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的中国恋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l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她对中国农民生活丰富而真实地、真正史诗般地描述,以及她在传记方面的杰作”(获奖评语),赛珍珠:一个客居中国多年的美国人,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
  有“中国农民史诗”之称的《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的第一部《大地》为赛珍珠赢得了旷日持久的名声,这本畅销书使赛珍珠翌年即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也直接促成了她日后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主人公王龙娶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大户人家的婢女阿兰为妻,两人同心协力,战胜各种困难:饥荒、水灾、疾病,日子渐渐好转。王龙有着中国朴实农民对土地的依恋和热爱的深厚情感,攒点儿钱就买地。但机缘不巧,适逢大旱,良田变成皱巴巴的黄土。不愿卖掉一寸土地,夫妻俩只好流落到外地做乞丐。王龙一心盼望能够回到相思已久的大地,但却苦于无钱。时值军阀混战,穷人抢富人,他便和人一起去抢钱,阿兰也从富人家偷来一堆宝石,俩人真的发了财。回到家里,王龙购置了土地,逐渐发达,成为当地的头面人物,纳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妾莲花,过着舒适、体面的老爷般的生活。而为他偷了一堆财宝,与他同甘共苦的结发妻子阿兰却倍受冷遇。但她像千百万受封建思想压迫、戕害的中国女性一样默默地忍受,逆来顺受地打发时日,一如既往地持家度日,相继为王龙生下三子二女,直至去世。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后有了各自的生活。王龙由一个女儿和婢女桃花侍侯,孤零零地居住在故土。临死前,他再三交待儿子们不要卖掉土地。但是,儿子们没有王龙那种对大地的痴恋,大儿子花天酒地、坐吃山空,成了不折不扣的大地主,二儿子成为一个投机取巧的奸商,三儿子却成了乱世中无恶不作,绰号为“王老虎”的令人厌恶的军阀。不过,王家并未就此毁灭,王龙的一个孙子王元在美国接受西方教育后回归大地,用自己的知识去经营和改善大地。王家其他家庭成员则内讧不和,上演着各式各样的悲剧。
  《大地》展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民饱经风霜、兴衰起伏的曲折经历。主人公王龙依恋大地,苦心经营,千方百计(包括运用不光彩的手段)发家致富,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社会的个人奋斗精神的体现。但是,作者更多地刻画了融勤劳、朴实和庸俗、愚昧、落后、守旧于一身的典型的中国小农形象和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赛珍珠从民主主义者的视角,深沉、温和地反映了农民的艰辛和农村的生活,深切地流露出对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农民的同情。
  赛珍珠在中国生活多年,曾与丈夫约翰·洛辛·巴克一起在中国北方农村从事传教活动,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生活有深刻地了解和体会,深爱着普通农民的朴实性格,所以能够以真挚、公正的态度客观地描写中国的社会情景,用不偏不倚的笔触刻画中国农民的外形,并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深入到他们的灵魂深处。
  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性作家,赛珍珠以异国他乡的中国为主要背景进行创作,在美国舆论界引起哗然,人们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她的作品是中美交流的一部分,实际上,很多美国人都是通过她的作品来认识中国的,直至现在,还有一些人对中国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赛珍珠的描写上。但是,有些美国作家对此却感到忿忿不平。毕竟,赛珍珠的作品无论从主题,还是在创作手法和风格上都与当时美国的主流文学背道而驰。在赛珍珠之后获得诺贝尔奖的威廉·福克纳曾充满鄙夷地说他不想与“赛中国通夫人”为伍,情愿不拿诺贝尔奖。其言辞中不乏种族优越感的大国沙文主义思想倾向,当然,赛珍珠作品中使用的中国古典小说的章回体结构和白描的叙事手法更为这个现代主义的艺术大师所不齿和不屑。
  在中国,赛珍珠得到的也并非一致地赞颂。有人认为她缺乏对中国的真正了解,故意夸大了中国的陋习和旧习俗、旧传统,一味地对西方人宣传中国的丑陋面,《大地》实质上成了一幅讽刺性漫画。
  赛珍珠在诺贝尔获奖演说中这样说:“假如我不为中国人说句话……我也就不成为真正的我了,因为这么多年来我已经把中国人民的生活完全当成了自己的生活,它将永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中国的民众正在进行着伟大的斗争,为他们的自由而奋斗。当我看到现在的中国在反对威胁她自由的敌人的斗争中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团结和统一时,我对她的爱慕之情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
  实际上,赛珍珠已经完全把生活于其中四十余年的中国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她对中国的热爱不啻于对母国的爱。三十年代中期归国后,她一直念念不忘抚养她长大的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直至二战结束,她一直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救国战争,发表很多文章声援中国人民,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呼吁美国支持中国抗日,为中国得到更多的国际援助立下了汗马功劳。她和后来的丈夫沃尔什创办的《亚洲》杂志最先连载了斯诺访问延安革命根据地的《西行漫记》。1941年,她在美国组建“东西方协会”,曾大力推荐老舍的名作《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等作品,使前者成为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的畅销书。“东西方协会”还在美国的工厂、大学、城市上演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戏剧,赛珍珠亲自主持和组织在白宫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等抗战歌曲,受到以罗斯福总统夫妇为首的高级官员和各国驻美使节的一致好评,为中国人民的抗日赢得了大量的国际支持。
  赛珍珠明眼洞察了国民党的消极抗日行为,并对蒋介石夫妇感到极为失望,她曾亲口告诉罗斯福夫人:宋美龄与中国老百姓之间如同隔着万水千山。她对蒋介石的批判态度曾一度引起亲蒋派的不满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怀疑。
  赛珍珠和中国共产党之间也存在着隔阂和误解。虽然她曾高度赞扬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1943年,远在美国的她未敢接受周恩来的邀请访问延安。新中国成立后,冷战的阴影笼罩着西方世界,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横行霸道,中美断交,赛珍珠也无法了解新中国人民的生活,扭曲的舆论导向使她在作品中时常指责、谩骂中共领导,激起了我国评论界的一致愤怒,一时间,大家纷纷对她予以批判和回击,她在中国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渐趋模糊、遥远,不再可爱、友好。
  东西双方共同的不理解、不同情和敌对态度并没有改变赛珍珠的中国情结,她依旧情系中国。1973年3月6日,她溘然辞世,墓碑上赫然刻着她生前设计的三个汉字“赛珍珠”,寄托着她一直念念不忘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中国。也许,打开中美建交大门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她的评价最为公允,“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而富同情心的人”,“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其他文献
这幅迷人的肖像画是雷诺阿23岁时创作的,这也许是雷诺阿留传下来最早的带有署名的作品。人们对雷诺阿早期的作品了解甚少,据说,由于对作品不满意,雷诺阿把1862年到1866年期间的大部分作品都毁掉了。  雷诺阿当年来到艺术家的乐园——巴比松村时,小女孩罗兰·拉蔻一家正在这里度假。主人邀请这位年轻的画家为小女孩画像。这幅早期的作品已经显露出日后使雷诺阿成为世界一流画家的一些特点。花中的罗兰·拉蔻被刻画得
期刊
史蒂夫是个12岁的小男孩,正在读小学七年级。但是,由于他的父母都是酒鬼,所以,他眼看着就要永远辍学了。值得注意的是,他有阅读技能,阅读非常棒,但是,尽管如此,他考试却总不及格。从一年级开始,虽然他总是考不及格,但是他却不曾留过级,而是照常地升级。史蒂夫个子很高,块头很大,比起其他12岁的男孩子,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少年,但是,他却一直不被人们关注,直到那天怀特小姐来到他们班上。  怀特小姐年轻漂亮,长
期刊
从第一批华人抵达美洲大陆开始,他们就把文明古国的历史、文化、思维方式也带到了这个崭新的国度。华裔们从来没有停止用自己的笔端来表达对这个国度的思考,特别是华裔女性作家,她们的文学创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最早且最有代表性的第一代女作家是黄玉雪,她的《华女阿五》(1945年)在美国最先得到承认,她本人也受到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东南亚做巡回演讲。第二阶段是20世纪
期刊
她给儿子过4岁生日那天,儿子仰着小脸问:妈妈,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呢?她愣住了。  她的户口本上有个出生日,她的身份证上也照例有那一串数字,可她知道,那不是自己的出生日,那只是爷爷随便填写的一个数字罢了。因为在当年,缺少了这个数字,就报不上户口了。  当年,知青和“小芳”的故事几乎在全国各个角落悄悄上演,她的爸妈就是其中的一对。爱情最稠密的时’候,恰是返城大潮最汹涌的时候,她就在这最不合适出生的当口,
期刊
多美啊,初雪飘临。它整日整夜那么静静的飘着,撒向山巅,铺满草地,落在生者的屋脊,降在逝者的坟茔。在一片茫茫之中,只有弯弯曲曲的河流,留下道道黑线,装点出一幅美丽的画图。那叶儿落净的树木,映衬着铅灰色的天空,尽显它枝桠交错,姿态万千。初雪飘落时,何等安宁,多么静谧!万籁无声,把一切声响都化作那柔和的音乐。再也听不见马蹄哒哒,再也听不见车轮辚辚!唯有雪橇的铃声,奏出和谐的音乐,那明快欢乐的节拍就像孩子
期刊
“人们怕时间,时间却怕金字塔”    古希腊人把埃及金字塔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当年拿破仑曾来到金字塔下,巨大的塔身与他矮小的身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他油然产生了“5000年的时间在俯看着我”的怆然之感。以致于当他回到法国之后还对金字塔念念不忘,说:我的梦都留在了孟菲斯。  孟菲斯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南端,在公元前3000年由法老美尼斯建造。孟菲斯在上、下埃及统一后便成为古埃及的首都。在漫长的岁月中,
期刊
几年前的一个金秋时节,为了实地考查了解美国的历史,我们全家人乘车来到美国东部的历史名城威廉斯堡。枫叶正红,树木披着红、黄、绿色绚丽的盛妆,迎接来自各地参观游览的人群。  我们首先参观了著名的威廉斯堡酒店。这座古朴的三层楼里曾住过世界上的重要人物。墙壁上悬挂的照片保留着他们的影象。其中有英国女皇伊丽莎白、日本天皇裕仁、约旦国王侯赛因及印度总理甘地夫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等等。古堡的历史吸引着人们。要
期刊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3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在人们热情的期待中出炉了。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剧作家哈洛德·品特(Harold Pinter)。据报道,授予哈洛德·品特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的作品在简单的日常絮谈中揭示了暗含的惊心动魄之处、强行打开了被压迫的封闭的内心。”瑞典皇家学院还说,“品特让戏剧回归它的最基本元素:一个封闭的空间,不可预测的对话
期刊
在英国牛津大学专门颁发学位的圆形大厅对面,有一家不起眼的书店:布莱克威尔书店(Black—well)。事实上,布莱克威尔图书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集团之一,在学术书籍方面的地位更是同行业中的龙头老大。牛津的这家百年老店堪称世界最好的学术性书店。1994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回母校牛津大学时,还特地到这家书店买书。布莱克威尔书店门脸虽小,店里却别有洞天,地上地下有好几层。在楼梯的上方,有一个简单而古
期刊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古代欧洲奴隶制社会的终结以及封建制度的确立,欧洲开始了漫长的中世纪。中世纪上承艺术文化辉煌的古希腊罗马,下迄人文精神夺目的文艺复兴。在这两座高峰的中间似乎剩下的只有平庸和黑暗,更由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的张显,使中世纪不得不罩上黑暗的面纱,这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中世纪的认识,但是,正如黑格尔所说:“熟知并非真知”。18世纪,历史主义兴起以后,开始出现了解蔽中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