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结果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dusamat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C–ATBD, U–ATBD)随访结果,探讨TEVAR治疗U–ATB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60例行TEVAR治疗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ATBD组42例,U–ATBD组18例。根据病历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评估2组患者临床转归和动脉重塑情况。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1.7 (14.0~31.6)个月。C–ATBD组和U–ATBD组3年累积全因生存率分别为85.4%、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 P=0.11)。2组之间Ⅰa内漏、支架远端再发夹层和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各水平动脉扩张发生率和各动脉段动脉重塑发生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腹腔干起始下缘水平,分组与时间对最大总体动脉和假腔直径的变化存在交互作用(P=0.01、P=0.02),C–ATBD组与U–ATBD组相比最大总体动脉直径和假腔直径有扩张趋势。

结论

2组患者TEVAR术后累积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似,U–ATBD组在动脉重塑方面存在优势,U–ATBD采用TEVAR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为筛选高危人群、寻找防治并发症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14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确诊的70例PV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27例,平均发病年龄(56.6±13.1)岁。对患者的临床特点、BCR/ABL及JAK2 V617F基因检查、染色体核型检查、碱性磷酸酶(ALP)、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分析老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疾病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诊断为PV的患者,共140例,包括68例年龄≥60岁的老年PV患者和72例年龄<60岁的非老年PV患者,对老年PV患者的疾病特点和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并与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患者较非老年组患者具有更多的血栓病史[54.4%(37/68)比30.6%(22/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无创性预测PHG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23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把是否发生PHG作为应变量,对各自变量进行单因素筛选分析,将有意义的各无创性自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因素的优势比(O
期刊
期刊