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主战舰艇总师答水面舰隐身七问

来源 :现代舰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y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周边地区新一代隐身性舰艇的引进发展,我国水面舰艇隐身性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为澄清隐身性的一些认识和理解问题,本刊专程请教了我国两代主战舰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潘镜芙院士就此做答。问:隐身性是否已成为舰艇设计中的首要指标? 答:我认为对舰艇的评价要考虑生存能力也要考虑攻击能力。隐身性好,舰艇的生存能力亦强,但设计上应进行各方面的综合平衡,追求综合性能兼优。一艘舰艇如果隐身性好,但攻击能力不足,也没 With the int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stealth vessel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the issue of the incarceration of surface ships in our country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o clarify some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stealth issues, this magazine made a special trip to consult the chief designer of China's two generations of main warships,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an mirror answer this answer. Q: Is stealth the number one indicator of naval design? A: I think the assessment of a ship should also consider its ability to attack if its viability is to be considered. Stealth is good, the survivability of ships is also strong, but the desig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ll aspects of the overall balance, the pursuit of both excellent overall performance. If a ship stealth good, but the attack ability is not enough
其他文献
当个人私欲大到无视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一个强人诞生的同时,一个丑人也就伴生了。在中国百年历史长河中,说他们绝对丑人也好,相对丑人也罢,他们终究因其丑陋的行为载入历
(4)必须具有足够的杀伤能力,在机舱空间之内,能对犯罪分子起到有效的杀伤作用,一枪击中要害毙命。 经过充分论证后,提出了以下技术指标: (4) must have sufficient lethali
设计说明:圣·伊伯维尔教堂始建于1907年6月9日,落成于1908年,是保护性建筑。圣·伊伯维尔教堂景观设计是在原有一些建筑拆除的基础上,所兴建的广场设计。在整个教堂的广场设
综合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十一五”规划、神舟六号 (神六)、节约型社会、和平发展、一篮子货币、油价上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连宋大陆行、取消农业税。国内时
由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一届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5月 1 4~ 1 8日在江苏无锡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 1 0 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这是一次群贤
海军特种部队作战环境复杂,因而除要具备各种先进武器外,还必须拥有最精良的交通工具和个人装备。适于渗透和撤离的小型高速艇是海军特种部队的必备工具。以美国海军特种部
第一条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由区人民政府召集之。第二条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名额,依各区人口多寡而定,不满十万人口的区以不超过一百五十名为原则,十万人口以上的区以
较为客观地评述了西方国家战后实行福利政策的原固、利弊,有助于人们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 More objectively commented on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welfare poli
一、鸦片战争在台湾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是年6月,英国派军舰进占浙江定海,清廷急令沿海加紧防范。台湾兵备道姚莹和台湾镇总兵达洪阿,协力抗
钱昌照(1899—1988年),江苏常熟人,早年就读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牛津大学。回国后曾任国民政府秘书、外交部秘书长、教育部常务次长、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等。新中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