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及”考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lin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及,《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所设义项:请求,恳求。(无误。本文书证略,不赘述。)连累,拖累。央,通“殃”。书证是:元·乔吉《小桃红·僧房以太湖石支足》曲“最堪憐,阶前堆垛从踏践,央及杨翦。”元·岳伯川《铁拐李》三折“衣食又催逼,儿女又央及。”愚以为,义项“连累,拖累”误。
  今按,“央及”当系古“(养良力)(口祭)”二字之假借。以笔画少的“央及”代笔画繁的“(养良力)(口祭)”。《玉篇》余两切:“劝也。”“(养良力)”读上声。(口祭)《玉篇》千结切:“小语。又子细切。”“(口祭)”读入声,也读去声。“(养良力)(口祭)”组合为倒序词,本是软语“劝说、规劝”。故假借之“央及”也是软语“劝说、规劝”。此义仍残留在今内蒙清水河县方言中。如:“她哭了半天,谁也央及不住。”“谁也央及不住”,即言“谁也劝说不住”。“他生气了,你去央及一下。”“央及一下”就是“劝说一下”。该县方言“央及”之“央”(养良力)声调与阴平相近;古入声字“及”该方言单念仍读入声,“央及”之“及”(口祭)则变读成去声,与其在普通话中变读阳平不同。
  再请看《水浒全传》二十一回:“宋江看了,寻思道:‘……我今日吃这婆子言来语去,央了几杯酒,打熬不得,夜深只得睡了罢。’”此处“央了几杯酒”只是说“劝了几杯酒”,绝非言“求了几杯酒”。又,《西厢记》二本三折:“[夫人云]红娘看热酒,小姐与哥哥把盏者![旦唱]……[旦把酒科][夫人央科][末云]小生量窄。”按,[旦把酒科]指莺莺给张生斟酒,[夫人央科]指老夫人对张生劝酒。此处“央科”之“央”也绝非“求”,应是“劝”。以上两例也足可证“央”有“劝”义。
  鉴于上述,可知单音词“央”(养良力)当有“劝”义,还可引申出“求”义,因“劝”本是求人(听从)的意思,当属同作用的引申。今人多知“央”有“求”义,反倒不明“(养良力)”之假借字“央”原系“劝”义,实属憾事。早期古“央”字本无“劝、求”义。大约到了唐代,表“劝”的“(养良力)”字(大约是口语)被笔画少的“央”字所代替,才开始出现于书面上。如,唐·曹唐《小进仙》诗:“无央公子停鸾辔,笑泥娇妃索玉鞭。”此处“央”字应释“劝”,较释“求”贴切语义。娇妃不仅不劝公子停住奔跑的车马,反倒索要玉鞭亲自赶车马,才能凸现出娇妃之纵情。《辞源》谓“请求”不妥。又如《争报恩》剧四:“若不是您好弟兄再三央,怎能勾我歹夫妻依旧美。”按剧情,李千娇被梁山泊好汉花荣等人劫法场解救后,不肯饶恕她那一时不辨是非差点儿要了自己命的丈夫赵通判。花荣只得劝说她:“姐姐您认了俺姐夫(指赵通判)者。”显见“若不是您好弟兄再三央”,就是“如不是您好弟兄再三劝”的意思。此例“再三央”是不能释作“再三请求”的。花荣本是劝说千娇,根本谈不上去请求千娇。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以下简称《汇释》)将“再三央”释“再三烦劳也”,实误。《水浒全传》四十五回:“原来这贼秃为这个妇人,特地对付下这等有力气的酒。潘公吃央不过多吃了两杯,当不住,醉了。”若将这例中的“吃央不过”释作“被求不过”,就不如释作“被劝不过”来得顺当。
  双音词“央及”如上所述当有“劝说、规劝”义。例如:《汉宫秋》剧二:“朱门里头,都宠着歌衫舞袖。恐怕边关透漏,央及家人奔骤,似箭穿着雁口,没个人敢咳嗽。”此例“央及”,当释“劝说”。按剧情,此系汉元帝数说文武官员在朝廷遇难时只求自保之唱词。恐怕边关透漏,央及家人奔骤。此话意言“恐怕边关泄漏,劝说家人快逃”。《曲江池》剧一:“央及杀粉骷髅,也吐不出野狐涎。”此例“央及”,意同上。按剧情,此唱词是李亚仙告诫结义妹子刘桃花无须一味劝说风流负心的男子(把其比作“粉骷髅”)。“央及杀粉骷髅,也吐不出野狐涎”,意言“劝说死粉骷髅,也吐不出野狐涎”。以上两例,陆澹安《戏曲词语汇释》均作“累及”解,不通。《东坡梦》剧二:“你行者休违拗,我须索把你来央及。”此例“央及”,当释“规劝”。我须索把你来央及,本是言“我须要把你来规劝”。《汇释》释作“请求”,误。《酷寒亭》剧二:“莫不是少柴无米苦央及?”此例“央及”,当释“规劝”。按剧情,萧娥丈夫的朋友赵用见萧娥打骂非她亲生的孩子时,面对萧娥(孩子的继母)委婉地说成了“苦口规劝”孩子。莫不是少柴无米苦央及?当解作:“莫非是少柴无米苦规劝?”“苦规劝”实指狠心打骂孩子,此系婉言也。《汇释》释“吵扰也”,误。马致远《水仙子》曲:“怨恨自己,镇日伤怀思向日。受了多少闲烦恼,噢了亲娘些厮央及。”此例“央及”系“规劝”。噢了亲娘些厮央及,言“受了亲娘些相规劝”。《汇释》释“吵扰”,亦误。“儿忧母担心”,亲娘往往对心情忧伤的儿女劝说开导,怎能去“吵扰”呢?无名氏小令《骂玉郎过感皇恩探茶歌·闺怨》:“罗带分,翠袖湿,金钗坠。央及煞蝶使蜂媒、嫩红娇翠;为春愁,因春瘦,怕春知。”此例“央及”系“劝说”。“煞”用在动词后系表极甚之倒序词。央及煞蝶使蜂媒、嫩红娇翠,即言“极力劝说蝶使蜂媒、嫩红娇翠”。作者以拟人的修辞方式希望蝶媒蜂媒乃至花草也能同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因春之离别而伤感。《汇释》解“此吵扰义”,莫名其妙。
  以上“央及”诸例,今词典均未引作书证,因用现今词典的释义,实难以文从意顺。
  又按,“央及”本无“连累、拖累”义。如,乔吉《小桃红·僧房以太湖石支足》曲:“最堪憐,阶前堆垛从踏践。央及杨翦,急差军健,运入丽春园。”(《大词典》引文不全,标点亦误。)此例“央及”当系“恳求”,言“恳求杨翦,急差军健,运入丽春园”。(按,杨翦大概是个军健头目。)此曲是言男女约会之情。约谁呢?不可明言。只能含糊地说:“约那人相见”(见本曲),并非是指约会杨翦。况且因何连累杨翦,根本无从谈起,倒是需要求人事先清理掉阶前的堆垛,为幽会提供方便。言“连累杨翦”或言“拖累杨翦”,绝非作品的本义。《大词典》解作“连累,拖累”,当误。《铁拐李》三折:“衣食又摧逼,儿女又央及。”此例“央及”当系“求告”。儿女又央及,言“儿女又求告”也。衣食摧逼,儿女求告吃食等,是写生活的窘况。此例“央及”,《大词典》解“连累、拖累”,当误。试想,面对缺衣少食的儿女,怎能再忍心去抱怨儿女是“连累、拖累”呢?《汇释》解作“意言儿女吵扰也”,亦误。又如,《汉宫秋》剧三:“今日央及煞娘娘,怎做的男儿当自强。”此是王昭君(明妃)出塞和番临行时汉元帝的话。按剧情,当番使一再催逼明妃早行时,元帝只好求明妃:“你这一去,休怨朕躬也。”元帝为了和番忍痛割爱,接着此话不免伤感自责地说:“今日央及煞娘娘,怎做的男儿当自强。”此话即是言“今日极力求告娘娘(休怨),怎做的男儿当自强。”此例“央及”,《汇释》释作“烦劳”和“连 累”,离开具体语境,看似可通实则大误。
  又按,“央及”也非“殃及”。“殃及”本系“祸及”义,如成语“城门失火,殃及鱼池”。根据具体的语境,“殃及”亦可释作“害累”。如:关汉卿《梧叶儿·别情》曲:“春将去,人未还。这其间,殃及杀愁眉泪眼。”此例“殃及”,宜释“害累”。“杀”用在动词后表程度深,“殃及杀”是夸张的说法。“殃及杀愁眉泪眼”,言“害累死愁眉泪眼”。元·商政叔《一枝花》套曲《叹秀英》:“生把俺殃及做顶老。”顶老,妓也。此例“殃及”,系“害累”。生把俺殃及做顶老,言“硬把我害累做了妓”也。可见,“殃及”与“央及”的意思本无关联。
  换言之,“央及”和“殃及”本非一个词,然在今人的作品中,时将“央及”误作“殃及”。例如乔吉《折桂令·赠罗真真》:“酒盏儿里央及出些腼腆,画帧儿上唤下来的婵娟。”此例“央及”应释作“劝说”。酒盏儿里央及出些腼腆,言“酒盏儿里劝说出些腼腆(羞红貌)”,指美人被人劝酒后脸似桃花,正如画上的婵娟。此义当由“劝酒”的习俗而来。《汇释》解作“为寻求义”,误。按,今隋树森编《全元散曲》(1981年)作“殃及”(据该书凡例言,其当从元·杨朝英辑《太平乐府一卷》),误。元·无名氏辑《类聚名贤乐府群玉》和明·无名氏辑《乐府群珠》俱作“央及”是正确的。(参见《全元散曲》曲后校勘记,下例曲文亦参见《全元散曲》曲后校勘记。) 刘时中《新水令·代马诉冤》套:“[折桂令]致令得官府闻知,验数目存留。分官品高低,准备着竹杖芒鞋,免不得奔走驱驰。再不敢鞭骏骑向街头闹起,则索扭蛮腰将足下央及。为此辈无知,将我连累,把我埋没在蓬蒿,失陷淤泥。”按,今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作“殃及”(同上,其当从元杨朝英辑《阳春白雪后集五卷》),误。明·郭勋辑《雍熙乐府》作“央及”是正确的。此套曲是以马的口吻控诉了不知爱惜千里马的乍富儿曹(暴发小子,也是无知小辈),影射了不知珍惜人才的社会现实。当无知小辈在官府的干涉下“再不敢鞭骏骑向街头闹起”时,“则索扭蛮腰(马腰)将足下央及”,这是千里马言“(我)就要扭腰将你这无知小辈规劝了”。句中的“足下”系反语,实是千里马鄙视的“无知小辈”。“央及”当释“规劝”(实为“训诫”)。《汇释》亦作“殃及”,释作“连累”误。曲文中,千里马本是指责无知小辈连累了它永无出头之日(将它埋没在蓬蒿),怎么可能说自己连累了欺凌它的无知小辈呢?《汇释》的释义其实说反了意思。元·关汉卿《拜月亭》第四折:“休,休,教他不要则休,咱没事则管央及他则末!”(引自吴国钦校注《关汉卿全集》,1988年)此例“央及”应释作“劝说”。按剧情,瑞兰一心劝说瑞莲:“妹子,我和你哥哥厢(相)认得了也!你却招取兀那武举状元呵,如何?”在瑞莲不愿改配武状元时,瑞兰假装生气说算了(休),不必一味劝她。故“咱没事则管央及他则末”释“咱没事只管劝说她怎么”为允。(按,此句即“咱没事怎么只管劝说她!”今“怎么”已放到谓语之前。)张相《汇释》作“殃及”误,并释“请求”亦不妥。作为姐姐只是在劝说妹妹,根本谈不上向妹妹请求,不如释作“劝说”贴切。
  文字的讹误在通俗文学作品尤其元代戏曲中并不鲜见。即使在元明的版本中“央及”误作“殃及”,也应在古籍校勘时辨误求是,而不应一味盲从。事实上,“央及”误作或误以为“殃及”,在今人编纂的《汇释》和《词典》中倒是时有所见,盖因不晓古语词“央及”有“劝说”义,以致以讹为正,进而导致了释义的混乱,如出现了“连累、累及、烦劳、吵扰”等等与“央及”本无关联的训解。《大词典》亦言“央,通‘殃’。”对这种误解给予匡正,以免再广为讹传,想必是今词典编纂者有待进一步考订的工作之一。
  综上所述,“央及”与“殃及”不相通。“央及”当设两个义项:①劝说、规劝;②求告、恳求。这样,这两个义项在意义上就有了紧密的联系,而“连累、拖累”与这两个意义本无联系。“央及”的义项也不该与“殃及”的义项混同在一起,因“殃”字古代文献作“祸、咎”讲,它并没有始于唐代的“央”字所借的“劝”义。这也就是说,“央”与“殃”本不应相通,“央及”也不该通“殃及”,如同“遭殃”不能作“遭央”,“殃及鱼池”也不能作“央及鱼池”。语言的事实是:自唐以降,表“劝”的“央”本是古口语词“(养良力)”。表“求”的“央”当是古口语词“(养良力)”的引申义。
其他文献
日前,作为首个在政府指导下由企业家群体主导发起的全球大健康领域的盛会——2017健康大会在萧山召开。大会以“中国健康促进世界健康,全民健康推动人类健康”为主题,致力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及世界卫生与健康事业、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促进企业发展方式与大健康精神相融合,為人类健康提供中国方案。  借助这一由政府、卫生组织、医学科研、企业家四位一体构成的国际健康交流合作平台,来自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精英以
期刊
近期,在2017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上,由“国千”专家、法国再生医学与功能医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光华博士领衔打造的高端人才项目桐庐光華国际医学精准中心正式与桐庐县人民政府签约成功,标志着全球首家新型纳米粒子治疗实体肿瘤技术产业基地正式落户桐庐。  桐庐光华国际医学精准中心项目计划投资10~15亿元,开创性地运用放射粒子植入技术ImDendrim(俗称纳米枪),可以精准杀伤肿瘤细胞
期刊
木工工艺是一门传统而古老的手艺,为了让逐渐消失的传统工艺得以傳承,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开展了一场木工工艺体验课活动,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前来参加。  这次体验课,资深的木工工艺师傅庞培华向大家展示了由“小木匠”们自己制作的木工工艺作品,有以社区的居民公约为内容来制作的一系列作品、以红梅社区居民的生活背景为素材制作的“城战老街”等十多件作品。随后,“小木匠”们当起了“小老师”,教社区里其他小朋友用机
期刊
近期,拱墅区大关街道西一社区以党员固定主题党日为契机,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挥毫泼墨,丹青寄情”的主题书画创作活动。  此次活动,西一社区党委特邀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西分会书画院的老师们现场书写,并将现场所作的书画免费赠送给居民朋友。“这些老师们把十九大精神现场书写展示出来,非常有意义。”一位社区老党员感触颇深道。西一社区党委书记应晓萍表示:此次书画创作是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到书画作品中,通过开展
期刊
对于《近代汉语指代词》(下简称《指代》)中有关“怎么”的论述,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就教于方家和读者。
期刊
一、释“带”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以下简称“《花  东》”)第451片第3辞:
期刊
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有一“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的国家4A级景区。这里以独特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既为现今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山水田园古镇,也是杭州地区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这便是富阳区龙门镇。面积仅27平方公里的镇域上有7000多人,90%以上都姓孙,因而也被誉为“孙权故里”。  风云变幻,不进则退。后峰会、前亚运的机遇下,千年的古镇该如何顺
期刊
世界各民族文字具有相同的结构方式,都同样能被解构主义和汉字六书解构,文字应共同遵循不同于语言的文字学所特有的发展规律,因此,理应在文字本位的理念基础上确立独立于语言学的文字科学体系。
期刊
0 导言    指示代词“这”的来源问题是汉语学术界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各家观点不一。概而言之,各派均能言之成理,但亦尚存阙略。例如王力说(1980),王先生主要考虑了语法功能的继承性,“之”在上古有作定语的用法,跟“这”的句法位置一致,所以他认为“这”是由“之”转变来的。王先生的说法不是没有问题的。“之”作定语的用法两汉以后不大能见到,而“这”是唐代产生的,中间有几百年的间隔,衔接
期刊
信守现代联绵字理论者都认定联绵字是“由两个音节联缀而成的单纯词”,又令王念孙的“不可分训”说来助势,于是有了“联绵字/词不可分训说”。广泛流传开来,便成了“定论”。这种“定论”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词典的立目释义里,于是为我们讨论问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本文拟借词典介绍“联绵字/词不可分训说”的文字讨论问题。词典的解释力求概括,借它讨论问题可以避免大量引书的麻烦,讨论起来也相对自由一些。当然不是讨论所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