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视的内容定位之从用户本位说起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143634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十几年前尼葛洛庞帝在其著名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就对数字时代的电视媒体作出了预测:“与其想象未来的电视会有更高的分辨率,更鲜艳的色彩,或能接收更多的节目,还不如把它看成智慧分布上的一场变迁——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就是把部分智慧从传播者那端,转移到接收者这端。”尼葛洛庞帝认为新型的电视媒体将体现用户本位,会更加注重用户的控制和选择。而今天,我们针对手机电视内容的探讨也将从用户说起。
  
  个人与伴随:手机电视的新卖点
  
  手机是一种个人化的通讯工具,承载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的传播。每部手机,每个手机号码都只属于一个人。用户在使用手机时是处在一个完全封闭的交流环境中的,用户与手机是一对一的交流关系,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都将被排斥在这种交流过程之外。而用手机进行存储、发送和接收的信息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别人不易获得。
  手机的个人性和私密性影响到手机电视领域,将“看电视”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传统电视或网络电视的观看处在一种开放状态,任何在场的人都有可能参与到观看中来,所以通常是以家庭或小群体为单位进行观看的。而手机电视则完全颠覆了这种观念,使收看电视成为一种封闭的个人的行为,是第一种完全个人化的电视形态。
  手机从发明伊始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移动通讯需要而存在的,而对这种需要的满足,正是得益于手机终端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的特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随身的通讯工具演变成了多功能的个人信息平台,用户对其的依赖程度也进一步增强。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2006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为每百人33.9部,而2007年5月最新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国内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4.8亿,大大多于固话用户。同时大量用户每天手机的伴随时间都超过了8小时超过与其他任何一种媒体接触的时间。手机的便携性和随身性也影响到手机电视,使之成为一种具有高度伴随性的电视媒体。
  综上所述个人性与伴随性是手机电视区别于其他电视媒体的最明显特征对用户来说也是最大的卖点。手机电视首先是一种个人电视,同时,又是一种具有高度伴随性的媒体,几乎可以跟随用户去任何地方。而我们可以把手机电视用户群的生活状态按照空间分为户内的相对固定状态(处于住所或工作学习购物、休闲的场所之中)和户外(处于上下班和上下学途中、长途旅行途中户外工作或户外休闲等)的相对移动状态。因此,手机电视的用户群是“处于相对固定或移动状态的具有手机电视终端的个人”。
  
  手机电视用户的五大基本特征
  
  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为主
  手机电视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根据韩国DMB手机电视运营商Tu Media的统计其用户82%处于市区,郊区仅占18%,而韩国首都首尔的用户占总数量的31%仁川和京畿道两个城市分别占6%和23%。中国联通WAP平台手机电视业务数据也表明,其用户和收人最多的省份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
  
  以19~35岁青年人为主,男性用户偏多。
  手机电视用户群主要集中在19~35岁的青年人群体。这一群体大体可分为两个年龄层:第层为19~24岁用户群这一层面的用户主要为高校学生或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经济基础一般但生活负担不重,对新事物非常感兴趣,精神文化需求高:第二层为25~35岁用户群,这一层面的用户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消费趋于理性所形成的内容偏好相对固定,不易更改,由于工作压力的增加,对娱乐和资讯类内容同时具有需求。
  在韩国Tu Media用户中,20~35岁用户占到总用户数的61%。国内的一项调查中25--34岁的手机电视潜在用户占到总数的30.5%,居各年龄段第一。
  从性别来看,手机电视用户群中男性偏多。主要原因是男性对于新生事物特别是新技术新媒体的好奇心和敏感性更强拥有更强烈的体验欲望。在韩国,TU Media的DMB手机电视用户中男性占到62%,在对北京和上海的抽样调查中,希望用手机看电视的男性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7.3%和63.9%。
  
  高收入、高学历和高信息接受度的“三高人群”
  手机电视用户一般都具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除了人均绝对收入这一衡量指标外,对于收入中可支配用于手机电视消费的比例也至关重要,这些人群具有较高的信息接受度,用于互联网和手机等通讯消费以及书籍,游戏CD和DVD等精神文化消费的收入比例较大。
  从受教育程度看,手机电视用户偏向于高学历人群。据调查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水平的潜在用户占3/4,其中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到40.4%。值得注意的是,手机电视用户的学历高端性恰恰与传统电视观众的受教育程度形成鲜明对比。在我国7亿传统电视观众中有60%是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水平,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只占12%。
  
  “碎片化”的媒介接触习惯
  手机电视用户的媒介接触习惯呈现“碎片化”特征,“大媒体”或“霸主媒体”的地位不断被削弱,用户对媒介的选择变得更为多元和专业。
  首先是传统媒介接触减少,特别是传统电视收视时间明显下降。从相关研究资料中发现,1997年至2004年,北京消费者收看CCTV-1的比例从最初的60.9%,下降为38.9%。北京消费者在2004年每天接触广播的比例为30%,每周至少接触1次杂志的比例为25.8%,而到了2006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下降为26.6%和19.8%。
  从全国的电视收视情况来看,观众日平均收看电视的时长自1 998年以来一直处于总体下降趋势。国内观众日平均收视时长从1998年的187分钟降至2005年的174分钟。这里有两点最值得注意,第一,作为手机电视潜在用户群的19~35岁年龄段的收视时间下降最快,其中25~34岁年龄段观众在2000~2003年的4年中,日均收视时间下降最多为12分钟,其次是16~24岁年龄段,下降7分钟。第二作为手机电视用户较为集中的华东和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收视时间下降最快,华南地区从2001年的184分钟下降到2002年的176分钟,华东地区则从177分钟下降到166分钟。
  其次,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接触较多。手机电视潜在用户群对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接触较多。北京和上海两城市20~29岁年龄段中天天上网的占到64.1%和67.9%,而具备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天天上网的概率都接近或超过了90%,上网频次也几乎和收入高低成正比。从上网的时间来看作为手机电视的潜在用户群,日均上网三个小时以上的普遍占到四成左右。由于手机电视的传播特征和价值理念等方面和互联网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手机电视用户和潜在用户会对两种媒体产生类似的认同感。
  
  相对移动状态增加
  手机电视用户处于户外相对移动状态的时间呈现增长趋势。首先,我国主要城市的受教育人口和就业人口基数不断增长,这些人每天都会有一定的时间处于上下班或上下学途中。而由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张,郊区出现大量新的居住区或生产区,吸引大量人口居住和就业。这种现象使城市居民居住与工作、学习地点的距离增加直接导致花在旅途中的时间增加。与20年前相比2006年北京城市居民日均花在上下班途中的时间增加了9分钟。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上班族日均花在路上的时间都在8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单程所花时间在40分钟左右。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为休闲活动的增加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居民每周劳动时间减少,加之双休日、黄金周等各种假期增加城市居民的休闲时间增长,休闲活动日益丰富,休闲方式从早先的简单化、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城市居民选择户外的休闲方式增多,如逛街体育运动、出游或到专业休闲场所休闲等。休闲户外化的趋势增加了居民除工作或学习之外的移动生活时间。
  城市居民移动生活状态的增加催生了对移动信息的需求,这种需求推动了移动媒体和户外媒体的发展。而手机又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并能获得实时信息的媒体因此手机电视更受到移动状态人群的青睐。在确定了手机电视用户的定位与基本特征后,我们将继续探讨这些用户的具体内容需求。
其他文献
农影为什么要上高清制作线?    在影视节目中有类节目越老越值钱。比如记录中国农村原生态和乡土艺术的节目,若干年之后你再去拍摄很可能生态环境已经改变而老民间艺术家们也已经乘鹤西行了。即使若干年后这些条件没有改变但是到那时制作人员的成本也会比现在高。像这类节目就非常适合拍摄制作成高清节目。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2007年将会在CCTV7农业频道上个和这些选题相关的新节目这次制定的基于XDCAM HD的
期刊
也许这篇文章写得中规中矩,就是一篇论文:《LED大屏幕在舞台上的创造性运用》,因为不想评职称,所以一不小心还是写了一篇“非编”。  言归正传先说这一路:舞台,千百年来一直被表演艺术家们追崇的舞台已经被电影还有更厉害的电视挤兑到很可怜的角落里,在人艺剧场里演上辈子得到的观众还不如春节一个晚上的多。所以到处在讲危机:话剧危机京剧危机昆剧危机……到处在申请保护:申请国家保护 申请非物质文化保护……  
期刊
在中国电影艺术史上从20世纪初第一代导演郑正、秋孙、瑜吴永刚,到以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张军钊、为代表的第五代电影导演,可谓“代代相传”。  1983年北京电影学院78班的一些毕业生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成立“青年摄制组”此后的电影《一个和八个》成为这个创作群体的个可辩识的统一的发轫之作,1984年的《黄土地》,以及此后的批优秀的影片,无论从表现内容,还是拍摄手法上都给中国影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引起世
期刊
2007年1月18日上午10点随着金马奖获奖影片《父子》在网络院线上映,夸克电影网宣布首个正版免费的电影网络院线正式启动。用户可以通过夸克电影网或者百度网易、PPLive等夸克电影网络院线联盟提供的夸克电影专区,免费下载或在线观看正版免费影片。  夸克电影网坚持“绝对正版完全免费任意观赏”的商业理念开拓了一种全新的电影网络发行方式。它既让广大网民免费欣赏到正版的电影,同时对电影业来说也是种全新的尝
期刊
最近在“新浪DV风暴”发表的一部90分钟长的独立电影,有很多网友在留言里称它是今年最好看的电影,认为这部作品的诞生代表着又一位新锐导演要崛起了,它就是由管呆投资并自导 自演的首都性反思题材的独立电影——《天堂隔壁》。    何为性反思电影?    主持人:管呆,为什么这部电影被称作性反思电影呢,有炒作的噱头在里面吗?  管呆: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现在处于个比较矛盾的时代大家的身体和精神没办法两全,
期刊
索尼300E采用1/2.9英寸、320万像素的晶锐ClearVid CMOS传感器配合增强型影像处理器,可实现带音频的平稳缓慢拍摄和双重录制功能。该型号内置索尼独有的SuperSleadyShot光学图像稳定系统通过可移动镜头组的作用能有效减少由于拍摄抖动带来的模糊画面可拍摄清晰动人的数码相片和视频。  索尼300E还配备了2.7英寸宽屏LCD和卡尔蔡司10倍光学变焦镜头内置硬盘的容量也有所增加由
期刊
关于影像节    关于影像节,张歌东坦言这类比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DV的便利性使大家能够很方便地拍摄记录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但是这届大学生影像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定位在同学们用影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形式丰富,已经超出了原来剧情和动画的范围开始有纪录片实验片和MTV等等,展映的时候还有默片创意短片甚至还包括了摄影。“这次影像节可以说立意和定位都非常有想法,专业也非常好奖项的划分很细致很
期刊
在“缘起英雄”纪录电影工作室见到刚拍完电影《功夫之王》纪录片的甘露,她的笑容和眼神如照片上样清澈见底,此时,我真的很难把这个眉目清秀、身体单薄的女孩和“导演”。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但是看到贴满墙壁的工作照,那些围着头巾在大漠里专注拍摄的定格我又不得不佩服她的才情与倾注,看甘露的文章,一直认为她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但是在聊天中我又发现,作为一个导演,她会很理性地按下REC键,绝不犹豫。    我们在
期刊
奇迹的诞生    时至今日,我依然能记得2004年8月28日那一天,因为那天诞生了一个奇迹——刘翔在奥运夺冠了。这一天,我们整个学院搬迁到了广州大学城。  没有欢送,一行两百多人就这样悄悄开拔了。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的第批进驻者,可以想见,那边也不会有人迎接。大学城究竟是怎样一个神秘的地方?或许当时的情景可以给出生动的答案:庞大的搬迁车队里,竟然没有个人能准确地说出往大学城的路该怎么走。  初到大学城
期刊
在2007年第14届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中,我们一共送交了5部作品。其中有两部参加了“反盗版”公益广告单元,另外3部参加剧情短片单元。我个人认为,《男人猫和女人》是目前为止我所有作品中最成功、最成熟的一部,片长16分钟,描写一对大学生情侣的爱情悲剧,中间插叙了一段对流浪猫的描写,讽刺了部分大学生对爱情的盲目崇拜和责任感的缺失。这部短片使用部分生活抓拍、部分设计的拍摄方式,曾获得过首届大学生短片节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