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论文缘起
小学品德教学分为低年级品德与生活和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两部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笔者发现小学品德教学中存在显著地问题。许多小学生往往都是兴致勃勃地开始学习品德,然而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要求的提高,许多学生的的兴趣逐渐减弱,甚至产生一种厌学情绪。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对教学的观察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师不能深入地挖掘教材,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不是用教材教学生,而是教教材,导致教学缺乏弹性和选择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事业拓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学习和教学的恶性循环。
二、情感渗透在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方法探索
就以上问题,以笔者观察、研究认为小学品德教学中的积极情感渗透,要从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和良好的师生情的建立以及合理应用形成性评价等几个方面着眼分析。
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积极的情感导向作用
小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良好的价值观导向对学生的心理发育以及今后的价值取向会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而小学品德课恰恰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良机。因此,重视小学品德教学的情感渗透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创设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之前,首先要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积极情感的导向作用。
(二)展示教学形象美,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
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教学幽默感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幽默的课堂语言,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课堂中运用幽默语言是艺术性讲述中常用的技巧,他是智慧和技巧的结合,是高尚情趣和适当的分寸感以及机智应变技能的反映。
(三)注重课内外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师生情
教师应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成师生感情交融,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和学生交往。”
依笔者看来,建立师生情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点:
1、施爱于细微之处
学生对教师举动的观察具有独特的敏感性,他们能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感受到不同的意味。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十分重要。如果教师情绪是良好的,情感是积极的,那就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为课堂的情感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更多更大量的交往是发生在极平凡、细琐的接触中。如课堂的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场所,更是教师同学生交流的重要渠道,有进步了教师可以写上“有进步!”表现优秀的写上“非常好!”“你真棒!”在退步的或错误较多的写上“我可以帮你吗?”只写片语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关心他、注意他的,他们甚至也会在作业本上写上“谢谢您”!等和教师交流。
2.施爱于教学之中
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而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教师应该发挥爱的力量去激励学生,用爱去激励学生,用爱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求知的欲望。在平时课堂上教学中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避免严厉刻薄的语言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尤其对后进生,他们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应该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巧妙的运用语言艺术,给他们以鼓励和信心,教师的每一句表扬和鼓励都会在学生的幼小心灵中机器信心、勇气和希望。
3.施爱于教学之余
教学中长有这样一种现象:同样的班级,班主任任教的课程往往比普通的课程成绩好。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班主任除了上课以外,还和学生广泛接触、交流,和学生的关系相对亲密。而对于小学而言,品德教师较少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课任老师,上完课就离开,和学生课堂后的接触不足,不足以培养良好的师生情。因此课后英语教师应该多走到学生中去,在课间与学生交谈,关心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同教师相处,学生对教师熟悉了,课堂上就敢大胆发言,无拘无束地进行表演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才能产生共鸣。在与学生交谈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教过的知识和学生交流,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感觉教师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这样学生才会对品德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运用知识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吸引着孩子,与他们形成朋友般的师生情,这种情感有助于教师轻松愉快地通过因故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解释教材本身美丽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促进人的发展,情感态度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的情感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小学品德的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把积极的情感融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小学阶段的品德教学过程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渗透情感因素,使学生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的过程。情感渗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地情感传达,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用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发展,达到提高学生品德方面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申继亮.费广洪,高潇潇.知识、反思、观念——当前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J].小学教师培训,2001.3
[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任命教育出版社,1998
小学品德教学分为低年级品德与生活和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两部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笔者发现小学品德教学中存在显著地问题。许多小学生往往都是兴致勃勃地开始学习品德,然而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要求的提高,许多学生的的兴趣逐渐减弱,甚至产生一种厌学情绪。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对教学的观察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师不能深入地挖掘教材,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不是用教材教学生,而是教教材,导致教学缺乏弹性和选择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事业拓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学习和教学的恶性循环。
二、情感渗透在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方法探索
就以上问题,以笔者观察、研究认为小学品德教学中的积极情感渗透,要从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和良好的师生情的建立以及合理应用形成性评价等几个方面着眼分析。
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积极的情感导向作用
小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良好的价值观导向对学生的心理发育以及今后的价值取向会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而小学品德课恰恰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良机。因此,重视小学品德教学的情感渗透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创设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之前,首先要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积极情感的导向作用。
(二)展示教学形象美,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
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教学幽默感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幽默的课堂语言,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课堂中运用幽默语言是艺术性讲述中常用的技巧,他是智慧和技巧的结合,是高尚情趣和适当的分寸感以及机智应变技能的反映。
(三)注重课内外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师生情
教师应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成师生感情交融,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和学生交往。”
依笔者看来,建立师生情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点:
1、施爱于细微之处
学生对教师举动的观察具有独特的敏感性,他们能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感受到不同的意味。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十分重要。如果教师情绪是良好的,情感是积极的,那就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为课堂的情感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更多更大量的交往是发生在极平凡、细琐的接触中。如课堂的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场所,更是教师同学生交流的重要渠道,有进步了教师可以写上“有进步!”表现优秀的写上“非常好!”“你真棒!”在退步的或错误较多的写上“我可以帮你吗?”只写片语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关心他、注意他的,他们甚至也会在作业本上写上“谢谢您”!等和教师交流。
2.施爱于教学之中
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而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教师应该发挥爱的力量去激励学生,用爱去激励学生,用爱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求知的欲望。在平时课堂上教学中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避免严厉刻薄的语言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尤其对后进生,他们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应该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巧妙的运用语言艺术,给他们以鼓励和信心,教师的每一句表扬和鼓励都会在学生的幼小心灵中机器信心、勇气和希望。
3.施爱于教学之余
教学中长有这样一种现象:同样的班级,班主任任教的课程往往比普通的课程成绩好。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班主任除了上课以外,还和学生广泛接触、交流,和学生的关系相对亲密。而对于小学而言,品德教师较少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课任老师,上完课就离开,和学生课堂后的接触不足,不足以培养良好的师生情。因此课后英语教师应该多走到学生中去,在课间与学生交谈,关心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同教师相处,学生对教师熟悉了,课堂上就敢大胆发言,无拘无束地进行表演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才能产生共鸣。在与学生交谈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教过的知识和学生交流,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感觉教师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这样学生才会对品德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运用知识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吸引着孩子,与他们形成朋友般的师生情,这种情感有助于教师轻松愉快地通过因故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解释教材本身美丽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促进人的发展,情感态度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的情感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小学品德的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把积极的情感融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小学阶段的品德教学过程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渗透情感因素,使学生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的过程。情感渗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地情感传达,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用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发展,达到提高学生品德方面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申继亮.费广洪,高潇潇.知识、反思、观念——当前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J].小学教师培训,2001.3
[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任命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