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成长, 事事可成长

来源 :师道(人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kerq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您下午在学校吗?我想拿回《招生专业目录》。”“有的,我在学校。”高考放榜已过去几天了,小林主动和我通了个电话,我答应在办公室等她。这是她的第二次高考,我知道她还是没考好。见面后,我问她:“你有什么打算?”“还能有什么打算?”她显得有点无奈,话也不多。“你就好好挑个大专,认真去读。”“嗯,我先读大专,看以后能不能再专升本。”“是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我鼓励她。
  我想起了我的高考。当年考前填报志愿,我选择了华南师范大学农村定向招生化学教育专业,同学们很不理解,因为这意味着毕业后要回到宁静然而落后的家乡。当年回家乡教书是个冷门职业,我把握住本地区唯一的名额,如愿考入华南师范大学。大学毕业至今20多年,我一直待在乡村学校,我的简历只有一行——从1998年到现在,在揭西县南侨中学任教。
  最初忐忑不安地上了讲台,因年轻的缘故,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工作中的种种小幸福。但是,当教书变成一种习惯之后,迷茫接踵而至:学校地处农村,高中部面临招生困难、学生难教难管的尴尬局面;教师难以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中找到职业成就感;学校缺乏科研氛围,教师缺少成长途径……令我担心的是,教书经验日渐丰富,激情反而日益减少。年复一年,事务性的工作让我疲于应付,焦头烂额。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交媒体渗透入个人生活,随时“空降”的任务,更让我卷入一种莫名的焦虑之中。我必须找回曾经的职业激情,摆脱得过且过的职业状态,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让自己从中受益,为了工作,更是为了调整自我的生命状态。
  自我突围的起点在于心中的梦想——做一名有尊严的教育工作者,关键则在于自己思维方式的改变。在教育的“应然”与“实然”之间,农村教育陷入了“育人”与“育分”无法平衡的困境,并由此产生出一个悖论:农村高中的学生基础那么差,我怎样才能把他们教好,考出好的分数呢?所谓教学相长,没有好的学生,我怎么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呢?农村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人,在于乡村教师的职业态度的改变与专业能力的提升,改变教育,可以从改变自己出发。教师首先要成为追求终身发展的人,这样才能用自己的方式让学生相信成长是人一辈子的事,用令人信服的经历去引领学生的成长,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教师可以对学生产生不言之教的功效。凭借从毕生发展观而来的教育观,以及随后的教育实践,我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从农村的教育现实出发,班主任岗位本应成为乡村教师守望教育理想的阵地。但事实并非如此,学校领导常常觉得班主任难安排,教师则觉得班主任难当。每到开学之初,学校领導都会困惑:新学期谁来担任班主任?理想坚守不易,班主任难当主要与当下面临的职业困境相关:学校或社会先给班主任树立一个完美的形象,但现实中完美难以实现,干得最多的人,受到的批评反而最多。班主任在精神层面上的成长诉求尤为强烈,尤为重要,要肯定并引领教师在班主任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人的追求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就算是两者得其一,也会给人带来强劲的动力。我没办法让学生考出一个很高的成绩,并因此成为名师,但我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时间追溯到2013年,那时我刚成为广东省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之一——揭东二中李桂华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当时的契机正是我德育研究之路的起点,后来我抓住机遇成为揭阳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我们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去解释、分析教育现象;在教育实践当中去思考教育的复杂性;研究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原因,探索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班级管理不再局限于事务性管理,我们既是管理者又是研究者,我们过上一种有意义的研究者的生活。
  在农村教育中,一旦你自觉地走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就会显得特别的与众不同,特别的突出,特别的引人注目,甚至有意想不到的重大收获。我们依托省市级工作室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展叙事德育研究,学习怎样表达教育,在我们的教育故事中搭建人际之间的链接,共情地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理解教师的职业困境并做出回应。我们受到来自更大的地域、更大范围的教育同行的关注。这种关注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共情,共情就是那束光,穿透现实的困境,找到我们作为教育者的共通之处。下面这段文字来自《共情的力量》一书,充分展示了叙事的魅力:“我跟其他人连接的最有意义的方式就是讲出我的故事。这也是在生活中我们身处一段真诚的关系时要做的事情——我们讲故事,我们听故事,然后我们花时间在这些讲述中寻找意义,希望能找到一个共同的线索和主题来给我们指出一个明确的方向,帮助自己找到一个前进的目标,找到能穿透黑暗、指明道路的那束光。”在叙事德育中我们充分体悟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充分体会到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价值,通过教育实现追求人生幸福的内在价值。
  共情有时候是一把双刃剑,在一次非正式的场合中,一位同事当着很多人的面问我:“你的班主任工作室已经寿终正寝了吧?”我平静地回应:“我的工作室已经圆满完成首期任务,并且通过了各项考核。”群体中的共情会把一个人拉向同质化,使教育研究困难重重,回忆当初我在申报的时候,时任领导语带嘲讽地说:“你是想找个大铜锣来敲啊!”乡村学校的教研氛围可见一斑,教师要具备成长型思维方能克服种种现实困难。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一书告诉我们,当我们想摆脱内心的阻碍时,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促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并清醒地意识到当下的经历,正在塑造我们的人生,一旦我们相信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优秀,我们就不会介怀今天的失败,不会纠结当下的人和事。挫折也好,偏见也好,所爱所恨也罢,只不过在丰富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我们终将汇聚生命的能量,在教育实践中释放自己的生命激情。相信发展,相信改变,容易形成正向反馈,微弱优势聚沙成塔。累积效应是成长美学的特征。
  2021年5月19日,我坐上开往广州的列车,此行的目的地是华南师范大学,任务是参加“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遴选的现场答辩。经过我个人申请、我所在学校和县教育局推荐、揭阳市教育局择优选送、省专家分组评审,我终于来到了现场答辩环节。这一路走来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进入现场答辩的老师已为数不多,我所在的揭西县就剩下我一个人。答辩的流程中有个人陈述5分钟,申报人介绍本人的基本情况、主要教育教学业绩和教育教学实践反思,以及专家提问和申报人回答10分钟。20日上午,我从华南师范大学的西门进入校园,穿过熟悉的玉兰路,一路遇见田径场、行政大楼、手球馆,来到答辩现场田家炳教育书院。此次的活动关系到我能否进入一个高水平的成长平台,重要性不言而喻,况且还有1/6的人将在本轮被淘汰,这增加了现场答辩的紧张气氛。我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也许不够完美,但我将尽可能充分地表达我的教育理念,我平时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我将在不完美的状况下参与竞争。不管成功与否,这都将是我一次重要的历练,而经历会塑造一个人的思想。   陈述的内容选择哪一方面呢?我来自农村学校,没有显赫的教育教学成绩,但是我要尽可能地表达出教育过程中成长型思维形成的心路历程。备战的方法是选择写稿背稿还是现场发挥?这一次我不写稿,前一天晚上在酒店里,我思考我要表达的观点,并对着镜子念了几遍,把握好时间和节奏感。现场答辩,靠的是语言,我的所思所想,都要靠语言去表达,我要训练自己在公开场合用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
  进入答辩室,在省专家面前,我开始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1998年我从华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毕业,回到我的家乡,在同一所农村学校任教至今。我担任班主任工作22年,班主任工作经历成为我教育生涯中最为宝贵的记忆。我们学校规模很小,当年高中一个年级仅有几十个人。从2004年起到2007年,我担任高中循环教学,高二文理分班,理科班只有20多人,我担任他们的班主任,其中仅有3人选报化学,所以从高二到高三,我的化学课堂只有3名学生。现在这3名学生中有两人成为化学老师:一位在我们学校任教,成为我的同事;另外一位在大学任教,当年他考上了本科院校,后来又在华师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在我和他们保持着联系,经常交流、分享教学内容和工作经验。当年,农村学校孩子没出息、农村学校的教师没水平这些偏见,并未给我们造成任何影响,我执着地和学生实现共同成长。这样一段教育经历,对我以后的教育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从丰子恺的一首诗《豁然开朗》中提取班级文化核心思想——“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近年来借助省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平台,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中去,在阅读和写作中实现了自我的提升……
  现场答辩过后,我顺利入选“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高中名班主任培养对象。自2011年以来,省教育厅已经开展省级培养项目2批次,共有484名教育家、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圆满结业。到2035年,省级培养项目将培养数以千计师德师风高尚、教育理念先进和理论知识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强和管理水平高,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较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教育家型教师。我回忆起“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申报表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请围绕思想引领、实践指导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阐述教育家型教师或校长或班主任的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
  我给出了这样的陈述:
  作为教育家型的班主任,在思想上要明晰班主任工作的内涵和要求,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各领域、各方面。
  教育家型的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导师,自身要热爱学习,才能以亲身经历告诉学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做更好的自己,为学生树立学习者榜样,发挥不言之教的功效;同时,要从多元智能理论、适性扬才的教育理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广大的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有很多是学业上的失败者,我作为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意义感和正确的人生定位,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人格进步。
  教育家型的班主任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公平公正的意识、民主的法制观念,始终保持专业成长的自觉,过上一种研究者的生活,并从中获得快乐。同时,要在班主任专业发展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組建班主任专业发展共同体,带领团队进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在教育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讲好自己的教育故事,使班主任教师远离职业倦怠,寻找职业突围之路。
  7月底,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项目启动。培养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文海表示,华师调动了全校各学院各专业的专家队伍服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培养工作,建立了以华师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统筹管理,各相关学科学院分工合作的模式,充分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和品质。近日,培养单位让大家提前做出科研方向的规划,我选择了“教育咨询与学生发展指导”作为研究方向,我认为这一主题将为我的成长注入新鲜的血液,未来可期。农村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不能等到问题迫在眉睫时才来思考自身的成长。乡村教师要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农村孩子打破“一考定终生”的固定思维模式,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形成成长型思维,以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引领学生的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揭西县南侨中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为了解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可从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实力的基础支撑和潜力空间两个层面,构建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借助SPSS17.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主分量分析”的方法,对广西体育事业发展实力的地区间差异进行评价分析,研究发现广西体育事业发展实力处于不断成长阶段,但地区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发展新阶段应从均衡发展地区体育事业的战略高度,加大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投入与支持;同时,要优化体育结构,健全队伍建设,为广西体育事业发展实力的壮大提供新的思路。
杭曲,杭州四大曲种之一,具有鲜明的杭地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40余年间,随着老艺人先后离世,演出场所锐减,杭曲完全淡出人们视野,早期的记录在动荡岁月中被毁、遭窃,现存文献又存在许多错误,这极不利于传承和研究。本文基于近十年间走访杭曲老艺人王桂凤(2020年逝世)、阮凤娥(2016年逝世)、俞根弟、邹国贞、边金美及卢佩珍(2021年逝世)之女胡月香、胡晓军,王连生、盛文贤之女王杏梅,郭月英、郭月珍之
期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要快于其他产业。服务业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服务业的增长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服务业国际化趋势、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伴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竞争力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广西为例,通过探究CEPA框架下广西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实证分析服务业竞争力,并提出可行性的策略,以提高广西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
民法典是“中国之治”的法治丰碑,如何使民法典更好地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民法典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问题和实践三重逻辑。第一,充分理解民法典在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中的重大意义;第二,逐步厘清民法典在价值、方法、知识层面所体现的由表及里的现存阻碍;第三,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论述民法典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具体实践逻辑。
每当说起黄梅戏,大部分受众脑海中可能会很自然地浮现出《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旋律。这一黄梅戏经典唱段是于1956年上映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的唱段。60多年过去了,它已经成为广大中国人心中永恒的经典,而造就它的人,便是当今黄梅戏音乐大师时白林先生。  时白林师从于音乐大师贺绿汀,他和创作伙伴们推陈出新,对来自田间的黄梅小调进行全面变革,使之从民间小戏一跃变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大剧种。从那时起,时白林的
期刊
笔者曾在重庆市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3年,在团期间,曾跟随四川扬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再碧和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绍鹏学习四
期刊
据闻,王玥波不愿意听到他说的评书“独开蹊径”“自成一派”的赞誉。可是,他说的《聊斋志异》确实个性鲜明、与众不同,被北京电视台誉为“幽默评书”,深受书迷们喜爱。  王玥波的评书,说得很“活”。除了讲故事、塑造人物之外,还能不断变换角色。时而他是文学批评家,对作品的内容品评指摘,议论原作的成败得失,分析《聊斋志异》书中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介绍作者蒲松龄的身世、交游、生活状况、艺术经历以及创作背景
期刊
百色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广西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壮剧《百色起义》就是要用民族戏曲的艺术形式把这段波澜壮阔的史实呈现出来,表现共产党人救国救民、舍己为人的博大胸怀和情操,表达壮家儿女在共产党人的指引下为民众谋幸福奋勇献身之精神。  中国戏曲非常讲究一人一事的叙事结构,即确立一个核心人物、一个核心事件,事件围绕着主人公展开,以便保持故事情节在叙述中有序发展,呈现故事叙述前后的逻辑关
《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来”被解释为“就要到来的”“现在以后的时间”“将来的光景”。这样的释义,只关注了时间的自由延展,忽略了人类为了“将来的光景”而在过去与当下付出的行动,消解了人类对“现在以后的时间”倾注的期盼、担忧、焦虑等复杂情感。可以说,《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未来”不过是一个无需等待、无需准备、无需努力的抽象化概念,无论你是竭尽全力,还是无所事事,它都会按时赴会,按时转换为当下,按时变身为
我喜欢在每天的夜晚挑灯批阅学生的作文。其原因,一是白天忙于课堂教学和班级事务,手忙脚乱,无“闲情逸致”沉浸在学生作文的品读中;二是在夜深人静的夜晚,独享一份宁静,心旷神怡,徜徉在学生创设的意境中,能品味出某些隐藏在文字中或心灵深处的真挚情感。  夜深人静,一个人静静地翻阅着一篇篇作文,“偷偷”地用孩子的视角审视学生的习作,玩味學生习作的本色和真实体验。感受着一种被童真和挚爱所渲染的幸福,还有那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