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时代。自1999年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54亿,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4.79亿,人口老龄化率将快速升至31.12%,中国将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在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和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双重影响下,养老资源供需失衡是中国未来较长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以快速老龄化为背景》基于近年来社会经济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促进和实现养老资源供需平衡的路径选择。
《中国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以快速老龄化为背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是一部论证充分、科学严谨的著作。研究过程较好地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证的渐次推进,该书从理论模型构建到实证研究一气呵成,并主要表现出以下三大亮点。一是在影响机理上,将养老经济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置于同一框架进行系统研究,发现经济社会发展要素对养老资源供给需求的影响机理和传导路径。二是在实证研究上,应用过程控制理论和时变动态平衡理论,建立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模型,实证研究保持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所需的参数条件。三是在制度选择上,将名义账户制作为养老保险参量指标设定的制度基础,并引入“社会平均工资”指标,将之作为个人缴费额标准化和养老金计算的主要依据。
实现养老资源供需平衡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因素对养老经济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的影响关系和影响程度错综复杂。该书深入分析和扩展了过程控制理论和时变动态平衡理论,阐明经济社会发展要素对养老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应用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模型和ECM得分检验法,定量分析不同方案下养老资源需求变动趋势,以及养老资源供给需求达到平衡时的参数条件;对包括财政税收政策、劳动保障政策、金融监管政策、教育政策和人力资本投资政策等在内的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政策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全面把握支持性政策措施并對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估,提出增加养老资源供给能力、减少养老资源总体需求和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的新主张。
通过分析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运行机理,该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假设条件下的供给需求效果。围绕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三大目标,提出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路径:从增加养老资源供给能力、调整养老资源总体需求和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等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渐进式缓步提高退休年龄,优化调整参量指标,提高领取养老金资格条件,积极实施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在征缴收入和财政补贴难以挖潜的情况下,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将是增加养老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劳动力人口供给乏力背景下,坚持数量、结构和素质“三头”并进,不仅依靠增加养老服务人员数量,更需注重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素质,还需将低龄老人作为养老服务人员重要来源。
从学术贡献上来看,该书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很大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构建了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模型,应用过程控制理论和时变动态平衡理论,统筹考量保持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所需的参数条件,分析指标变动对养老金收支和养老服务供需的影响,由此建立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模型。二是提出了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化系数概念。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特别将名义账户制作为开展养老保险制度基础,并引入“社会平均工资”指标,将每年的个人缴费金额标准化,按累积标准化系数计算退休时的养老金,充分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三是发现了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运行机理,通过对同一时期两代人和同一代人两时期进行考察,分别研究缴费率、替代率和养老服务对经济增长、收支平衡和代际公平的影响,不仅保障参保人在退休后得到历史缴费贡献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而且确保工作一代有能力为退休一代提供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促进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同时实现。
建立健全经济社会相关政策是保持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的关键。该书提出尽快落实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政策,有效扩大养老基金存量规模,体现国有资本的公有属性,由国家承担养老保险转制成本;归集养老保险资金全国统筹管理,改革现有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实行养老保险纵向垂直管理,国家设立管理机构,地方设立办事机构;加强证券市场监督管理,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进行监管,杜绝舞弊行为,尤其是对监管者进行监管,提高监管者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准,规诫劝勉,杜绝不作为、乱作为,为养老保险基金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根据该书的研究,在完善证券监管制度前提下,将养老保险存量资金投资于成熟稳健上市公司或指数基金,在分享国家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未来快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将是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的重要路径。
作者简介:王广州,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以快速老龄化为背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是一部论证充分、科学严谨的著作。研究过程较好地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证的渐次推进,该书从理论模型构建到实证研究一气呵成,并主要表现出以下三大亮点。一是在影响机理上,将养老经济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置于同一框架进行系统研究,发现经济社会发展要素对养老资源供给需求的影响机理和传导路径。二是在实证研究上,应用过程控制理论和时变动态平衡理论,建立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模型,实证研究保持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所需的参数条件。三是在制度选择上,将名义账户制作为养老保险参量指标设定的制度基础,并引入“社会平均工资”指标,将之作为个人缴费额标准化和养老金计算的主要依据。
实现养老资源供需平衡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因素对养老经济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的影响关系和影响程度错综复杂。该书深入分析和扩展了过程控制理论和时变动态平衡理论,阐明经济社会发展要素对养老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应用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模型和ECM得分检验法,定量分析不同方案下养老资源需求变动趋势,以及养老资源供给需求达到平衡时的参数条件;对包括财政税收政策、劳动保障政策、金融监管政策、教育政策和人力资本投资政策等在内的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政策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全面把握支持性政策措施并對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估,提出增加养老资源供给能力、减少养老资源总体需求和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的新主张。
通过分析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运行机理,该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假设条件下的供给需求效果。围绕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三大目标,提出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路径:从增加养老资源供给能力、调整养老资源总体需求和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等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渐进式缓步提高退休年龄,优化调整参量指标,提高领取养老金资格条件,积极实施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在征缴收入和财政补贴难以挖潜的情况下,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将是增加养老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劳动力人口供给乏力背景下,坚持数量、结构和素质“三头”并进,不仅依靠增加养老服务人员数量,更需注重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素质,还需将低龄老人作为养老服务人员重要来源。
从学术贡献上来看,该书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很大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构建了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模型,应用过程控制理论和时变动态平衡理论,统筹考量保持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所需的参数条件,分析指标变动对养老金收支和养老服务供需的影响,由此建立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模型。二是提出了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化系数概念。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特别将名义账户制作为开展养老保险制度基础,并引入“社会平均工资”指标,将每年的个人缴费金额标准化,按累积标准化系数计算退休时的养老金,充分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三是发现了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运行机理,通过对同一时期两代人和同一代人两时期进行考察,分别研究缴费率、替代率和养老服务对经济增长、收支平衡和代际公平的影响,不仅保障参保人在退休后得到历史缴费贡献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而且确保工作一代有能力为退休一代提供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促进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同时实现。
建立健全经济社会相关政策是保持养老资源供需动态平衡的关键。该书提出尽快落实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政策,有效扩大养老基金存量规模,体现国有资本的公有属性,由国家承担养老保险转制成本;归集养老保险资金全国统筹管理,改革现有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实行养老保险纵向垂直管理,国家设立管理机构,地方设立办事机构;加强证券市场监督管理,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进行监管,杜绝舞弊行为,尤其是对监管者进行监管,提高监管者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准,规诫劝勉,杜绝不作为、乱作为,为养老保险基金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根据该书的研究,在完善证券监管制度前提下,将养老保险存量资金投资于成熟稳健上市公司或指数基金,在分享国家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未来快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将是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的重要路径。
作者简介:王广州,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