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博物院“蜕变之美——蝴蝶标本展”展示效果分析

来源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5年福建博物院自然馆推出了“蜕变之美——蝴蝶标本展”,旨在运用多种展示手段反映蝴蝶的生活史。通过展厅内观众行为观察及观众留言统计,对这一临时展览的展示效果作了初步的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蝴蝶 展示 观众留言
  1 展览概况
  2015年5—7月,福建博物院自然馆推出了“蜕变之美——蝴蝶标本展”,汇集了世界各地的蝴蝶,通过“探秘蝴蝶”“凤蝶”“蛱蝶”“灰蝶”四个部分展示蝴蝶的生活史以及蝴蝶家族的种类,旨在表现蝴蝶的优美姿态,介绍蝴蝶的基本知识,宣传保护蝴蝶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广大民众对蝴蝶的认识,培养公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如表1所示,本次展览结合多媒体技术,运用标本、图文、视频等手段,兼具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2 观众调查
  为了考察“蜕变之美——蝴蝶标本展”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被观众接受、认可,我们在现场开展了观众行为观察和观众留言统计,对展示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估,以了解观众的需求和所关注的内容。本次展览的观众以青少年为主,且多是亲子出行。
  2.1 观众行为观察
  选择随机抽样法,在展出期间进入展厅,观察观众的观展情况。在参观过程中不干扰观众的自由活动,由笔者跟踪记录观众的反应,待观众结束参观准备离开时引导他们写下观展留言。
  观察发现,来访观众大多具有一定的自主参观能力,他们会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来获取感兴趣的资讯。青少年观众更偏爱色彩鲜艳的蝴蝶,惊异于蝴蝶的变态发育过程;成年观众倾向于观看视频、阅读图文;家庭观众则以互动交流为主,家长会仔细学习展板所提供的资源,用通俗的语言转述给自己的孩子。
  2.2 观众留言统计
  博物馆的观众留言簿是观展活动的一个奇妙尾音,用来记录来访观众对展示主题的理解及参观体验,当然也不乏一些涂鸦、抒情之笔,但并不影响我们工作人员收集有效的信息。由表2可知,观众留言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赞扬类、意见类和感悟类。总体而言,观众对本次展览较为满意,认为:(1)可看性强,展品保存完整;(2)种类齐全;(3)自然造物之神奇,蝴蝶本身很美;(4)传递的知识为容易被忽略的常识性问题,有利于提高认知。
  3 启示与思考
  “蜕变之美——蝴蝶标本展”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公众的肯定,较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展示教育功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展览效果。从中我们也收获了不少启示,日后在自然科普的道路上还要不断地进行总结。
  3.1 展示内容
  展示内容作为整个展览的核心,围绕展览主题进行延伸。从观众留言统计结果来看,觀众对展示内容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蝴蝶具有巨大的美学、人文、经济和生态价值,被誉为天然的艺术品,于是便有人专门收集各种蝴蝶制成标本,用于收藏和研究。通过蝴蝶生物学基础研究,加强科普宣传教育,能够让大众参与到保护蝴蝶资源的活动中来。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许多种类的蝴蝶幼虫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3.2 展示形式
  以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引起观众的共鸣。未来可考虑引入活体蝴蝶展区,通过生动、具体、灵活的展览手段,向公众展示蝴蝶之美,在与蝴蝶的近距离接触中,激发人们认识自然、热爱自然,进而保护自然。另外,不妨设立蝴蝶知识展区、蝴蝶标本制作区等,让公众对蝴蝶有一个更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3.3 配套活动
  结合展览,举办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向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我们在国际儿童节期间举办了2次“画蝶”活动(见图1),让孩子们给蝴蝶风筝填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悟。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展蝴蝶小课堂、野外观蝶夏令营等,把蝴蝶知识带进学校、带进社区。总之,拓展常态化的教育活动是科学普及的一个重要途径,切合展览的教育目的,开设主题活动,有助于加强宣传力度,唤起公众的参观兴趣。
  参考文献
  [1]周琼,曾玉荣,杨勋华,等.台湾农业科普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以蝴蝶科普教育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09(7):296-299.
  [2]姚俊,蒲正宇,史军义,等.将活体蝴蝶展览引入营销活动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13(5):104-106.
  [3]顾娟,王桂云.蝴蝶翩翩飞——大班美工活动[J].山东教育,2014(Z5):81-82.
  [4]黄凤梅.简述举办蝴蝶专题展的启示[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7):102-103.
  (2018-03-19收稿,2018-03-29修回)
其他文献
摘 要 医患关系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北医三院产妇事件”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传播中演变成为备受争议的热点医患纠纷事件,与此同时引发了全民关于“医学知识”、“责任追问”等问题的大讨论。通过以“北医三院产妇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传统媒体和微博、知乎社区建构的医患关系展开研究,考察不同媒介对医患纠纷议题建构的话语特征。研究发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医患纠纷议题的
《中国民族文博》系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1的学术出版物,由专委会及其挂靠单位民族文化宫主办.自2006年专委会成立以来,《中国民族文博》已陆
教育活动是博物馆的核心工作之一,但国内鲜有针对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发框架的研究。目前,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发了百余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其中以在"探索中心"独立活动区域实施的"
近日,位于戚墅堰的常州固邦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第一个研制成功,并开始规模化生产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又称“弹性水泥”、“可弯曲的水泥”),这种新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
科学点燃梦想,创新助力前行。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助推器,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前进方向。自然科学博物馆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
2016年12月31日,上海科技馆学术委员会2017年度会议在上海科技馆召开,会议由上海科技馆学术委员会主任褚君浩院士主持,馆长王小明,副馆长梁兆正、姚强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会议听取了王小明馆长关于上海科技馆2016年的工作总结、2017年的工作计划和“十三五”子规划“科学研究与收藏”的汇报。与会专家委员对上海科技馆过去一年的工作表示肯定,并围绕“三馆合一”的新常态提出专业化意见和建议,为
摘 要 通過介绍和分析山东省科技馆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运用科学传播学研究方法,思考其对新时期科技馆科学传播工作的影响和意义,并为“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全省县域流动科技馆”项目和“校园科技馆”项目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学传播 山东 校园科技馆  0 引言  我国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对“科普”一词有简要的界定,具体是指“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美国人生活中的科学”展览在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举办后,招致了美国化学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对其的批判。他们认为,这个展览使公众对科学产生了负面的印象,并要求史密森尼学会进
2017年6月29-30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社承办的第六届全国科学传播学学术会议在上海科技馆召开.本次会
纵观世界科技馆百年历史,已历经科技博物馆、科学中心和综合性科技馆三个世代,它们各自承载着时代的使命.当进入以全面数字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代科技馆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