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豆原产于我国,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逐渐下降,发展速度缓慢,已经从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大豆进口国。为此,我们必须提高我国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增加科技投入,形成良好的大豆生产模式。
【关键词】大豆;高产;技术
1.发展大豆生产的重要意义
营养价值极高的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农业和工业上都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以及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占大豆籽粒60%的蛋白质和脂肪是人类植物蛋白和脂肪的主要来源。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油脂和肉食需求的不断扩大,对肉类、奶类、蛋类的消耗也越来越大,所以对大豆、豆饼以及豆粕等优质蛋白饲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饲料的利用率也越来越高。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豆的应用范围也愈来愈加广泛,在油漆、印刷、油墨、甘油、人造羊毛、人造纤维、塑料、胶剂、电木、照相交卷、脂肪酸以及医药工业等领域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食品行业中,大豆可作为代乳粉、人造黄油、奶油等材料被利用。大豆已经在轻工、化工、食品、纺织、医药、建材、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起着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大豆的肥沃性较好,不容易危害其他作物,杂草较少,可以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种植大豆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对促进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全球大豆生产发展的概况
近几年世界大豆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这四个国家的大豆播种面积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83.4%,产量占89.6%,而这其中我国仅有12%,为所占份额最少。
我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但二战后世界大豆生产得到飞速发展,仅到六十年代美国的大豆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就已经超越我国跃居第一,随后巴西和阿根廷也随后赶超。大豆是我国的四大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为1.1~1.35亿亩,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我省就是大豆的集中生产区之一。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与停滞不前的生产量形成了鲜明的冲突。目前来看,我国每年对大豆的需求以15%的速度在增长,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以每年11%~13%的速度在增长,总需求在3500~4000万吨,年加工能力在6000~7000万吨,然而我国大豆种植总面积为1.395亿亩,按照单产121公斤,总产量仅为1700万吨。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大豆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内部需求,必须通过大量进口来满足需求。从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大豆的进口需求越来越大,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3.我省大豆的生产情况
黑龙江省地域面积广阔,是我国最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我省在种植大豆方面已经有了大概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大豆的面积、产量都稳居在全国各省榜首。我省目前处于大豆生产稳步发展的状态,首先是播种面积逐渐扩大,由1978年的2288万亩到目前直逼6000万亩。其次是通过多年的种植经验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进入90年代后期的单产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全省平均单产提高了30%。最后,由于播种面积以及单产量的提高,大豆的总产量也得到了猛烈的增长,从70、80年代的200万吨左右逐步提高到650多万吨,是以前的三番。
4.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4.1大豆“垄三”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
我省目前主要推广和应用大豆“垄三”高产栽培技术,这种技术在小面积高产攻关可以达到260公斤,大面积可以达到200公斤。大豆“垄三”高产栽培技术已在我省推广了十几年,促进了我省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这种技术以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这三个技术为核心,是在我省推广大豆精量种(精播和深施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借鉴了“八一”农垦大学研制的“三垄”耕播机能进行土壤深松的作法,并结合七十年代我省推广深松耕法的成功经验,将精播技术与深松耕法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4.2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模式
对大豆进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可以进行有效的增产,所以我省从2003年开始,不断认真学习美国依靠平作窄行的密植栽培技术,根据我省独特的生态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在密植的条件下,不断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为此,我们认真总结了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目前制约我省大豆生产的主要制约条件,努力解决好大豆垄三栽培生产上保苗株数不够以及植株分布不均、群体增产效果不好以及窄行密植的平作密植、大垄密植二种形式与黑龙江省农村部分生产条件不适应等问题。做到边实验、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融合各种不同的研究成果,將“垄三”栽培技术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继承传统的大豆耕种方式,节能少耕、节本增效,同步协调密度和施肥,不断进行创新和提升配套,逐步提高大豆光、热、水、肥的利用率。同时,需要通过改革来修正耕作制度、平播垄管、垄平结合,改变大豆的种植方式,不断缩小行距,增加密度。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数据,目前我们已经探索除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我省自然条件和现实条件的进行大豆窄行密植的创新之路,能够有效利用我省现有农具、常规除草剂。这是一个非常适合我我省目前农村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的大豆高产栽培新模式。
4.3大豆重迎茬综合栽培技术模式
重茬是指连续种植,迎茬是指隔一茬种植。随着我省大豆种植的面积逐步增加,我省大豆种植重迎茬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面积已经占大豆总播种面积的60~70%,严重地区已经完全成为大豆产区。重迎茬的现象导致了大豆荚数和三粒荚减少、瘪荚增多、百粒重下降,病虫害加重、土壤肥力下降,对大豆的产量有着严重的影响。重迎茬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由高肥的“细菌型”向低肥的“真菌型”转化,这代表着土壤肥力的下降,同时重茬年限多的大豆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显著增多,主要有紫青霉、镰刀菌、粘帚菌,都可以分泌毒素,其中紫青霉菌对大豆的影响最大。真菌毒素会影响大豆根瘤菌,抑制大豆结瘤,影响大豆根系的正常发育,影响土壤养分的吸收,造成大豆植株低矮,茎杆微细,抗倒伏能力差。大豆重迎茬综合栽培技术主要应以“伏秋耕翻深松、更新更换品种、及时防病包衣、推广高产播法、平衡增施参肥、适当增加播量、病虫草综合防、田间科学调控等技术要点为主要内容。我们必须坚持合理的轮作制度,将重茬和迎茬进行区别,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这是目前解决重茬的唯一良好的根本方法。
常年重迎茬的土壤还会容易出现板结现象,因缺少团粒结构而造成肥力下降,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植株的发育,因此我们要实施合理的耕作方式。坚持松、翻、耙、旋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度,将犁底层打破,创造良好的大豆生长土壤条件,有效减轻病虫害。■
【参考文献】
[1]郑学.黑龙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1(01).
[2]刘忠堂.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形势分析与建议[J].大豆科技,2009(04).
[3]翟喜海.黑龙江省大豆主要栽培模式及关键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09(12).
【关键词】大豆;高产;技术
1.发展大豆生产的重要意义
营养价值极高的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农业和工业上都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以及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占大豆籽粒60%的蛋白质和脂肪是人类植物蛋白和脂肪的主要来源。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油脂和肉食需求的不断扩大,对肉类、奶类、蛋类的消耗也越来越大,所以对大豆、豆饼以及豆粕等优质蛋白饲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饲料的利用率也越来越高。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豆的应用范围也愈来愈加广泛,在油漆、印刷、油墨、甘油、人造羊毛、人造纤维、塑料、胶剂、电木、照相交卷、脂肪酸以及医药工业等领域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食品行业中,大豆可作为代乳粉、人造黄油、奶油等材料被利用。大豆已经在轻工、化工、食品、纺织、医药、建材、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起着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大豆的肥沃性较好,不容易危害其他作物,杂草较少,可以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种植大豆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对促进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全球大豆生产发展的概况
近几年世界大豆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这四个国家的大豆播种面积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83.4%,产量占89.6%,而这其中我国仅有12%,为所占份额最少。
我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但二战后世界大豆生产得到飞速发展,仅到六十年代美国的大豆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就已经超越我国跃居第一,随后巴西和阿根廷也随后赶超。大豆是我国的四大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为1.1~1.35亿亩,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我省就是大豆的集中生产区之一。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与停滞不前的生产量形成了鲜明的冲突。目前来看,我国每年对大豆的需求以15%的速度在增长,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以每年11%~13%的速度在增长,总需求在3500~4000万吨,年加工能力在6000~7000万吨,然而我国大豆种植总面积为1.395亿亩,按照单产121公斤,总产量仅为1700万吨。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大豆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内部需求,必须通过大量进口来满足需求。从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大豆的进口需求越来越大,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3.我省大豆的生产情况
黑龙江省地域面积广阔,是我国最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我省在种植大豆方面已经有了大概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大豆的面积、产量都稳居在全国各省榜首。我省目前处于大豆生产稳步发展的状态,首先是播种面积逐渐扩大,由1978年的2288万亩到目前直逼6000万亩。其次是通过多年的种植经验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进入90年代后期的单产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全省平均单产提高了30%。最后,由于播种面积以及单产量的提高,大豆的总产量也得到了猛烈的增长,从70、80年代的200万吨左右逐步提高到650多万吨,是以前的三番。
4.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4.1大豆“垄三”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
我省目前主要推广和应用大豆“垄三”高产栽培技术,这种技术在小面积高产攻关可以达到260公斤,大面积可以达到200公斤。大豆“垄三”高产栽培技术已在我省推广了十几年,促进了我省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这种技术以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这三个技术为核心,是在我省推广大豆精量种(精播和深施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借鉴了“八一”农垦大学研制的“三垄”耕播机能进行土壤深松的作法,并结合七十年代我省推广深松耕法的成功经验,将精播技术与深松耕法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4.2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模式
对大豆进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可以进行有效的增产,所以我省从2003年开始,不断认真学习美国依靠平作窄行的密植栽培技术,根据我省独特的生态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在密植的条件下,不断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为此,我们认真总结了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目前制约我省大豆生产的主要制约条件,努力解决好大豆垄三栽培生产上保苗株数不够以及植株分布不均、群体增产效果不好以及窄行密植的平作密植、大垄密植二种形式与黑龙江省农村部分生产条件不适应等问题。做到边实验、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融合各种不同的研究成果,將“垄三”栽培技术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继承传统的大豆耕种方式,节能少耕、节本增效,同步协调密度和施肥,不断进行创新和提升配套,逐步提高大豆光、热、水、肥的利用率。同时,需要通过改革来修正耕作制度、平播垄管、垄平结合,改变大豆的种植方式,不断缩小行距,增加密度。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数据,目前我们已经探索除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我省自然条件和现实条件的进行大豆窄行密植的创新之路,能够有效利用我省现有农具、常规除草剂。这是一个非常适合我我省目前农村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的大豆高产栽培新模式。
4.3大豆重迎茬综合栽培技术模式
重茬是指连续种植,迎茬是指隔一茬种植。随着我省大豆种植的面积逐步增加,我省大豆种植重迎茬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面积已经占大豆总播种面积的60~70%,严重地区已经完全成为大豆产区。重迎茬的现象导致了大豆荚数和三粒荚减少、瘪荚增多、百粒重下降,病虫害加重、土壤肥力下降,对大豆的产量有着严重的影响。重迎茬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由高肥的“细菌型”向低肥的“真菌型”转化,这代表着土壤肥力的下降,同时重茬年限多的大豆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显著增多,主要有紫青霉、镰刀菌、粘帚菌,都可以分泌毒素,其中紫青霉菌对大豆的影响最大。真菌毒素会影响大豆根瘤菌,抑制大豆结瘤,影响大豆根系的正常发育,影响土壤养分的吸收,造成大豆植株低矮,茎杆微细,抗倒伏能力差。大豆重迎茬综合栽培技术主要应以“伏秋耕翻深松、更新更换品种、及时防病包衣、推广高产播法、平衡增施参肥、适当增加播量、病虫草综合防、田间科学调控等技术要点为主要内容。我们必须坚持合理的轮作制度,将重茬和迎茬进行区别,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这是目前解决重茬的唯一良好的根本方法。
常年重迎茬的土壤还会容易出现板结现象,因缺少团粒结构而造成肥力下降,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植株的发育,因此我们要实施合理的耕作方式。坚持松、翻、耙、旋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度,将犁底层打破,创造良好的大豆生长土壤条件,有效减轻病虫害。■
【参考文献】
[1]郑学.黑龙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1(01).
[2]刘忠堂.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形势分析与建议[J].大豆科技,2009(04).
[3]翟喜海.黑龙江省大豆主要栽培模式及关键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