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候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jiea875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30年代,闽浙赣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红旗漫卷,盛况空前。王明向中央苏区派出曾洪易(后叛变)、关英等人到达省会葛源。关英是上海人,早期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生性豁达、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关英,看到那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快融入方志敏的激情建设中。
  在葛源,个性独特的关英收获了一份肝胆相照的爱情。他教爱人汪菊媛骑马识字,唱歌演讲,教她从事革命斗争,为他美丽的娇妻写诗,为她作曲,他把战争年代苦难岁月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凝结成浓情蜜意的爱情。1934年,方志敏北上后,他被任命为闽浙赣省委代理书记和书记。他把新娘安顿回葛源枫林娘家后,便带领队伍出征,几年失去音讯。卷土重来的敌军抓捕了年轻貌美的汪菊媛,后来几经凶险,被菊媛的姑父救出。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菊媛成了姑父的儿媳,终日以泪洗面,和心中的关英诉说着苦痛。
  1938年4月,遮天蔽日的红枫还没有红透,泛着青青的生涩。枫林村突然像过节似的热闹。“关书记回来了!”“关英同志回来了!”思念红军的苏区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关英围得密密实实。思念关英成疾的菊媛旋即奔向已经融入她生命中的关英。不,已经不再是她的关英!她如箭的脚步沉重地伫立在沸腾的人群外,无力迈出又不愿离去!“咚咚”的心跳,震裂了周身声嘶力竭的呼喊:“我的英雄,我的英雄,你终于还能回来!”
  关英迎接着乡情的炽热,目光却没有停止向远处探寻。菊媛的脚步声走来的那一刻,他就感受到了。他分开人流,走到低着头不敢看他的菊媛面前,轻声说:“我让你受苦了,你还愿意回到我身边来吗?”“愿意!一百个愿意!”顷刻,两年没有流完的泪水喷涌而出。第二天,汪菊媛和表哥离了婚。菊媛的父母立即表示租一间房子,给女儿完婚。
  关英收藏起正在燃烧的爱情。他表示,这次回来是完成劝说杨文翰下山接受队伍改编任务的。早晨出发时,他拉着菊媛的手说:“太阳落山时,我就回来了,等我。”他想攻克这一几经失败的堡垒之后,再偕着他的新娘步入洞房。在面对事业的忠诚和烈焰般的爱情抉择时,关英选择了前者。
  坚守着闽浙赣最后一支游击队的杨文翰,几年中找不到党的领导,饱经战争残酷的磨难,曾被叛徒欺骗两次。惨重的损失,铸就了他偏执的个性。他不相信国共合作,说:“如果国共合作,为什么方志敏还被杀害?”他不顾陈毅的命令,黄道的安排,杀害了关英。
  太阳真的下山了,如血的残阳,刮过血腥的风。菊媛一直站在通往山里的路口,等待骏马的嘶鸣,等待上海口音“菊媛”的呼唤,等待他回来后,即使当他的马镫,做他的草鞋,再也不和他分离。
  枫树坞的枫林染遍了山乡,她的关英还是没有回来。她只想当老红军,不想当烈属。或许,关英被杀,本来就是谣传。
  而江西苏区的革命领袖黄道烈士的夫人吴品秀,曾那么真切地被人证实,已经在福建被大刀会杀害,然而1951年8月,她却被中央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找到。原来,她当时被大刀会当作一般女子释放后,栖身在深山老林的破庙里,为附近村民补衣、编织,或埋幼尸混口饭吃。她坚信博学的丈夫的理想:旧制度一定会被推翻,新社会一定会来临。只要活着,迟早会与丈夫、儿子们团聚。即使补丁连补丁连成百衲衣,信念也没有破灭。这位坚强的革命母亲,终于与接受过战火洗礼的、已经成才的儿子们团聚了。
  汪菊媛老人惊闻这一喜讯后,更加深信她生命中的奇迹有可能发生。村口那条通往后山的诀别古道,她望眼欲穿啊。
  朝朝暮暮中,老红军汪菊媛一直等到今天,后来,在横峰县葛源镇光荣敬老院度过。每当老人在房间里唱起紅歌的时候,便是关英来到敬老院和他的老妻相聚了!
  老人的坚守,让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断肠了六十二年。
其他文献
含山县城西,约十五里处,有一个名为鱼岘口的地方。  这层峦耸翠的天然隘口,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关于此地的历史与传说,方志曾有记述,许多故事也世代为当地百姓口口相传。我曾在那里度过了快乐的小学时光,其中的一则故事自小便听过,那时虽不曾放在心上却也并未忘却,反倒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而越加难以忘怀,以致日下浮想联翩不能自已。  相传清代,本县的正堂官(县长)出衙去往庐州,途经此地。当抬着老爷的八抬大轿进入
期刊
你喜欢吃羊肉?  喜欢!  那你来我家吧,我父亲杀羊给你吃。  十几年来,父亲的生日,他都会杀一只羊。那羊,是父亲牵养的,不是买来的。用现在的话说,是绿色环保的,无污染的,不吃饲料的,吃青草和玉米粒的。是父亲看着,一天天长大的。以前,我们没有吃多少好东西,大都是萝卜地瓜,高梁玉米,但是无毒的。现在,我們吃很多好东西,却大都是被污染的,有毒的。  父亲六十岁以后,就很少侍弄庄稼了,但他一辈子与土地打
期刊
终于,到家了。  站在门口良久,几次深呼吸,仰头望着灯亮的方向,我知道,爸妈想我了,几次打电话欲言又止,几次深夜给我的文章点赞,但为什么到了家门口,我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呢?  开门进屋,屁股还没坐热,妈妈就开始“毒舌”我。狂风暴雨的席卷,只因她发现我泛白缺血的脸色和我不以为然的态度;然后是冷嘲热讽的挑剔,说我脾气古怪不服管教;最后是赌天赌地的诅咒,说我一生清高,一身犟骨,注定一世孤独……  爸爸时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见到了凌烟先生。凌烟,姓李,诗意和禅味的名字。离上一次相见,差不多四十年了。  1980年,我考入岳阳师专。不知什么原因,这一年的录取通知发得比较晚,但盛大的开学典礼还是让人兴奋雀跃。谁谁主持,谁谁报告,都不记得了,我只记得一位教师代表的发言。  有位老师,开学第一课,在课堂里表演了一个魔术。老师说:“我这个讲台上有一个特别的装置,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见到自己最想见到的数学家、物
期刊
我真正的背馍是从高中开始的。  我们初中时,镇上是有高中的,然而,等到我们升到高中的时候却撤掉了,整体搬到了陕西省富县一中。  家里到县城约40里路,步行要4个小时,因此,所有学生都需住校,一周回一次家,背馍。村里一起上高中的有四个,三男一女。女孩儿叫芳芳,家里情况比较好,每周都是哥哥骑自行车送。三个男生一个叫学军,一个叫建强,均大我两岁,按村里辈分叫叔叔,然而,我们从小一起耍大,除了直呼其名,玩
期刊
8岁那年端午节,别人家做粽子,包包子,节日香气很浓。母亲的脚打扬尘摔伤了,加上感冒发烧,可家里穷,只能硬拖着。  看到母亲难受,小小的我想为母亲做点什么。听同桌说他们湾有木李很好吃。我就想去隔壁的二队何程湾,偷摘几颗木李送母亲吃,因爬树是我的绝活儿。  我蹑手蹑脚来到木李树下,好不容易上了树,可运气不好,一上树,就被主家发现了,并命令我马上下来。我垂头丧气地下了树,想着母亲难受的样子,眼淚像断线珍
期刊
岁月不饶人!我年过花甲后,穿皮鞋总觉得卡得难受,老伴儿说:“还是回老家,把咱娘做的千层底布鞋拿来穿吧。”  我从上小学到初中,都是穿老娘为我做的千层底布鞋,冬天穿棉的,春、夏穿单的。上高中后,娘知道我爱美了,省吃俭用,冬天为我买双反毛皮鞋,春、秋买双球鞋,夏天买双人造革的凉鞋,那时,还没有真正的皮凉鞋。  说起纳制千层底布鞋,工序十分烦琐,首先是打袼褙。秋收以后,娘会挑选出较为结实的破衣服布折好铺
期刊
早晨,我们推开一扇门,无论是忙碌还是闲暇,其实是奔着另一扇门而去。  有形之门随处可见。从乡间庭院半掩的柴门,到都市楼宇阔气的豪门,从氤氲烟火气息的厨厕之门,到精密考究的各式各样自动门、电动门。门,让人有了离别和归属,有了进退的分寸;门,也让我们认清自己的身份,感知生活的重荷,明确下一步目标。门不仅仅是一种物理阻隔,有时也是一种象征。一道国门,不仅是出入境的关卡,更是代表国土的疆界,宣誓一个国家的
期刊
已是深秋,空中斜飞着雨丝,一股浓浓的寒意包裹着夜色。  戏台搭建在北门的大榕树下,台下靠椅、长条凳沿街整齐摆放。台上热情激昂的旋律回荡在小城上空,戏的开演应该有一段时间了吧?几百个位置,座无虚席。我装着一副凝神入迷的样子,恐怕错过每一个动作或是每一句唱词。  此时的夜晚,我感觉突然鲜活了起来。台上的角色与台下的角色就是不灭的灯盏。祖辈们热衷于看戏,似乎看戏成了他们特有的娱乐方式。以至于有看戏的消息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出生在一个小村里,院子里住着三户人家,很杂乱。  我们家本在煤矿安家几十年,但在生我那年,我们赖以生存的富家滩煤矿开始资源枯竭,父亲被调在一个新开发的矿井,新建矿井条件简陋,大批的工人在河滩里搭着帐篷生活,下井出来了有时候澡塘里没水,穿着又旧又脏的窑衣就去食堂打饭吃了。没有办法,父亲把家从煤矿搬回了老家,一套不到四十平方米的里外间,住了整整八年,父亲才把我们又带回到了煤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