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以自己的方式走出成熟发展的道路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c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采取措施抵御美国金融危机连锁影响的过程中,引来国外对中国经济前景的质疑。中国经济出现增长速度下降,但速度下降不等于中国处于经济危机。关键在于速度的变化由以建立的基础。寻求新的能量,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承载力。120年的经历说明,国家环境稳定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首要基础。未来60年,中国经济体系在运行和不断调整中逐渐成熟,在成熟与成功中逐渐积淀出自己的特色。特色是成熟与成功的标志。中国经济会以自己的方式走出一条成熟发展的道路。
其他文献
莫友芝已刊、未刊著述,以台湾“国家图书馆”所藏最为丰赡,共计三部:第一部《独山莫氏遗稿》八种十三册;第二部《独山莫氏遗稿》十六种四十一册;第三部《独山莫氏遗稿》四十二种八十册。对这三部遗稿的叙录,张棣华女士曾有《独山莫氏遗稿》(《“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新十卷第一期,后收入其所著《薇君读书志》,台北福记文化图书有限公司1984年出版)一文予以介绍,
期刊
“五四”文学思潮,作为文艺复兴以来近代欧洲文学思潮在中国的一种回应,其源头可上溯到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根据近年发现的一些史料,在这个源头上,存在着三座标志性的界碑:一是黄遵宪《日本国志·学术志》文学条下用“外史氏”名义所作的一段重要评论,它提出了“言文合一”的理论主张,倡导以口头语为基础来形成书面语,为白话文学开辟了较为宽广的途径。二是陈季同通过法文著作和中文材料,提出了小说戏剧亦中国文学之正宗,世界文学乃中国文学之参照,倡导大规模的双向翻译等见解主张,打破了千年来某些根深蒂固的陈腐保守、妄自
此文探讨中国宗教研究的几个方向,关注的焦点是宗教对社会建构的贡献。论文考察了宗教慈善活动在中国的发展,集中在两个核心问题上:宗派的影响(特别关注的是地方寺庙、佛教徒和各种形式的基督教),以及规模的作用(大规模机构的作用相对于地方以及制度化程度较低的团体的作用)。
如果社会科学的目标是提炼有效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我们就要尽可能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检验这些理论一因而亟须更多的比较研究。为了说明这点,我将回顾三个最新的比较研究。这些研究显示:1)宗教具有道德规范功能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2)多数新宗教运动并非源于被剥削阶层,而是特权阶层不满情绪的产物和典型反映;以及3)女人比男人的宗教性更强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不是由基督教的内部演变导致的。本文以国家及城市作为生态或群体分析单位,剖析定量比较研究中存在的陷阱,如生态谬论、案例和变量的偏颇选择以及案例间缺乏可比性。我们将用
2009年6月7日,“北京大学国际修辞传播学前沿论坛”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来自法国、美国、日本、韩国及我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60位修辞学、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本届论坛以“多元文化与多学科交叉中的修辞传播学研究”为主题,以多元文化、多元文明为视点,瞄准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
启功先生在赏鉴文物古籍时所题写的跋语,不仅是识别判断文物古籍真伪及价值的重要参考,也是我们了解和学习古物鉴定方法的珍贵资料。本文兹对先生针对诗文集及信札所作题跋涉的相关问题进行补充和解释,以了解他鉴定文物古籍的具体过程,同时也对这些古籍的相关方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唐作藩,湖南邵阳市人,1927年生。1953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毕业,留校任助教。1954年调北京大学中文系,从王力先生学习汉语史与音韵学。1985年晋升教授。曾兼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
期刊
2009年11月10日,由北京大学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法务司联合举办的“成功的十年:‘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纪念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内地、澳门及澳台地区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和政商界人士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正在北京大学学习的部分澳门及内地学生旁听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