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肯尼迪政府对印度的开发援助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uh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肯尼迪政府时期,第三世界成为美苏争夺的重点,被视为“民主橱窗”的印度成为美国优先援助的对象,战后对印度的开发援助达到高潮。肯尼迪政府对印度的开发援助,更多是从意识形态、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的视角来考量。
  [关键词]肯尼迪政府,开发援助,印度
  [中图分类号]K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08-0059-05
  
  肯尼迪政府时期,加强对第三世界的争夺成为冷战的重点区域之一。肯尼迪政府的“灵活反应战略”,其主要目标是在诉诸战争之前增加可选择性,这包括重视对第三世界的经济援助。而被美国视为第三世界“民主橱窗”的印度,成为其援助优先考虑的对象。
  
  一、肯尼迪政府对外援助政策的调整
  
  二战以来,美国对外援助的内容、重点和政策不断调整。在杜鲁门政府时期和艾森豪威尔总统第一任期,美国军事援助优先于经济援助。美国决策者从全球的战略布局来分配援助,西欧和东南亚是美国外援的重点区域。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援助由原来的强调经济发展转向强调共同安全,认为外援应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在艾森豪威尔第一任期内,美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是“贸易而非援助”,主张通过削减对外援助、依赖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和鼓励私人投资来保证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在其第二任期内,美国对外援助从“贸易而非援助”转变为“贸易与援助”并举。美国对外援助逐渐从短期的、国家安全的考虑向长期开发援助转变,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这种转变,与冷战背景下苏联在第三世界的“经济攻势”以及第三世界重要性的日益增长有很大关系。
  肯尼迪政府在继承前任政府外援政策的同时,在某些领域力求有所创新。1961年3月22日。肯尼迪总统向国会提出了对外援助的特别咨文,回顾了战后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进行的援助,同时指出过去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需要改组援助机构和更新基本概念,应对新的问题;需要提高援助的效果,改变短期经济援助,制定长期经济援助计划。肯尼迪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同美国的安全、繁荣和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六十年代援外计划的基本任务并不是消极地同共产主义作斗争。它的基本任务是要协助造成一种历史性的示范成就,用以说明在二十世纪也像在十九世纪一样,在南半球也像在北半球一样,经济增长和政治民主是能够齐头并进的”。同时指出,20世纪60年代能够而且必须是决定性的“发展的十年”,是许多不发达国家过渡到自力发展的十年。
  肯尼迪政府吸收了查尔斯河学派的援助“哲学”,改变美国外援只重军援和短期冷战目标的情况,长期开发援助成为援助优先考虑的对象。肯尼迪政府制定《1961年外援法》;整合外援机构,成立国际开发署;建立和平队;实施“争取进步联盟计划”;提出“发展的十年”的概念;发展了《农产品贸易开发与援助法》,实行“粮食换和平”计划;对经济开发援助的美元授权和拨款达到“马歇尔计划”之后的高峰。《1961年外援法》取代了《1951年共同安全法》,使美国的对外援助开始制度化、法律化,美国对外援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二、肯尼迪政府对印度的开发援助
  
  肯尼迪总统把印度视为亚洲的“关键地区”,是美国发展援助优先考虑的对象。美国认为,印度实行民主政体,在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影响,在与“共产主义中国”的发展竞争中具有重要意义。肯尼迪年代大致与印度“三五”计划(1961~1966)的前几年时间上一致,印度积极地寻求外资来实现“三五”计划的目标,两国建立起紧密的援助关系,美国对印援助达到战后的高潮。
  (一)粮食援助
  粮食援助一直是美国对印援助的重要内容之一。1954年7月,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农产品贸易开发与援助法(The Agricultural Trade DevelopmentandAssistanceAct nfl954),该法是美国第83届国会通过的第480号公法(Public Law480),通常被称为480公法(PIA80)。
  480公法的通过使美国粮食援助项目制度化。该法的主要目的是为美国农业开辟新的外国市场,购买国家安全所需的原料以及给予贷款以促进多边贸易和经济发展。该法的通过受到了包括印度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欢迎。480公法生效以后,行政部门把处理剩余农产品作为对外援助计划的主要部分。尽管480公法项目1954年已经成立,但是直到1956年才扩展到印度。
  480公法项目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被命名为“粮食换和平”计划,在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其用途和目的发生了显著改变,它们是美国粮食援助项目的两个不同阶段。如果说480公法项目起初主要是针对国内,意图是缓解美国农产品的剩余,那么“粮食换和平”强调的则是粮食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种工具的功能,凸显了利用粮食援助拉拢第三世界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功能。1966年,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强调。“美国粮食援助是一种有价值的对外政策工具,因为它向积极的改变方面引导——加强民主政府、促进政治稳定、鼓励经济稳定,帮助物质发展”。这是粮食援助在美国对外政策中所扮演角色的最详细陈述之一。美国农业部长弗里曼指出,480公法项目起初为解决剩余品提供了“合法的框架”,援助饥民和经济发展则是次要的。从1956年印度接受480公法项目援助以来至1973年,印度是接受480公法项目援助最多的国家。
  1961年10月31日,美国从480公法项目中赠与印度800万卢比,用于200眼探井的费用。480公法项目向位于孟买的国有Trombay化肥厂提供贷款。在480公法框架之下,剩余品的最大组成部分是小麦。1962年3月26日签署的一份协议中,肯尼迪政府同意从农产品销售收益中贷款2,568亿美元给印度。这笔贷款是要应付当地的发展计划流通费用,包括几个水电和热电站。从1956~1957年到1965~1966年,480公法项目对印度的出口占对该国总的农业出口价值的93.5%。到1964~1965年,美国小麦产量的1/5被运往印度。其他产品,如大米、玉米、烟草、棉花,也包括在这个项目之内。到1966年,印度接受的来自美国的援助约占总援助价值的2/3。
  480公法项目从经济上来说,对美国和印度是一个“双赢”。对美国来说,以补贴率从农民手中购买,保证农民可以获利,不至于谷贱伤农;削减剩余农产品积存,减少库存费用;促进了美国船运业的发展。对印度来说,缓解其粮食短缺,帮助其度过粮食危机。同时,通过稳定粮食价格,可以减缓政治紧张,提高政府的稳定性。但是这个项目对印度的农业生产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农业价格过低很难激起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延缓了农业的自给自足。通过480公法,美国政府把减少农产品 信贷公司的库存同开拓国外市场和推行对外政策结合在一起,正像休伯特·汉弗莱所言,“粮食用于和平”计划是“二十世纪的炼金术”。
  (二)和平队
  在援外工作中,最能体现“新边疆”精神的是和平队。按照肯尼迪的构想,和平队的主要使命就是以志愿者的方式,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教师、医生、护士、各种技术人员等“中等人力资源”。通过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发展,向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展现美国文化的精华,改变美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不良形象,增强美国对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吸引力,并以此向这些国家传播美国文化及价值观念。肯尼迪的妹夫萨金特·施赖弗负责和平队事宜。和平队志愿者首先要在国内接受特殊培训,学习受援国的历史和文化、本国历史和世界事务等,之后才被派往受援国从事包括农田灌溉、节制生育、农业、社会工作和营养问题等多种多样的工作。他们向印度农民传授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工具进行耕种、灌溉、施肥等农业生产,鼓励当地民众饲养家禽等。除了农业以外,和平队的项目还包括教育、农村公共健康以及一些小型工业项目。和平队志愿者不论男女、不分长幼,只要身体健康允许,都可以报名参加。据报道,1962年在印度的和平队志愿者约有600人;至1966年底,有超过1250名和平队志愿者正在印度工作。肯尼迪政府之后的历届美国政府,继承衣钵,不断有和平队志愿者被派往受援国。后来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母亲莉莲·卡特,曾在1966年(时年67岁)作为一名护士加入了赴印度的和平队志愿者,在孟买北部15英里的一个小镇工作。1966年9月,一名70岁的祖母级人物,叶韦尔(Yewen)女士,作为一名护士,报名参加派往印度的和平队志愿者培训。
  和平队做了大量工作,改变了当地居民对于美国的不好印象。和平队志愿者与印度人民和谐共处,改变了印度人民对美国人旧有的看法,拉近了两国民众心理的距离。加上美国对印度经济援助和中印边界战争期间美英对印度援助请求的立即反应,赢得了印度人民的好感,印美关系大大改善。肯尼迪在印度也受到民众的推崇,在遥远的印度农村,鲍尔斯大使常常看到肯尼迪的画像同甘地和尼赫鲁并排地挂在一起。夏斯特里总理最小的孙子,就取名为“肯尼迪”。和平队志愿者的努力也促进了印美两国文化的交流。和平队志愿者在培训期间,学习印度历史文化,在与印度人民的朝夕相处中,了解印度的风土人情,而印度人民也通过和平队志愿者了解到美国普通人的生活,了解一些美国的历史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增加了友谊和好感。
  (三)多边援助和双边援助
  肯尼迪政府对外援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多边援助,“负担共享”。为此,肯尼迪政府积极推动国际援印财团等机构对印度进行援助。在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对印度援助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国际援印财团间接实现的。在“三五”计划期间,国际援印财团向印度提供约46.437亿美元,其中,美国提供的份额为16.990亿美元,占国际援印财团总份额的约40%。
  在强调多边援助的同时,美国继续通过国际开发署、进出口银行等机构对印度进行援助。双边援助由国际开发署管理,双边援助在1961年达到2.008亿美元,1962年4.655亿美元,1963年3.97亿美元,1964年3.365亿美元。除了PL480贷款和赠与,国际开发署向河谷项目提供了价值7万美元的技术援助,以及用于购买重型建设装备的1400万美元的赠与。
  美国进出口银行向印度公有部门的贷款主要用于矿业、道路交通、电力、灌溉等重工业、基础工业部门,对私有部门的贷款主要用于纺织、机械、机床、汽车、化学工业等部门。“三五”计划期间,美国进出口银行对印度的贷款共有1.8932亿美元。
  (四)技术援助
  技术合作署(Technicfl Cooperation Mission,简称TCM)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开发印度的人力资源来增加生产力。通过印度和美国的联合计划,印度人在印度和美国学习掌握技术知识、技能以及组织经验。在1952~1962财年的开发计划中。美国向印度共派出了1593名技术人员和专家。这些人中,有超过1/3被派到农业和自然资源方面的项目中。同一时期,有三千多名印度人到海外培训,其中846名学习农业。在第三个TCM协议中,55.6万美元用于植物保护和蝗虫控制。通过参与管井建造、河谷开发以及地表水开发项目等,TCM向印度灌溉计划提供援助。TCM还帮助印度改进存储和处理粮食的方法,为粮食专家、农业工程师、昆虫学家提供服务。随着新的种子、化肥、农业方法和机械的推广应用,印度农业产量得到提高。在渔业方面,TCM对印度渔业的贡献巨大。两个技术人员被派往盂买的深海捕鱼站,用现代的捕鱼技术训练员工。两艘经过重装的拖船一次出海的捕捞量就从原来的27吨增加到48吨。一位美国专家以顾问形式被派遣到印度粮农部渔业司,还有一位技术人员被派为渔业推广。到1962年3月,TCM对印度农业援助总额(包括贷款和赠与),达到5.047亿美元。
  
  三、美国援助对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独立之后的包括印度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寻求一条符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而资金和技术的匮乏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包括美援在内的外部援助,对于缓解资金和技术困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无疑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医疗健康方面,独立之初的印度医疗卫生状况存在很多问题。天花、霍乱、疟疾等传染病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在技术合作署的帮助下,印度发起疟疾控制和消除计划,结果,疟疾发病率减少了98%,病人人数急剧下降。到了1963年,疟疾从每年一亿个病例降到不足十万个。丝虫病是危害印度国民健康的第二大传染病。美国援助对治疗丝虫病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估,帮助建立控制室和观察室,提供资金支持,向寄生虫学和昆虫学领域的印度技术人员提供最新的训练设备和技术,帮助战胜丝虫病。在印度全国水供给和卫生设施方面,美国政府向印度提供科学装备和专家服务。美国公共卫生工程师、医疗专家、水供给专家作为顾问援助印度。美国向印度提供包括抽水机、钻井设备、铸铁水管等在内的物品。
  在教育方面,美国帮助印度建立印度农业大学,结合了最好最新的美国教育政策和技术,并采用了许多美国先进的议事程序,比如课程设置、信贷制度以及顾问制度等。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美国提供贷款帮助印度进行道路交通工具的生产、进口汽车零部件以及道路、桥梁和发电站的建造。
  美国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援助,对于改变印度落后面貌,改善印度人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在农业、工业方面的援助,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
  虽然美国的援助在促进印度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美国援助有时并未能达到美国所期望的效果。美国不愿援助波卡罗钢厂,被一些印度人认为是不支持印度的工业化。与美国相比,苏联对印援助资金比例小,束缚性条款少,不对印度经济发展指手画脚,援助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等部门。苏联对比莱钢铁厂、波卡罗钢厂的援助以及米格飞机的援助,被印度视为印苏友谊的象征,赢得了印度人民的尊敬和好感。美国的援助虽然涉及领域众多,但没有“美印友谊”的标志性援助成果,更多的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生作用。
  
  四、结论
  
  肯尼迪总统对印度的援助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艾森豪威尔总统时期,时任参议员的肯尼迪联合发起了“肯尼迪一库珀议案”,号召扩大对印度进行直接的和长期的国际支持,以促进印度经济的发展。肯尼迪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和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导弹差距”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改变着美国的战略和安全,建议美国和国际财团大规模对印度进行长期开发援助。当选总统之后,肯尼迪进一步把这一理念付诸实施,并且允许受援者在使用援助时拥有最大的灵活性。美国对印度开发援助达到战后的高潮。
  在美苏冷战加剧的国际环境下,肯尼迪政府对第三世界奉行有别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新方针。肯尼迪认为,第三世界已成为民主制度和共产主义之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战场,由此改变了对第三世界的看法,希望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进步和民主政治共同发展,肯尼迪“实际上成了处理第三世界的国务卿”。肯尼迪认为,印度是一个可以依赖的民主国家,印度所取得的成就与共产主义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相对比,将会在发展中地区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肯尼迪政府对印度的开发援助,虽然有其理想主义的成分,更多是从意识形态、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的视角来考量。
  
  责任编辑:王雅贞
其他文献
包括SD-WAN、邊缘和5G技术在内的网络趋势是企业IT高管和管理层所关注的几大计划,他们希望为未来制定高效且万无一失的企业通信战略。  据《Network World》发布的《2020年网络现状》报告显示,这些趋势以及网络安全、服务器整合和广域网优化之类的其他趋势被视为是促进未来投入的几个主要的IT驱动因素。  调查对象是268名IT主管和管理人员,他们主要负责本企业的网络工作,调查目的是旨在搞
[摘 要] 近代中国是已消逝的既往,如何看待这段历史,见仁见智,革命者从中看到了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迫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伤害。几十年过去了,革命者变成了执政者,建设、发展成为国家进步的首要问题,由此回望近代中国走过的路,我们很容易发现外国资本和中国资产阶级,并不是过去所批判的那样邪恶。外国资本为中国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他们只是拿走了,或者说多拿了他们应得到的剩余价值或利润。至于中国资产阶级,他们
你知道2020年企业必须改变什么吗?  你会专注于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吗?当然,这是关键的起点,尤其是对于越来越多的、希望直接向最终用户销售和提供数字驱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而言。也许你的企业已经经历过数字化颠覆,失去了市场份额,意识到来自新的初创公司的竞争威胁,意识到必须重振客户体验。  如果不是这样,也许你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想方设法成为数据驱动型的企业。你的领导在制定战略决策时,是不是采用了由无数电子
我经常翻阅旧报刊,追寻已失去的历史。近读1948年12月3日《益世报》刊登的一则消息:“南大决定不搬家”,引起我对国共两党争夺知识分子的回忆。那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不亚于一场军事战争。  1948年冬,正是国共两党进行决战时期,三大战役的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进行,平津战役也开始了。东北人民解放军入关和华北解放军杨得志、杨成武两个兵团联合,包围平津。国民党仍在宣传“城
已故刘祚昌先生所著《刘祚昌美国史讲义》,经由刘文涛教授整理后,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于2008年9月出版。这是先生生前在教学中年复一年的修改充实,精益求精,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讲义。全书共分为十五讲。前六讲分析了北美殖民地时期、独立战争时期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七至十讲从不同的侧面、层面阐释了杰斐逊的人生阅历,特别是他的民主思想和独特风格;最后五讲则围绕美国内战前后美国人民争取西部土地的斗争、黑奴制、武装黑
作为高效会议专家,263企业会议包括电话会议、网络会议和视频会议等多种丰富的产品形式。  263電话会议携手通信设备提供商美国Compunetix公司,引进summit电话会议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话会议服务,单场会议可支持最大3000方同时在线;  263网络会议是基于SaaS模式的互联网实时会议平台,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将音频、视频、数据、文字等信息内容实时传输,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实现面
IDC表示,正逐渐成为“企业支柱”的SD-WAN市场到2022年可能达到45亿美元,甚至业务部门也会寻求集成管理和安全功能。  无论用户是想要稳定的云连接资源,更好地管理远程网络,还是仅仅升级老旧的广域环境,软件定义的广域网(SD-WAN)技术都在购买清单之列。  有证据显示,网络市场中的这一部分份额将达到45亿美元,并且从2017年到2022年将以40.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市场研究公司IDC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东亚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美国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始终声称奉行“中立”政策,实际上却发挥了其他列强不曾起到的作用。战前,美国驻朝鲜、中国和日本的外交官对于因中日两国出兵朝鲜所引发的紧张局面从一开始就予以了密切关注,而美国政府的态度则比较微妙:一方面不愿意看到日本因朝鲜问题挑起战争,致使东亚局面复杂化,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又拒绝朝鲜和清政府的调停请求,听任日本发动战争
[摘要]在清末戏曲改良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作为戏曲大省的河南戏曲改良活动逐渐展开,“河南新剧团”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新剧团不仅演出和推广新剧,同样也改良旧戏,因其不同于传统戏班的全新形式,加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在民初河南戏曲改良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启蒙。  [关键词]“河南新剧团”,戏曲改良,社会启蒙  [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
中国系统多年来始终聚焦数字与信息服务,在现代数字城市建设与运营、行业数字化转型、高科技工程服务等领域具有深厚经验。  当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使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到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信创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与头部企业正展开积极布局,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