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塞勒:有争议但实至名归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er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经济和金融中的市场力量不应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唯一方向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塞勒长期致力于行为经济学(包括其分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从心理学角度解读经济(和金融)行为。但在—些经济学家看来,心理学研究不应该成为经济学的—部分。
  这当然不是我的观点。我很高兴看到诺贝尔基金会选择了塞勒。此前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不少行为经济学家,包括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kerlof)、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Fogel)、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和我本人。加上塞勒,行为经济学家大约占到全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6%。
  但是,仍有很多经济学界和金融界人士认为,描述人类行为的最佳方法是避开心理因素,假设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在预算约束下,用数学最优化方法来模拟人的行为。当然,并非所有经济学家或是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同这一观点,否则塞勒和我也无法连续多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美国经济学界的专业机构)。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同事都接受了这种观点。
  我初次见到塞勒是在1982年,当时他是康奈尔大学的教授。我在那里进行短期访问,我们沿着校园边走边讨论,发现我俩有着相似的想法和研究目标。从1991年开始,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的支持下,我们合作组织了一系列关于行为经济学的学术会议。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有人对我们的研究表示反对甚至敌视。塞勒曾跟我说,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2000年去世)在芝加哥大学走廊上与他擦肩而过时,甚至避开眼神交流。
  米勒1986年在《金融的行为理性》一文中解释了他的观点。米勒承认有时候人们的确是心理因素的受害者,但他坚持认为这些错误和金融“几乎完全不相关”。米勒的结论性观点常常被他的追随者引用:“我们之所以在抽象模型中排除这些故事,并不是因为这些故事不吸引人,而是因为它们可能太吸引人,从而会转移我们的视线,不再关注市场力量这一基本问题。”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斯蒂芬·罗斯(Stephen Ross)曾是诺贝爾经济学奖的热门人选,但于今年3月意外离世,他也持类似的看法。罗斯在2005年出版的《新古典金融学》一书中也回避了心理学内容,构建了“无套利情形下的金融学方法论”。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人行道上的人来理解不同的人的很多行为,但前提是人行道上没有10美元。事实上,人的行为会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人行道上有10美元,我可以打赌,一旦有人看到就会迅速捡起来。
  米勒和罗斯都是金融理论的重要贡献者,但他们对经济和金融的解释并不应该成为唯一的结论。塞勒在行为经济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就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点。
  比如1981年,塞勒和圣塔克拉拉大学教授赫什·舍夫林(Hersh Shefrin)提出“自我控制的经济理论”,描述了人们无法控制自我冲动的经济现象。毫无疑问,人们很容易激励自己捡起人行道上的10美元,这里没有自我控制的问题。但人们通常会难以抵制花掉这10美元的冲动。结果就是,大多数人退休后的睹蓄太少。
  经济学家必须理解人们不断重复的这类错误。后来,塞勒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什洛莫·贝纳茨(Shlomo Benartzi)等经济学家提出了改变决策的“选择架构”机制,这也是塞勒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在《助推》一书中的观点,即通过构建“选择架构”机制,让人们在面临自我控制问题时做出更好的选择。
  改善人们的储蓄行为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来看,这将决定我们能否获得人生的成就和满足感。
  塞勒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经济研究中更明确地关注重大和现实问题。他的研究项目富有同情心、脚踏实地,为年轻学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方向,标志着一场真正持久的科学革命的开始。我为他本人以及为整个经济学界感到无比高兴。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倡议给了企业非常好的机遇。只有规划先行,才能有針对性地“走出去”。  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让人尊重是成功的条件之一  中国高速发展的30年,不仅给中国基建类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储备了非常强的实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于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是负有历史使命的。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应承担何种使命?中国企业多年来的海外发展,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期刊
现在要依靠G20的力量顶住美国的压力,坚持推进气候行动  在2016年,美国仍被公认为最有资格领导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之战。2016年12月,德國接替中国担任2017年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一直期望美国协助推动全球经济的深层次转型。即使在唐纳德·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之后,默克尔仍然对美国在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领域发挥领导作用抱有一线希望。  但默克尔和特朗普首次的会晤未能
期刊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九大已于2017年10月24日落幕。翌日,由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当选连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所发表的一番讲话,对解读长逾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而言,颇有“画龙点睛”之效。  習近平同志在这番简明精悍的讲话中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将“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期刊
2017年4月26日,特朗普政府公布了美国税制改革方案的主要原则,为下一步白宫与国会具体商讨税制改革细则建立了初步框架。从已经公布的方案内容看,这是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减税方案。根据该方案,美国政府将大幅削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特朗普政府税改方案的内容是什么?主要目的何在?将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本文尝试分析这些问题。  基本内容  特朗普税制改革方案的核心是减税,基
期刊
—专访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努雷舍夫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应对全球经济挑战恰当而及时,哈中两国领导人主张逐步实现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新经济政策倡议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的对接  今年是中哈建交25周年,打造“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桥梁无疑被视为当前两国合作的最大亮点。哈萨克斯坦如何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将给双边关系发展带来哪些机遇?《中国经济报告》记者就此专访了哈萨克斯坦驻华
期刊
中国有可能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但一些政策工具所导致的扭曲将阻碍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下阶段中国需要在国有企业、金融以及其他垄断行业继续推进改革  在2017年这个政治年,中国经济数据大多表现良好,前三季度GDP增长同比温和上升至6.9%,比2016年同期的6.7%提高0.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与过去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加依赖国内消费而不是投资。在过去几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投资热潮消退,中
期刊
错误的激励会加速下一场危机的到来  他  是一个经济学家还是数学家?他信仰理性的科学还是虔诚的宗教?他是严肃的人还是随和的人?这些看似不同的特质似乎都可以在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身上找到。  他是一位纯数学家,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很多开创性工作都是基础性、概念性的研究,且大部分都是深奥的数学。但罗伯特·奥曼不止是一个象牙塔里的理论研究者,他对现实生活
期刊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  必须继续坚持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措施并举,短期和长期目标结合,精准稳需求、稳增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巩固促使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的拐点附近,这是一个不同于一般周期性经济变化的拐点。从高增长平稳进入中高增长,既包括增长水平的稳定,也包括增长模式的转变。目前支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已明显增多,增长模式转变也正处在爬坡过坎
期刊
欧洲社会民主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不稳定  在日前的德国大选中,极右翼政党在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进入联邦议会。德国选择党(AfD)成立于:2013年,在当年的选举中没有通过5%的门槛,但现在获得了近13%的选票,成为联邦议会的第三大党。  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保守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和她的挑战者马丁·舒尔茨领导的社会民主党(SPD)都受到了残酷的惩罚:默克尔的个人支持率下滑到了史无前例的33
期刊
中国应尽量培育目前正在快速成长的“新经济”,并尽量把由于产能过剩、呆账等问题受损的“旧经济”缩小到可持续的、应有的规模  随着中共十九大的落幕,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走向和改革进程是当下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津上俊哉(Tsugami Toshiya)曾长期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工作,1996—2000年任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参赞,对中日两国经济有着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津上俊哉曾极度热衷于中国的人世问题,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