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ohn3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减轻学生高中学习的压力,还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围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4-0045-02
  引 言
  社会在变革,教育也在改革。信息技术课堂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既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那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呢?本文对此做出以下研究。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育人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的提出,既是我国教育改革对人才质量标准的重新定位,又是教育发展赋予改革的重要使命。学科核心素养既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又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要素。其中,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计算思维是指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数字化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信息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由上述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掌握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将其迁移到相关的问题解决中;掌握相关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运用其从事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学科地位依旧不高,受重视程度无改观
  新课程改革前后,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并无多大变化,应试教育和高考的指挥棒依旧威力强大。“副科”“与高考无关”“与评比无关”等诸多标签依旧无法揭去,纵使高一学生要面临“信息技术学分认定考试”,也没多大震慑力。信息技术课悄然变身,成了学生想要释放学业压力的课程。观念和态度上的偏颇,使信息技术课堂纪律松散,学习氛围不足,管理难度增加。
  (二)课时不变、内容增加,学生起点差距大
  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变动很大,总课时基本没有变化,但内容和学习任务增加了。特别是针对必修内容中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学生并非完全零起点。这就使相同的内容,懂的学生觉得过于简单无须多讲,而不懂的学生听起来还是比较吃力。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以及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差异性,使这些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三)授课班级多,学生难管理
  大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师资配备仍旧相对薄弱,而教师身兼数职亦是常态。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每位教师平均每周要给300位学生授课,而除课堂授课外,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再和学生接触,因此教师很难深入了解学生。這导致部分学生形成了“犯错也没事,反正老师不认识我”的错误心态。这样,无视纪律的学生就越来越多,使教师难以管理。
  (四)教学环境和课节安排时段特殊,学生注意力易分散
  一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多在机房,又需要因特网接入,使部分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加之机房宽敞、座位分散,又有显示器这个天然的屏障,导致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二是信息技术课大多安排在上午第三、四节,或下午第一、二、三节课。在这些时段,学生会因饥饿、瞌睡等难以集中精神,因此学习效率不高。
  三、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效性的策略
  (一)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魅力
  信息技术学科没有得到师生的重视是不争的事实,改变并非易事,但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其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信息技术学科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有关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时,教师可引入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从而使其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含义、发展和影响,进而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展示:假期,王明一家准备自驾旅游。在选择目的地时大家发生了意见分歧:爸爸想去西藏,妈妈想去新疆,王明想去云南。最后,爸爸建议每人制订一个旅游计划,谁的计划周密,就听谁的。如果你是王明,你该怎么准备这个计划?在该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问题,罗列出信息需求清单,然后通过网络检索来寻找相关信息,并通过甄别和筛选,保留最适合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很容易理解信息获取的基本过程,能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提升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培养自身选择信息工具的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
  (二)巧妙安排教学活动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有自己的“舞台”
  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我们会发现,信息技术各章节的内容相互关联,因此,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巧妙地设计活动任务或学习主题,就可以更加高效地安排课时。在设计活动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可以分层次、分级别地设置任务和要求,让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第二章“信息的获取”和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时,教师可以选择同样的主题,第二章围绕主题收集、整理信息,第三章进行文本、表格、多媒体等不同形式的深层次的加工与表达。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合理地安排课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并加工信息,从而使信息产生新的价值。在任务要求上,教师可以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略微增加难度,形成梯度要求,让学生“动起来”。
  案例展示:以“我的家乡”为活动主题,教师可以将第二章设计成3个课时让学生获取家乡的相关资料信息;将第三章设计成3~4个课时让学生设计一份主题报刊,同时安排3~4个课时分析完成一份家乡经济状况分析报表,安排3~4个课时设计一份宣传家乡的多媒体作品。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获取、处理、加工和发布信息,还可以体会不同形式的表达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同时也能唤起对故土的热爱之情。这在无形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又可以使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学习单元“大”化“小”,管理、学习效率高
  当前,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每节课想要关注到所有的学生依旧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将全班学生分成5人左右的小组,并选出各组的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督促组员按时完成活动任务,并及时将组内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这样,学生不仅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还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学习的信心。
  例如,“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这节课需要学生学习制作电子报刊,但让每个人单独制作的话,限于时间的因素,学生制作出的作品可能质量不高。这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组作业,让学生在组内分工合作,每人完成相应的工作。这样,学生既能体验电子报刊的制作过程,又可以聚集小组的智慧,设计制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案例展示:以小组为单位,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设计制作一份电子报刊,至少两页(纸张类型为A4,横、竖版面均可)。小组长负责填写组内分工安排表(分工可以按版块划分,也可以按照信息加工处理类型划分),报刊完成后,小组成员完成《电子报刊制作——组内互评表》。
  (四)增加课堂趣味性,赶走“小困”和“小饿”
  上午第四节和下午第一节是很多教师不太喜欢的课节,因为这些时刻学生易产生“疲惫感”。教师可以在这些“特殊时刻”的教学过程中,多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减少长篇大论的知识讲解,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为途径,让学生充分享受在对课堂时间的“自我掌控”中,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也可以以“游戏化”的方式设置任务,或通过特定生活情景,为学生设定社会角色,或通过设置小奖品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例如,在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时,很多学生觉得程序设计比较枯燥无味,学了也没用,所以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可以多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的问题情景中,真实地感受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到编写程序可以解决问题,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案例展示: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景:“钱多多”超市开业了,作为超市老板的你想促销一批苹果,零售价格每千克2元,购买2千克以内按零售价格2元计算,购买2千克以上则按优惠价格1.5元计算,如何根据顾客购买的苹果的重量快速计算出价格呢?可否编写一个小程序来实现?教师将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生活实景中,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揭秘选择结构语句的用法,并体验通过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结    语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肖广德,魏雄鹰,黄荣怀.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7(01):33-3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课题“基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立项号:GS〔2017〕GHB220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辛娟(1984.10—),女,甘肃金塔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師。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教师而言,核心素养属于推动教学全面改革的关键因素。从整体来看,绘本读物具备形象生动、趣味性高等诸多优势,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关注。绘本的灵魂便是绘画。因此,教师应全面结合文字与图画,并且遵循开放、整体及循序等原则展开绘本教学。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对绘本教学进行重新审视。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互联网+教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课堂教学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针对民办高校特点,提出“互联网+”时代民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社会转型日益剧烈、文化多元化日趋明显,泛00后大学生更多地呈现出多元性、独立性、多变性、个性化等思想活动特点,高校重传输、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不断进步,各个高等院校也在实施扩招的政策,当前大学生的确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为了正确的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竞
摘 要:在我国,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依然举步不前。这是因为小学语文知识具有庞大性和复杂性特点。鉴于此,本文探讨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工作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作为培育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一直以来始终把握实现政治工作的特点及规律,不断地探索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日益深化,初中生物教师越发关注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结合对初中生物综合素养的分析,教师可以引进STEAM教育理念,以此扩展初中生物教学范围,创新生物教学方法,弱化生物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接触更多学科,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本文简要分析了STEAM教育理念融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对ST
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围绕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实现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成为一线教师着力探索的问题。通过课堂观察,
在高中阶段,数学的教学设计经常会出现概念过于抽象、习题过于烦琐、忽略通法等误区。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用图像来直观感知数学概念、用简洁的方法来解决烦琐的高中数学
虽然高校教务处学生助理的种类已经较为齐全,包括图书管理员、助理班主任、宿舍委员助理等多个类别,但是,高校教务处的学生助理研究数据还较为匮乏,因此不能给这项工作的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