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贿赂是指以语言上的欺骗,夸大、奉承以达到相应的目的。近日,人民日报刊发《“好缺点”是种假把戏》一文,批评“表面上讲缺点,实际上变着法子表扬,拐着弯兜售优点”的不良现象。文章称,如果让“好缺点”现象形成气候,就会毒害整个风气。
所谓“好缺点”,就是表面上讲缺点,实际上变着法子表扬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无论是说自己还是说别人缺点,似乎成了一件很难办、很纠结和很尴尬的事情。不少人或避重就轻、隔靴搔痒,或旁敲侧击、声东击西,总喜欢把缺点说得很巧妙、婉转和艺术,好比“思想按摩”,让人听得舒服,易于接受,于是出现了“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的怪现象。正是在这种风气下,“好缺点”应运而生。
所谓“好缺点”,就是表面上讲缺点,实际上变着法子表扬,拐着弯兜售优点。比如,讲某个干部缺点时,说他“批评人过于严肃”“加班太多不注意身体”“平时太顾工作,家里照顾太少”“一心扑在工作上,锻炼身体不够”,等等。这样的“好缺点”,说者乐滋滋,听者美滋滋,领导知道了也找不出毛病,可谓皆大欢喜。
“好缺点”,既是一种“烟幕弹”,又是一种“迷魂汤”。其危害,一是坑害了干部,二是败坏了风气。“好缺点”是一种“语言贿赂”,它让一些干部飘飘然、昏昏然,看不清、看不透自己身上真正的缺点,陶醉、麻痹在自我认知中,延误了“治病”的时间,陈云同志在《论干部政策》一文中曾呼吁,对干部不要“抬轿子”。“好缺点”就是故意在“抬轿子”。如果让“好缺点”现象不断蔓延,而且形成气候,就会毒害整个风气,甚至在政治生活中形成严重的“雾霾天”。
“戴高帽”,把副职叫正职
中纪委机关报刊文称,当前,党内称呼庸俗化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善,但一些职务称呼喜欢“戴高帽”的现象却仍然屡见不鲜,最常见的是将“副职”叫成“正职”。
撰文者称,到乡下调研时,有群众悄悄问:“你们到底有多少处长、主任呀?怎么一介绍起来不是处长就是主任?”我只好如实说:“有的是副处长、副主任,有的只是机关里的一般干部。”
当前,党内称呼庸俗化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善,但一些职务称呼喜欢“戴高帽”的现象却仍然屡见不鲜。一些普通干部到了基层也被介绍成某某主任、某某科长,给群众造成了“上面来的都是官儿”的印象,增加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感。
给称呼“戴高帽”中最常见的是将“副职”叫成“正职”。有的同志為了“讨好”上级,故意在称呼中省略“副”字,以此来表示自己对上级的尊重。但这其中也不免有“奉承”心理,从某种程度讲,也是一种“语言贿赂”。
有一些领导干部,对下级的“戴高帽”称呼开始还有些受宠若惊,时间久了反而心安理得地欣然接受,很享受这种被人“戴高帽”的优越感。不少党员干部在一声一声“拔高”的称呼中变得飘飘然,滋生了官僚主义的作风。
称呼“戴高帽”现象不但会助长吹捧之风,消解党内关系的严肃性,同时也会对党群关系和党的整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
党内称呼非小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规定,在党内所有党员尽管工作分工有所不同,都是平等的同志和战友,党内要互称同志,不称官衔。有那么一段时间,在党内活动中很难听到互称同志的声音。即使是在党委会上,甚至在党小组会上,党员之间也都互称官衔,不称同志。
慎用5个词,远离“语言贿赂”
亲自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很受用这“亲自”。“亲自”一词本身,其实并无太多情感色彩,但用来修饰领导干部某些言行时,便让人觉得不那么妥当。究其原因,这种反差乃是群众的期许与干部的作为之间的差距所致。有的领导干部觉得自己权力在握,高高在上,对下属和群众常常是一派“官老爷”架势,做点分内之事,便觉劳苦功高,“亲自”也就成了突出其“贡献”的习惯性修饰。
重要 领导讲话不一定都重要,这应该是实事求是的。可是人们在参加各种会议时却有着这样一个结论:凡是领导讲话都是重要的。对领导的讲话言必称“重要”,为领导营造出一种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氛围,因此也可以说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精神麻醉剂。久而久之,习惯听好话,习惯听人说“重要”,逆耳的真话便很难听进。
尊敬 一位新上任的省委书记,在一次干部会议讲话快结束时说:开会时称呼上不要讲尊敬的某某同志,这个东西讲的人很累,听的人也累。尊敬了这位同志,旁边人又没尊敬。以后立一个规矩,写报告都不要尊敬的什么,某某同志就行。尊敬是放在心里的。
百忙之中 领导下基层调研,主持人致欢迎词:“欢迎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检查指导”。“百忙之中”指工作十分繁忙,语出丰子恺《桂林的山》:“然而百忙之中,必有一闲。”领导下基层本是职责所系,与忙不忙没关系。
大 总结领导讲话时,用诸如“大智慧、大气魄、大思想、大站位、大格局”形容,有的时候,还是要尊重事实。
(《人民日报》2018.6.5徐文秀/文 等)
所谓“好缺点”,就是表面上讲缺点,实际上变着法子表扬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无论是说自己还是说别人缺点,似乎成了一件很难办、很纠结和很尴尬的事情。不少人或避重就轻、隔靴搔痒,或旁敲侧击、声东击西,总喜欢把缺点说得很巧妙、婉转和艺术,好比“思想按摩”,让人听得舒服,易于接受,于是出现了“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的怪现象。正是在这种风气下,“好缺点”应运而生。
所谓“好缺点”,就是表面上讲缺点,实际上变着法子表扬,拐着弯兜售优点。比如,讲某个干部缺点时,说他“批评人过于严肃”“加班太多不注意身体”“平时太顾工作,家里照顾太少”“一心扑在工作上,锻炼身体不够”,等等。这样的“好缺点”,说者乐滋滋,听者美滋滋,领导知道了也找不出毛病,可谓皆大欢喜。
“好缺点”,既是一种“烟幕弹”,又是一种“迷魂汤”。其危害,一是坑害了干部,二是败坏了风气。“好缺点”是一种“语言贿赂”,它让一些干部飘飘然、昏昏然,看不清、看不透自己身上真正的缺点,陶醉、麻痹在自我认知中,延误了“治病”的时间,陈云同志在《论干部政策》一文中曾呼吁,对干部不要“抬轿子”。“好缺点”就是故意在“抬轿子”。如果让“好缺点”现象不断蔓延,而且形成气候,就会毒害整个风气,甚至在政治生活中形成严重的“雾霾天”。
“戴高帽”,把副职叫正职
中纪委机关报刊文称,当前,党内称呼庸俗化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善,但一些职务称呼喜欢“戴高帽”的现象却仍然屡见不鲜,最常见的是将“副职”叫成“正职”。
撰文者称,到乡下调研时,有群众悄悄问:“你们到底有多少处长、主任呀?怎么一介绍起来不是处长就是主任?”我只好如实说:“有的是副处长、副主任,有的只是机关里的一般干部。”
当前,党内称呼庸俗化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善,但一些职务称呼喜欢“戴高帽”的现象却仍然屡见不鲜。一些普通干部到了基层也被介绍成某某主任、某某科长,给群众造成了“上面来的都是官儿”的印象,增加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感。
给称呼“戴高帽”中最常见的是将“副职”叫成“正职”。有的同志為了“讨好”上级,故意在称呼中省略“副”字,以此来表示自己对上级的尊重。但这其中也不免有“奉承”心理,从某种程度讲,也是一种“语言贿赂”。
有一些领导干部,对下级的“戴高帽”称呼开始还有些受宠若惊,时间久了反而心安理得地欣然接受,很享受这种被人“戴高帽”的优越感。不少党员干部在一声一声“拔高”的称呼中变得飘飘然,滋生了官僚主义的作风。
称呼“戴高帽”现象不但会助长吹捧之风,消解党内关系的严肃性,同时也会对党群关系和党的整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
党内称呼非小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规定,在党内所有党员尽管工作分工有所不同,都是平等的同志和战友,党内要互称同志,不称官衔。有那么一段时间,在党内活动中很难听到互称同志的声音。即使是在党委会上,甚至在党小组会上,党员之间也都互称官衔,不称同志。
慎用5个词,远离“语言贿赂”
亲自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很受用这“亲自”。“亲自”一词本身,其实并无太多情感色彩,但用来修饰领导干部某些言行时,便让人觉得不那么妥当。究其原因,这种反差乃是群众的期许与干部的作为之间的差距所致。有的领导干部觉得自己权力在握,高高在上,对下属和群众常常是一派“官老爷”架势,做点分内之事,便觉劳苦功高,“亲自”也就成了突出其“贡献”的习惯性修饰。
重要 领导讲话不一定都重要,这应该是实事求是的。可是人们在参加各种会议时却有着这样一个结论:凡是领导讲话都是重要的。对领导的讲话言必称“重要”,为领导营造出一种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氛围,因此也可以说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精神麻醉剂。久而久之,习惯听好话,习惯听人说“重要”,逆耳的真话便很难听进。
尊敬 一位新上任的省委书记,在一次干部会议讲话快结束时说:开会时称呼上不要讲尊敬的某某同志,这个东西讲的人很累,听的人也累。尊敬了这位同志,旁边人又没尊敬。以后立一个规矩,写报告都不要尊敬的什么,某某同志就行。尊敬是放在心里的。
百忙之中 领导下基层调研,主持人致欢迎词:“欢迎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检查指导”。“百忙之中”指工作十分繁忙,语出丰子恺《桂林的山》:“然而百忙之中,必有一闲。”领导下基层本是职责所系,与忙不忙没关系。
大 总结领导讲话时,用诸如“大智慧、大气魄、大思想、大站位、大格局”形容,有的时候,还是要尊重事实。
(《人民日报》2018.6.5徐文秀/文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