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约束;供应链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F2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10-0104-03
供应链金融发展多年,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規模达15万亿元左右,同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八部委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指出,供应链要从整体产业链出发,运用科技金融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相关资源,在真实交易背景下,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构建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体系,系统解决供应链金融体系问题,降低各方成本,提高产业链价值。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主导,以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为服务对象,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担保对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信息进行捆绑,为供应链中制造、采购、运输、库存、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融资服务,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解决供应链中各个节点资金短缺、周转不灵等问题,激活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转,降低融资成本。核心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作用,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核心企业将承担弥补金融机构损失的责任,金融机构在同意向融资企业提供贷款前,仍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把关注重点放在下游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上,而不仅仅是对中小企业的本身资信进行评估。
1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目前主要有3种,分别是预付账款类融资模式、存货类融资模式和应收账款类融资模式[1]。预付账款类融资模式主要为供应链下游的企业服务,通常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企业采购原材料时,需要向上游核心企业支付一定的货款,但由于下游企业的资金紧张,通常会采取预付款融资,在企业和核心企业进行交易并签订合同,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资金,这时金融机构需要评估核心企业的信用情况,并与满足条件的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协议,预付账款类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需要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协议,当核心企业发货时有物流企业进行监管并取得仓库单据,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单据并获得汇票,而企业获得提货权力,对于企业产品销量较好时,采用预付款类融资可以加速存货周转速度,有利于缓解流动资金的压力,以仓库单据质押,同时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协议,以核心企业的商业信用为下游企业做担保,大大降低了银企间的信用风险[2]。存货类融资模式是以企业存货作为融资担保,主要是为上、下游的企业提供服务,当上游的企业处于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大量存货积压仓库,一旦存货积压仓库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这样很容易造成资金短缺情况,此时上游企业可以以存货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第三方物流企业接受金融机构的委托,对抵押物进行评估,评估后企业将货物运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并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而企业则利用销售产品所得的销售款偿还贷款,采用存货类融资模式对于中、上游企业和金融机构及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是多方共赢,缓解了中、上游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减少了金融机构在贷款过程中面临的道德风险,增加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应收账款类融资模式是指供应链中、上游配套的企业的融资,该融资抵押主要是企业对下游核心企业的应收而未收账款,企业和核心企业签订合同,核心企业同时向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对应的单据,企业以应收账款单独申请融资,同时核心企业为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这种情况下,企业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无论是哪种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都难以实现核心企业商业信用覆盖全链条,特别是供应链末端的小微企业,想要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非常难,但是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核心企业的信用能穿透供应链末端,而金融机构可以把闲置的资金利用起来,将闲置的资金转化为供应链上的电子凭证,该凭证可以在链上流转,实现核心企业信用在供应链上的穿透,这需要了解供应链金融融资的内在逻辑[3]。
2 供应链金融融资逻辑
研究供应链金融融资逻辑需要研究金融机构贷款逻辑,金融机构信贷的逻辑就是经营风险的逻辑。金融机构开始放款时会评估借款人以后还款的可能性,金融机构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商业模式是利差,其真正的利差来源本质上不是利差,而是它管控风险获得的收益,如果没有风险管控能力,获得利差的能力就很弱,所以做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关键在于把所有金融业务都看成是在经营风险。
2.1 了解供应链金融融资逻辑的意义
2.1.1 确立正确逻辑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
从供应链金融本身的业态来看,无论是应收账款的保理,还是存货融资和预付账款类的各种业务,在金融行业中已经出现多年,但并没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所以需要研究新的基于金融机构不同的供应链金融业态,如果没有理解供应链金融融资逻辑,供应链金融业态还是会经常发生风险,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会长期存在。现实中,有很多供应链金融企业或者项目,通过研究发现金融机构不愿意进入供应链金融,究其原因是风险不可控,只有真正了解供应链金融,找到供应链金融融资逻辑,才能从根本上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约束问题。
2.1.2 简单照搬金融机构信贷逻辑,让供应链金融风控雪上加霜
金融机构的逻辑就是经营风险,基于巴塞尔Ⅲ协议之上形成一套筛选客户的企业风险管控体系,有很多企业准入的筛选标准,但是供应链金融逻辑不同于金融机构逻辑,如果将金融机构控制风险标准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上就会发现,金融机构要么找不到业务,要么无法控制风险,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体系在供应链金融里面显得苍白无力。
2.2 供应链金融融资逻辑来源
2.2.1 基于金融机构的信贷逻辑
金融机构的信贷逻辑是经营风险的逻辑,而金融机构对风险的管理是全过程管理,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的管理业绩、经营效率,从而达到识别企业风险。金融机构在做信贷风险管理时会重点关注3个方面:一是企业间交易真实性,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依据企业的真实交易而发生,金融机构需要判断上下游企业交易是否真实。二是贷款用途真实性,金融机构贷款后一般要求款项专款专用,防止贷款企业乱用,如果贷款企业将款项投资于回报期较长或者回报率很低的项目,企业在到期日无法收回款项,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收回款项的风险极大。三是企业经营稳定性,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不稳定,金融机构将会面临更大的道德风险,这时金融机构在贷款时会评估风险。 2.2.2 基于供应链建立供应链金融逻辑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从配套零件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應链金融逻辑是在供应链中融入金融,从供应链中找到供应链金融的逻辑,关键需要研究供应链本身有没有为风险控制提供更好的、金融机构可以信赖的一些模式、方法或渠道,所以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点不能只管一个环节,需要从贸易的源头开始控制整个供应链。
2.2.3 基于供应链管理分析供应链金融逻辑
供应链金融逻辑从供应链管理理论逻辑开始,供应链管理是协调企业内外资源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企业看作一个虚拟企业同盟,把任一个企业看作虚拟企业同盟中的一个部门,同盟的内部管理就是供应链管理,只不过同盟的组成是动态的,根据市场需要随时在发生变化。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在竞争市场上是低成本还是高效率,如“京东”和“淘宝”,“京东”重视客户、体验、品质和效率,所以“京东”在供应链金融上强调物流方面的投入,把货物控制在企业手中。“淘宝”的模式是强调低成本,为老百姓省钱。但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由于“京东”物流在企业中,所以更容易实现供应链金融。由此看出,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对供应链金融影响非常大,供应链管理体系由设计供应链、供应链的计划管理、供应链的运作3个部分组成,设施、物流、仓储、四流信息、采购和定价是影响供应链的6个因素。供应链的基本趋势是集成化,其目的是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率,供应链金融是七分供应链、三分金融,驱动的是基于供应链过程的金融业务,发展趋势是智慧供应链金融,在融合金融科技驱动下的均衡发展。
供应链金融的逻辑是基于供应链过程控制的风险控制,这个风险控制体现为供应链的“四流”信息,“四流”信息为预付类、存货类和应收类3个业态提供支持,预付类、存货类和应收类每个业务体现在贷前、贷中、贷后3个阶段的风险控制。金融机构的供应链金融之所以难做或不愿意做的原因是没有获取场景中“四流”的信息和数据,或者是获取了也不愿意或者没办法确认真实性。
3 利用供应链金融逻辑解决小微企业融资
3.1 控制供应链金融过程风险
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是全过程管控,把握供应链金融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弥补金融机构的短板,处理好大量交易、物流信息数据的过程管理,大力发展供应链协作平台,解决四流数据化,把企业的采购、物流、交易结算全部集中在平台上,掌握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的数据,以平台基础为上游的企业提供融资,优化产业链,同时产业平台也集中了四流的数据,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基础。金融机构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加强创新,增强“能贷会贷”服务能力,使金融资源精准“滴灌”。例如,银行发挥在数据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核心企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培育小微企业客户集群,让金融活水能滋润到链上的小微企业,助力整个产业链发展的良性循环。此外,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风险控制,既为真正“缺水”的小微企业“解渴”,又要防止资金变相流入不当领域[4]。
3.2 引入和建设“双过程—主动”的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
“双过程—主动”的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主要是基于供应链的融资行为,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供应链中的有形和无形过程控制使供应链金融风控从被动向主动转变。根据供应链四流的变化及其趋势,通过风控模型主动地开展基于真实贸易的风险预警、风险转化、风险反思和风险处置等风险管理活动。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的核心内容如下:风控的对象包括有形货物控制与无形的信息过程管控相结合,风控的手段进行线下风控手段和线上风控相结合,风控的模式是人为经验控制向风控模型智能化控制转变,风控的过程要真正实现贷款全生命周期的风险控制,尤其是贷后风险控制难点彻底解决。
3.3 电子信用凭证控制风险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主要包括赊销、预付等,银行选择商业信用时往往选择优质的核心企业,或者是核心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或者一级经销商,这种选择有时会导致信贷资源流入生产效率低下的企业,造成金融机构信贷资源的浪费,商业信用在供应链上传递并不顺畅,商业信用无法穿透到尾端中小微企业,而利用可以拆分的电子信用凭证可以实现商业信用的纵向传递,是一种将核心企业信用沿着供应链条进行释放,使得核心企业的商业信用在供应链上穿透各个层级,使处于链条末端的小微企业也能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获得银行贷款,优化市场资源的分配[5]。电子信用凭证的使用可以盘活金融机构闲置的授信,可以拆分、融资、流转,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去中心的问题,比较安全,所以被很多金融机构和企业接受,目前开展电子信用凭证的公司有很多,比如在中企云链、铁建供应链金融平台、河钢供应链金融平台等入驻的企业达几十万家。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传统的商业信用在链条上容易断裂,在信用传递中主要覆盖核心企业近端的企业,尤其是划区域使用时会面临很多困难,比如贴现受限等,而采用可以拆分的电子信用凭证因为区域界限被打破,只要时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可以凭借真实的交易实现融资,核心企业的商业信用就可以在链条上发散,使得企业融资更快速且有效。
参 考 文 献
[1]龚旭云.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西南金融,2020(1):71-77.
[2]刘变叶,何鄭明.小微企业的物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4):62-68.
[3]谢泗薪,胡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金融与经济,2020(1):85-90.
[4]黄明田,储雪俭.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模式梳理与发展对策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2):25-34.
[5]龙俊桃.供应链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从信用孤立到信用穿透的嬗变[J].西南金融,2020(7):65-75.
【中图分类号】F832;F2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10-0104-03
供应链金融发展多年,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規模达15万亿元左右,同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八部委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指出,供应链要从整体产业链出发,运用科技金融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相关资源,在真实交易背景下,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构建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体系,系统解决供应链金融体系问题,降低各方成本,提高产业链价值。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主导,以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为服务对象,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担保对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信息进行捆绑,为供应链中制造、采购、运输、库存、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融资服务,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解决供应链中各个节点资金短缺、周转不灵等问题,激活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转,降低融资成本。核心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作用,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核心企业将承担弥补金融机构损失的责任,金融机构在同意向融资企业提供贷款前,仍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把关注重点放在下游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上,而不仅仅是对中小企业的本身资信进行评估。
1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目前主要有3种,分别是预付账款类融资模式、存货类融资模式和应收账款类融资模式[1]。预付账款类融资模式主要为供应链下游的企业服务,通常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企业采购原材料时,需要向上游核心企业支付一定的货款,但由于下游企业的资金紧张,通常会采取预付款融资,在企业和核心企业进行交易并签订合同,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资金,这时金融机构需要评估核心企业的信用情况,并与满足条件的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协议,预付账款类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需要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协议,当核心企业发货时有物流企业进行监管并取得仓库单据,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单据并获得汇票,而企业获得提货权力,对于企业产品销量较好时,采用预付款类融资可以加速存货周转速度,有利于缓解流动资金的压力,以仓库单据质押,同时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协议,以核心企业的商业信用为下游企业做担保,大大降低了银企间的信用风险[2]。存货类融资模式是以企业存货作为融资担保,主要是为上、下游的企业提供服务,当上游的企业处于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大量存货积压仓库,一旦存货积压仓库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这样很容易造成资金短缺情况,此时上游企业可以以存货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第三方物流企业接受金融机构的委托,对抵押物进行评估,评估后企业将货物运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并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而企业则利用销售产品所得的销售款偿还贷款,采用存货类融资模式对于中、上游企业和金融机构及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是多方共赢,缓解了中、上游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减少了金融机构在贷款过程中面临的道德风险,增加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应收账款类融资模式是指供应链中、上游配套的企业的融资,该融资抵押主要是企业对下游核心企业的应收而未收账款,企业和核心企业签订合同,核心企业同时向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对应的单据,企业以应收账款单独申请融资,同时核心企业为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这种情况下,企业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无论是哪种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都难以实现核心企业商业信用覆盖全链条,特别是供应链末端的小微企业,想要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非常难,但是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核心企业的信用能穿透供应链末端,而金融机构可以把闲置的资金利用起来,将闲置的资金转化为供应链上的电子凭证,该凭证可以在链上流转,实现核心企业信用在供应链上的穿透,这需要了解供应链金融融资的内在逻辑[3]。
2 供应链金融融资逻辑
研究供应链金融融资逻辑需要研究金融机构贷款逻辑,金融机构信贷的逻辑就是经营风险的逻辑。金融机构开始放款时会评估借款人以后还款的可能性,金融机构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商业模式是利差,其真正的利差来源本质上不是利差,而是它管控风险获得的收益,如果没有风险管控能力,获得利差的能力就很弱,所以做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关键在于把所有金融业务都看成是在经营风险。
2.1 了解供应链金融融资逻辑的意义
2.1.1 确立正确逻辑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
从供应链金融本身的业态来看,无论是应收账款的保理,还是存货融资和预付账款类的各种业务,在金融行业中已经出现多年,但并没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所以需要研究新的基于金融机构不同的供应链金融业态,如果没有理解供应链金融融资逻辑,供应链金融业态还是会经常发生风险,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会长期存在。现实中,有很多供应链金融企业或者项目,通过研究发现金融机构不愿意进入供应链金融,究其原因是风险不可控,只有真正了解供应链金融,找到供应链金融融资逻辑,才能从根本上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约束问题。
2.1.2 简单照搬金融机构信贷逻辑,让供应链金融风控雪上加霜
金融机构的逻辑就是经营风险,基于巴塞尔Ⅲ协议之上形成一套筛选客户的企业风险管控体系,有很多企业准入的筛选标准,但是供应链金融逻辑不同于金融机构逻辑,如果将金融机构控制风险标准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上就会发现,金融机构要么找不到业务,要么无法控制风险,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体系在供应链金融里面显得苍白无力。
2.2 供应链金融融资逻辑来源
2.2.1 基于金融机构的信贷逻辑
金融机构的信贷逻辑是经营风险的逻辑,而金融机构对风险的管理是全过程管理,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的管理业绩、经营效率,从而达到识别企业风险。金融机构在做信贷风险管理时会重点关注3个方面:一是企业间交易真实性,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依据企业的真实交易而发生,金融机构需要判断上下游企业交易是否真实。二是贷款用途真实性,金融机构贷款后一般要求款项专款专用,防止贷款企业乱用,如果贷款企业将款项投资于回报期较长或者回报率很低的项目,企业在到期日无法收回款项,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收回款项的风险极大。三是企业经营稳定性,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不稳定,金融机构将会面临更大的道德风险,这时金融机构在贷款时会评估风险。 2.2.2 基于供应链建立供应链金融逻辑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从配套零件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應链金融逻辑是在供应链中融入金融,从供应链中找到供应链金融的逻辑,关键需要研究供应链本身有没有为风险控制提供更好的、金融机构可以信赖的一些模式、方法或渠道,所以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点不能只管一个环节,需要从贸易的源头开始控制整个供应链。
2.2.3 基于供应链管理分析供应链金融逻辑
供应链金融逻辑从供应链管理理论逻辑开始,供应链管理是协调企业内外资源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企业看作一个虚拟企业同盟,把任一个企业看作虚拟企业同盟中的一个部门,同盟的内部管理就是供应链管理,只不过同盟的组成是动态的,根据市场需要随时在发生变化。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在竞争市场上是低成本还是高效率,如“京东”和“淘宝”,“京东”重视客户、体验、品质和效率,所以“京东”在供应链金融上强调物流方面的投入,把货物控制在企业手中。“淘宝”的模式是强调低成本,为老百姓省钱。但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由于“京东”物流在企业中,所以更容易实现供应链金融。由此看出,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对供应链金融影响非常大,供应链管理体系由设计供应链、供应链的计划管理、供应链的运作3个部分组成,设施、物流、仓储、四流信息、采购和定价是影响供应链的6个因素。供应链的基本趋势是集成化,其目的是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率,供应链金融是七分供应链、三分金融,驱动的是基于供应链过程的金融业务,发展趋势是智慧供应链金融,在融合金融科技驱动下的均衡发展。
供应链金融的逻辑是基于供应链过程控制的风险控制,这个风险控制体现为供应链的“四流”信息,“四流”信息为预付类、存货类和应收类3个业态提供支持,预付类、存货类和应收类每个业务体现在贷前、贷中、贷后3个阶段的风险控制。金融机构的供应链金融之所以难做或不愿意做的原因是没有获取场景中“四流”的信息和数据,或者是获取了也不愿意或者没办法确认真实性。
3 利用供应链金融逻辑解决小微企业融资
3.1 控制供应链金融过程风险
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是全过程管控,把握供应链金融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弥补金融机构的短板,处理好大量交易、物流信息数据的过程管理,大力发展供应链协作平台,解决四流数据化,把企业的采购、物流、交易结算全部集中在平台上,掌握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的数据,以平台基础为上游的企业提供融资,优化产业链,同时产业平台也集中了四流的数据,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基础。金融机构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加强创新,增强“能贷会贷”服务能力,使金融资源精准“滴灌”。例如,银行发挥在数据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核心企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培育小微企业客户集群,让金融活水能滋润到链上的小微企业,助力整个产业链发展的良性循环。此外,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风险控制,既为真正“缺水”的小微企业“解渴”,又要防止资金变相流入不当领域[4]。
3.2 引入和建设“双过程—主动”的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
“双过程—主动”的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主要是基于供应链的融资行为,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供应链中的有形和无形过程控制使供应链金融风控从被动向主动转变。根据供应链四流的变化及其趋势,通过风控模型主动地开展基于真实贸易的风险预警、风险转化、风险反思和风险处置等风险管理活动。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的核心内容如下:风控的对象包括有形货物控制与无形的信息过程管控相结合,风控的手段进行线下风控手段和线上风控相结合,风控的模式是人为经验控制向风控模型智能化控制转变,风控的过程要真正实现贷款全生命周期的风险控制,尤其是贷后风险控制难点彻底解决。
3.3 电子信用凭证控制风险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主要包括赊销、预付等,银行选择商业信用时往往选择优质的核心企业,或者是核心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或者一级经销商,这种选择有时会导致信贷资源流入生产效率低下的企业,造成金融机构信贷资源的浪费,商业信用在供应链上传递并不顺畅,商业信用无法穿透到尾端中小微企业,而利用可以拆分的电子信用凭证可以实现商业信用的纵向传递,是一种将核心企业信用沿着供应链条进行释放,使得核心企业的商业信用在供应链上穿透各个层级,使处于链条末端的小微企业也能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获得银行贷款,优化市场资源的分配[5]。电子信用凭证的使用可以盘活金融机构闲置的授信,可以拆分、融资、流转,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去中心的问题,比较安全,所以被很多金融机构和企业接受,目前开展电子信用凭证的公司有很多,比如在中企云链、铁建供应链金融平台、河钢供应链金融平台等入驻的企业达几十万家。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传统的商业信用在链条上容易断裂,在信用传递中主要覆盖核心企业近端的企业,尤其是划区域使用时会面临很多困难,比如贴现受限等,而采用可以拆分的电子信用凭证因为区域界限被打破,只要时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可以凭借真实的交易实现融资,核心企业的商业信用就可以在链条上发散,使得企业融资更快速且有效。
参 考 文 献
[1]龚旭云.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西南金融,2020(1):71-77.
[2]刘变叶,何鄭明.小微企业的物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4):62-68.
[3]谢泗薪,胡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金融与经济,2020(1):85-90.
[4]黄明田,储雪俭.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模式梳理与发展对策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2):25-34.
[5]龙俊桃.供应链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从信用孤立到信用穿透的嬗变[J].西南金融,2020(7):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