许多抗胃酸药中都含钙的成分。各种来源的钙加在一起,或许有过量的可能。
最后,有些人也可能根本不适合补钙,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功能不好、血钙过高(高钙血症)等情况就不能擅自补充钙。总之,补钙最要紧的是符合个人需要,别人心目中的“钙世英雄”未必能救自己的急,更未必适合自己。
(编辑 樊明)
其实,最科学和经济的补钙方法应该是通过每天的饮食来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钙,比如对于素食者、经常旅行者、饮食不规律者、消化系统有问题的人,或者已经确诊体内缺钙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补钙。这就回到广告给消费者出的“难题”上来了。
实际情况是消费者选择钙剂,最关心的应该是:元素钙的含量、制剂中钙的吸收率、制剂的纯度、单位元素钙的价格、有没有副作用。钙制品广告中如果涉及这方面的信息,对消费者才有参考价值,而许多钙产品广告仅仅片面强调该剂型在体内的表现优于其他产品,这对消费者正确选择补钙产品几乎没什么意义。因为,钙在骨骼系统的沉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整体运作才能实现。不同钙制剂吸收到体内后都是以同样的钙离子形式分布到身体不同部位,并且参与局部的生化过程,与钙制剂本身的组成没有多大关系。更不是价钱卖得越高,科技含量就越高,或者效果就一定越好。广告中提到“排列好、沉积好”等诸多药理作用方面的优势在没有直接的临床实验做基础的情况下,这些说法都是不够严谨的。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钙制剂可分为三大类:
(1)化学合成钙。包括碳酸钙、乳酸钙、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在化学上它们都属于钙盐,理想状态下水解后形成钙离子和酸根离子。其中钙离子是需要补的矿物质,而酸根离子只是钙的载体。因此,在计算重量上应该注意元素钙重量与不同钙盐重量的区别。例如:葡萄糖酸钙中含钙(元素)量为9%,乳酸钙含钙量为2%,碳酸钙含钙量为40%,枸橼酸钙含钙量为21%。其中葡萄糖酸钙因为含钙比例较低,目前已很少用作补钙剂。广告中提到的“一片顶五片”所强调的是商品名为“新钙中钙”的优点。新钙中钙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因为碳酸钙的分子量小,钙含量相对就多。碳酸钙是化学合成钙中生产历史较长、销售量最大的制剂。一般认为它比较适合用于胃酸水平正常的人。如果老年人有胃酸减少的情况时,碳酸钙就应该和正餐一起吃,或者选择枸橼酸钙,都会使身体更加容易吸收。
化学合成钙的吸收率除了和胃酸水平有关外,还与各种制剂的溶解度有直接联系。化学合成钙中溶解度高的有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等,相对来说,乳酸钙的溶解度较低。检测溶解性的简单方法是将药片放入半杯白醋中,半小时后稍加搅拌,观察是否仍有顽固不化的大颗粒。由于化学合成钙生产历史较长,原料稳定,因此出自有良好信誉厂家的制剂一般纯度较高,且不含有害元素。
(2)海产钙。取自海洋生物,多为软体动物的壳或分泌物,包括贝、螓、珊瑚等,最早产于日本。有些产品被称为活性钙,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这类产品源于海洋生物,经高温研磨制成。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由于分子量较小,其中钙的含量可达50%以上。选择这类钙剂时应注意产品的化学成分检验证书上是否提到微量有害元素的含量。因为天然海产品易受环境污染因素的影响,近海生物体内通常会含有砷、汞、铅、镉等有害元素,长期服用含有这些有杂质的产品会造成慢性中毒。
(3)龙骨钙。主要来源是动物骨骼、蛋壳等。这类产品中钙的含量变动较大,溶解度也不是非常理想,因此,目前国际市场上已经不流行了。
选择钙制剂应该根据国家卫生、药物和食品部门的审查证书,以及有效的化学成分分析证书来确定钙的含量和纯度,再结合厂家信誉估计产品质量。补钙是长期的事,因此保证每天进食富含钙的食品应该是第一选择。服用性能价格比较合理的钙制剂是饮食补钙的辅助方式。如果成人每天需要1000~1500毫克元素钙,则服用钙制剂的限量等于需钙量减去食物中的含钙量。
关于服钙制剂究竟是一次补足,还是少量多次的问题,目前认为以500毫克为一次口服元素钙剂量的上限。如果服钙剂超过500毫克,最好分次服用。补钙的目的在于保证骨骼系统的健康,健康的骨骼除了需要足够的钙以外,还需要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工作,以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共同参与。例如,由甲状旁腺分泌的激素甲状旁腺素,就与骨骼系统健康与否关系密切。如果甲状旁腺素偏低,则至少钙的吸收率就会大受影响,即使吃进去足量的钙也难以达到补钙的目的。因此,如果身体有病,特别是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应该及时就医,综合治疗。钙片并不是太上老君的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
值得注意的是,补钙还需要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其他营养成分,如镁、锌等微量矿物质以及维生素C、B6和叶酸等。维生素D有助于提高钙从肠道吸收到血液中的效率。缺乏维生素D,补钙的目的就很难实现。人体每天需要大约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而维生素D最经济的补充方法是每天晒15~20分钟的太阳。晒太阳的过程中,人体皮肤就开始合成维生素D了。如果不能经常接受阳光,则应该适当吃鱼肝油、牛奶、蛋黄之类含维生素D的食品,也可以服用含维生素D的钙制剂。
除此以外,适当运动也是保证补钙效果所不可缺少的。另外,补钙也要注意“适量”。补多了会适得其反。每天食入钙的总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如果补多了,不利的方面首先是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长期超量补钙,还可能造成毒性反应。
如果补钙同时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应该向医生咨询。因为钙制剂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并且,许多药物中也含有钙,比如许多抗胃酸药中都含钙的成分。各种来源的钙加在一起,或许有过量的可能。
最后,有些人也可能根本不适合补钙,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功能不好、血钙过高(高钙血症)等情况就不能擅自补充钙。总之,补钙最要紧的是符合个人需要,别人心目中的“钙世英雄”未必能救自己的急,更未必适合自己。
(编辑 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