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运用策略与效果评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知识经济时代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的兴起为背景,探讨了在我国高校的劳动经济学课堂中采用批判式思维教学方法可以运用的策略,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运用效果的因素。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劳动经济学;三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18-03
  一、批判性思维理念的缘起及发展
  多年来,批判现行高校灌输式教育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现行教育体制培养出的学生与实际产业需要的人才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这些维度上,我们培养的学生还远远不能胜任职业发展和创新的需要。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方法还有许多需要革新和改变的地方。
  20 世纪70 年代,发生在美国的批判性思维运动起源于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反思,教育学者通过追踪美国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情况,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悖论。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和信息充斥在课堂上,学生们所获取的知识比以往的年代要丰富许多,然后在实践领域的观察却发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这些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却反而逊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甚至劣于往届学生。于是,学者们开始研究是什么影响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对思维展开的思维”受到了美国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进一步,社会学、历史、传播学和商务等学科将批判性思维素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在这种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目标的教育改革风潮中,美国大学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且有了可以测试的量化指标。这将给我国对大学素质教育的思考提供必要的参照。本研究拟以此为背景,基于高校经济类课程探寻实施批判式思维教学方式的策略,旨在为加强我校本科生素质教育建设提供理论路径与方法创新。
  二、批判性思维结构与理念
  Richard Paul的研究团队推进了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研究的进展,他所设计的“三因素”批判思维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研究团队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独特、果断的思想, 在这种思想中思考者系统、习惯地提出有关思维的智力标准, 利用思维的构建, 并根据思维构建的指导思想, 以及根据目标、范围和标准评估而达到的一种思想功效。在此界定的基础上,他构建了三因素批判思维教学方法模式, 即推理元素、智力标准和智力特质三要素, 每一构成要素都有各自的内涵和外延。
  1.推理元素。包含了八个部分: (1) 目的、目标或观念中必须的为思维所用的结论; (2) 争论的问题或等待解决的问题; (3) 各种不同的观点; (4) 推理的观察范围; (5) 推理的概念范畴; (6) 假设; (7) 暗示和后果; (8) 推论和结论。
  2. 智力标准。构成智力标准的核心要素是: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对教育的最大影响在于学生能够在较低的督促下产生高质量的思想成果, 学生的行为能够对自己的道德问题更加全面地负责, 对此, Richard Paul提出了批判思维发展过程的理论模式, 即通过批判思维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从“没有反应的思想者”到“思想的主人”, 在此过程中, 自我评价只有在较高的智力水平下才会出现。
  3. 智力特质。一般来说, 独立的或相互依赖的智力特质是批判性思维形成所必须的, 它是帮助学生在深知底细和不受主流影响的情况下, 自由的确立自己的思想和价值体系, 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 思想变得更加开放。这些智力特质包括: (1) 智力谦虚; (2) 智力勇气; (3) 智力同感; (4) 智力正直; (5) 智力坚持; (6) 信仰意识; (7) 公平意识。
  本文拟围绕“三因素”以劳动经济学课堂为例探寻实施批判性思维的具体策略,并探索评估实施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效果。
  三、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在课堂的运用策略——以劳动经济学课堂为例
  目前,由于劳动经济学理论框架几乎全都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的整体理论基石之上,经典教材与案例都遵循西方经济社会的思考逻辑与叙述套路。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就陷入已有的知识框架,从而被动的进入知识灌输中,丧失独立思考和将理论概念与我国劳动力市场联系的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劳动经济学课程作为民生经济学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所在。借助批判性思维方法的理念和基本框架,我尝试了在劳动经济学课程的“第四章-人力资本”与“第八章-就业”中实践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一)实施环境准备
  为了保障批判性思维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我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环境的准备。
  1.准备好各种类型的提问,并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
  批判性思维教学法的准确实施建立在一系列提问的基础上。根据劳动经济学科的内容,我需要设置一些基本叙述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前者帮助学生获取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建立劳动经济学系统的知识体系。后者锻炼学生思维,强化学生在已有知识体系上进行批判式的思维。批判性思维是针对学生自身或者他人就特定情形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进行评估。例如“什么是就业的定义?”学生能自己查询课本上的内容,并且复述出来。这样的学习过程并不能确保他们掌握了就业的定义更不可能锻炼他们思维能力。此时,教师还需要准备一些非结构化的开放式问题,也称作结构不良的问题。“如果不符合其中某个条件,他还可以视作就业吗?”,“16岁的乔治没有任何工作和收入,他平时会在父亲的农场帮忙,每周大概工作20个小时左右,请问乔治的劳动力市场状态是什么?”,“如果调查员入户时,被调查者不在家,应该向其家属设置问题”。
  总之问题设置批判性思维问题的思路有:(1)引导学生进行因果推理,“为什么?”;(2)引导学生进行非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和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3)引导学生识别现有理论中可能存在的谬误,例如稻草人谬误、虚假的两难境地等。这些问题都能够推动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高水平的认知,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组织多样的课堂形式,确保学生投入到思维锻炼中去
  在准备好提问的基础上,我们也需要通过多样的组织形式确保每位同学能够融入教师提问的情境中去思考,从而确保设置的问题能在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效果。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难度很高,思维强度较大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激发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变化多样的组织形式来推动学生进行思考。
  (1)小组讨论式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首先可以采取以团队为单位的形式,让每个组员各抒己见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接下来,要求组员选取其中某位感兴趣的成员的答案进行有针对性评价。因为当我门对某位同学形成结论的逻辑进行评估时,就是在进行批判性思维。最终由全体成员讨论得出一个团队认为的最优答案,并将它们认为有趣和有意义的讨论过程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
  (2)课堂写作 批判性思维展示不仅可以借助语言表达,也可以展现在论文写作上。与撰写著作不同,论文写作跟批判性思维更密切相关。教师会提前指定论文由四部分构成:陈述论题、表明对论题所持有的立场、提供支持立场的论证和对支持相反立场的论证展开反驳。
  3.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过程。劳动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是与实践结合紧密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此课堂上实施批判性思维的目的不仅是解答课堂与书本上的理论问题,更是希望学生能够具有将现有理论与我国劳动力市场多种实践结合,解释现有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创设案例情境,促进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迁移。
  (二)实施策略
  根据以上所提到的批判性思维的理念和结构,我在课堂上具体实施了以下几种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1. 选取讨论主题。为了能够达到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需要,教师选取的问题最好具有一定的争论性,在理论和实践届还未达成一致或者具有最新进展。例如, 在学习劳动经济学课程第四章《人力资本理论》之后, 教师可以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对“人力资本内涵”的基本理解列出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能自己观察得到,但与传统人力资本概念不符或有冲突的问题, 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先行审视的基础上,实施澄清和淘汰过程,最终为本章保留2-3个难点和重点问题。设置20分钟的思考时间后,安排学生进入到小组讨论环节。
  2. 撰写思考提纲,引导学生针对问题的正反两面搜集和思考所有可能的原因。如上所述,论文写作是养成批判性思维的良器。例如在“劳动力需求”这一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关于 “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的研究综述,要求学生在综述正反两种不同的观点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评价并阐述自己的观点。现有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很大,有许多实证研究支持正向影响,也有一些例子展示了最低工资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在文献搜索过程中,学生理所当然的会接触到正反两个方面的论述,在这种争论中开始尝试批判性的思考,并且寻找自己的观点。
  3. 在课程前后,引导学生做学习计划和课后评估,并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进步。
  在 第四章人力资本的学习中,我们提出“关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如何核算”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提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对该种方法存在哪些困惑和质疑,希望在课程中获得哪些更新。在学习过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后,让学习运用新方法重新作出计算,并对比前后两种思路的差异。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之前的思维进行评估,引导他们观察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融入理论知识,为自身带来改变的。当直观的结果展现在面前的时候,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会更感兴趣并收获成就感。
  4. 重视知识总结,在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总结今日所得。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思维的锻炼,归纳和总结能力就是一种高强度和高复杂程度的思维历练。在每章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最好是一句话来概括本章内容。浮于表面的理解是无法很好的完成这项总结工作的,并且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学生很轻易的就获得许多类似的总结性语句,思维锻炼少之又少。因此这项总结工作能够很好的推动学生思考与深入理解,将现有知识与过去的知识进行连接,收获新的知识点。
  5. 针对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写作思考活动写出书面的评论和反证短文。写作是培养思维能力最有效的工具, 因为写作会促进人们去阅读、浏览数据库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 在“人力资本”章节我曾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传统人力资本的局限性”的短文。此外, 结合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学生可以及时调整他们之前谈论的观点或设定的规则和环境。
  6. 选取好的案例,撰写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法是现今大学课堂广泛使用并广受好评的方法,优点是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一个实际情景,理解、分析和运用所学的理论。案例越真实包含细节越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情景,并且引导他们进入到一个复杂的真实世界中去思考和讨论。因此,我们常常选取劳动力市场上正在发生的前沿问题,作为课题分析的案例。同时,好的案例还应该具有开放性,即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检索和资料收集,进一步了解案例发生的背景和其他相关细节,促使他们在足够真实和复杂的情境中作出思考提出对策。此外,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情境,找到思考方向,教师还必须事先准备好案例讨论的切入口和方向,避免学生盲目的在案例中寻找答案。最后,教师还应该给学生一个有限的时间和完成案例汇报的基本格式,对案例讨论的最终成果进行控制,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在这样的情境学习中有所收获。
  7. 逆向分析思考。美国的教育学者已经发现, 逆向分析思考策略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非常容易和可行的方法。从问题的最后结论反向思考, 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行为目标和思维推理的技能。例如,在劳动经济学课堂中,我在讲解我国就业测量的具体标准时并非集中在学生如何去记忆就业统计标准,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现象的存在会导致现行的统计体系无法正确观测到个体的就业状态。在这个引导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对“就业测量”批判性思考,而非传统的理解概念。在此之后,配合教师的询问引导,力图让学生自己感知这种逆向思考带给自己的收益。   8. 仿真实验和辩论。仿真实验和辩论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在人力资本收益核算内容的介绍中,我抽选了一个小组采访大四同一个班而去向不同的两位同学,让他们亲身观察和核算大学毕业后上研究生和毕业后直接工作两种选择的收益。在这种亲身体验中,学生很容易发现理论与实践会有所出入的地方,主动思考传统理论描述中的局限性。
  以上我在劳动经济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运用的多种策略, 都具有很强的自身特点,需要针对不同专业和学生群体进行适应性的改造,以此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同时,对于受众——学生而言,在这些不同的策略中,他们的收获也大相径庭,需要在教育实践中探寻对每一类学生最有效的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四、批判性思维教学法效果评价
  在本次劳动经济学课程中,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智力技能得到提升。包括解析能力和评价能力。课堂上的讨论氛围随着批判式思维锻炼的运用不断变得活跃。针对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学生上交的作业中已经展现出了不同的思考方式,并且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引导很难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批判式思维方法。
  Ierenzinietal ( 1995) 曾经进行了一项研究, 同时探讨学生选修的课程、与教师教学课堂中的相关经历以及课外经历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就教师教学变量而言, 只有一项变量即社会科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正相关。就课程变量而言, 选修理科课程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从定量上判断,2.5%烦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成长是由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经历引起的, 仅有1.4%是由课程本身引起的。这说明教学过程本身而非课程内容对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更大。此外,研究表明就课程、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经历、课外经历三类变量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影响而言, 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经历、课外经历对批判性思维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这也再次证明了, 如果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同时考虑学生课堂经历和课外经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那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就可能更成功、更有效。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妍.批判式教学方法在法学教育中应用探讨.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2]钟启权.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01).
  [3]刘国武,陈少华,贾银芳.会计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运用策略分析[J].会计研究,2005,(12).
  [4]杨丽萍.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12,(01).
  [5]Hunt E .Will we be smart enough?[M].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95,(36).
其他文献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学模式、方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会计课程教学方式也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本论文对高职会计教学普遍应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深入剖析,同时提出“混合式教学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深度融合下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期望实现会计实训课程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全面提升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混合
期刊
摘要:本研究是通过对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外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整理分析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化的措施和建议,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生;实习;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42-0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改革背景下,社会各行业对高职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高职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学生在软技能素养上有所提升。社交礼仪是高职学生提高自身软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交礼仪》教学,可以使学生实现专业素质与礼仪素养的双向发展。本文以学习《社交礼仪》教学为例,探究高职学生软技能培养措施方法。  关键词:高职;软技能;社交礼仪;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设计中职学生医德认知问卷,对河南某学校中职护理专业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中职生医德认知现状,分析医德认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医德认知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生;医德;认知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72-01  当今社会,各行业都有道德滑坡和信仰缺失的迹象,医疗纠纷层出不穷,医德教育尤显重要,学校应该了解学生对医德的认知,展
期刊
摘要:笔者基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特点,立足于本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背景及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运用,初步形成一套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社会保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2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22-02  一、《社会保障实务》课程开设现状  在全国一百多所高校中,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承担着向社会提供技术人才的重大使命,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其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中等职业教育却呈现“劣质化”的态势,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以及缺乏企业参与。本文就中职教育的当前问题,基于经济外部性的视角对中职教育的正外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劣质化”;经济外部性;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志码:A文
期刊
摘要:民族院校是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摇篮。民族院校本学生的科研能力水平制约着民族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民族院校本科生的科研水平对于民族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美国著名研究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水平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借鉴,结合民族院校自身发展,因地制宜的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民族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
期刊
摘要:为比较地域对武汉城市圈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枯竭的影响,随机选取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15所高校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Maslach职业枯竭量表对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地域对武汉城市圈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枯竭的情感枯竭、低成就感两个维度有显著性影响,分析职业枯竭的原因,并提出减缓对策。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高校;体育教师;职业枯竭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
期刊
摘要: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本文运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从课堂结构、教师倾向和风格、情感气氛以及提问发言四个方面对中学专家物理教师和新手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特点的差异,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促进新手教师向专家教师的快速转变。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专家教师;新手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特征  中图分类号:H194
期刊
摘要:2010年,教育部印发《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次。随着来华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后勤保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宿舍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82-02  重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