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在谭盾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体现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06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谭盾作为音乐“怪才”被大家熟知,尽管争议不断,但在音乐创作中总能给人新意,总能打破东西方的音乐传统,将古典和现代完美融合,谱写出多元化的音乐作品。本文将通过对电影《卧虎藏龙》、《英雄》和《夜宴》的部分音乐分析,来谈谈想象对于谭盾音乐创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想象;谭盾;音乐创作;重要性
  提到谭盾,相信大家不会感到陌生。从电影《卧虎藏龙》的主题曲开始,到张艺谋电影《英雄》的原创音乐,再到后来为《夜宴》的作曲,谭盾已逐渐被我们熟知。每当提及谭盾或是他的作品,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闪现诸如“天马行空”之类的语汇,他那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想象思维总会带给受众新奇的音乐盛宴。
  由于谭盾不拘一格的、永葆创新精神的创作理念,不但使得谭盾成为我国杰出的音乐家,而且在世界乐坛上同样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他的作品勇于创新,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东方和西方音乐元素的结合,即使是表面看来相互排斥的个体,如古典与流行、古代与现代,在谭盾的作品中也能做到相当好的结合,创造出动人的旋律。如此的大胆创新被用在音乐创作中,使得音乐的表现能力更加丰富多样,也使得他的音乐作品更具有冲击力。他的这些创新不但丰富了音乐的表现,也将带有中国元素的音乐带出中国,被世人所熟知。他将本身的智慧和才华展现的淋漓尽致,为中国乐坛,乃至世界乐坛抹上了一笔奇特而靓丽的色彩。
  音乐创作是所有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环节。没有创作出来的音乐本体,就没法进行演出,缺少演出的参与,音乐就只是静止在乐谱上没有生命力的音符,更无法成为音响去唤醒观众的耳朵。因此,音樂创作是音乐本体生成的首要步骤。音乐创作不仅是一个很复杂的心理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审美的创造过程。它不同于文学可以用文字具体去表达,它的声音语义是模糊不清的,表达的内涵也是比较抽象的。因而作曲家主动创造的思维活动更是充斥在整个音乐创作的进程中。而在音乐家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想象则成了其顺利进行的主要手段和途经。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音乐创作,音乐创作在想象中起舞,在想象中落幕。音乐创作中的想象首先是以作曲家的心理体验为中介,把生活表象转换成为音乐表象,然后再运用作曲技术和创造性想象力的相互结合进一步形成音响形象。音乐创作中的想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它与其他的艺术想象或科学想象有着较大的区别,并显示出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首先,音乐想象的核心是创造性;其次,音乐想象的动力是情感性;第三,音乐想象的特点是多维性;最后,创作才能为音乐想象提供无拘无束的空间。
  谭盾在音乐创作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得益于他强大的音乐想象的支撑,下文将以电影音乐创作为切入点,来探讨想象在谭盾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体现。
  2000年,谭盾因《卧虎藏龙》武侠电影音乐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在电影《卧虎藏龙》中,谭盾完美地将中国的古典音乐和西方音乐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使得音乐和电影这两种艺术完美融合。整部电影将中国音乐为主和西方音乐为辅的主线贯彻到底,很好地把中国武侠与音乐完美融合。中国音乐的含蓄内敛和电影传达的气息非常的吻合,两者相得益彰,更好地体现了电影的主旨。在电影伊始就运用了西方大提琴奏出的如泣如诉的音乐,大提琴的演奏始终贯穿在整个故事之中,成为了音乐的主线。东方音乐的魅力在影片中展现地淋漓尽致,寂寞哀怨的二胡,打斗片段中配以打击乐,他将东方音乐和中国武侠精神完美融合,更易触动大家的内心深处。而由于中国古典乐的使用,显得大提琴的声音更加沉寂,如此的音乐效果是超乎大家想象的,诸多音乐家都不会想到,大提琴也能演绎出这般沉寂、柔情的美妙旋律。
  而古琴的声音是神秘而伤感的,恰巧符合该故事的基调,配以沉静的大提琴,更是营造出极具中国特色的武侠江湖。谭盾更是将我国音乐元素运用到了极致,譬如江南烟雨时,悠扬的笛声便出现了;呈现竹林时,“萧”便迅速登场,更好地带给观众武侠江湖的神秘感;人物打斗时,则选用了铮铮琵琶声,不仅是金戈铁马的铮铮之声,还是隐藏的杀气,都在音乐中得到了极好的呈现。在永恒的誓约这个片段,画面呈现的是天山的草原景象,而与之相呼应的音乐则是维吾尔族特色乐器热瓦普,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器演奏和画面中的场景相互契合,而在夜斗中,葫芦丝的运用,也使得画面中的夜晚显得愈加的静谧。
  谭盾在《卧虎藏龙》电影配乐中的音乐想象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其一,他将戏曲中的打击乐运用到武打场景中去;其二,谭盾对乐器别具匠心的选择上,比如和大提琴如影随形的古琴。
  而在电影《英雄》中,谭盾那丰富的想象力又一次让世人折服,他在音乐探索的道路上再创佳绩。在闯秦宫这一段,铙钹的运用和咿呀的低沉男声,与悠远旷达的钟声相结合,将影片中刺秦的片段演绎得精准到位。在棋馆大战这一场,电影中的人物在古琴声中纠缠打斗,小提琴配以打斗的节奏,音乐低沉徘徊极富意境。
  《英雄》在音乐的运用上是多元化的,既有悲壮沉重的史诗感,也有空旷渺远的沙漠风情,还有细致缠绵的情爱纠葛。因为影片要呈现的故事不同,谭盾在音乐的选择上,不同于《卧虎藏龙》的精致典雅,更侧重于北方的粗犷、沧桑,并极富浪漫情怀。他的音乐一方面将帝王的情怀表现得恰到好处,另一方面,在每一个段落的音乐运用上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他大部分的音乐是粗犷悲壮的,当然也有雅致和浪漫,但是这雅致和浪漫完全不同于江南,他有意剔除音乐中细腻温婉的一面。《英雄》和《卧虎藏龙》都将中国音乐元素运用其中,还将中西方乐器巧妙融合。但它们在音乐使用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英雄》更好地将西方弦乐和中国的传统音乐融为一体,将东方古典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完美结合。
  在为《卧虎藏龙》和《英雄》配乐取得巨大成功之后,谭盾在《夜宴》这部电影中将东方韵味和西方情致通过音乐表现出来。众所周知,《夜宴》的故事脱胎于英国戏剧《哈姆雷特》,将西方故事用中国元素呈现,最保险的音乐方法就是用西方的浪漫主义音乐来渲染气氛和彰显主旨。谭盾选择小提琴,同时他将中国的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使得整部影片既有东方韵致,也有西方情致。他巧妙地用音乐表达出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即使他无法左右听者的感受,却用音乐给他们铺就了一条探寻之路,至于是选择东方还是西方,就要看听者和作者的共鸣。这样的方式是非常大胆的,但是这一尝试,让音乐更加多元化,也让不同地域的人通过音乐来和该故事达成共鸣。《夜宴》这部电影,对音乐的运用更为大胆,他在音乐上用了摇滚元素,成功地用现代的乐器沟通了古代和现代,让人们用现代的意识去理解电影故事。
  谭盾的音乐作品都是极赋东方神韵的。他的不少优秀音乐作品都与我国古代文化经典有着密切联系。当然,他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对东西方音乐的了解熟稔。谭盾不仅能用西方音乐来表达中国情感,还可以用中国音乐展现西方浪漫,这种在东西方音乐之间切换自如地创作,恰好是因为其对东西方音乐的熟知与了解。这也正印证了创作才能为音乐想象提供了无拘无束的空间这句话。
  谭盾之所以能在音乐创作中摆脱固有的枷锁,打破东西方的音乐传统,将古典和现代完美融合,谱写出多元化的音乐作品,这些都离不开他富有想象的音乐思维。可见,想象的音乐思维在音乐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智强.《论音乐创作的本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曾维.《从容游走于“民族化”与“国际化”之间——谭盾电影音乐现代性论析》[J],电影文学2011(6)
  作者简介:
  林娇,1993.10.01,女,汉,山东临沂,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是具有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的符号系统,它们之间的错位背离构成文本张力,从而形成了文学作品的内涵。而余华的《活着》便是通过语言符号中二者的三层关系,以一种看似单纯却充满象征、隐喻的手法来寄托对现实的思考,向读者诠释了何为活着的意义。  关键词:余华;符号学;隐喻  一、能指和所指的内涵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其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符号概念,即能指和所指。他认为语言意义来源于能指
期刊
摘 要:老舍因其作品中大量聚焦底层社会与揭露社会现实的内容而被誉为现实主义作家,历来学者们都较为关注其作品的这一特质,《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对老舍写实主义作品的研究中,其将焦点聚集在老舍作品中所具有的喜剧才能和形式上的结构,认为老舍的作品以闹剧和煽情悲喜剧的手法揭露社会之不公的特质是区别于其他五四作家的最大的因素。  关键词:老舍;喜剧才能;闹剧;煽情悲喜剧;极端的修辞法  一、老舍写实主义的传统
期刊
摘 要:《大唐西域记》中的《烈士池及传说》是“烈士池”故事的本源。李复言的《杜子春》以及芥川龙之介的“翻案”版《杜子春》是“烈士池”故事传承发展过程中颇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二者均对《烈士池及传说》中浓厚的佛教思想有所继承和发展。虽然这三部作品分别产生自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中,但却传承和发展了相似的旨趣。从“梦中度世”、“离欲断爱”、“死生之苦”三个典型的佛教角度来分别考察三者会发现,三者对佛教
期刊
摘 要:我校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他们入学之前对乐器是陌生的,入学之后,从零基础开始学习乐器,对于学习的目标、标准、进度、技能,没有认知,教师在督促学生学习时,只做了记录性质的要求,没有建立对活动课程训练相关的评定标准,随着我校第二课堂的不断的完善,各活动组发展为活动乐团;活动的形式也由原来的独奏、齐奏形式,逐渐向器乐合奏形式过度,各团队只针对管理方面制定了一些适合自己团队的管理要求,一直没有建
期刊
摘 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记叙诗,记叙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爱情故事,被誉为“乐府双璧”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篇本章将围绕 “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焦母厌恶刘兰芝的原因”展开论述,希望对读者产生帮助。  关键词:刘兰芝;焦仲卿;焦母;人物形象  一、刘兰芝的人物形象  (一)多才多艺的女子  刘兰芝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诗中刘兰芝自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期刊
摘 要:《地毯上的图案》是亨利·詹姆斯中期的中短篇小说,讨论涉及作家与评论家之间的关系,文学创作的意图等内容。本文通过主要人物关系的复杂性、情节的特殊性、语言的跳跃性三个方面对《地毯上的图案》中的文学游戏实验作一下简要分析。  关键词:游戏;人物;情节;语言  一、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地毯上的图案》(以下简称《地毯》)涉及人物众多,人物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人物关系的复杂程度可以说是超越同
期刊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软实力,已经受到大众的高度重视,文化俨然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早在华夏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就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骨干。在这一片文化沃土上,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树立传播河南新时期新形象尤为重要。与此同时,2011年10月7
期刊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史铁生  近日又到了迷茫时期,总感觉未来不可捉摸,深不可测。偶然间翻到了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冥冥之中我似乎豁然开朗。  故事中的老瞎子,对他师傅说的“弹断一千根弦就能打开药方去抓药,然后治好眼疾”的告诫深信不疑。于是他带着小瞎子翻山越岭,紧张地拉弦,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拉断一千根弦,能够重见光明。他的师父只弹断了八百根
期刊
摘 要:电影《楢山节考》由日本导演今村昌平根据深泽七郎的同名小说和其短篇小说《东北的神武门》结合改变而成。在极端的日本国的生活条件制约下,一个叫楢山的地方不得不制定出可怕的民俗从而保障生态圈迅速有力的发展,影片从人的动物性着手刻画人的本能。本文将结合影片内容及日本习俗对影片中所体现出的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大主题“生”、“死”、“性”进行进一步解读。  关键词:日本习俗;生;死;性  电影《楢山节考
期刊
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的GDP每年都有新的突破,可谓是日新月异,年年攀升。不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整体的国民生活水平翻了好几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提高。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就顺势成了一大批人的追求目标。人群中有一批特殊的群体——“夕阳红”他们是一批老琴童,他们确实是很喜欢钢琴,在他们身上能看到他们对钢琴的执着,在学琴的路上也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在老年人学习钢琴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